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性格 生肖性格

久旱无雨比喻什么动物生肖_久旱无雨比喻什么动物生肖呢

tamoadmin 2024-07-02 人已围观

简介1.真的有龙吗?而且是那个样子吗?12生肖为什么会有龙呢?2.龙的传说、故事。3.关于龙的传说 故事4.与生肖有关的谚语5.二月二龙抬头对属蛇的人有什么意义6.为什么十二生肖里面会有龙这个虚幻的属相? 提起属相龙是大蛇的意思吗,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恐龙和属相龙的区别,另外,还有人想问大蛇在十二生肖中指得是蛇还是龙.,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属相龙和蛇配好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大蛇是什么生肖?希望能够帮

1.真的有龙吗?而且是那个样子吗?12生肖为什么会有龙呢?

2.龙的传说、故事。

3.关于龙的传说 故事

4.与生肖有关的谚语

5.二月二龙抬头对属蛇的人有什么意义

6.为什么十二生肖里面会有龙这个虚幻的属相?

久旱无雨比喻什么动物生肖_久旱无雨比喻什么动物生肖呢

提起属相龙是大蛇的意思吗,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恐龙和属相龙的区别,另外,还有人想问大蛇在十二生肖中指得是蛇还是龙.,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属相龙和蛇配好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大蛇是什么生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属相龙是大蛇的意思吗 属相龙和蛇配好吗

大蛇是什么生肖?

蛇就是十二生肖之一。

办有人有生肖。蛇没有生肖。

在生肖中,小龙就是小蛇的意思,那龙是什么,龙就是大蛇的意思,只有蟒蛇有龙这种巨大的体形,虽然龙是很

龙是古代拼接出来的。它的最原型就是蛇。蛇是古代部落的图腾之一。打败一个部落就在蛇的身上加上(败部落)图腾的一部分。比如打败一个部落图腾是鹿;就在蛇的头上加上了鹿角。打败的是鹰(部落的图腾),就在蛇身上加上了鹰爪。打败了鱼,加上了鱼鳞。。。还有很多,最后我们就看龙。龙是很多动物的综合体。

属相龙是大蛇的意思吗:恐龙和属相龙的区别

恐龙是远古已经灭绝的爬行动物。实际上英文Dinosauria的原意是“的蜥蜴“,将其翻译成”恐龙“,和中国古代中的龙完全没有关系。

属相的龙是中国古代中的神兽。

属相龙的样子是怎么得来的后面有什么样的?

嗯……慢慢看……龙最早出现在年前的一座原始的墓葬中,现在陈列于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这是一条有贝壳砌成的龙,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没有的颜色,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

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上,龙渐渐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兽,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特别注意,龙只有五根手指,有四根手指的就不是龙,而是蜥蜴鳄鱼之类的动物。

龙作为先民的图腾,起初不过是刚刚采自荒山的一块毛石,粗矿而简陋。在历史老人的手中,它被不断裁切、琢磨。商周予它威武,汉唐给它大度;龙在魏晋如竹林七贤,风道骨;在辽金则如草原野马,恣肆奔腾,帝王贵胄使它至贵,百姓让它入乡随俗。

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螭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的化身。

《洞渊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时,诎祠龙池,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均有差异。旧时专门龙王之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种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起源于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蜥蜴形色怪异?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体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有文章称,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这幅岩画未见发表,其面目如何,还不得而知。)接下来还有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等。

龙的模糊过程的起点在,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龙的雏型在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古人对它有种种解释。有说[tng]蛇没有脚而能飞(见《荀子

以上就是与大蛇是什么生肖?相关内容,是关于恐龙和属相龙的区别的分享。看完属相龙是大蛇的意思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真的有龙吗?而且是那个样子吗?12生肖为什么会有龙呢?

一会儿雨

担雪填深井——误人不浅.怀揣雪人——寒心.雪地里走路----一步一个脚印

老母犬坐在雪窝里——冒充北极熊

.雪中送碳——黑白分明

,说不出话来)(比喻白费功夫)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

大雨天打麦子 - 难收场

八月的天气 - 一会儿晴.

,能下雨的下雨

长城上的砖 - 为知经过多少风雨

开花期遇暴雨 - 结果不好

蚂蚁搬家 - 不是凤;白费功夫,一会儿雨(比喻人或事物多变.雪花落地-----一声不响

;巧极了

雨花台的石子——五光十色

雨后穿皮鞋——拖泥带水

雨后的彩虹——五光十色

雨后收葱——连根拔

雨天浇地——多此一举

雨打沙滩----万点坑

风雨中的泰山 - 不动摇

久旱无雨 -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

戴着雨帽进庙门 - 冒充大头鬼

躲雨躲到城隍庙 - 尽见鬼

大凤地里吃炒面 - 有日难开(比喻张口结舌,就是雨(比喻事先有了预兆)

拉石灰车遇到倾盆雨 - 心急火燎

落雨无找棉花套 - 越背越重

落雨天打麦 - 难收场

客雨天打土坯 - 没好的

雷声大雨点小 - 有名无实

落雨担稻草 - 越担越重

泥娃的遭雨淋 - 软瘫了

泥娃娃的遭雨淋 - 软瘫了

泥人经不起风雨 - 本质太差

电灯照雪——明明白白

雪堆的山----好景不长

雪里埋孩----藏不了几天

雪人烤火----不知自己是啥做的

雪里埋石头---软中有硬

下雪天过独木桥--- 提心吊胆

.

八月的天气——一会儿晴  六月的雷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干(光)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 风浪中行船一~摇摆不定

风雨中的泰山——不动摇

风日上的灯——难点

风箱里的老鼠——尽受气

风湿膏止痛——治标不治本

风雪山神庙——老天有眼

三伏天刮西北风——莫名其妙

雨点落在火星上——巧得很.白开水泡雪--雪溶于水地里走路---一步一个脚印

冰天雪地发牢骚——冷言冷语;枉费工,让人捉摸不透)

八仙过海 - 能行风的行风

龙的传说、故事。

一.传说中的龙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螭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种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龙有独到的见解,闻先生认为:龙是由蛇与其它多种动物综合形成的,它以蛇身为基础,融入了马的鬃毛,牛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对龙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许多出土的带有有关龙的图形的文物中分析,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久远的历史。这其中河南濮阳出土的蚌龙,距现在已有六千年的历史,它一方面体现着仰韶文化的脉胳,另一方面又证明了龙的最初形成。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佛教中的龙是天人中八个部落中的一支,即天龙八部八部众第二的龙部。佛教中天龙八部是佛教的护法神,尤其龙部众生均以誓卫佛法金刚为己任,保证佛法在三界中不被祸乱。当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时也有龙部众生被派遣下来保护修佛的人,是为护法。

“龙”虽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分别甚大。西方的“dragon”一般带有邪恶的意味,与东方的瑞兽完全不一样。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二.起源四问——龙起源于何时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体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有文章称,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这幅岩画未见发表,其面目如何,还不得而知。)接下来还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等。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三.生九子表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ì)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ú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ì)

老九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另有说法为: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应为趴蝮)(bāxià)

老七睚眦(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图(jiāotú)

有的说法还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

赑屃(拼音:Bìxì):

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赑屃,因此有赑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囚牛:

龙生九子之一,形状为有鳞角的**小龙,喜音乐,蹲立於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睚眦(拼音:Yázì):

龙生九子之一,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嗜杀好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嘲风:

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蒲牢: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狻猊(拼音:Suānní):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狴犴(拼音:Bì'àn):

龙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传说其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

负屃(拼音:Fùxì):

龙生九子之一,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螭吻,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

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鸱尾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确定的说法。

饕餮(拼音:Tāotiè):

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上有这么一段:“缙云氏有不才之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蚣蝮,应为趴蝮: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

椒图:

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螭(拼音:chī),或螭首: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麒麟: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活两千年。雄的名麒,雌的名麟,合称麒麟。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故称为仁兽。麒麟的形状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亦作骐驎。民间传说麒麟会给人们带来儿子,使家族兴旺,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说。传说中孔子的母亲生孔子前曾有麒麟现身。明朝时郑和的船队航行到东非,曾带两只长颈鹿回到北京,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麒麟。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来表明自己施政的伟大。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

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貔貅(拼音:pí xiū)又名天禄: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喜吸食魔怪的精血,并转化为财富,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也有一种说法它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五.龙字

龙字用在古生物学上指早以灭绝的巨大爬行动物.

七.龙:姓的一种

一、 姓氏源流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传两千多年至汉代,有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少数民族有龙姓:

① 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 少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二、迁徙分布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最近调查表明,四省龙姓均属武陵郡江西龙庚支派,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他们迁徙原因是宦游,与五胡乱华无关,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四。

堂号

世师堂、八德堂、敦厚堂:三堂号皆源自后汉龙述,字伯高,为山都长官。马援给他侄子一封信,劝他侄子学习龙述的两句话:“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谨约节俭,廉公有威。”马援称这是龙述的“八德”。皇帝知道了,提拔龙述为太守,说他“堪为世人师”。

经德堂:清朝-url]龙起端著《经德堂文集》,他的书房叫“经德堂”。

遗安堂: 广东粤中地区支派,包括广州地区,佛山地区,肇庆地区,清远地区等,最新调查,村庄二百多条,人口10万余,旅居海外的占二成多,始祖龙近天, 遗安堂来由;刘表向庞公曰;不享官禄,无以遗子孙,公曰;世人遗之以危,我独遗之以安,未尝无所遗也.故曰遗安.遗安堂字派;(见粤中龙氏族谱)

此外,龙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武陵堂”、“天水堂”、“纳言堂”、“敦本堂”、“忠勤堂”等。

五、家乘谱牒

全国:福建泉州龙氏族谱不分卷

广东:;粤中龙氏族谱二卷, 顺德大良龙氏族谱十七卷, 花县大坳龙氏族谱不分卷, 花县南溪龙氏族谱, 东莞龙屋基龙氏族, 德庆大宁龙氏族谱, 高要金山龙氏族谱, 广州白云区大田庙边龙氏族谱

浙江:兰溪龙舒宗谱六卷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1782,卷数不清)、万载江塘龙氏族谱(卷数不清)、万载龙氏族谱(1812,卷数不清)、万载龙氏族谱不分卷(1839)、万载龙氏族谱不分卷(1876)、万载康乐坊龙氏族谱、万载龙氏族谱三十九卷首二卷末四卷、万载龙氏族谱二十卷、万载龙氏族谱十二卷首二卷末四卷、万载义井龙氏族谱

湖南:配西高桥龙氏五修族谱三十七卷、长沙龙氏族谱十六卷、茶陵云杨龙氏族谱不分卷、湘乡上湘城南龙氏续修族谱十八卷、湘乡城南龙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湘乡龙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湘乡城南龙氏四修族谱五十二卷首四卷

重庆:大足县<龙氏宗谱>不分卷(2002) 。大足县高升镇<龙氏家谱>全一册(1980)。

六、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备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

关于龙的传说 故事

1、画龙点睛

传说南朝梁画家张僧繇画龙不画眼珠,说画上眼珠就会变成真龙飞走。人们不信,要他画上。结果他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珠,这两条龙就飞走了。

2、龙化岩石

湖南省安化青龙洞,传说里面锁了一条犯了天条的青龙,1998年9月该镇7位农民自带干粮,手电等物品,从洞口探险,看到了盘在洞壁上状若一条大青龙的石钟乳。

这是首次发现。后来测量,安化青龙洞的溶洞长达35公里、被称为我国溶洞长度之最。

3、叶公好龙

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

传说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喜欢龙。他爱的是假龙,怕的是真龙。

4、四海龙王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龙分为天龙、地龙、海龙;所谓的四海龙王,实质上为四海龙王爷,并非真正龙王,只是其所在海域之主而已。

5、天帝与龙

龙须,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

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

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着龙的胡须。

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扩展资料

龙的来源:

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氏族图腾之一。远古时期,人们敬畏自然、崇拜神力,于是就创造了这样一个能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偶像,对其膜拜,祈求平安。

数千年来,龙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神秘而又神圣的,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图腾代表。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鹿角、牛头、驴嘴、虾眼、象耳、鱼鳞、人须、蛇腹、凤足。

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

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龙成为了皇帝的代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龙的传说

与生肖有关的谚语

1、画龙点睛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一天,梁武帝要张僧繇在寺庙的墙上画四条金龙。张僧繇用三天的时间就画好了,并且画得非常像真龙。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

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张僧繇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

大家都不信,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两条龙画上了眼睛。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两条龙腾地一声飞上了天。

2、八仙斗花龙

传说,有一天八仙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纯阳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

他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抛,喝声"变″,顿时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龙船,八位大仙坐船观景,喝酒斗歌,好不热闹。不料,因此惹出一场麻烦来。

原来,龙宫里有条花鳞恶龙,是龙王的第七个儿子,称为“花龙太子”。这天,他闲得没事,在水晶宫外游荡,忽闻海面上有仙乐之声,便循声寻去,猛见一条雕花龙船,内坐八位奇形怪状的大仙,其中有个妙龄女郎,桃脸杏腮,楚楚动人花龙太子见此仙姿,魂魄俱消。

早忘了师傅南极仙翁的忠告,忘了龙王母的训导,想入非非,似魔似痴的迷上何仙姑了。八仙在海上寻欢作乐,怎会想到花龙太子半路挡道。平静的海面突然掀起一个浪头,将雕花龙船打翻了。

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心细,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汉锺离打开蒲扇蛰脚底;蓝采和攀住了花篮边;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只有吕纯阳,毫无戒备,弄了个浑身湿透。

这时,汉锺离慌忙检点人数。点过来,点过去,只有七位大仙。男的俱在,独缺一个何仙姑。奇怪,这何仙姑到哪里去了呢?

汉锺离掐指一算,大吃一惊,原来是花龙太子拦路抢亲,把何仙姑抢到龙宫里去了。这一回,大仙们可大动肝火了。个个咬牙切齿,杀气腾腾,直奔龙宫。

花龙太子知道七仙不会善罢干休,早在半路上伺候着。他见大仙们来势凶猛,慌忙挥舞珍珠鳌鱼旗,催动虾兵蟹将,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来。

汉钟离挺着大肚子,飘飘然降落潮头,轻轻煽动蒲扇。只听“呜…忽…”一声,一阵狂风把万丈高的和虾兵蟹将都煽到九霄云外去了。

吓得四大天王连忙关了南天门。花龙太子见汉锺离破了它的阵势,忙把脸一抹,喝声“变”。海里突然窜出一倏巨鲸,张开闸门似的大口来吞汉锺离。

汉锺离急忙煽动蒲扇,不料那巨鲸毫无惧色,嘴巴越张越大。这下,汉锺离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中,忽然传来韩湘子的仙笛声。

那笛声悠扬悦耳,鲸鱼听了,斗志全无,竟朝韩湘子歌舞参拜起来,渐渐浑身酥软,瘫成一团。吕纯阳挥剑来斩鲸鱼,谁知一剑劈下去火星四溅,锋利的宝剑斩出个缺口。

仔细一着,眼前哪儿有什么鲸鱼,分明是块大礁石。吕纯阳恼得火冒头顶,铁拐李却在一旁笑谜谜说:“莫恼!莫恼!待我来收拾它!”

只见铁拐李向海中一招手,它的那根拐杖"唰"地窜出海面。铁拐李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打在一堆软肉里。原来,海礁已变成一只大章鱼,拐杖被章鱼的手脚缠住了。

要不是蓝采和的花篮罩下来,铁拐李早被章鱼吸到肚皮里去了。原来这巨鲸和章鱼都是花龙太子变的。这时,他见花篮当头罩来,慌忙化作一条海蛇,向东逃窜。张果老拍手叫驴,撒蹄追赶。

眼着就要追上,不料毛驴被蟹精咬住脚蹄,一声狂叫把张果老抛下驴背。幸亏曹国舅眼明手快,救起张果老,打死了蟹精。?

花龙太子输红了眼,现出本相,闪耀着五颜六色的龙鳞,摆动着七枝八权的龙角,张舞着尖利的龙爪,向大仙们猛扑过来。七位大仙各显法宝,一齐围攻花龙太子。花龙斗不过七仙,只得向龙王求救。

龙王听了,把花龙太子痛骂了一顿,连忙送出何仙姑,好话讲了一百零五斗,八仙还是不肯罢休。龙王没办法只好请来南海观音大士讲和,一场风波总算平息。

八仙再也没有兴趣去游蓬莱岛了。大家都怪吕纯阳节外生枝,才寻来一场懊恼。吕纯阳笑着说:“这要怪何仙姑,谁叫她是个女的,又生得这么漂亮!”

3、叶公好龙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

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

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

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

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4、龙女拜观音

在观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财,女的叫龙女。龙女原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深得龙王的宠爱。一天,她听说人间玩鱼灯。

异常热闹,就吵着要去观看。龙王捋捋龙须摇摇头说:“那里地荒人杂,可不是你龙公主去的地方啊!”龙女又是撒娇又是装哭,龙王就是不依。龙女嘟起小嘴巴。

心里想到:你不让我去,我偏要去!好不容易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宫,变成了一个十分好看的渔家少女,踏着蒙陇月色,来到闹鱼灯的地方。这是一个小渔镇,街上的鱼灯多极啦!

有黄鱼灯、鳌角灯、章鱼灯、墨鱼灯、鲨鱼灯,还有龙虾灯、海蟹灯、扇贝灯、海螺灯、珊瑚灯……龙女东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兴,有时竟忘情地往人群里挤。

不一会来到十字路口,这里更有趣哩!鱼灯叠鱼灯,灯山接灯山,五颜六色,光华璀璨。龙女似痴似呆地站在一座灯山前,看得出了神。

谁知这时候从阁楼上泼下半杯冷茶来,不偏不倚正泼在龙女头上。龙女猛吃一惊,叫苦不已。原来变成少女的龙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不住少女模样了。

龙女焦急万分,怕在大街上现出龙形,招来风雨冲塌灯会,于是不顾一切地挤出人群,狠命地向海边奔去。刚刚跑到海滩,突然“忽喇喇”一声,龙女变成一条很大很大的鱼。

躺在海滩上动弹不得。正巧,海滩上来了一瘦一胖的两个捕鱼小子,看到这条金灿灿大鱼,一下子愣住了。“这是什么鱼呀!怎么会搁在沙滩上呢?”

胖小子胆子小,站得远远的说:“从来没有看过这种鱼,怕是不吉利,快走吧!”瘦小子胆子大,不肯离去,边拨弄着鱼边说:“不管它是什么鱼,扛到街上去卖,准能赚笔外快来用用?”

两人嘀咕了一阵,然后扛着鱼,上街叫卖去了。那天晚上,观音菩萨正在紫竹林木里坐,早将刚才发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不觉动了慈悲之心。

对站在身后的善财童子说:“你快到渔镇去,将一条大鱼买下来,送到海里放生。”善财稽首道:“菩萨哎,弟子哪有银两去买鱼呀?”观音菩萨笑着说:“你从香炉里抓一把去就是了。”

善财点头称是,急忙到观音院抓了一把香灰,踏着一朵莲花,飞也似地直奔渔镇。这时,两个小子已将鱼扛到大街,一下子被观鱼灯的人围住了。

称奇的、赞叹的人问价的,矶矶喳喳,议论村纷,可是谁也不敢贸然买这么一条大鱼。有个白胡子老头说:“小子,这条鱼太大了,你们把它斩开来零卖吧?”

胖小子一想,觉得老头说得有理,于是向人借来一把肉斧,举起来就要斩鱼。突然,一个小孩子叫开了:“快看呀?大鱼流眼泪了。”胖小子停斧一看,大鱼果然流着两串晶莹的眼泪。

吓得丢掉肉斧就往人群外面钻。瘦小子怕外快泡汤,赶紧拾起肉斧要斩,却被一个气喘吁吁赶来的小沙弥阻止住了:“莫斩!莫斩!这条鱼我买下了。”

众人一看,十分诧异:“小沙弥怎么买鱼来了?”那个老头停了一声,翘着山羊胡子说:“和尚买鱼,怕是要开荤还俗了吧?”

小沙弥见众人冷语讥笑,不觉脸红了,赶紧说:“我买这条鱼是去放生的!”说着,掏出一撮碎银,递给瘦小子,并要他们将鱼扛到海边。

瘦小子暗自高兴:“外快赚进了!扛到海边,说不定等小沙弥一走,依旧能把这条大鱼扛回来呢!”他招呼胖小子扛起大鱼,跟着小沙弥向海边走去。

三人来到海边,小沙弥叫他们将大鱼放到海里。那鱼碰到海水,立即打了一个水花,游出老远老远,然后掉转身来,同小沙弥点了点头,倏忽不见了。

瘦小子见鱼游走了,这才断了再捞外快的念头,摸出碎银,要分给胖小子。不料摊开手心一看,碎银变作了一把香灰,被一阵风吹得无影无踪。转眼再找小沙弥,也不知去向了。

再说东海龙宫里,自从不见了小公主,宫里宫外乱成一窝蜂。龙王气得龙须直翘,海龟丞相急得头颈伸出老长,守门官蟹将军吓得乱吐白沫,玉虾宫女怕得跪在地上打颤。

一直闹到天亮,龙女回到水晶宫,大家才松了口气。龙王瞪起眼睛,怒气冲冲地呵斥道:“你胆敢犯宫规,私自外出!说!到哪里去了?”

龙女一看龙王动了怒,知道撒娇也没有用了,便照实说:“父王,女儿观鱼灯去了,要不是观音菩萨派善财童子来救我,女儿差点没命!”

接着将自己的遭遇讲了一遍。龙王听了,脸上黯然失色。他怕观音将此事讲了出去,让玉皇大帝知道了,自己就得落下罪名。他越想越气龙女,一怒之下,竟将她逐出水晶宫。

龙女伤心极了,茫茫东海,到哪里去安身呢?第二天,她哭哭啼啼来到莲花洋。哭声传到紫竹林,观音菩萨一听就知道是龙女来了,她吩咐善财去接龙女上来。

善财蹦蹦跳跳来到龙女面前,笑着问道:“龙女妹妹,你还记得我这个小沙弥吗?”龙女连忙揩掉眼泪,红着脸说:“你是善财哥哥呀?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呢!”

说着就要叩拜。善财一把拉住了她:“走,观音菩萨叫我来接你呢!”善财和龙女手拉手走进紫竹林。龙女一见观音菩萨端坐在莲台上,俯身便拜。

观音菩萨很喜欢龙女。让她和善财像兄妹一样住在潮音洞附近的一个岩洞里,这个岩洞后来称为“善财龙女洞”。

可是龙王反悔了,常常叫龙女回去。龙女依恋着普陀山的风光,再也不愿回到禁锢它的水晶宫去了。从此,龙女就跟了观音菩萨。

5、蛮龙归正

据说,大禹治水有三样法宝:一是伏羲给他的河图、玉简;二是天上的应龙,用尾巴划地,给他指引方向,大禹沿着应龙划尾的线路,领着民工开凿河道,疏导洪水。

三是大乌龟,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洼的地方。有一天,一条全身乌黑的龙,在坝边的洪水里翻身打滚,兴风作浪,还把大禹他们辛辛苦筑起来的大坝弄倒了。

应龙告诉禹王,这是一条蛮七蛮八的蛮龙,邪气太重,归不了正的。于是乌龟带着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见那条全身乌黑的巨龙,头上长着一对雪白耀眼的龙角。

正在嬉戏翻腾,不时掀起冲天的浪。大禹指挥它,它全然不理。大禹于是取出一块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乌龟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为一块斗大的巨石。乌龟只把尾巴轻轻一挥。

天空就划出一道朦胧虹样的弧线,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乌龙脑门顶上的两只龙角之间。乌龙哈哈大笑说:"这块小小的花石头,奈何我不得。可那五彩息石,无时无刻不在膨胀变大。

不一会,便把蛮龙的两面三刀只龙角撑紧了,疼得它直摇头。五彩息石一直不断生长,最后终于把蛮龙制服了。从此,蛮龙成了大禹一个得力助手,听候大禹调遣。

二月二龙抬头对属蛇的人有什么意义

1、千羊在望,不如一兔在手。

2、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3、打蛇不死,自遗其害;

4、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5、刀快还要加钢,马壮还要料强。

6、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

7、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

8、人看从小,马看踢蹄。

9、猫鼠不同眠,虎鹿不同行。

10、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草。

11、初一场、初二场、初三老鼠娶新娘。

12、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13、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14、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15、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

16、不怕虎狼当面坐,只怕人前两面刀。

17、拍马有个架,先笑后说话。

18、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鸡;

19、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20、虎离山无威,鱼离水难活。

21、不大不小的老鼠-最刁

22、驴骑后,马骑前,骡子骑在腰中间。

23、见着屠夫说猪。

24、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5、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26、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27、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

2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9、一山出虎,百家猪死。

30、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3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2、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

33、不要骑两头马,不要喝两头茶。

34、过界的蛮牛-想找顶角来的

35、门前有马非为富,家中有人不算穷。

36、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37、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

38、兔子不吃窝边草。

3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0、牛不训不会耕,马不练不能骑。

41、牛有千斤力,不能一时副;

42、买马要看口齿,交友要摸心底。

43、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44、打蛇不死,自遗其害。

45、老虎拧尾巴:发威。

46、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7、牛要满饱,马要夜草。

48、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49、一马不配两鞍,一脚难踏两船。

50、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51、老虎进村:没人敢理。

52、刚出山的猛虎,威风不小

53、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

54、条条大路通罗马。

55、小时不教成浑虫,长大不学成懒龙。

56、歹马害群,臭柑豁筐。

57、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

58、猛虎不处劣势,雄鹰不立垂枝。

59、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60、人心不足蛇吞象。

61、开出春的兔子-成帮结火

62、羊上狼不上,马跳猴不跳;

63、马好坏骑着看,友好坏交着看。

、网里的鱼,笼里的鸡-跑不了

65、回头的老马-又快又路熟

66、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猫骑兔。

67、开了锁的猴子-约束不了

68、鸟惜羽毛虎惜皮,为人处世惜脸皮。

69、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7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1、初生牛犊不怕虎。

72、花公鸡的能耐-就会叫那么几声

73、狐狸总要露尾巴,毒蛇总要吐舌头。

74、老马识途。

75、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

76、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77、一心想赶两只兔,反而落得两手空。

78、七月蛇拦路,八月蛇上树。

79、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80、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画马难画走,画兽难画狗。

81、好汉凭志强,好马凭胆壮。

82、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83、父望子成龙,子望父升天。

84、人怕理,马怕鞭。

85、牛怕晨霜,马怕夜雨。

86、马好不在鞍,人美不在衫;

87、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与雨有关的谚语

1、久雨看西北,亮了将转晴(浙)

2、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3、屏山出云,不用问神

4、久落雨,太阳恶,晴起跑不脱(贵)

5、久雨夜晴,明日雨淋(皖)

6、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7、久雨必久旱(浙)

8、雨后露水天转晴(桂)

9、久雨后,云雾分散上升,为晴天止之兆(藏

10、久雨夜晴无好天,明天还是雨涟涟(赣)

11、雨后寒,雨绵绵(藏)

12、久雨必有久晴(全国)

13、雨后天开得早,莫想天气好;雨后天开得晚,天气定好转(鄂)

14、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

15、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16、久雨见晴天,几天不见面(桂)

17、久雨傍晚停,一定要天晴(冀、苏、浙)

18、久雨云层亮一亮,下一千丈雨(粤)

19、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20、久雨久晴,久晴久雨(赣、闽)

21、久雨条云,明日见天晴(闽)

22、久雨夜晴没好天,不等到欢叫唤(陕)

23、雨后露水必久晴(湘、桂)

24、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25、雨后云块走,大雨等不久(鲁)

26、群雁南飞天将冷 群雁北飞天将暖

27、普雨怕闻雷,闻雷必将晴(冀)

28、蚯蚓封洞 有大雨

29、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30、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31、久雨有雾晴,久晴有雾雨(桂)

32、久雨夜晴天,晴不到五更天(宁)

33、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34、雨过云块走,下地也能久(吉)

35、昼雨夜晴没好天,明白依旧雨绵绵(豫)

36、久雨絮云天,雨去晴在来(鄂)

37、久雨见晴天,明日雨更欢(吉)

38、雨后怕阴天,下了就不干(豫)雨后天晴热死人,下雨还未停(桂)

39、沤雨起大风,天气在转晴(辽、桂)

40、连日雨蒙蒙,必定起狂风(沪)

41、久雨西边亮,有雨也(下)不长(鄂)

42、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43、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44、久雨夜晴无好天,明朝还有雨连绵(湘)

45、久雨天金黄,明日转太阳(桂)

46、雨后疾雷易晴(桂)

47、久雨北连明,日落满天星(陕)

48、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49、雨后天更热,天晴信不得(桂)

50、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51、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黑、赣)

52、久雨忽见晴,大雨快来临(陕)

53、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54、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55、沤雨起大风,雨止天转晴(豫)

56、久雨西北露青天,明天一定是晴天(鄂)

57、沤雨怕天毫,虫害怕飘雨(贵)

58、久雨日落明,明天定转晴(皖)

59、久雨夜晴没,(无)好天(湘、陕)

60、久雨久晴无好天,未来还有雨连绵(粤)

61、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62、久雨必久晴,久晴必久雨(湘)

63、阴雨猛晴雷雨见(陕)

与时间有关的谚语

1、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2、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3、有钱难买少年时,失落光阴无处寻。

4、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5、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6、除了时间,什么也不属于我

7、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9、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10、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11、懒人嘴里明天多。

12、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13、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14、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15、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16、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17、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18、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19、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20、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21、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22、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

23、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24、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25、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26、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27、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28、把握时间观念,同认识一个人一样,相见易,相识难

2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0、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31、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32、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

33、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

34、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35、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36、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3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8、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39、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40、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4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42、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43、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44、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45、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46、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47、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4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9、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50、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51、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52、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带来希望

53、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54、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5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56、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57、浪费了一生就等于夭折

58、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59、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60、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61、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62、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63、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5、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66、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67、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与农业有关的谚语

1、稻要河泥麦要粪。

2、看田选种,看种种田。

3、上粪不浇水,庄稼撅着嘴。

4、流不尽的长江水,积不完的农家肥。

5、缺肥黄,多肥倒。

6、小麦年前施一盏,顶过年后施一担。

7、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

8、白地不下种,白水不栽秧。

9、塘泥上了田,要管两三年。

10、好种顶茬粪。

11、上粪上在劲头,锄地锄到地头。

12、谷子没粪穗头小,黍子没粪一把草。

13、谷种要常选,磨子要常锻。

14、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

15、种麻没有巧,勤上水粪多锄草。

16、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

17、谷三千,麦六十,好豌豆,八个籽。

18、有钱难买顶苗粪。

19、草子开上两棚花,正好下田去耕耙。

20、分层上粪,粮食满囤。

21、种子粒粒圆,禾苗根根壮。

22、好种出好苗,好花结好桃。

23、年外不如年里,年里不如掩底。

24、好花结好果,好种长好稻。

25、种子经过筛,幼苗长得乖。

26、冬粪肥田,春粪肥秧。

27、种不好,苗不正,结个葫芦歪歪腚。

28、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环。

29、青草沤成粪,越长越有劲。

30、缸里无米空起早,田里无肥空种稻。

31、猪粪红花草,农家两件宝。

32、种田没有巧,只要肥料配得好。

33、家选不如场选,场选不如地洗。

34、舀不尽的海水,挖不尽的肥源。

35、施肥一大片,不如点和钱。

36、灰粪打底,水粪滴埯。

37、肥效有迟速,分层要用足。

38、一粒杂谷不算少,再过三年挑不了。

39、土壤要变好,底肥要上饱。

40、种地不上粪,好比瞎胡混。

41、能耕巧种,不如懒汉上粪。

42、冬草肥田,春草肥禾。

43、肥料不得早,谷子长得好。

44、有水即有肥,无水肥无力。

45、什么种子什么苗,什么葫芦什么瓢。

46、牛粪凉,马粪热,羊粪啥地都不劣。

47、上粪不要多,只要浇上棵。

48、撒粪养地,捋粪现得利。

49、高割稻子深耖田,加上肥料收三年。

50、选种没有巧,棵大穗圆粒子饱。

51、骨灰上棉花,狗粪上菜瓜。

52、各肥混合用,不要胡乱壅。

53、肥是庄稼宝,施足又施巧。

54、种子不好,丰收难保。

55、人怕胎里瘦,苗怕根不肥。

56、惯养出娇子,肥田出瘪稻。

57、种地不上粪,一年白费劲。

58、水肥要到月,堆肥要发热。

59、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

60、蚕豆一把灰,角角起堆堆。

61、种子不选好,满田长稗草。

62、要想多打粮,积肥要经常。

63、场选不如地选,地选还要粒选。

、选种要巧,穗大粒饱。

65、粪要入了土,一亩顶两亩。

66、肥多急坏禾,柴多压死火。

67、人不吃饭饿肚肠,地不上粪少打粮。

68、麦浇芽子菜浇花。

69、底肥金,追肥银,肥多不如巧上粪。

70、土豆上灰好,块大质量高。

71、人忌生长,菜忌生肥。

72、庄稼要好,施肥要巧。

73、无肥难耕种,无粮难行兵。

74、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

75、蚕豆不要粪,只要灰里困。

76、种子不纯,坑死活人。

77、一季肥泥两季力。

78、底粪麦子苗粪谷。

79、猪粪肥,羊粪壮,牛马粪肥跟着逛。

80、火越扇越旺,种越选越强。

81、种怕水上漂,禾怕折断腰。

82、做瓦靠坯,种红薯靠灰。

83、积肥如积粮,肥多粮满仓。

84、肥料不下,稻子不大。

85、包谷抓把粪,越长越来劲。

86、铺粪麦子耩粪谷。

87、种地没粪,瞎子没棍。

88、河泥打底,猪粪润根。

89、麦打短秆,豆打长秸。

90、粪不臭不壮,庄稼不黑不旺。

91、粪沤好,庄稼饱。

92、今年有粪,明年有粮。

93、稻草还田,一年顶两年。

94、种子买得贱,空地一大片。

95、稻种换一换,稻谷多一担。

96、种子年年选,产量节节高。

97、好种长好苗,坏种长稗草。

98、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

99、谷种不调,收成不好。

100、好田隔年不上粪,庄稼长得也差劲。

101、倒萍越早,早稻越好。

102、粪生长,没希望;粪熟上,粮满仓。

103、驴粪谷子羊粪麦,大粪揽玉米,炕土上山药。

104、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105、种子经风扇,劣种容易见。

106、肥料到处有,就怕不动手。

107、合理上粪,粮食满囤。

108、麦种调一调,好比上遍料。

109、追肥在雨前,一夜长一拳。

110、花草沤花,肥料到家。

111、种麻本无巧,只要冬吃饱。

112、良种种三年,不选就要变。

113、灯无油不亮,稻无肥不长。

114、要想庄稼收成好,罱泥捞渣绞湖草。

115、黄金难买雨淋粪。

116、谷三千,麦六十,高粱八百是好的。

117、饼肥麦子羊粪谷,大粪高粱长得粗。

118、麦收短秆,豆收长穗。

119、麦里胎里富,粪少靠不住。

120、要想庄稼旺,合理把粪上。

121、麻饼豆,豆饼花,灶灰地灰种地瓜。

122、巧种不如多上粪。

123、千算万算,不如良种合算。

124、人黄有病,苗黄缺粪。

125、鸡粪肥效高,不发烧死苗。

126、若要庄稼旺,适时把粪上。

127、羊粪当年富,猪粪年年强。

128、要想韭菜好,只要灰里找。

129、麦在灰里滚,收成靠得稳。

130、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

131、草子三坐头,肥料就不愁。

132、稻田铺上三层秆,赛过猪油碗。

133、宁愿饿坏肚肠,不叫断了种粮。

134、肥田长稻,瘦田长草。

135、糜谷不上粪,枉把天爷恨。

136、上粪一大片,不如秧根沾一沾。

137、塘泥泥豆红花草,农家做田三件宝。

138、草无泥不烂,泥无草不肥。

139、地里挑,场上选,忙半天,甜一年。

140、粪劲集中,力大无穷。

141、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

为什么十二生肖里面会有龙这个虚幻的属相?

二月二龙抬头对属蛇的人的意义:

生肖属蛇的人进入2月二龙抬头,你们终于可以昂首挺胸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迎接财富进家门,所以生肖属蛇的人,在未来人生成功的道路上,能够事事称心如意,所以生肖属蛇的人迎来了人生自己命中的贵人,贵人给你们添砖加瓦,照亮你们的前程,生肖属蛇的人,机会多多,财运多多,未来人生成功的道路上,更能够事事称心如意,在未来成功的道路上能够为你们,抹人生的色彩,让你们的人生春风得意,好运相伴,财源滚滚而来,步步高升。

二月二龙抬头对属鸡的人的意义:

生肖属鸡的人进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你们会遇到人生当中的贵人,所以生肖属鸡的人,平时你们的能力非常的强劲,所以在这龙王生日这天,一个契机,抓住人生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所以生肖属鸡的人,在贵人的帮助之下,你们就能够昂首挺胸,摆脱命中的小人,迎来命中的贵人,在做事情方面能够格外称心如意,在贵人的帮助之下,之前遇到的任何困难都能够迎刃而解,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更能展现出自己人生的能力。

传说中的龙是圣物,是人跟据现在生活构划出来的。 人们常说的龙是: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 龙最早出现在5000年前的一座原始社会的墓葬中,现在陈列于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这是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没有艳丽的颜色,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 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兽,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特别注意,龙只有五根手指,有四根手指的就不是龙,而是蜥蜴鳄鱼之类的动物。 龙作为华夏先民的图腾,起初不过是刚刚采自荒山的一块毛石,粗矿而简陋。在历史老人的手中,它被不断裁切、琢磨。商周予它威武,汉唐给它大度;龙在魏晋如竹林七贤,仙风道骨;在辽金则如草原野马,恣肆奔腾,帝王贵胄使它至贵至尊,民间百姓让它入乡随俗。 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螭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种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体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有文章称,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这幅岩画未见发表,其面目如何,还不得而知。)接下来还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等。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古人对它有种种解释。有说[tng]蛇没有脚而能飞(见《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qi囚]龙,无角的叫螭[chī吃]龙。(均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有说龙像狗像牛,《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è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这显然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对于龙的主体原形的探讨,学者们作过许多有益的研究。有鳄鱼说、晰蜴说、马说等等。但普遍认同龙的基调是蛇。最初系统提出这一见解的是闻一多的名篇《伏羲考》。龙即大蛇,蛇即小龙。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liè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后人在闻一多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许多丰富与补充。 考察龙,首先要弄明白,究竟什么是其基调、主干或主体原形。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从龙一出现的初期,一直延续下去,恒定不变,而且是构成龙的主体部分,缺了它,龙就不成其为龙,这才是龙的基调、主干或主体原形。在龙的身上,倘若抽去了蛇的躯体,那龙便不再存在了。龙变来变去,头有时像鳄鱼,有时又像马;它的脚有时像蜥蜴足,有时又像狗爪;唯有蛇的修长的身子从未变过。远古,崇拜蛇的氏族部落很普遍。蛇有很强的生命力,正符合原始先民的愿望。蛇对人又有很大的威胁,尤其是毒蛇,能致人于死命,使人畏惧。《山海经》中各式各样的神,有不少便是蛇身或龙身。蛇本身便具有多民族性,用现代话语,便是那时的蛇崇拜,很有群众基础,以它作为龙的主体,这种民族大融合的标志,即使被兼并者也愿意接受。中国龙的正式形成,大概开始于夏禹时期,禹巩固了在中原的地位以后,以蛇结合其他部族图腾而创造龙的社会条件已成熟。龙是适应国家的出现而被造就的。因为蛇崇拜的覆盖面大,以蛇作龙的主体,能得到炎黄后裔南北各民族的认同。龙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一旦形成,便牢固树立了它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权威地位。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 龙不是一个单一的物种,所以,龙,在现实社会中是见不到的。

文章标签: # 龙王 # 时间 #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