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爱情 生肖爱情

瓮中之是什么意思_瓮间吏部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7-19 人已围观

简介1.李存孝文言文答案2.新唐书 志第八 礼乐八 其中几段急需翻译~~3.请问 张居正是什么人物4.本人的‘大湘西‘酒楼开业在即,现急需一副对联与之匹配,望高手指点.为谢!5.秃的文言文苏轼虽然生在盛行填词的宋朝,但是他也会写诗,而且后人称他为“诗神”,可见他在诗坛的地位决不亚于李白,杜甫等人,只是他写的词更好而已。他写过很多诗,如: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乱山横翠幛

1.李存孝文言文答案

2.新唐书 志第八 礼乐八 其中几段急需翻译~~

3.请问 张居正是什么人物

4.本人的'大湘西'酒楼开业在即,现急需一副对联与之匹配,望高手指点.为谢!

5.秃的文言文

瓮中之是什么意思_瓮间吏部是什么生肖

苏轼虽然生在盛行填词的宋朝,但是他也会写诗,而且后人称他为“诗神”,可见他在诗坛的地位决不亚于李白,杜甫等人,只是他写的词更好而已。

他写过很多诗,如: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

溪山愈好意无厌,上到巉第几尖。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涧草岩花自无主,晚来蝴蝶入疏帘。

留题仙游潭中兴寺寺东有玉女洞洞南有马融读书石室过潭而南山石益奇潭上有桥畏其险不敢渡

清潭百尺皎无泥,山木阴阴谷鸟啼。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独攀书室窥岩窦,还访仙姝款石闺。犹有爱山心未至,不将双脚踏飞梯。

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従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lingshidao/gushi/sushi1.htm

这里面有苏轼的诗全集。

李存孝文言文答案

一 诗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

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

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

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分江,江水入瓶……归到家中,生炉煎茶。看那水沸如雪乳,蟹目生、鱼眼起;听那煮茶声,嗖嗖如松风带雨鸣,未饮便先心神俱荡,孤窗外,偶尔传来长长短短的更声。这样的一个夜,真是“禅心夜更闲,煎茶留静者”。宋朝杨万里亦给了此诗以高度评价:“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诗人以我观物,虽为我之境,然情景交融,可谓言有尽而禅意无穷。

10烘豆茶,更是待客的上品。

有古诗《烘豆》为证:“乍收豆荚已齐檐,薰豆初添火一杯。生怕点茶滋味淡,不妨稍下水晶盐。”

11"扬子江,蒙山顶上茶”。一联古诗千古流传。华夏,大凡品茗者,对此联无不知晓。联中所指的蒙山,即为蜀中三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的蒙顶山,名山县也因此而得名。又有古诗云,12‘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

13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序略)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服润肌骨。

楚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触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诗天。

此诗是一首咏茶名作,字里行间无不赞美饮茶之妙,为历代咏茶者赞赏不已。

公元752年,李白与侄儿中孚禅师在金陵(今南京)栖霞寺不期而遇,中孚禅师以仙人掌茶相赠并要李白以诗作答,遂有此作。

它生动描写了仙人掌茶的独特之处。前四句写景,得天独厚,以衬序文,后入句写茶,生于石中,玉泉长流“根柯洒芳泽,服润肌骨”好的生长环境培养了上乘的品质。最后八句写情,以抒其怀。

诗仙李白自号“酒中仙”,他的诗作中咏酒诗占一半多,颂茶的诗只有一首,而这首诗赞颂的正是峡州茶。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白有一位远在三峡地区玉泉寺为僧的族侄李英(法名中孚),将玉泉寺出产的“仙人掌”茶带到金陵(南京)栖霞寺给他品尝,李白饮后诗兴勃发,挥毫写下了《答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并附诗序:“……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返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掌,号为仙人掌茶。”中字禅师仅给李白送去数十片,可见当时玉泉仙人掌茶之稀贵;李白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于茶亦可谓见多识广,唯独对玉泉仙人掌茶如此青睐,足以证明三峡地区出产茶叶品质之魅力。

14白居易的《琴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 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

15皎然的《访陆处士羽》

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 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 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 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17著名诗人郑谷游历三峡时,曾亲自品尝了峡茶,并即兴写了《峡中尝茶》一诗:“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前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菊里休夸乌嘴香,入座半瓶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18北宋范仲淹作《斗茶歌》描绘了茶文化在当时的盛行。

19清郑燮的诗句:“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20茶圣陆羽和他的朋友耿湋欢聚时所作的《连日多暇赠陆三山人》诗: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湋)

喜是樊阑者,惭非负鼎贤。 (羽)

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 (湋)

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 (羽)

闻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 (湋)

历落惊相偶,衰赢猥见怜。 (羽)

诗书闻讲诵,文雅楼兰荃。 (湋)

未敢重芳席,焉能弄绿笺。 (羽)

黑池流研水,径石涩苔钱。 (湋)

何事重香案,无端狎钓船。 (羽)

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 (湋)

莫发搜歌意,予心或不然。 (羽)

21午后昏然人欲眠, (唐伯虎)

清茶一口正香甜。 (祝枝山)

茶余或可添诗兴, (文征明)

好向君前唱一篇。 (周文宾)

22唐代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在浙江湖州刺史任上时,曾邀请友人月夜啜茶,与陆士修等人即兴作《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 (张 荐)

不须攀月桂,何树庭萱。 (李 崿)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崔 万)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 (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叶 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陆士修)

23苏轼的茶回文诗有《记梦二首》。诗前有短序: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茶团,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写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吐碧衫。”意用飞燕吐花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

序中清楚地记载了一个大雪始晴后的一个梦境。在梦中人们以洁白的雪水烹煮小团茶,并有美丽的女子唱着动人的歌,苏轼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细细地品茶。梦中写下了回文诗。梦醒之后蒙眬间只记得起其中的一句,于是续写了两首绝句: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这是两首通体回文诗。又可倒读出下面两首,极为别致。

其一: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五颜鸵。

其二: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24清代的黄伯权(清本着名诗人黄遵宪之侄)还创作过一首《茶壶回文诗》,其诗如下: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

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其诗又可回读为:

花风流,雾香迷月薄。

霞淡雨红幽,树芳飞雪落。

25此外,清代诗人陈琼仙曾以秋天的景物为名创作27首回文诗,总标题名为《秋宵吟》,其中《秋月》一首,算是首茶诗,它写诗人于月下泛舟,树木与山峦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动着,诗人品茗弹琴,在竹声中诗兴颇浓。诗云:

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

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

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其诗可回读为: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

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

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26在回文茶诗中,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张奕光的《梅》:

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诗倒读为: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由于回文诗的用韵、形式要求苛刻,所以历代留传下来的绝大多数回文茶诗诗意不够新鲜、完整,有的甚至莫名其妙,辞意混乱,成为一种无聊的文字游戏。

[批注] 玉连环

回文诗的一种,由八字首尾连成环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

竹枝词

竹枝词是原唐代巴蜀一带的民歌,自刘禹锡仿作后,成为文士竞相习用的文学形式。

竹枝词专以泛咏地方风土为分,其中有不少是反映茶乡、茶市、茶俗的。如以下几首:

27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

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桑已闲当茶。

28元人马祖常的一首竹枝词:

红蓝染裙似榴花,盘蔬饤饾芍药芽。

太官汤羊厌肥腻,玉瓯初进江南茶。

29明 王稚登一首,专咏西湖龙井:

山田香土赤如沙,上种梅花下种茶。

茶绿芽不叶,梅花论子不论花。

30清康友祥一首专咏茶器:

州西陶老制茶垆,赤日行天雨伞舒。

一至官场人送礼,陶垆名已传江湖。

31清佚名作《上海洋场竹枝词》咏高大雅致的上海丽水台茶楼:

台名丽水上三层,龙井珠兰香味腾。

楚馆秦楼环四面,王孙不压曲栏凭。

32清周顺侗《篿川竹枝词》描写了当时西乡茶户的生活:

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解当家。

残灯未掩黄粱熟,枕畔呼郎起茶。

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

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白芙蓉。

六水三山却少田,生涯强半在西川。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二 词

从宋代起,诗人把茶写入词中,留下了不少佳作,其中,以1黄庭坚最为有名,如《品令》: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零。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下快活自省。

2《满庭芳》:

北苑春风,方圭圆壁,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3《看花四》:

夜永兰堂醺饮,半倚颓玉,烂熳坠钿堕履,是醉时风景。花暗触残,欢意未阑,舞燕歌珠成断续,催茗饮,旋煮寒泉,露井瓶窦响飞瀑。纤指缓,连环动触。渐泛起,满瓯银粟,香引春风在手,似粤岭闽溪,初盈掬。暗想当时,探春连云寻篁竹。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

4另外,苏轼有一首《行香子》: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放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三 元 曲

元曲中有相当部份是与茶有关的,如李德载《喜春来,赠茶肆》小令十首,下面节录其中的三首:

(一) 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胜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未尝。

(七) 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满齿牙,一瓶雪水最清佳。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十) 金芽嫩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闻无。君听取,声价彻皇都。

四 茶的散文、小品文、书信,著名的有

柳宗元《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

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表》

吕温《三月三日花宴序》

皮日休《茶中杂咏序》

苏东坡《叶嘉传》

唐庚《斗茶记》

张岱《闽老子茶》

张岱《阳和泉》

张潮《中冷泉记》。南京扬子江金山寺的中冷泉历来有“天下第一泉”之称。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张潮生动地描写了自古到金山寺吸中冷的僧侣、道士胸中皆带仙气。金山寺上有一口中冷泉井,有瓦亭覆盖,盘龙石栏,寺僧纷纷汲水,为当时来到烧香拜神的几万香客备茶。那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冷泉。一位道士带领张潮攀登嶙嶙的乱石,到山顶看见一面石壁,刮去青苔,露出几行字,说真正的中冷泉,在郭璞墓间,必须在子午两个时辰,用特制的铜瓶,用长索拴住,放下郭璞墓间的石窟中汲取。张潮跟随道人答乘夜行船,两天后到了闰州。,小舟直奔郭璞墓,在江心石堆中,有一个黑洞洞的石窟,道人大喊“这就是中冷窟!”

新唐书 志第八 礼乐八 其中几段急需翻译~~

1. 盗泉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盗泉》译文供参考:

有一年,天大旱,卞邑遭受灾荒,颗粒无收,老百姓饿得连树皮都剥着吃光了,可是官府照常要钱粮。,有一个叫刘夏子的庄稼汉,领着一大帮子人,上了卞城北的青龙山,在那里占山为王造了反。他们人多势众,连官府也没有办法。正在发愁,孔子和他弟子们来了,卞邑大夫说起这件事,孔子问:“老百姓为什么要造反?”,大夫说:“年成不好,灾荒赶的”。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少收钱粮呢?”大夫说:“收这些钱我还不够花的,哪能再少收?反正不动武是不行的!”孔子说道:“这还用吗?我去把他们叫下山来吧。”

孔子只带了高柴一个徒弟,走到了青龙山下。山上刘夏子听说是孔子师徒来了,便打发人请他上山。孔子说:“只要你归顺了官府,我马上就上山,只要你还是盗人,我就不上山。”刘夏子怎么能归顺?谈了很长时间谈不拢。当时天很热,孔子和高柴都渴得很厉害,刘夏子叫人端了一碗水给他师徒两个喝。高柴正要喝,孔子却大声地阻止说:“这种泉水喝不得!”刘夏子很奇怪,说:“夫子,这是山上的清泉水,喝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为什么不喝?”孔子说道:“山为盗占,盗山也!盗山之泉,盗泉也!君子不饮盗泉之水!”

2.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答案

您好! 原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3. 刘俊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峻好学,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

时或睡,爇其须发,及觉复读,其精力如此。时魏孝文选尽物望,江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峻兄弟不蒙选拔。

齐永明中,俱奔江南,更改名峻字孝标。自以少时未开悟,晚更厉精,过人。

苦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清河的崔慰祖谓之是“ 书*”于是博极群书,文藻秀出。

有个叫峻的青年,非常喜欢看书,寄宿在别人家里,自己认真研究书本,经常点灯读书,从夜晚到第二天的早上,有时候不小心睡着了,就吊起自己的头发,让自己清醒继续读书,一夜都不睡觉,他的精神就是这样!当魏孝文帝时选拔人才,凡江南学子有识之士,都去觐见申请被选。独刘俊兄弟没有被选上。

他和明朝中期的齐永,一起奔向江南,更改名字,叫 俊字校标。自认问年轻时没有开悟,成年后更加历练精明。

聪慧过人。遗憾的是,见闻不很广博,闻听有起义稀少的书籍,,听说京城有的人有这些书,必定会前往去借,清河的崔慰祖称他为“看书最多的人”。

因此他广读各样书籍,文华丽流畅很有知名度。刘峻,字孝标,平原人。

峻生期月,母携还乡里。宋泰始初,青州陷魏。

峻年八岁,为人所掠至中山,中山富人刘实悯峻,以束帛赎之,教以书学。魏人闻其江南有 戚属,更徙之桑乾。

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发,既觉复读,终夜不寐,其精力如此。 齐永明中,从桑乾得还,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

时竟陵王子良博招学士,峻因人求为子良国职,吏部尚书徐 孝嗣抑而不许,用为南海王侍郎,不就。至明帝时,萧遥欣为豫州,为府刑狱,礼遇甚厚。

遥欣寻卒,久之不调。天监初,召入西省,与学士贺踪典校秘书。

峻兄孝 庆,时为青州刺史,峻请省之,坐私载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安成王秀好峻学,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名曰《类苑》。

未及成, 复以疾去,因游东阳紫岩山,筑室居焉,为《山栖志》,其文甚美。 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擢以不次。

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乃著《辨命论》以寄其怀。

论成,中山刘沼致书以难之,凡再反,峻并为申析以答之。会沼卒,不见峻后报者,峻乃为书以序之曰:“刘侯即有斯难,值余有天伦之戚,竞未之致也。

寻而此君长逝,化为异物……” 峻又尝为《自序》,其略曰:“余自比冯敬通,而有同之者三,异之者四。何则?敬通雄才冠世,志刚金石;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此一同也。

敬通值中兴明 君,而终不试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摈斥当年,此二同也。敬通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坎坷,此三同也。

敬通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 肉;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敬通有一子仲文,官成名立;余祸同伯道,永无血胤,此二异也。

敬通臂力方刚,老而益壮;余有犬马之疾,溘死无时,此 三异也。敬通虽芝残蕙焚,终填沟壑,而为名贤所慕,其风流郁烈芬芳,久而弥盛;余声尘寂漠,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将同秋草,此四异也。

所以自力为叙,遗之 好事云。” 峻居东阳,吴、会人士多从其学。

普通二年,卒,时年六十。门人谥曰玄靖先生。

(节选自《梁书·刘峻传》,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富人刘实悯峻 悯:怜悯 B.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 引:引荐 C.敬通值中兴明君 值:遇到 D.所以自力为叙,遗之好事云 遗:赠送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峻因人求为子良国职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遥欣寻卒,久之不调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乃著《辨命论》以寄其怀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峻勤奋好学的一组是 ①常燎麻炬,从夕达旦 ②既觉复读,终夜不寐 ③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 ④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⑤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⑥吴、会人士多从其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北魏人听说刘峻在江南有亲戚,就把他转移到桑乾。他家里很穷,寄居在别人的廊檐下,刻苦攻读,经常通宵达旦。

B.明帝时,萧遥欣任豫州郡守,刘峻担任府刑狱,萧遥欣待他很好,后推荐他到西省,和学士贺踪一起负责点校官府的典籍。 C.刘峻为安成王编《类苑》,因病未完成,接着到东阳紫岩山游玩,建了房屋居住在那里,写了一篇文辞很美的《山栖志》。

D.刘峻认为冯敬通在世时没有受重用,但死后被很多名贤敬慕,其名声越来越大;自己一生平淡,世人不知,慨叹就像草木枯谢一样无人记起。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峻请省之,坐私裁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3分) (2)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

(4分) (3)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3分)参考答案雨露。

4. 绳技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唐年中,数敕赐州县大酺①。嘉兴县以百戏②,与监司③竞胜精技。监官属意尤切。所由直狱者语与狱中云:“党有诸戏劣于县司,我辈必当厚责。然我等但能一事稍可观者,即获财利,叹无能耳。”乃各相问,至于弄瓦缘木之技,皆推求招引。狱中有一囚笑谓所由曰:“某有拙技,限在拘系,不得略呈其事。”吏惊曰:“汝何所能?”囚曰:“吾解绳技。”吏曰:“必然,吾当为尔言之。”乃具以囚所能白于监主。主召问罪轻重,吏云:“此囚人所累,逋缗未纳,余无别事。”官曰:“绳技人常也,又何足异乎?”囚曰:“某所为者,与人稍殊。”官又问曰:“如何?”囚曰:“众人绳技,各系两头,然后于其上行立周旋。某只需一条绳,粗细如指,五十尺,不用系著,抛向空中,腾掷翻覆,则无所不为。”官大惊悦,且令收录。明日,吏领戏场。诸戏既作,次唤此人,令效绳技。遂捧一团绳,计百余尺,置诸地,将一头,手掷于空中,劲如笔。初抛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牵之,众大惊异。后乃抛高二十余丈,仰空不见端绪。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抛绳虚空,其势如鸟,旁飞远飏,望空而去。脱身行狴④,在此日焉。

注释

①酺:指聚饮。古代国有喜庆,特赐臣民聚会饮酒。

②百戏:古代杂技、乐舞表演的总称。秦汉时已盛行。

③监司: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的简称。

④狴:传说中的兽名,因常画狴于狱门上,故用作牢狱的代称。

译文

唐玄宗年间,皇上多次下诏赐令各州县兴办大宴。嘉兴县令准备了杂耍,想和监司比赛谁的技艺更精湛。监狱官参加比赛的心情特别急切,当时监狱值班的告诉狱卒说:“倘若我们的杂耍比不过县里的,我们就要受到很重的责罚,如果能有一项比较好的,就能得到奖励。很遗憾,我们没有能行的。”他们互相询问,开始在狱中寻求能人。一些会弄点小玩意儿的人纷纷自荐。这时,狱中有一囚犯笑着说:“我有点拙技,可我现在拘押之中,不能略微施展来看。”狱吏惊奇地问:“你会什么技艺呢?”囚犯回答:“我会绳技。”狱吏说:“好吧,我去给你说说。”于是,狱吏就把这个囚犯的才能告诉了监司。监司问这个人的罪轻重如何,狱吏回答:“这人是受了别人的连累,是偷了点税,别的没什么。”狱官说:“绳技很多人会,有什么特别奇异的吗?”囚犯说:“我的绳技,和别人不一样。”狱官又问:“有什么不一样的?”囚犯说:“别人的绳技,都是系住绳的两头,然后站在绳子上面行走或是转圈。我只需用一条绳,像手指粗,五十尺长,不用系,扔向空中,腾跃翻飞,没有不能表演的动作。”狱官非常惊喜,叫把这人记下来。第二天,狱吏领囚犯到了戏场,别的节目已经开始表演了,后来才叫这人表演。只见这人拿着一百多尺长的绳团,放在地上,将一根绳头抛向空中,绳子笔直。开始时抛了两三丈,然后到四五丈。绳子很直,就像有人牵着似的,大家感到很惊奇。后来,竟抛到二十多丈,抬头看不到绳头,这人便手握绳子,身子离地。最后,他扔掉了绳子,在空中像鸟一样,越飞越高越远,向远处飞去。他就在那天借机逃出了监狱。

5. 文言文《范滂》阅读答案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后诏三府掾属③举谣言④,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⑤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⑥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⑦哉! 以会日⑧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⑨,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⑩,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 ②厉:磨练。

③掾属:下属的官。 ④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⑤猥:众多。 ⑥叨秽:贪污腐败。

⑦简札:指奏章。 ⑧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 *** 文书者休息的地方。

⑩塞:消弭,平息。 7.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会日迫促”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土砾凸者为丘 B. 以其境过清 C.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

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 B. 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检举失实,甘愿接受。

C. 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 D. 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

督邮吴道和县令郭揖的行为表现了对范滂的无比敬仰。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⑵疑有私故 ⑶即自诣狱 ⑷引与俱亡 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2分) ⑵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2分) 参考答案:更多文章请参考 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7.(2分)B(因为) 8.(2分)C(并非主动揭发,而是受诏奉命。) 9.(4分)①情绪激昂的样子 ②原因,缘故 ③到,到……去 ④逃跑(每个1分) 10.(4分)⑴等他到冀州境内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2分)(臧污、望风、解印绶)⑵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3分)(举、自、奸暴、岂、以、污)。

6. 6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点击《管宁割席》答案

管宁割席》是一篇文言文,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其重点中心内容.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管宁割席阅读答案”,同学们动手完成下.如果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哦. 《管宁割席》节选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一)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掷轩冕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__ (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____________ (3)又尝同席读书.____________ (4)有乘轩冕过门者.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 2,(1)共同(2)没有差别(3)曾经(4)······的人 3,(1)华歆拿起来又扔掉了金子. (2)管宁读书和原来一样,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4,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A.又"尝"同席:B.宁读如"故":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一句.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 1、a:曾经 b:先前 2、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以上是我整理的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管宁割席》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请问 张居正是什么人物

颜杲卿,字听,和颜真卿五世祖是相同的,世代都是讲礼乐教化的儒生。

父名元孙,在垂拱年间有名声,任濠州刺史。

颜杲卿因先世有功德而调任遂州司法参军.他性格刚正,处理公务聪明干练。

曾被刺史责备,他正色辩白,不为刺史所屈服。

年问,与其兄颜春卿、弟弟颜曜卿一起因书判成绩优异,使吏部侍郎席豫赞叹佩服。

又因政绩考核为上等迁任范阳户曹参军。

安禄山听说他的名声,上表推荐他为营田判官,代理常山太守。

安禄山反叛时,颜杲卿和长史袁履谦在路上拜谒,他赐给颜杲卿紫袍,袁履谦红袍,命令他们和养子李钦凑领兵七干人驻守土门。

颜杲卿指着安禄山所赐的衣服对袁履谦说:“我和你为什么要穿这些衣服?”袁履谦领悟他的意思,于是和真定县令贾深、内丘县令张通幽商定对付叛贼的计策。

颜杲卿借口生病不再处理事务,让儿子颜泉明往返计议,暗中结交太原尹王承业做内应,派平卢节度副使贾循夺取幽州。

泄露,安禄山杀掉贾循,派向润客、牛廷蚧镇守幽州。

颜杲卿表面上不管事,把政事委托给袁履谦,暗中召集平民身份的权涣、郭仲邕制定对策。

当时颜真卿在平原,预先就知道叛贼有叛逆的阴谋,暗中收养敢死之士为御敌守城做准备。

李,瞪等人死后,叛贼让段子光拿着他们的头到各郡去巡示,颜真卿杀掉段子光,派遣外甥卢逖到常山相约起兵,以切断叛贼的北去之路。

颜杲卿十分高兴.认为军队形成掎角之势可以抑制贼军西进的锋芒。

于是谎称叛贼首领的命令召集李钦凑来议事,李钦凄连夜赶来,颜杲卿推托夜里不能打开城门,让他住宿在驿站中;又派袁履谦和参军冯虔、郡豪翟万德等数人设酒宴慰劳他,待他喝醉后,把他杀了,同时还杀掉他的部将潘惟慎,并全歼贼党,把尸体投入滹沱水中。

袁履谦拿李钦凄的头给颜杲卿看,大家都高兴得哭了。

在此以前,安禄山派部将高邈到范阳召兵还没有返回,颜杲卿命令豪城县尉崔安石设法对付高邈。

高邈来到满城,冯虔、翟万德都已在驿站聚集等候着,崔安石用已备下酒宴的话骗高邈,高邈下马后,冯虔喝令胥吏捆住他。

而贼将何千年也从赵地来到,冯虔也拘捕了他。

还未到中午,二贼已被抓住并带回到常山。

颜杲卿于是派翟万德、贾深、张通幽传示李钦凑的头,给二贼带上刑具送往京城,并让颜泉明与他们同行。

到了太原,王承业想把这一切当作自己的功劳,赠送优厚的礼物打发颜泉明返回,暗中命令壮士翟乔在路上杀掉颜泉明。

翟乔觉得不公平,就如实告诉了颜泉明,颜泉明才免于一死。

玄宗提升王承业为大将军,押送二贼的官吏都受到赏赐。

不久真实情况显露出来,于是朝廷下令拜授颜杲卿为卫尉卿兼御史中丞,袁履谦为常山太守,贾深为司马.颜杲卿随即传檄文到河北,声称二十万官军已进入土门,派郭仲邕率领一百名骑兵做先锋,驰奔向南,拖着柴草扬起灰尘,望见的人都说大军来了。

到中午,消息已传遍数百里。

叛贼张献诚正围攻饶阳,闻讯后弃甲而逃。

于是赵、巨鹿、广平、河间的军民都杀掉伪刺史,传示首级到常山。

而乐安、博陵、上谷、文安、信都、魏、邺诸郡都加强了防守。

颜杲卿兄弟的兵势因此大振。

安禄山到了陕州,听到后方起兵的消息,非常恐惧。

派史思明等率平卢兵渡过黄河攻打常山,蔡希德从怀州来会师。

不过十天,贼军就猛烈攻城。

城内兵少,不够防守之用,就向河东求救,王承业以前曾侵夺遇杀贼之功,这次没有出兵。

颜杲卿昼夜苦战,井水枯竭,粮食、箭矢都用光了,六天后城池陷落,和袁履谦一同被贼军抓住。

贼军胁迫他投降,他不答应。

贼军提取颜杲卿最小的儿子颜季明把刀放在他的脖子上说:“投降我,就让你儿子活命。”颜杲卿不回答。

于是颜季明和卢逖一起被杀死。

颜杲卿被送到了洛阳,安禄山生气地说:“我提拔你任太守,我有什么亏待你的事而要背叛我?”颜杲卿瞪着眼骂道:“你本是营州放羊的羯奴而已,窃得天子的恩宠,天子有什么事亏待了你,而你却反叛呢?我家世代为唐臣,坚守忠义,恨的是不能杀掉你去报答皇上,怎能跟着你反叛呢?”安禄山怒不可遏,把他捆在天津桥柱上,不但肢解还拿他的肉来吃,他不停口地骂着叛贼,叛贼钩断他的舌头,说:“还能骂吗?”颜杲卿声音含混而气绝身亡,时年六十五岁。

袁履谦被砍断手足后,适逢何干年的弟弟在身旁,就含血吐到他脸上,叛贼又把袁履谦剁碎了,看见的人都落泪而泣。

颜杲卿的宗子近属都被。

颜杲卿被俘虏后,诸郡又被叛贼把持。

张通幽用颜杲卿的兄长帮助叛贼的谎言,在杨国忠那里诬陷颜杲卿,所以朝廷对颜杲卿没有加以追赠。

肃宗在凤翔时,颜真卿上表申诉颜杲卿冤屈,适逢张通幽任普安太守,太上皇命令人打死了张通幽。

李光弼、郭于仪收复常山,把颜呆卿、袁履谦两家的亲属数百人从狱中放出来,送给他们很丰厚的钱物,让他们举行丧礼。

干元初年,追赠颜杲卿为太子太保,谧号忠节,封他的妻子崔氏为清河郡夫人。

当初,博士裴郁认为颜杲卿不是执政大官,只能谧作忠,议论者认为不公平,所以优待他用两个字作谧号。

卢逖、颜季明和同宗之子等都被赠五品官职。

建中年问,又追赠颜杲卿为司徒。

当初,颜杲卿被杀后,他的头被拿到街上示众,没有人敢收留。

有个叫张凄的人,得到颜杲卿的头发,拿着它去进见太上皇。

当天夜里太上皇就梦见颜杲卿,醒来以后,为他举行祭祀。

后来张凑把头发归还给颜杲卿的妻子,妻子怀疑它是否真实,头发就像动了一样。

后来颜泉明购求颜杲卿的尸体准备埋葬,从行刑者的话中得知,颜杲卿死时已先被砍断一只脚,和袁履谦埋在同一个坑中。

行刑者指示埋尸体的地方并从那里找到了尸体,于是埋葬在长安凤栖原。

颜季明、卢逖也同埋在一个墓地中。

颜泉明有孝顺的节操,喜欢救济别人的急难。

被王承业打发回去后,还没走到而常山已陷落,所以客居在寿阳。

史思明围攻李光弼,抓获颜泉明,用皮革裹着,送往幽州,颜泉明辗转得以逃脱。

史思明归顺国家,而颜真卿正任蒲州刺史,命令颜泉明到河北去访求宗族亲属。

当初,颜泉明的一个女儿和姑姑的一个女儿一起流落在叛贼中,到这时都一起找到了,他拿出全部三万钱赎回姑姑的女儿,取钱又去赎人,而自己的女儿又失踪了。

袁履谦和颜杲卿过去部将的妻子奴隶还有三百余人,辗转流离不能自己生存下去,颜泉明尽力供给他们,把多的分配给不足的人,领着他们互相扶持着渡过黄河并把他们托付给颜真卿。

颜真卿听任他们选择去处并出钱物资助。

颜泉明葬父时,和袁履谦分别放入棺柩,护送棺柩返回长安。

袁履谦的妻子怀疑给丈夫的棺柩简陋狭小,就打开棺柩查看,结果和颜杲卿的一样,于是号哭顿足,对待颜泉明如同对待父亲一样。

肃宗下令拜授颜泉明为郫县令,上任后政治和教化清明,诛杀长期做盗贼的人,使人心安定。

成都尹上报他考核政绩为第一,迁任彭州司马。

颜泉明家中贫穷,但他为官清廉,而跟随他生活的年幼的孤儿有一百人,自己连粥也喝不上,却无怨言。

为母守丧时,致使身体毁伤极度消瘦。

他信守道义,当时的人认为非常难得。

颜春卿为人洒脱仪表俊美,通晓时事。

十六岁考中明经科、拔萃科而且成绩优异,调任犀浦县主簿。

曾押送服劳役的人到州里去,把他们的名册给丢了,到了廷上,口述他们的姓名形貌,总共一千人,没有任何差错。

长史陆象先觉得他很奇特,转任蜀县尉。

苏颠代任长史时,颜春卿被人诬陷入狱,颜春卿作《棱榈赋》比拟自己,苏颠很快就放他出狱了。

魏征的后世子孙魏瞻有罪被判,颜春卿为他向玉真公主求情,魏瞻得以不死,当时的人都敬重他的节操。

官位终于偃师县丞。

临死时,握着颜真卿的手臂说:”你会壮大我们的宗族,只是我不能看到了,就把儿子们委托给你了。”后来颜真卿为他的儿子操办了婚事。

沈盈,也是颜杲卿的外甥,有德行和道义,通晓黄老之学。

出仕任博野县尉,和颜杲卿一起死难,朝廷追赠他为大理正,并赐给他二子沈遥、沈达官职。

贾循,是京兆华原人,他的先人家在常山。

父亲名会,有高尚的节操,曾借口生病不答应官府的聘任,乡里中号称他为“一龙”。

父亲死后,他背土建成坟墓,并在墓的左侧盖起守丧的小屋,亲手栽植松柏,当时号称“关中曾子”。

死后,同县之人为他拟了个谧号叫广孝征君。

贾循有远大的谋略,礼部尚书苏颠曾称他是当今的廉颇、李牧,等到苏颁任益州刺史时,上表署任贾循为列将。

贾循在西山打败吐蕃,三次升迁为静塞军营田使。

张守珪北伐时,驻扎滦河,适逢解冻,想渡河而没有桥。

贾循估计河面宽窄造桥使将士得以渡河,击败贼虏后返回,因战功升任游击将军、榆关守捉使。

该地南面靠着大海,北面连接着长城,林木茂密,便于贼寇隐蔽潜伏。

贾循调集士兵伐树开道,贼寇只好逃走了。

范阳节度使李逋之推荐他任安束副大都护。

安禄山兼任平卢节度使时,上表任用他为副手,迁任博陵太守。

安禄山想进攻奚、契丹,又上奏推荐贾循任光禄卿并充当自己的剐手,让他主持留后事。

九姓反叛,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而贾循也兼职雁门做他的副手。

贾循的母亲死后将要埋葬,宅院中一棵枯死的桑树,一夜间复活,有灵芝在北墙上长出,人们认为是吉祥之兆。

玄宗因贾循有功,下诏追赠他的父亲为常山太守。

安禄山反叛时,派贾循镇守幽州,所以颜呆卿招他,想用他倾覆叛贼巢穴,贾循答应了。

因为向润客等告发了他的图谋,叛贼勒死了他。

建中二年,追赠太尉,谧号叫忠。

贾循的侄子名隐林,任永平兵马使。

当他承担入卫任务时,适逢朱沘叛乱,于是率领部众扈从皇帝到驻跸之地。

德宗看到贾隐林,觉得他形貌奇异,询问他的家世,他回答说:“已故范阳节度副使贾循,是臣的叔父。”德宗感到他奇特,领他到卧室中,他用手板在地上画图陈述攻守之计,随即上奏说:“臣曾梦见太阳坠落,就用头接住了。”德宗说:“不是朕吧?”于是命令他纠察驻跸之地,迁任检校右散骑常侍,封武威郡玉。

叛贼围攻猛烈,贾隐林和侯仲庄冒着箭矢石头拼死苦战。

不久解围,侍从皇帝的大臣们都来道贺,贾隐林流着泪上前说:“朱沘已经逃奔,群臣都在庆贺宗庙社稷长存的福气,但是陛下资质急躁,不能宽容待人。

如果不悔改,虽然现在叛贼逃跑了,但忧患却没有终止。”德宗不认为他这是连逆。

拜授他焉神策统军。

贾隐林死后,德宗想到他的质朴正直,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用实户三百封赏给他的家属。

张巡,字巡,是邓州南阳人。

博览并精通各类书籍,通晓战阵之法。

气节志向高超不凡,不拘小节,所结交的人必定是品德高尚或地位显贵的人。

他和庸俗的人合不来,当时的人对他不可测知。

末年,考中进士。

当时他的兄长张晓已位至监察御史,雨人都因有名望而在当时受到称许和推重。

张巡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县令,政绩为上等,而且很有义节.如果有人因困厄来找他,他就会尽全部财力救济而毫不吝惜。

任职期满回到京城。

这时杨国忠正独揽国政,权势炙手可热。

有人劝他去见杨国忠,或许会受到重用,张巡回答说:“这些正是国中怪异的征兆,朝廷的官做不得。”又调任真源县令。

当地有很多不守法的豪强,大吏华南金大树*威恣意放纵,邑中人说道:“华南金的口,官府的手。”张巡下车伊始,就依法杀掉他,并赦免他的余党,他们没有不改过从善的。

张巡为政简约,百姓很称赞他。

安禄山反叛后,天宝十五载正月,叛贼之首张通晤攻陷宋、曹等州,谯郡太守杨万石投降叛贼,逼迫张巡任长史,命令他向西迎接贼军。

张巡率领官吏哭祭玄元皇帝祠,接着就起兵讨伐叛贼,随从他的有一千余人。

当初,灵昌太守嗣昊王李祗奉诏会合河南的军队抵御安禄山,单父县尉贾贲,是板州刺史贾璇的儿子,率领将吏号称昊王的军队,进攻宋州。

张通晤逃到襄邑,被顿丘县令卢谟杀掉。

贾贲率军前进来到雍丘,张巡与他会合,拥有部众二千人。

这时雍丘令令狐潮以雍丘依附叛贼,接着亲自率领军队向东打败淮阳的军队,俘虏淮阳的部众,把他们反绑在廷上,将要杀死他们时,临时出去巡示部属。

淮阳囚徒互相解开绳索,起来杀掉看守者,迎接贾贲等人入城。

令狐潮不能回城,张巡于是杀掉他的妻子儿女,并陈尸城上。

李祗闻讯后,秉承皇帝旨意拜授贾贲为监察御史。

令狐潮怨恨贾贲,回头又攻打雍丘,贾贲奔向城门,被众人践踏而死。

张巡驰骋决战,身体受伤而不顾,将士们于是拥戴他主管军队。

又让人从小路向朝廷上表报告,驿递文书传到李祗王府,李祗于是把充州以束全部委任给张巡筹划。

令狐潮率领四万贼众迫近城池,城内人十分恐惧。

张巡告诉诸将说:“叛贼知道城中虚实,有轻我之心。

现在出其不意,可以使叛贼受到惊吓而溃散,我们再乘机打击他们,他们的势头就会受到挫折。

“诸将说:“好。”张巡于是分出一千人守城,用数队人马出战,张巡自己冲在前面,直逼令狐潮的军队,叛贼的军队退却了。

第二天叛贼又来攻城,设置了百辆楼车,张巡在城上设置栅栏,把草捆成束并灌上油脂用来焚烧楼车,叛贼不敢接近,张巡伺机进攻叛贼。

前后六十天,大小数百次战斗,将士穿着甲衣吃饭,带着创伤战斗,令狐潮于是战败而逃,张巡追击他,几乎把他抓获。

令狐潮很生气,又率领部众来战。

但他一向和张巡很友好,于是来到城下,对张巡讲心里话说:“朝廷形势危急,军队不能出关作战,国家的大势已去了。

足下用疲弱的军队守卫危城,即使竭尽忠心也无所成就,为什么不跟我苟取富贵呢?”张巡说:“古时候父亲被国君杀死,从道义上讲儿子不能报仇。

你却心怀妻子被杀的怨恨,藉贼的力量来图谋我,我如果见到你的头被悬挂在四通八连的大道上,为百世的人耻笑,将会是怎么样呢?”令狐潮红着脸离去了。

在这个时候,朝廷的命令已不能通达,有六位大将禀告张巡说我们的力量敌不过叛贼,而且也不知皇上是存是亡,不如投降算了。

这六个人,都官至开府、特进。

张巡表面上答应了,第二天在堂上设置天子的画像,率领将士朝拜,在场的每个人都哭了。

张巡把那六位大将带到堂上,用大义责备他们后,杀掉了他们。

将士的斗志更加受到激励。

适逢粮食缺乏,令狐潮送给叛贼的敷百船盐和米将要运到了,张巡夜里在城南筑营垒,令狐潮率全部军队来拒战,张巡让勇士衔枚于口赶到河畔,夺得盐和米一千斛,又放火烧掉剩余的盐和米后返回。

城中的箭矢用光了,张巡命令用藁草捆成一千个草人,披上黑衣服,夜里将草人鲢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争着射击,很久,才知道是草人;张巡他们收回草人,得到数十万支箭。

在这之后又在夜里缱人下城,叛贼大笑,不加防备,于是张巡派敢死之士五百人偷袭令狐潮的军营,贼军大乱,敢死之士焚烧了贼军的营垒和帐篷,选追赶了十余里。

叛贼感到羞惭,增加兵力围攻雍丘。

城内柴草和水用尽了,张巡骗令狐潮说,想带领部众撤走,请他们退军六十里,好让我逃逸.令狐潮不知道这是他的计谋,就答应了他。

于是军民倾城四出三十里,拆屋扒木运回城去作为储备。

令狐潮很生气,重新又来合围。

张巡缓缓地对令狐潮说:“你必须要此城的话,请给我三十匹马,我得到马就将出奔而去,请你占领城池,我说话算数。”令狐潮送来马匹,张巡把马匹都分给骁将,约定说:“叛贼来时,每个人各取一个贼将。”第二天,令狐潮责备张巡,张巡回答说:“我想离去,但将士们不从命,我能怎么办呢?”令狐潮气得想交战,阵势还没有列好,三十名骑士突然冲出,活捉贼将十四人,斩首一百余级,还收缴了一些器械和牛马。

令狐潮逃回陈留,不再出来了。

七月,令狐潮率领贼将瞿伯玉攻城,派伪使者四人传达贼首的命令来招降张巡,张巡杀掉他们用来示众,其余的捆绑着押送到李祗处。

一共围攻了四个月,叛贼常常右几万人,而张巡的部众才干余人,却屡战屡胜。

这时河南节度使嗣虢王李巨驻守彭城,任命张巡做先锋。

不久鲁、东平落入叛贼之手,济阴太守高承义以济阴反叛,李巨率领军队逃到临淮。

贼将杨朝宗谋划前往宁陵,以断绝张巡的粮饷之道。

张巡在外部失去李巨这个依靠的情况下,就撤出部众保卫宁陵,只有战马三百匹,士兵三千人。

他来到睢阳,和太守许速、城父县令姚合等人会合。

接着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率兵在宁陵北面作战,杀掉贼将二十人,杀死贼众万余人,把尸体投到汴水中,河水都被堵得不能流动了。

杨朝宗在夜里撤离。

朝廷下诏拜授张巡为主客郎中,河南节度副使。

张巡登记有功的将士向李巨请功,李巨仅授予他们折冲、果毅。

张巡规劝说:“宗庙社稷还很危急,皇上还流荡在外地,怎么能吝惜封赏和钱财呢?”李巨没有听从。

至德二年,安禄山死了,安庆绪派遣其部下尹子琦率领同罗、突厥、奚族的强兵和杨朝宗会合,共有十余万人,攻打睢阳。

张巡激励将士坚守,到中午打了二十仗,士气不衰。

许远自己认为才干不如张巡,就请求张巡指挥军事而自居其下,张巡没有推辞而接受了,许远则专门负责处理军粮战具。

在此之前,许远的部将李滔去救束平,后来叛变归到叛贼中去了,大将田秀荣暗申和他相通。

有次田秀荣告诉许远说:“早晨出战时,用绿帽子做标识。”一看果如其言,但戴绿帽子的部众都被消灭了。

田秀荣回来就说:“我是在诱敌呀。”请求派精锐骑兵前往,换上锦帽。

许远把情况告诉给张巡,张巡召田秀荣上城,责备了他,砍下他的头给贼看。

于是出城迫敌交战,尹子琦战败,守军缴获了车马牛羊,张巡都分给将士,一丝一毫也没有拿入自己家中。

皇帝下诏拜授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侍御史,姚间为吏部郎中。

张巡想乘胜进攻陈留,尹子琦闻讯后,又来围城。

张巡对部下说:“我承蒙皇上的恩宠,叛贼如果再来,正可以死相报。

诸君虽然也为国捐躯,但封赏抵不上功勋,我因此而痛恨!”听到这话的人都很感慨。

于是杀牛大宴将士,随后全军出战。

叛贼望见张巡兵少,都大笑起来。

张巡、许远亲自擂鼓督战,贼军溃散,守军追击败逃的贼军达敷十里。

这年五月,贼军收割麦子,而增援的贼军也到了。

张巡在夜里击鼓列队,好像将要出战。

贼军下令警惕。

不久鼓声停止,贼军窥探到城上的军队已停止行动了,于是又放松了戒备。

张巡派南霁云等人打开城门直达尹子琦处,杀死贼将拔掉旗帜。

有个大首领披着甲衣,率领一千拓羯骑兵挥动旗帜想登城招降张巡。

张巡暗中鲢下数十名勇士藏在城壕中,拿着钩、陌JJ、强弩,并约定说:“听到鼓声而奋起。”首领依仗人多不加防备,城上鼓声响了,伏兵就出来捉住首领,强弩弓箭向外发射,救兵不能上前。

不久又把勇士缱起登上城墙,贼军都惊愕地看着,却按兵不敢出击。

张巡想射死尹子琦,却无法辨认,于是就削蒿茎做箭,被射中者很高兴,认为张巡没有箭矢了,就跑回去告诉尹子琦,于是得知尹子琦的形状。

张巡命令南霁云去射,一箭射中尹子琦左眼,贼军撤退返回。

七月,又来围城。

尝初,睢阳有谷六万斛,可以支付一年,而李巨分出其中的一半送给濮阳、济阴,许速坚持争辩,李巨不听从。

济阴得到粮食后叛变了。

到此时粮食吃光了,士兵每天发给一勺米,靠咬树皮、煮纸来充饥,仅有一千余人,全都极度瘦弱无力拉弓射箭了,但救兵还没有到来。

贼军知道这个情况后,就用云梯冲车靠近城堞,张巡命令士兵伸出钩杆顶住它们,使他们不能前进,又放火焚烧云梯。

贼军用钩车、木马进攻,张巡的部下就把它们打破击碎。

贼军佩服张巡的机变,不再进攻,挖通壕沟立起栅栏来围困守军。

张巡的士兵大多饿死了,残存的也都伤病乏力。

张巡献出爱妾说:“诸君已缺少食物一年多了,而忠义之心丝毫不衰,我恨不能割自己的肉给大家吃,怎能吝惜一个妾而坐视将士忍受饥饿呢?”于是杀掉爱妾用来犒劳将士,在座的人都哭了。

张巡强令大家吃下爱妾,许远也杀掉奴僮给士兵吃,甚至网雀挖鼠,煮镗甲和上的皮革来充饥。

贼将李怀忠路过城下,张巡问道:“你事奉胡人多长时间了?”李怀忠回答说:“二年。”张巡说:“你祖父、父亲是做官的吗?”李怀忠回答说:“是的。”张巡说:“你家世官,享受天子的俸禄,怎能归顺叛贼,拿着兵器和我争胜负呢?”李怀忠说:“不是这样,我过去当将领时,曾几次拼死作战,最后却沦落在贼中,这大概是天意吧。”张巡说:“自古以来叛逆者最终要被消灭,有一天战事平息后,你的父母妻子儿女也将一起被处死,怎么能忍心看这样的事呢?”李怀忠擦着眼泪离去了,不久率领他的党羽数十人来投降。

张巡前后说服归降的贼将很多,他们都能拼死效力。

御史大夫贺兰进明代替李巨任节度使,驻守在临淮,许叔冀、尚衡驻扎在彭城,都互相观望不肯救援。

张巡派南霁云到许叔冀那里去请求增兵,许叔冀没有答应,只给了敷千端布帛。

南霁云在马上肆意辱骂,请求决一死战,许叔冀不敢应战。

张巡又派南霁云到临淮去告急,南霁云率领三十名精锐骑兵突围而出,贼军莴余人阻拦他们,南雾云左右发箭,贼军都纷纷溃退。

南霁云见到贺兰进明后,贺兰进明说:“睢阳的存亡已经定了,出兵还有什么用处?”南霁云说:“城是守是失也许还没有一定。

如果已经丢掉了,请让我用死来向大夫请罪。”许叔冀,是贺兰进明的部下,房管本想用他牵制贺兰进明,也让他兼任御史大夫,二势相当而许叔冀的军队更精锐。

贺兰进明害怕军队出援后自己将会受到许叔冀的袭击,又忌妒张巡的名声和威望,恐怕他成功,根本就没有出兵的意思。

但贺兰进明又喜欢南霁云是个壮士,想留下他。

并为他举行宴会,乐声响起时,南霁云哭泣说:“昨天从睢阳出来时,将士们已经有一个多月粒米未进了。

如今大夫不出兵,却大设声乐,我不忍心忘义而独自享受,即使想吃,也咽不下去。

现在我完不成主将的使命,我南霁云请求在这里留下一个手指以表示来过,以便回去向张中丞报告。”于是拔出佩刀砍断一个手指,满座宾客大吃一惊,都为之落泪。

他最终也没吃饭就离去了。

南霁云抽箭回身射向佛寺浮图,箭中佛寺之砖,并说:“我打败叛贼回来,一定消灭贺兰进明,这支箭就用来表示我的志向吧!”到了真源,李贲送他一百匹马,走到宁陵,得到城使廉坦的三千士兵,夜里突围进入睢阳城。

贼军发觉后,就阻挡他们,南霁云且战且走,士兵大多战死,来到城下时仅剩一千人。

当时正下大雾,张巡听到交战的声音,说:“这是南霁云等人的声音。”于是打开城门,南霁云等赶着叛贼的敷百头牛进了城,将士们互相对视流泪。

贼军得知城内外援断绝,围攻更加猛烈。

众人议论说向东逃跑,张巡、许速商议后认为睢阳是江、淮的保障,如果放弃了睢阳,贼军乘胜一鼓作气向南推进,江、淮肯定就保不住了。

况且率领饥饿的部众行动,肯定也到不了目的地。

十月癸丑日,贼军攻城,守军将士疲乏不能作战。

张巡面向西行拜礼说:“孤城守军把一切都用尽了,已不能保全城池。

臣下活着不能报效陛下,死了也要变成鬼来诛杀叛贼。”城池终于失陷了,张巡和许远都被贼军抓住。

张巡的部众见到他,都起身并且都哭了,张巡说:“安然处之,不要害怕,死是天命呀。”众人下敢仰枧他。

尹子琦对张巡说:“听说你督战时,大声呼喊每每瞪裂眼眶血流满面,牙齿都咬碎了,焉什么至于逭样?”张巡回答说:“我想气吞逆贼,只是力量不足而已。”尹子琦很生气,用刀撬开他的嘴,牙齿只有三四颗了。

张巡骂道:“我是为皇帝而死,你依附叛贼,就是狗猪一类畜牲,怎能长久!”尹子琦佩服他的节操,想释放他。

有人说:“他是恪守忠义的人,怎么肯被我们利用?况且他很得人心,不能留他。”于是用刀胁迫张巡投降,张巡不屈服。

又迫南霁云投降,南霁云也没有答应。

张巡大喊道:“南八!男子汉死就死了,不能为不义之想而屈服!”南霁云笑着说:“我是想将来有所作为呀,您是了解我的,哪敢不死!”也不肯投降。

于是和姚间、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起遇害。

张巡享年四十九岁。

当初,尹子琦商议活着送一个人到安庆绪那里,有人说:“率兵抵御出,是张巡呀。”于是押送许逮去洛阳,到了偃师,许远也因不屈而死。

李巨向临淮逃跑时,张巡有个姐姐嫁给陆氏了,她拦住嗣虢王李巨劝他不要走,李巨不听,赐她一百匹缣,张巡的姐姐不接受,为张巡在军中缝补衣服,军中称她“陆家姑”,在张巡之前被害。

太长了,你去找白话史_唐书译文|宋史译文|元史译文|明史译文|清史译文|历史译文,第一个打开里面就有全文的翻译、

本人的'大湘西'酒楼开业在即,现急需一副对联与之匹配,望高手指点.为谢!

张居正

明朝文臣,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 。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庆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面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宰相)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张居正也应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

“风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

张居正(1525一1582),字叔大,号太岳。嘉靖四年(1525),当张居正在荆州江陵(今属湖北)的一位秀才的家里呱呱坠地的时候,其先祖的余荫对他早已不能关怀庇护,迎接他的只是曾祖父的一个白龟梦。梦中的月亮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悠悠地浮起来。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这小曾孙,于是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自圭”,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

白圭的确聪颖过人,很小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十二岁的白圭报考生员,其机敏灵俐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他嘱咐小白圭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为居正。这一年,居正补府学生。四年后,才高气傲的张居正又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湖广巡抚顾璘对他十分赏识,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并解下犀带赠予居正说:“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只做—个少年成名的举人。”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进士,授庶吉士。

庶吉士是一种见习官员,按例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期满后可赐编修。张居正入选庶吉士,教习中有内阁重臣徐阶。徐阶重视经邦济世的学问,在其引导下,张居正努力钻研朝章国故,为他日后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设内阁,其职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厅。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实际上也就是宰相。张居正入翰林院学习的时候,内阁中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当时的内阁大学士只有夏言、严嵩二人,工人争夺首辅职位的结果是夏言被杀,严嵩为内阁首辅。

对于内阁斗争,作为新科进士的张居正自然没发言权。但通过几年的冷眼观察,他对朝廷的政治腐败和边防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为此,嘉靖二十八年(1549),张居正以《论时政疏》(《张文忠公全集》卷一五)首陈“血气壅阏”之一病,继指“臃肿痿痹”之五病,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而这些自然没有引起世宗和严嵩的重视。此后,在嘉靖朝除例行章奏以外,居正没再上过一次奏疏。

嘉庆三十三年,张居正借口请养病,离开京师来到故乡江陵。休三年中,他仍不忘国事,亲身接触农民。家境本就贫寒的居正,在乡间体会到了人民的辛劳、饥寒和痛苦。他在《荆州府题名记》(《张文忠公全集》卷九)中说:“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这一切不禁使他侧然心动,责任感让他重返政坛。

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仍回翰林院供职。这时的他在苦闷思索中渐已成熟,在政治的风浪中,他模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嘉靖四十三年,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深谋远虑的徐阶荐居正为裕玉朱载垕的侍讲侍读。逾德只是个虚衔,但由于裕玉很可能继承皇位,侍裕邸讲读就不是等闲之职了。在裕邸期间,“王甚货之,邸中中宫亦无不善居正者”(《明史.张居正传》)。四十五年,居正掌翰林院事。

这一年,世宗殁,裕王即位,是为穆宗。张居正的机会来了。隆庆元年(1567),他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放擢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土。这年张居正四十三岁,此时的他大概不会忘记自己十三岁写下的诗句“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三十年后,他终于在暗暗的较量中“直上尽头手”了。

“摄夷蛮骚乱,锄当路芝兰”

入阁以后的张居正并没有为个人的升迁而踌躇满志。这时的明王朝,内则土地兼并,流民四散,草译祸起,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外则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南方土司争权夺利,尤其岑猛叛乱,“两江震骇”,东南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面对这些,张居正无法轻松。

而更使张居正感到担心的还是内阁内部日益白热化的政治斗争。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篙倒台后,徐防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沼,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宫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但不久,隆庆二年(1568),七月,徐阶终因年迈多病,举筹失措而被迫归田。次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高拱当政期间,起用了一批人才,仕路稍清。

张居正曾是高拱知已,后发生嫌隙。高措又和权宦冯保不和。隆庆六年,穆宗病殁,年仅十个岁的神宗继位。张居正遂联合冯保,撺掇后妃,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这样,张居正就成了首辅,从此独掌国家大权达十年之久。

平心而论,徐阶和高拱都是十分能干的首辅,他们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作了不少具体和局部的努力,然而终因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改革弊政的才干与气魄,到张居正继任首辅时,明王朝仍然是危机重重。张居正清醒地认识到,小修小补已无法挽救明朗的覆亡,只有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才能使国家真正走出困境。早在隆庆二年八月,他托《陈六事疏》(《张文忠公全集》卷三六)中,从省议论、振纪纲、重沼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饬吏治,富国强兵。他批评空作王霸之辩的人“不知王霸之辩、义利之间在心不在迹”,而误认为“仁义之为王,富强之为霸”(《张文忠公全集》卷三一《答福建巡抚耿楚侗谈王霸之辩》)。明确地把解决国家“财用大匮”作为自己的治国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巩固国防,整顿吏治。

还在隆庆年间,入阁不久的张居正在首辅徐阶和内阁重臣高拱的支持下,主持了固巩边防的工作。

隆庆四年,鞑靼首领俺答进攻大同,称帝。居正闻悉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携妻比吉和乳母的丈夫阿力哥共十几人情求内附,大同巡抚方逢时和宣大总督王崇古决策受降。鉴于此事非同小可,张居正写信,要祟古立刻把详情“密示”于他。原来,俺答的第三个儿子死时遗一小孩即把汉那吉,把汉那吉长大娶妻比吉,后爱上姑母之女三娘子并再娶。然而,身为外祖父的俺答也爱上了三娘子意据为己有。于是祖孙之间为一个小女子心中结怨,演出失恋青年离家投汉的一幕。

居正接到报告,再次写信给崇古,要其妥善安排把汉那吉,并派人通报俺答:“中国之法,得虏酋若子孙首者,赏万金,爵通侯。吾非不能断汝孙之首以请赏,但彼慕义而来,又汝亲孙也,不忍杀之。”(《张文忠公全集》卷二二《答鉴川策俺答之始》)然后,指授方略,要祟古、逢时奏疏皇上纳降。朝中很多人极力反对,认为敌情叵测.果然俺答的骑兵如黑云压城至北方边境。祟古早在居正授意之下作好战事准备并以其孙要挟,俺答终于被迫妥协。居正顺水推舟应俺答之求,礼送把双那吉回乡,俺答则把赵全等叛臣绑送明室。

把汉那吉穿着皇上官赐的大红丝袍回鞑靼帐幕。俺答见到非常感动,说以后不再侵犯大同,并决定请求封贡、互市,和明友好相处。

隆庆五年,穆宗在后正等人的力劝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在沿边三镇开设马市,与鞑靼进行贸易。北部边防的巩固使张居正可以把注意转向国内问题。

以心奉尘刹,不求自身利

作为—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张居正对明王朝所面临的问题有深刻认识的。他认为当时国力匮乏和盗贼横行都是由于吏治不清造成的。官吏贪污,地主兼并,引起“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张文忠公全集》卷二六《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加之皇帝的穷奢极欲,百姓因此才饥寒交迫,落草为寇。由于张居正客观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正确地把握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这才使他的改革能够顺应历史的潮流,并受到广泛的欢迎。

基于上述看法,张居正决定从整顿吏治开始他的改革。万历元年(1573)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对于要办的事,从内阁到六科,从六科都到衙门,层层考试,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张文忠公全集》卷三八《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的拖拉现象。考成法的实行,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而而夕奉行”(《明史.张居正传》)。

张居正整饬吏治的目的主要还是“富国强兵”,这条红线贯穿于他的改革之始终,实行考成法的最大收获也正在于此。

张居正在施行考成法时,将追收逋赋作为考成的标准。万历四年规定,地方官征赋试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同年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级处分的,山东有十七名,河南二名;受革职处分的,山东二名,河南九名。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据万历五年户部统计全国的钱粮数目,岁入达435万余两,比隆庆时每岁所入(含折色、钱粮及盐课、赃赎事例等项银两在内)250余万两之数,增长了74%(《明通鉴》卷六七)。财政收支相抵,尚结余85万余两,扭转了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正如万历九年四月张居正自己所说的:“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张文忠公全集》卷四五)可见,实行考成法虽是一种政治改革,但它对整顿田赋、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仅靠考成法增加的收入仍是有限的,更远远不能满足王公贵族的无限挥霍。张居正认为人“古之理财者,汰浮溢而不骛入,节漏费而不开”。理财还是要以节用为主。他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几乎都在围绕这个中心进行。

比如他通过加强对官吏的考核,裁减冗员,节省朝廷的俸禄开支。据对“两京大小九卿及各属,有沉滥者裁之”,竞“汰冗员二三”。同样,张居正也通过各种途径削减朝廷的军费开支。一方面与鞑靼人修好,通贡互市,保持边境安定,减少战争费用,另一方面也大量削减抚赏开支。到万历二年,北边“三镇二岁之中,所费不过万余,而所省已百余万”。还通过减客兵,清粮糗的办法减少支出,“岁所省,儿得数十百万”。

同时,张居正还要求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勒紧裤带,和大家一道过紧日子。他不仅多次向神宗提出“节用爱民”,“以保国本”,而且在皇室的奢侈性花费上,也是锱株必较,寸步不让。万历七年,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居正据理力争,上疏说,户部收支已经入不敷用,“目前支持已觉费力,脱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灾,疆场意外之变,何以给之?”他要求神宗节省“一切无益之费”。结果,不仅免除了这十万两银子的开支,连宫中的上元节灯火、花灯费也被废止。在张居正的力争下,还停止重修慈庆、慈宁二宫及武英殿,停输钱内库供赏,节省服御费用,减苏松应天织造等,使封建统治者的奢侈消费现象有所收敛。

对于自己的用度,张居正也是力戒奢华。纂修先皇实录,例得赐宴一次。张居正参加篆修穆宗实录,提出辞免赐宴。他说:“一宴之资,动之数百金,省此一事,亦未必非节财之道”他还请求将为神宗日讲的时间放在早上,可以免晚上的灯火费用。

张居正在整顿吏治、厉行节约的过程中,不仅自己廉洁奉公,而且对家属也严格要求。儿子回江陵应试,他吩咐儿子自己雇车;父亲生日,他吩咐仆人带着寿礼,骑驴回里祝寿。万历八年,居正次弟居敬病重,回乡调治,保定巡抚张卤例外发给“勘合”(使用驿站的证明书),居正立即交还,并附信说要为朝廷执法,就不能以身作则。对于明王朝来说,张居正确实是难得的治国之才。他早在内阁混斗、自己政治生命岌岌不保的时候,写过一偈:“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他的确是做到了。

“量尽山田与水田,只留沧海与青天”

作为一名杰出的理财家,张居正深知只顾节流尚不足以解决问题。而要彻底改善国家财政状况,还需要进一步开辟财源,增加收入。

但张居正反对通过“开”来理财,因为在他看来,“夫天地生财止有此数,设法巧取,不能增多”他早年曾较多接触下层人民,深深懂得安民养民后国富的道理,他指出:“窃闻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那末,如何才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呢?当时明王朝的庞大机器都由田赋支撑,而田赋收入因土地兼并和负担不均而很难增加。为此,张居正提出惩办贪污,清理欠赋和清查田亩等三项措施,其中尤以清查田亩声势浩大。

万历六年(1578),张居正以福建为试点,清丈田地,结果“闽人以为便”。于是在万历八年,张居正上疏并获准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

全国大部分地区根据户部颁布的《清丈条例》对田地进行了认真的清丈,但也有一些地方官吏缩短弓步,溢额求功。如浙江海盐“水涯草堑,尽出虚弓,古冢荒塍,悉从实税。至于田连阡陌者,力足行贿,智足营奸,移东就西,此托彼。甚则有未尝加弓之田,而图扇人役积尺积寸,皆营私窖。遂使数亩之家,出愈增而田愈窄焉。”然而由于大部分州县清丈彻底,革豪右隐占,额田大有增加。万历八年,全国田地为70136顷,比隆庆五年(1571)增加了2336026顷。随着额田的增加,加之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明朝田赋收入大为增加。尽管张居正清丈田亩、平均赋税的做法被海瑞等人认为是下策,并不能真正解决民间赋税不均的问题。但从理财的角度看,清丈田亩对于朝廷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的额田,增加财政收入起了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为不久推行“一条鞭法”的赋税改革创造了条件。

张居正很清楚,仅靠清丈田亩还远远不能彻底改变赋役不均和胥吏盘剥问题,不进一步改革赋税制度就无法保证中央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将会有更多的贫民倾家荡产,不利于社会的安定。赋役改革是一个十分棘手的事情,一旦过多触犯权宦土豪的利益,弄不好就会引起强烈的反对,使自己的所有心血前功尽弃。

当时,不少地区已在试行适应本地区的赋役改革方案,如应天府(今江苏南京)的“里甲银”,浙江、广东的“均平银”,福建的“纲银”,还有江南的“十段锦”,以及有些地区的“一条鞭法”等。

一条鞭法最早于嘉靖十年(1531)二月,由南赣都御史陶谐在江西实行,取得了成绩。当时御史傅汉臣曾上疏说:“顷行一条鞭法。……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则徭役公平,而无不均之叹矣。”此后王宗沐在江西,潘季驯在广东,庞尚鹏在浙江,海瑞在应天,王圻在山东曹县也都实行过一条鞭法。海瑞在应天府的江宁、上元两县“行一条鞭法,从此役无偏累,人始知有种田之利,而城中富室始肯买田,乡间贫民始不肯轻弃其田矣”,做到了“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 。

万历五年,山东东阿知县白栋推行一条鞭法,全县钱粮均按地丁起科。但由于这种做法 触犯了官绅的利益,他们便制造浮言,户科部给事中光懋说:“至嘉靖末年,创立条鞭,不分人户贫富,一例摊派;……然其法在江南犹有称其便者,而最不便于江北。如近日东阿知县白栋行之山东,人心惊惶,欲弃地产以避之。请敕有司,赋仍三等,差由户丁,并将白栋纪过劣处。”幸亏张居正及时派人前往东阿巡察,才知道光懋歪曲事实。于是张居正拟旨答复:“法贵宜民,何分南北?各抚按悉心计议,因地所宜,听从民便,不许一例强行。白栋照旧策励供职。”又致书支持白栋的左都御史李世达:“条鞭之法,近旨已尽事理,其中言不便十之一二耳。法当宜民,政以人举。民苟宜之,何分南北。”

张居正认为一条鞭法不仅不应反对,而且可以“不分南北”,在全国普遍推广。万历九年,他终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

—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后来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就是一条鞭法的运用和发展。

一条鞭法的施行,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它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赋役负担,限制了胥吏的舞弊,特别是取消了苛重的力差,使农民有较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条鞭法所实行的赋役没有征收总额的规定,给胥吏横征暴敛留下了可乘之机,这是它的主要不足。

张居正的理财并不限于一味地为朝廷公室谋利,而且也十分重视人民的实际生活。他通过多种渠道设法减轻人民的赋役负担,有时还直接提出减免人民的税负。万历十年,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这时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这年二月,张居正上疏请求免除自隆庆元年(1567)至万历七年(1579)间各省积欠钱粮。另外,张居正还反对传统的“重农轻商”观念,认为应该农商并重,并提出“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张。因此也反对随意增加商税,侵犯商人利益。这些做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缓和了一触即发的阶级矛盾,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面劳瘁于国事,人亡而政息

张居正于国事日以继日地奔忙,连十九年末得见面的老父文明去世,他都未能服丧守制。万历九年(1581),五十七岁的居正,终于劳累病倒。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居正病逝,舍弃了他十六年始终不放的权力,十年来竭诚拥裁的皇帝,撤手人寰。死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他带着平生的抱负埋入了江陵的墓地,可他哪里知道,自己一生为国任劳任怨的功德,换来的竟是家族子孙的大难。

张居正一切的改革着已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因而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损害一些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他自己在政策及用人上也存在一些失误,他死后,有些人就开始了肆意的报复和攻击。而神宗呢?居正在位时,他不是一直尊其为师吗?那是出于需要与无奈。他早已耿耿于居正的震主之威。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这是帝王的逻辑!居正既死,神宗这个已经成年的以享乐和追求财富积累为天性的年轻皇帝,开始寻找一种复仇的快慰。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

不久,言宫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居正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刻棺戮尸。他的家属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相之家竞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

人亡而政息,居正在位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复以前弊端丛生的旧观。整个神宗一朝,没有人敢为居正呼冤。

然而国衰而思良臣。直到天启二年(1622),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一切俱已晚矣!

秃的文言文

斟盏邻家醉开坛隔壁香

 

中山千日醉明月一樽观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安石东山丝竹乐天江上琵琶

 

花好月圆人寿酒醒饭饱茶香

 

领略家乡风味温馨故里人情

 

四海珍馐荟萃五洲贵客光临

 

白雪纷纭磨雀表黄云变幻化龙须

 

茶余喜论经营事酒后倍增创业情

 

陈年美酒迎风醉精制珍馐到口香

 

充饥不必图画饼止渴何须望梅林

 

春风漫卷莲花白秋雨欣斟竹叶青

 

莼羹鲈脍多风味竹叶梨花送酒香

 

此处有家乡风月举杯皆故土人情

 

当年歧秀曾歌梦今日堆机似出云

 

岛人煮酒观樱放仙客吟诗踏浪来

 

到门都是清流客入座原非大嚼人

 

多把芳菲汛老酒已见沧海为桑田

 

饭菜誉满三江水情意饱暖四海心

 

饭热菜香春满店窗明几净客如云

 

饭热菜香迎客早桌明杯净映春红

 

花映玉壶红影荡月窥银瓮紫光浮

 

鸡嫩肉肥年景好饭香菜美春光媚

 

佳肴馨动三江水和气笑生四座春

 

酒泛珍珠滟雀舌茶烹玉盏清

 

尽多风味开琼宴常有冰心在玉壶

 

酒闻十里春无价醉酌三杯梦亦香

 

楼头人醉三更月江上云横六代山

 

满面春风宾客喜贴心服务饭菜香

 

满面春风顾客喜一片诚心饭菜香

 

美酒开坛闻气醉佳肴上桌透心香

 

美味常招云外客清香能引月中仙

 

猛虎三杯山里醉蛟龙两盏海中眠

 

面似银蛇盘内舞馍如月中蹲

 

名世大文酒德颂传家天爵醉乡侯

 

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莫思世上无穷事且尽眼前有限杯

 

配成佳酿藏金罍制成香醪贮玉缸

 

盆碗罗陈供海错肴馐芳洁对瓶花

 

品重银条联架上姿分玉屑涌轮中

 

秋水长天凭槛望沉鳞飞羽供盘餐

 

屈醒陶醉随斟酌春韭秋菘入品题

 

山间走兽云中雁天上飞禽海里参

 

胜友常临修食谱高朋雅会备山珍

 

使我有名全是酒使君到处便开颜

 

水陆兼呈皆上味宾朋尽兴共加餐

 

虽无易牙调羹手却有孟尝饱客心

 

随来随吃如流水有饭有汤供客人

 

同是佳餐独有味皆言接待尽多亲

 

卫生方便调美味经济实惠可口香

 

文同画竹韵满瀛酒仙邀月情溢楼

 

瓮畔夜风眠吏部楼头春色醉人间

 

无人不道佳肴美有客常来满座春

 

五湖四海宾朋至一日三餐饭菜香

 

五味烹调香千里三餐饭美乐万家

 

仙醴醉成天上露香风占尽世间春

 

香生玉碗春无价醉买梦亦温

 

形味色香多雅趣烹烧蒸煮俱清香

 

学得易牙烹饪技恭捧成式饱人心

 

杨柳晚风深情酒桃花春水幸福人

 

一流服务秉宗旨四化征途宴群英

 

一楼风月当酣饮万里溪山豁醉眸

 

一脔佳味供肴馔四海珍奇任取求

 

一榻暗香薰醉梦千峰秀色送余杯

 

迎来最爱廉颇健到此何愁方朔饥

 

有客品梨花竹叶任人呼鸭掌驼峰

 

炸溜煎炒香十里甘甜酸辣乐千家

 

旨酒佳肴迎上客软菘醉韭待行人

 

诸宾试宴餐虽薄万客争尝味也鲜

 

座上月明斟绿蚁篱边人醉咏黄花

1. 古文中秃的意思是什么

秃 tū

〈形〉

(1) (象形。从人,上象禾粟之形。本义:头顶无发)

(2) 同本义 [bald;hairless]

秃,无发也。——《说文》

秃者不免。——《礼记·问丧》

秃者不髽。——《礼记·丧服四制》

齐人谓无发为秃揭。——《礼记·明堂位》注

秃翁。——《后汉书·匈奴传》。注:“即乃翁也。”

齿危发秃。——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秃厮(光头家伙);秃科子(秃脑瓜);秃驴(光头驴。骂和尚的话);秃颅(秃头);秃人(秃发的人);秃儿(犹秃奴);秃发(头发脱落)

(4) 山无草木[bare]。如:秃山(不生草木的山丘);秃树(枯树)

(5) 不戴帽、 *** 鞋 [bare]。如:秃巾(光着头不包头巾);秃露(赤身显露)

(6) 脱落, *** [e off;bald]。如:秃友(戏称毫毛脱落的笔);秃落(脱落)

(7) 物体失去尖端,不锐利 [blunt;without a point]。如:秃颖(秃笔);秃毫(脱毛的笔);秃管(秃笔)

词性变化

◎ 秃 tū

〈名〉

詈词。指僧侣[monk]。如:秃丁(对僧人之讥称);秃人(动机不正的出家人);秃厮(对僧人讥嘲之词);秃奴(对僧人的蔑称);秃士(谓僧侣);秃歪剌(对僧尼的恶称)

2. 求曾巩的秃秃记全文翻译

[译文] 秃秃,是高密县人孙齐的儿子。

孙齐考中明法科,因而得到嘉州司法参 军的职务。他先前已经娶有妻子杜氏,留在家乡高密,却将这事隐瞒起来, 用欺骗的手段又娶周氏,与周氏一起到蜀中赴任。

任期满后,一块儿回高密, 周氏才知道孙齐已有妻室,怨恨孙齐骗了她,于是告到县里,孙齐向县官送 钱财,说好话,事情便算了结。又被任命为歙州休宁县县尉,连杜氏一起带 去上任。

过了两年,孙齐请回老家,周氏还为这事愤愤不平,要求离婚。 孙齐急了,说:“为了你,我与杜氏离婚!”并且剪下头发,立下誓言,周 氏才答应了他。

孙齐满后独自一人到休宁县任上,遇到 *** 陈氏,又将她纳为妻。任 满,县尉另有人替代,他接受了抚州司法参军的任命,回高密将周氏分开, 不再与她相见,却派人偷偷地将她所生的儿子抱了来,同杜氏、陈氏一起载 到抚州,于明道二年正月到任。

这个月,周氏也与她弟弟来到抚州,想要进 入并占据孙齐的官署,被吏人拦住,并把这事报告了孙齐。齐正在宝应佛寺 里收租米,听后立刻赶回去,揪起周氏放到走廊上,拿出造的文书说:“你 是我的佣人,怎么敢如此胡作非为!”于是一起到州里去辩理,周氏没能申 冤。

周氏上诉到江南西路转运使,也不听她的。过了好久,周氏无可奈何, 只好用布衣写上自己的籍贯姓氏和几次告状的经过,流落路上讨饭。

这时,萧贯任饶州知州,周氏到他那里去向他申诉。饶州属江南东路, 按规定不应该接受她的诉状,但萧贯并不推辞,仍然受理。

转运使这才派公 吏祝应言前往调查,周氏以她所生的儿子为证据。孙齐害怕儿子被发现,事 实真相败露,就将儿子藏到附近方政的屋子里。

随后仍怕被发现,又将儿子 带回家来猛卡他的咽喉,没有死,陈氏从旁边抓住小孩的双脚,倒提起来, 把头按进一大瓮水中,小孩才死,这就是秃秃。孙齐于是叫来差役邓旺,让 他在寝室后面的墙下挖了一个坑,深有四尺,将尸体埋在里面,秃秃这年只 五岁。

萧贯将孙齐的罪案报上去,恰遇大赦,但还是停了孙齐的官职,流放 到濠州去管制起来,这是明道二年八月的事。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抚州司法参军张彦博改建寝室,挖地发现了坑 中的死孩子,查问知道情况的人,有个叫熊简的小吏回答如上。

又叫来邓旺 盘问,又核对了当年办案的供词,凡是保存在州里的都这么说,只是杀死秃 秃经过的材料没有看到。张彦博向我谈到这件事,为秃秃的惨死而悲痛,于 是用棺材丧服收敛了他的遗骸,并设置酒肉祭奠。

又出钱给僧人升伦,叫他 买砖砌成墓穴,在城南五里处一家姓张的树林下埋葬,时间在挖地得骨后的 第十天。麻烦纳,谢谢。

3. 鸟说的古文及翻译

战国末年,秦国日益强大,对其他各国虎视眈眈。赵、楚、燕、齐、韩、魏六国决定联合抗秦。

一天,赵国使者魏加和楚国春申君一起商谈抗秦主将的人选。当魏加知道春申君准备让临武君担任主将时,只是摇头叹气不吭声。春申君知道他不同意,就问他原因,魏加说:“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听完了,你就会明白的。”

“从前魏国有个神箭手名叫更羸,射起箭来真可以说是百发百中。一天,他和魏王一起散步时,天空中飞过几只大雁。他对魏王说:‘大王,我只要用弓,不用箭,就可以把鸟射下来。’

过了一会,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赢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弓弦,随着弦响,大雁真的从空中掉了下来了。魏王大吃一惊说:‘想不到你会有这样的本领。’更赢说:‘这并不是我有什么超人的本领,而是这只大雁受过箭伤。你没有看见他飞得很慢,叫声很悲凄吗?飞得慢,是它的伤口疼痛,叫得悲是离开雁群很久了。它惊魂未定,又听到弦响,就拼命想往高处飞,一使劲,伤口又裂开,所以就掉下来了。’”

接着,魏加话锋一转说:“临武君刚被秦军打败过,看到秦军就会害怕,如同受过伤的鸟一样,怎么能再让他担任主将呢?”

4. 形容衣服破烂的文言文

掣襟露肘 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出处:《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露肘。”

鹑衣百结 鹑:鹌鹑鸟;结:悬挂连缀。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满补丁一样。形容衣服非常破烂。

出处:《荀子·大略》:“子夏贫,衣若县鹑。”

衣不蔽体 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出处:秦牧《土地》:“衣不蔽体、家里正在愁吃愁穿的农民望了这群不知稼穑艰难的人们一眼,一句话也没说。”

衣衫蓝缕 衣服破烂。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捉襟见肘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子夏悬鹑 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出处:《荀子·大略》:“子夏家贫,衣若悬鹑。”

5. 形容一个人对未来迷茫的文言文有哪些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白话译文:

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何等艰难!

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扩展资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诗人空怀一片报国之心,非但不被皇帝任用,反被“赐金还山”此情形不也是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显示着不甘消沉之心。“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百度百科-行路难三首(其一)

6. 脱脱选自元史文言文翻译

脱脱,字大用,自幼与一般儿童不同,年稍长,能挽强弓。

十五岁任皇太子怯怜口怯薛官。天历元年(1328)任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

顺帝元统二年(1334)任同知宣政院事,但仍兼前职。同年五月升为中政使,同年六月又升同知枢密院事。

至元元年(1335),唐其势谋反被诛,其党羽答里及剌剌起兵外应,脱脱率精锐军将叛逆者生擒,为朝廷除害,历任太禧宗院使、御史中丞、虎符亲军都指挥使,统领左阿速卫。至元四年晋升为御史大夫,仍兼任前职,他大振朝纲,中外肃然。

跟随文宗自上都返回,至鸡鸣山之浑河,文宗将在保安州举行围猎,其所乘之马突然惊蹶。脱脱劝谏道“:古时帝王端居九重之上,每日与大臣宿儒探求治国安邦之道,至于飞鹰走狗,实非帝王所为之事。”

文宗听从了他的劝告,授予他金紫光禄大夫,兼绍熙宣抚使。 唐其势谋反被诛以后,中书右丞相伯颜专权,用奸邪小人,擅自封官授爵,滥杀无辜,诸卫精兵由他指挥,府库钱帛由他使用,皇帝对此忿忿不满,但无对策。

伯颜是脱脱的伯父,脱脱见伯父如此骄横,十分担心,怕皇上一旦震怒,会株连他们。与父亲商议,父亲也没有主意。

这时,皇帝周围都是伯颜的亲党,只有世杰班、阿鲁为心腹,于是脱脱与这两人深交,取得皇帝的信任。皇帝委任他们三人商讨政事。

至元五年(1339)秋,河南范孟借名义杀死省臣,这事牵连到廉访使段辅。伯颜以此为口实,说汉人不能任廉访使,脱脱以其事请教老师吴直方。

吴直方说“:廉访使任用汉人是祖宗定的制度,决不可废,何不先去告诉皇上。”脱脱把这话作为自己的意见上奏皇帝,顺帝接受,拒绝了伯颜废汉人为廉访使的奏章。

伯颜知道是脱脱的主意,认为他是偏袒汉人,请皇帝治罪,皇帝说:“此皆朕意,脱脱无罪。”后来伯颜又擅贬宣让、威顺二王,顺帝非常忿恨,决心撤伯颜之职,把这打算告诉了脱脱,脱脱回去向老师吴直方请教,直方说:“此事关系到社稷安危,必须严格保密。”

问脱脱与皇帝议论此事时还有谁在场,脱脱说只有阿鲁及脱脱木儿二人。直方说“:你伯父现在是大权在握,这二人若贪图富贵而告密,皇帝和你都有危险。”

于是脱脱把阿鲁和脱脱木儿请到家中,盛宴款待,不使他们出门。同时又与世杰班、阿鲁商议逮捕伯颜。

第二年二月在脱脱、世杰班及阿鲁等人的谋划下,终于从朝廷中赶走了伯颜(详见《伯颜传》),任命马札儿台为中书右丞相,脱脱为知枢密院事,佩虎符,兼忠诩卫亲军都指挥使,统领武备寺、阿速卫千户所,又兼任绍熙等处军民宣抚都总使、宣忠兀罗思护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昭功万户府都总使。同年十月,马扎儿台因病辞去中书右丞相的职务。

至正元年(1341)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总领军国重事。脱脱任丞相后,完全改革伯颜的弊政,恢复科举制度和太庙四时祭祀的礼仪,昭雪郯王彻彻秃之冤,召还宣让、威顺二王,放开马禁,减少 *** 征收食盐定额,免除人民所欠赋税,挑选儒臣为皇帝讲解经书,脱脱亲自主持其事,天下都称赞他为贤相。

二年五月纳参议孛罗帖木儿等人的建议,在都城外开河设闸,放金口水,使通州的船能驶至丽正门,虽征调了数以万计民工,但未成功,详见《河渠志》。 至正三年,顺帝命修纂《辽史》、《金史》和《宋史》,以脱脱为都总裁官。

脱脱又奏请修纂《至正条格》颁行天下。四年,脱脱主持宣政院事,因多病,上表请辞丞相职,文宗不准。

上表十七次才批准辞职。顺帝封他为郑王,赐河南安丰县为他的私属领地,赏银万两。

脱脱均辞不受。七年,别儿怯不花为右丞相,把脱脱迁居甘肃,又准备移居西域撒思之地,未到就被召还到甘州。

同年十一月,文宗念脱脱昔日的功勋,召回京师。八年任命脱脱为太傅、提调宫傅,管理东宫事务。

九年,任命为中书右丞相,同时又主持端本堂(皇太子读书的地方)的事务,并兼顾阿速、钦察二卫,内史府、宣政院、太医院诸机构事务。 至正十年(1350)五月,脱脱因母亲蓟国夫人去世守丧在家,顺帝遣身边臣僚劝脱脱出来管理政务。

脱脱任用乌古孙良桢、龚伯遂、汝中柏、伯帖木儿等为僚属,大小事务都同这些人商议。吏部尚书亻契哲笃建议改行至正交钞,脱脱同意。

皇帝命召集枢密院、御史台、翰林院、集贤院的臣僚讨论,大家都唯唯诺诺,只有祭酒吕思诚表示反对,脱脱很不高兴。决定改行至正交钞,但终未能行(详见《吕思诚传》)。

这年,黄河决白茅堤,又决金堤,周围数千里内人民均受其害。脱脱用贾鲁的来治理,并亲自主持其事,力排众议。

奏请朝廷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管治河工程,征调大河南北人民十七万,历经八个月,最后决口被堵住了,河水沿故道东流(详见《河渠志》)。顺帝大加嘉赏,赐脱脱世袭“答剌罕”的称号,并令儒臣欧阳玄制《河平碑》以载其功。

不久,汝、颍之间红巾起义反元。至正十一年(1351)脱脱奏请以其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事,领诸卫兵十余万讨伐,攻克上蔡。

元军屯驻沙河,突然士兵惊闹,也先帖木儿慌乱中抛弃军械北奔汴梁,然后收集逃散士卒屯驻朱仙镇。朝廷见也先帖木儿不善带兵,另遣将代替。

陕西。

文章标签: # 张巡 # 张居正 #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