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本周运势 本周运势

抬水的牌子是什么生肖_抬水的读音

tamoadmin 2024-06-26 人已围观

简介1.为什么十二生肖里只有龙是虚构的?2.十二生肖的传说是怎么样的?没有。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1.为什么十二生肖里只有龙是虚构的?

2.十二生肖的传说是怎么样的?

抬水的牌子是什么生肖_抬水的读音

没有。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张果星经》云:“又有辅翼,则为真龙”,认为有翼方是真龙。如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器皿,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一说青龙为祖龙。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而西方神话中的?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扩展资料

产生背景

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图腾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

龙图腾形成的原因,一种说法认为源自黄帝的釜山合符。《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

从此,中原大地上各个部族有了共同的龙图腾,统一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此开启,因而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

这个故事虽然完美解释了非自然界原始存在的龙怎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但史前文化遗址中龙形象的发现,使它不攻自破。

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龙图腾是由其他动物图腾演变而来的。早期比较具有广泛代表意义的是“蛇演变说”,当蛇演变为龙后,我们自然也变成了“龙的传人”。

但在实际上,龙的传人这一说法直到五四运动之后才流行起来。

历史演变

在中国,龙经历了四个较大的发展阶段: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佛教娜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

在图腾崇拜阶段,中国远古的某些部落把龙视为图腾,作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标志。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有关传说,龙(原形为蛇)原为伏羲氏族的图腾,后来成为太暤(太昊)部落的图腾。太暤部落是龙图腾崇拜最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在神灵崇拜阶段,农牧业逐渐形成,宗教信仰也得到发展,从较为单一的图腾崇拜过渡到多神崇拜。龙图腾崇拜也发展为龙神崇拜。人们把龙神化,奉龙为水神、虹神。

龙被神化后,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秦汉时期,中国大统一,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龙崇拜便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

中国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或把自己说成是受龙神保护的人,借助龙树立权威,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这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对中国龙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战国时期便形成了五色龙崇拜,及龙神信仰。在春秋时期,有五行神,分别与五行之神相匹配的是龙、虎、凤、龟和麒麟,龙只是其中之一,与木神勾芒相搭配,而五龙观念尚未形成。到战国时期,五龙观念开始形成。

最后是佛教娜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隋唐时代,佛教在中国迅速传播,佛教中的龙王崇拜也传入中国。在中国本土的龙崇拜中,原来只有龙神崇拜,没有龙王崇拜,龙王崇拜是在佛教传入后引进的。随着佛教的传播,龙王、龙宫、龙女等也得到迅速流传。

然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五色龙及四海神,龙神信仰,在宋以前多称龙神,直至宋徽宗封五龙为王,龙王信仰才开始流行。

可以说,现在的四海龙王,五帝龙王是由朝廷封的本土龙神来的,由中国本土龙神演变的道教龙王,是后来神魔小说中四海龙王的直系宗主,四海龙王及五帝龙王都是中国本土血统的五龙神演变来的。

为什么十二生肖里只有龙是虚构的?

打兔子碰见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多,增减都不影响大局)

 丢了黄牛撵兔子?不知哪大哪小

 红毛兔子?老山货

 猴子笑兔子尾巴短?彼此彼此

 活剥兔子?扯皮

 见了兔子才放扈?有利才出征(比喻对自己没利的事不干)

 狡兔撞鹰?以功为守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比喻自己人由于互不了解发生了冲突、误会)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扬

 放羊娃喊救命?狼来了

 猴子骑羊?不成人马

 活羊拉到桌子上?离死也不远了

 看羊的狗?一个比一个凶

 猴子戴手套--毛手毛脚

 猴子倒立--尾巴翘起来了

 裁缝打狗?有尺寸

 苍蝇嘴巴狗鼻子?真灵

 吃过屎的狗?嘴巴臭

 吃了砒霜毒狗?先害自己

 脆瓜打狗?零碎

 打狗不赢咬鸡?怯大欺小

 恶狗咬天?狂妄(汪)

 恶狼和疯狗作伴?脾气相投

 恶狼学狗叫?没怀好意

 疯狗吃太阳?不晓得夭高地厚

 疯狗的脾气?见人就咬

 疯狗咬刺猥?无处下日

 疯狗咬人?叼着不放

 疯狗咬太阳?不晓得天高地厚(比喻不知事情的艰巨、严重)

 疯狗咬月亮?狂妄

 哈巴狗带串铃?充什么大牲口(比喻小人物装作大人物的样子)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粗中有细

 麻袋里装猪?不知黑白

 没眼儿猪叫?瞎哼哼

 黄鼠狼钻烟囱--越钻越黑(比喻越陷越深。或越来越难看)

 黄鼠狼嘴下逃出的鸡--好运气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比喻自找倒霉)

 臼间老鼠--嘴尖牙利

 臼鼠拖南瓜--咋办

 臼鼠走亲戚--土来土去

 开水泼老鼠--不死也要脱层皮(比喻后果十分惨重)

 老猫守鼠洞--蹲着瞧

 老母鸡跟黄鼠狼结交--没好下场

 老鼠扒屎盆--替狗忙

 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牛鼻子上的跳蚤?自高自大

 牛吃赶车人?无法无天

 牛打架?死顶

 牛犊拉车?乱套

 大腿上画老虎?吓不了哪一个

 带素珠的老虎?假念弥陀(比喻假装心善)

 带崽的母老虎?分外凶

 地头蛇,母老虎?不是好惹的`

 东山跑过驴,西山打过虎?见过点阵势

 东山跑过驴,西山打过虎?见过点阵势

 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个比一个凶(比喻灾祸一个比一个严重)

 饿虎进宅?不怀好意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放虎归山?留下祸根(比喻留下了后患)

 猴子骑老虎?下来完

 牛犊子扑蝴蝶?看着容易做着难

 牛粪堆上的蘑菇?好看不好吃

 牛给羊抵头?仗着脸上

 牛角尖对牛角尖?对好(尖)

 牛角上挂稻草?轻巧(比喻说得十分简单,容易)

 牛龛里的虫?硬钻(比喻硬往里挤)

 牛拉汽车?怪事一桩

 牛栏里关猪?靠不住

 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曰的份儿

 牛郎约织女?后会有期

 牛郎织女相会?年一次

 牛奶里掺墨汁?黑白混淆

 牛皮袄子反穿?逗虱子走穹路

 牛皮鼓?声大肚子空(比喻声势大,但没有实际内容)

 牛皮鼓,青铜锣?不打不响

 牛皮鼓湿水?不响

 牛屁股缝里的牛蛇虫?叉会钻空子,又会吸血(比喻极坏,既会投机钻营,又到处吮别人血)

 老鼠背上生疮--发不大

 老鼠吃猫饭--偷偷干

 老鼠打摆子--窜里战

 老鼠掉进醋缸--一身酸气

 眉毛上挂猪胆?苦在眼前

 庙里的猪头?各有主(比喻都已为人所有,没有多余)

 母猪的耳朵?软的(比喻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母猪耳朵?软的

 母猪毁墙根?乱拱(比喻乱说,拨弄是非)

 母猪撬瓜藤?乱拱

 母猪嫌米糠?反常

 母猪钻进玉米地?找着吃棒子

 牛栏里关猪?靠不住

 乞丐养猪?没料几

 千年的野猪?老虎的食(比喻早晚是人家的货)

 三百斤的野猪?得个大嘴(比喻能吃)

 三个钱买个猪头?就是一张嘴

 三个钱买猪头?就是一张嘴(比喻嘴好,会说话)

 杀猪不吹?蔫退(火退)

 杀猪不褪毛?先吹起来看

 杀猪的遇到拦路?都有家伙

 杀猪分下水?人人挂心肠

 杀猪割耳朵?不是要害

 杀猪开膛?搜肠刮肚

 杀猪捅屁股?各有各的刀路

 杀猪用铅笔刀?全凭诀窍

 山中的野猪?嘴巴厉害

 树上的乌鸦,圈里的猪?一色货

 死猪不怕开火烫?豁出来了

 死猪不怕开水烫?豁出来了

 坛子里喂猪?一个一个地来

 剔了肉的猪蹄儿?贱骨头

 剃头刀杀猪?割出来刮

 田埂上修猪圈?肥水不落外人臼

 屠宰场的猪?任人宰割

 吞了猪胆嚼黄连?接连吃苦头

 屋檐下挂猪但?苦水滴滴

 小媳妇买猪内脏?提心吊胆

 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养在圈里的猪?少不了挨一刀

 野猪头做贡物?虚情假意

 一个槽里荞两头猪?枪食吃

 种庄稼的杀猪?靠吹大气吃饭

 猪八戒背媳妇?舍得花力气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

 猪八戒吃黄连?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人参果?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猪啼?自残骨肉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哈巴狗上轿?不识抬举

 黄狗当马骑?乱来

 黄狗头上出角?尽出洋(羊)相

 济公吃狗肉?不管清规戒律

 见狗扔骨头?投其所好

 江湖佬卖完狗皮育?该收场了

 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

 街上的疯狗?乱咬人

 街头的狗?谁有吃就跟谁走

 看羊的狗?一个比一个凶

 癞皮狗上轿?招摇撞骗

 狼狗打架?两头害怕

 老猫犯罪狗戴枷?无辜受累

 老牛钻狗洞?难通过

 猫儿捉老鼠狗看门?。各守本分(比喻份内事,各人有各人的职责)

 猫捉老鼠狗看门?本分事

 猴子的屁股--坐不住

 猴子捡姜--吃也不是,丢也不是

 猴子见水果--欢天喜地

 猴子看果园--求之不得

 豆芽炒鸡毛--乱七八糟

 堵往笼子捉鸡--一个也跑不了

 断了翅膀的野鸡--飞不了

 钝刀子杀鸡--靠手劲

 踱脚青蛙碰着瞎臼鸡--难兄碰到难弟

 二十一天孵不出鸡--坏蛋

 房梁上挂鸡子儿--悬蛋

 房檐上逮鸡--不好捉弄(比喻猜测不出来)

 肥鸡饨汤--油水多

 公鸡下蛋--没指望

 黑老鸦下了个白鸡蛋--就当自己长得白

 红鸡毛的挑刺--找毛病来

 狐狸看鸡--越看越稀

 猴子看果园--监守自盗

 猴子扛大梁--受不了

 猴子拉弓--不是样子

 猴子捞月亮--白欢喜一场

 猴子爬板凳--各想一头

 拉骆驼放羊?高的高,低的低

 狼看羊羔?越看越少

 狼装羊肥?不怀好意

 狼装羊笑?居心不良

 老虎不嫌黄羊瘦?沾荤就行

 老绵羊撵狼?拼啦

 孪生的羊羔?不分彼此

 骆驼进羊群?高出一大截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

 城隍爷的马?样子货

 城头上跑马?远兜运转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戴马桶坐大堂?赃(脏)官

 刀马旦不会刀枪?待有虚名

 刀马理不会刀枪?笨蛋(旦)

 盗马贼披袈裟?嫁祸于人

 毒蛇的牙齿马蜂针?全是窜

 风马牛?不相及

 河马打呵欠?好大的口气

 毒蛇的舌头?独(霉)分乙(芯)裁

 毒蛇的牙齿马蜂针?全是窜

 毒蛇吐芯?出日伤人

 花皮蛇遇见蛤蟆?分外眼红

 花眼蛇打喷嚏?满嘴是奏(比喻说话伤人,或说些的话)

 花子死了蛇?没甚么弄的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看到草绳就喊蛇?大惊小怪

 霉蛇的牙齿马蜂针?最毒

 牛屁股缝里的牛蛇虫?叉会钻空子,又会吸血(比喻极坏,既会投机钻营,又到处吮别人血)

 青蛙钻蛇洞?自寻死路

十二生肖的传说是怎么样的?

我认为不是虚构的哦

龙是存在的,也或者是存在在另一个空间。

世上真的有龙

1934年营口坠龙初探

1934年8月8日,在营口发现了一具与传说中的龙极相似的骨骼,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个神秘生物未死之前,当地的居民曾经两次见到它,并与其有过长时间近距离的接触!

在《营口市志》第一卷中记述:“(1934年)8月8日午后,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其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这个怪物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

肖素芹老人:当年9岁,她爸爸是给地主赶马车的,当时很多人都说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于是赶到那里。爸爸就把她放在马背上,扶着她看。她所看见的“龙”方头方脑,眼睛很大,还一眨一眨的,而身体为灰白色,弯曲着蜷伏在地上,尾巴卷起来,腹部处有两个爪子伸着,而让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感觉这条 “龙”有气无力,眼半睁半闭,再加上眼睛有些发红,很多人都说是天气太热的缘故,于是在龙的上面搭了个棚子为它避暑,还有人抬水往它身上浇,让它得以“解暑”。后来,下了很长时间的大雨,这条“龙”就不见了。

当时,老百姓认为天降巨龙是吉祥之物,人们有的用苇席给怪兽塔凉棚,有的挑水往怪兽身上浇,为的是避免怪物身体发干。据说,人们都非常积极,即便是平日里比较懒惰的人也都纷纷去挑水、浇水。而在寺庙里许多百姓、僧侣每天都要为其作法、超度,此举一直持续到又一次的数日暴雨过后,这只怪物神秘地消失了为止。

然而,连续二十多天大雨后,这个怪物第二次又奇异地出现了,这次出现是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骸。

据杨义顺老人回忆:在发现“龙”骨之前,曾听大人们说芦苇荡里总有噼里啪啦的响声,而且还有“呜……”像牛一样的叫唤声,听起来很沉闷,还能听到挣扎的声响,后来就没有动静了。当时,营口地区已经连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街路上全都是水,一些房屋因进水太多而倒塌。雨停后,随着北风吹过,空腥臊味很大,看管苇塘的一名卢姓工人顺着怪味寻找,发现大片大片芦苇倒伏,拨开后进去一看,吓了一大跳:里面赫然躺着一个已经死去的庞大动物!该工人吓得转身就跑,回到家里大病了一场。百姓们听说之后,结伴前去观看,并且报告给了当时的政府。当时西海关附近的一家防疫医院人员穿着白大褂,给已经生蛆的动物尸体喷射了消毒水。“龙”骨被抬出来后,有人用4个船锚系上绳子将骸骨围成一圈,供大家参观。

孙正仁:光骨头不是原来的龙型,画的那个、描得那个不是那个型,就是挺长的,挺大的头,两个大角一米多长,不止一米三、四尺,长两根。趴在地上,身上弯弯曲曲的,能有十几米这么长。

原营口市著名正骨医生马子臣(曾亲眼见过“龙”骨)的儿子马国祥记得父亲曾对他说过,骸骨被发现时,肉还没有完全腐烂,看上去特别像“龙”。

记者翻阅1934年8月12日《盛京时报》时惊奇地发现,此“龙”竟然有“爪”,而且还用“爪”挖了一个近17米长,6米多宽的土坑,说明“龙”后曾经挣扎过。

相关记载:“……该龙体气参天,头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宽三寸余,附于脊骨两侧为肋骨,每根约五六寸长,尾部为立板形白骨尾,全体共二十八段,每段约尺余,全体共三丈余,原龙处,有被爪挖之宽二丈长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该龙骨尚存有筋条,至皮肉已不可见矣。”

这些特征也进一步验证了是龙的看法。

据几位老人讲,当年有关方面曾邀遍老渔民辨认,但没一个人认识怪物尸体。人们议论纷纷,普遍认为是“龙”。

营口伪第六警察分署组织人力,将其尸骨分解后运到南岸,在西海关前空场上按原状摆放,任人参观。

当时的《盛京时报》派人采访,也称之为“龙”、“天降龙”、“营川坠龙”、“巨龙”等,同时还配以照片,图文并茂。营口市民争相观看,附近城市专程来参观者也络绎不绝,购买往返营口的火车票因此紧张起来。后又有报道说,营口水产高级中学校渔捞科张老师判定“确系蛟类”。

当时的营口美大照相馆和英明照相馆洗印了大量“龙”骨展览的照片,在二本町胡同附近沿街贩卖,一些从外地来营口参观“龙”骨的人,争先恐后购买“龙”骨照片带回去给家人欣赏。

李滨生:记得那一年我十岁,在70年前,在西海关露天展览围的一圈是锚,舢板下固定船的锚用那个间断着围起一个圈,用绳子拦着,地下洒着白灰,因为人很多也挤不进去。随着人流的移动才能到前边看,人都有一个好奇心理去看,只是传说中有龙,实际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机会,都很好奇,去看。重点都看头,它很长,有两三丈长,十米左右,立着。脊梁骨朝上不像鱼。奇怪的是头上有角,任何水族没有角。

翻阅相关资料,记者看到了1934年8月14日《盛京时报》刊登的“龙”骨照片复印件,虽然年代久远,加上受当时摄影技术以及种种因素制约,只能依稀看出头戴草帽观看“龙”骨展览人群的模糊身影,然而画面中一具长长的动物骸骨及其头上生出的两只长角依然清晰可见。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社会秩序混乱,水产高级中学也几经搬迁,偌大的骸骨就这样遗失了。

1939年,16岁的孙正仁来到大连给人做管家,女主人的丈夫是营口商会会长的弟弟。孙正仁深得主人的赏识,1941年离开大连时,女主人把一段“龙” 骨当作奖赏给他。据介绍,女主人手中的龙骨大约有三斤多重,呈白色条状,骨头底端约有碗口大小,慢慢向上延伸越来越细,直至最尖端。骨头表面的白色釉面很亮,大家说是‘龙’牙。女主人告诉他,这是曾经在营口展览的龙骨。

6月16日上午,孙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块“龙”骨捐献给了市史志办公室,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鉴定一下他手中的骸骨。

营口坠龙事件和龙骨现世的经过大概如此。对此,多方媒体进行过报道,也有各种质疑的声音:

中央电视台还拍摄了专题片,片中得出的结论认为,这是鲸鱼搁浅,然后骨骼拼错。

辽宁省研究员傅仁义根据《盛京时报》的照片断定“龙”骨是出土的“原始牛”的化石。

董为副研究员认为,这有可能是一种象的化石,而那两个“角”,是长齿。

有专家研究孙正仁老人捐赠的龙骨后初步认为是第四纪野马的化石。

这些解释显然都不圆满:

鲸鱼不会有角和四爪,根据刚腐烂活体拼装的骨头不太存在长度体形和特征严重摆放错误的可能。

牛马象都不可能有十多米长的蛇形骨骼。

而且考古学者都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当时是活体腐烂得到的骨骼,而并非古生物化石,新鲜骨骼也不可能成为化石。

由于孙老的龙骨来源问题,加上化石和新鲜骨骼的差异,不免使人怀疑这是不是当时的营口龙骨。

虽然有大量目击者,非常详实的记载照片,由于缺乏实物,营口坠龙仍然成了难以解开的历史之谜。

因为要尽量保证事情的客观,以上的记叙多是整理自光音的相关文章。我不敢贪功,在此致谢!

我整理了一些网上的目击龙事件,发现这些事件的目击者(很多时候是相当多的人同时看到)多数都声称自己看到的神秘生物很像龙,都有牛头,蛇身,四爪且长角,身形都相当长而巨大。这些事件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目击:许多人称看到过飞在空中的龙。有时是身体的一部份,在一次内蒙的目击事件中,多个目击者声称看到云中露出一只巨爪。有时是全身。最离奇的是多个解放军女伞兵称在文革中的一次跳伞训练中在云中看到了龙。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这几人都没有伸张。另些人目击的龙则在水中。这和水怪目击事件较相似。就不多写了。

第二类就是坠龙。据有的文章作者说,他收集的坠龙事件已有几十起,就我看到的来说,这些事件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旱灾严重的时候久不下雨,村民在空地上发现一条巨大的类龙生物,它好像筋疲力尽,一直趴在地上,只是偶尔扭动一下身体。好心的村民一般都会给它盖上席子。龙在地上的时间从两三天到两个月不等,其间不吃不喝。龙的消失总是在大风大雨的夜晚,村民认为龙在地上受苦是上天对它犯错的惩罚,龙的刑期满了就回到天上。另一种是闪电击毙类龙生物,,如果说前一中是活坠龙,那这中就是死坠龙了。死坠龙的数量比活坠龙少,民间的解释是龙犯了大罪,被上天诛杀。

从这些事件中也看出一些问题:关于龙的目击事件都是在中国发生的,有一例在新加坡。(日韩也有,但我没找到例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不到龙?如果这中生物确实存在,这又该怎么解释,龙没有翅膀,它怎么飞行呢?十二生肖中唯独龙被说成是不存在的,可是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创造一种不存在的动物来和十一种存在的动物并列呢?请大家不要把这篇文章当成猎奇的作品,我只是想寻找事情的答案。

附:历代对龙的记载(相信是很不完全的,请朋友们提供资料)

●(后汉书.五行志〕:龙降温明殿

此句在清代〔洛阳县志,仟异志〕中引作黑如车盖隆起,奋迅五色,敕〔后汉书〕更明确。

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

灵帝即东汉皇帝刘宏,光和是他在位时所用的年号之一,光和元年六月丁丑,即公元一七八年七月一日。东汉都城在今河南洛阳市近郊,温明殿或许就是皇帝陛下的寝宫吧。在温明殿的东院,从空中坠下一个巨大的黑色物体,像圆形的车伞一样,身子在快速的旋转中显露出五色光芒,虽有头,但无足,不见尾,似龙非龙,长达二十余米。

●〔元史.五行志〕云: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益都临胸县有龙见于龙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

至元二十七年。临胸县在今山东省。龙山出现了龙,可惜不知它的模样如何。它的到来,竟能使千斤巨石浮空而起。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 当时曾为此建庙立碑。

●东晋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两条龙,出现在 龙山。燕王亲率朝臣,在距离龙200多步的地方,举行了 祭祀活动。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还不时发现有关龙的记录。据《临安府志》记载,崇祯四年(西元1631年)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 现巨龙,「须爪鳞甲毕露,大数围,长数十丈」龙山和异龙湖中 出现龙,可能不止一次。不然它不会有「龙山」和「异龙湖」之 称 !

●《唐年补录》记载,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在桐城县境内, 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 尾呈扁平状。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 ,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

●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明代成化末年,广东新会县海滩上 坠落一条龙,被渔民活活打死。此龙约一人高,身长数十丈,酷似画中龙,只有腹部呈红色。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边发现一条龙,巨鳞长须,腹白背青,背上有鳍,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在几里之外都能闻到腥味。当地群众用席子遮盖它的身体,官府还派人亲自祭祀。一夜雷雨过后,龙消失了。它卧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沟。

●《永平府志》记载,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蝇蚋遍体。当地群众为它搭棚以遮蔽阳光,并不断用水泼洒它的身体。三天后,在-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

●西元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余县陈家围子村后,数百人围观一条趴在沙滩上的黑龙。据仍然健在的目击者任殿元说,该龙长约20多公尺。这个动物外形像四脚蛇,脸形和画上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长须,身子的前半部份直径约一公尺多。四个爪子深深扎进沙滩里。它全身都是鳞片,形状像鳄鱼鳞。任殿元至今仍满腹疑团,那条巨型动物为什么长得那么像画上的龙?

●1953年夏天,豫东某地降落一条不明动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数里前往观看。据目击者所描述的形状,这东西像一条巨大的鲨鱼。它的腥味招来很多苍蝇。这鱼应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鱼类,至于为什么会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龙坠落的原因产生关联。

龙飞行的问题:

生物改变自身密度并非难事(你跳进游泳池把体内气吐光就会导致密度增大,沉下去。)

雨天由于空气中水分子的增加导致空气密度增大(雨云中的情况也是类似,但密度要更大),假设龙是一种生物,它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某些特殊生理结构来改变自身密度。比如将背部鳞片舒展开,利用自身粘液使鳞片下形成气泡(许多案例中都有提到龙的鳞片可以开阖);另外,龙的骨骼应该也类似鸟类中空,比较轻巧,有益于降低自身的密度。为了使自己能腾起(龙腾虎跃,不是没有道理的)得更高,更接近雨云(雨云的密度最大情况下应该接近于水,因此当龙进入雨云中几乎就可以在里面轻松的“游泳”了),它可以将腹部向内收缩就如同某种可以在树林间滑翔的热带蛇类,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猜测。

这样,龙在雨天将自身密度变得非常之小,约等于雨天空气的密度;然后尽力向上腾起,越接近雨云空气中水分子的含量就越大,密度也就越高,龙最后就能够如同在水中一般快乐地“游”进雨云了。

唐咸通末,舒州刺史孔威进龙骨一具,因有表录其事状云:“州之桐城具善政乡百姓胡举,有青龙斗死于庭中。时四月,尚有茧箔在庭。忽云雷暴起,闻云中击触声,血如酾雨,洒茧箔上,血不氵于箔,渐旋结聚,可拾置掌上。须臾,令人冷痛入骨。初龙拖尾及地,绕一泔桶,即腾身入云。及雨,悉是泔也。龙既死,剖之,喉中有大疮。凡长十余尺。身尾相半。尾本褊薄。鳞鬣皆鱼。唯有须长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双角各长二丈。其腹相(明抄本“相”作“光”)自龃龉。时遣大云仓使督而送州。以肉重不能全举,乃剸之为数十段,载之赴官。(出《唐年补录》)

唐咸通年末,舒州刺史孔威进献龙骨一具,并且有表奏描述这件事说:“舒州所属的桐城县善政乡有一个百姓叫胡举,有青龙斗死在他家的院子里。当时是四月,院子里还有养蚕用的竹筛子。忽然间云雷暴起,听到云中有打斗触碰的声音,血就像下雨,洒到养蚕用的竹筛子上。那血不污染筛子,渐渐集中凝结,可以拾起来放到手掌上。不一会儿就让人感到刺骨般冷痛。一开始,一条龙尾巴拖在地上,围绕着一桶泔水。然后又腾飞钻进云里。等到下雨,下的全是泔水。龙死了之后,把它剖开,发现它的咽喉里有一个大疮。龙共长十多尺。龙的身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巴又细又薄。鳞鬣就像鱼鳞。只有须子有两丈长。它的脚有红色的角膜蒙着。两只角都有两丈长。它的肚子自相抵触。当时派大云仓使指挥人马把死龙送往舒州。因为龙肉很重,不能整个搬运,就把它割成几十段,载运到州府。这个古籍里对龙的描写还挺仔细的。

舒城在安徽中部,离江,海都远。不会是某种海洋生物或扬子鳄之类。孔威的表里说,这条“龙”的血“渐旋结聚,可拾置掌上。须臾,令人冷痛入骨”,显然是冷血动物。而“其足有赤膜翳之”,脚有红色的角膜蒙着,显系作划水之用,而它的身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巴又细又薄。鳞鬣就像鱼鳞。只有须子有两丈长。这些又都是两栖动物的特征。 “其腹相自龃龉”,肚子自相抵触,这样的动物肯定不是生活在陆上了。所以可以基本断定是水生动物了。至于龙为什么会飞,不知道刚才的说法,算不算一种说法?

大庆“掉龙”传说

撰文/记者魏国栋

2003年12月15日

从小就听老年人讲过“掉龙”、“救龙”的故事,记者从来都一笑了之,认为这些不过是民间以讹传讹的闲话罢了。直到11月25日这天,杜尔伯特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任青春认真地对记者说:“我父亲就见过真龙。”

任老回忆:我见到过真龙

1944年8月(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我父亲任佰金领着我(任殿元,当时27岁)和渔民丛来顺(43岁)、谢八(38岁)等驾船出江打鱼。我们出江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几天,和我们一同出江的还有4只船、10多个人。

这天早晨,我们的船只行进到了牡丹江(为松花江某段的旧称)南岸(当时这里归肇源县管辖,位于肇源县城偏西北15公里处),突然发现陈家围子村后头围了许多人,估计要比陈家围子全村人还要多4倍。我们将船靠了岸,向岸边的一个人打听,那人小声地告诉我们:“黑龙江里的黑龙落到沙滩上了!”一听这消息,我们既兴奋又紧张,我父亲说:“鱼上不上网也不差这一会儿,走,看看去!”5只船上的10多个人就全上了岸,我们几乎是跑着赶到的。

一看那场景,把我父亲那样的老“鱼鹰子”都吓呆了。但见一个黑色的巨型动物卧在沙滩上,它太大了!陈家围子的人用柳条子在它身上搭了个棚子,算起来得有20多米长。它有10多米长,头颈比身子细,头像牛犊子脑袋那么大,略呈方形,上宽下窄,头上没有杈角,只是在前额上长了一个扁铲形状的角,像牛角,短且直,根部粗约10厘米。脸形和画上画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长须子,又粗又硬,还直抖动,嘴形特像鲇鱼嘴,又扁又宽,嘴有30多厘米长,闭着,看不到它的牙和舌。它闭着双眼,眼角围了一团苍蝇,它的眼皮一动,苍蝇就“嗡”的一声飞开了。它长着4个爪子,但看不准爪子有几个趾,因为爪子深深地插进了沙滩里,小腿比小伙子的胳膊还粗。它的身子前半部分粗,由于是趴在地上,能看出接近大人腰那么高,估计直径得有1米多。后腿以后的部分是尾巴,比前身细,但很长,足有八九米。整个形象就像个巨型4脚蛇(东北土话叫马蛇子,即蜥蜴类动物)。它通身是鳞,脊背上的鳞是铁青色的,足有冰盘那么大,形状和鲤鱼鳞差不多。肚皮和爪子上的鳞是粉白色的,瞅着比脊背上的鳞鲜嫩,并且略小于脊背上的鳞。脊背上的鳞干巴巴的,像晒干的鱼坯子(干鱼)。大群的苍蝇在它身上飞来飞去,它不时地抖动身上的鳞,发出干涩的“咔咔”声,每响一次,苍蝇就“嗡”的一声飞起来;声音一停,苍蝇就又落了下去。它身上的腥味儿极大,相距几百米远就能闻到。它身下卧着的地方已经卧出了一条长沟,身边的嫩杂草都被它踩倒了,可惜的是看不出脚印是什么样子。

陈家围子只有20多户人家,总共60多口人,而在场却有300多人,原来,附近的任家亮子、瓦房子、尚卧子等好几个村的人全来了。他们有挑桶的,有端盆的,都拿着盛水的工具,统统由陈家围子伪村长陈庆指挥。陈庆不许大家管它叫“龙”,只能称“水虫”。听陈庆讲,昨天下午他还来过这里,什么也没有,今天早晨就有人看到了这个“水虫”,说明它是昨夜卧在这里,今早被人发现的。陈庆组织陈家围子人搭起了棚子,然后让人挑水往“水虫”身上浇,水一浇上去,“水虫”身上的鳞就随之一抖,人们就这样一桶桶地往“水虫”身上浇水。谢八说:“快看,它的脖子多像马脖子!这家伙肥啊,要是宰了吃肉该多好。”

看了一个多时辰,我父亲说:“走吧,明天再来看。”就这样,我们恋恋不舍地上了船。在船上大家还直议论,丛来顺说:“如果这个‘水虫’没有尾巴的话,那它就是黑龙江里的秃尾巴老李。”谢八说:“这一定是黑龙江里的黑龙,你没看它通身都是黑色的吗?”大家连鱼都没打好。

当天下午下起了大雨,到夜晚变成了暴雨,整整下了一夜,时缓时急。第二天一早转为牛毛细雨。我们5只船直奔陈家围子村后,赶到那儿一看,心凉了!曾经趴卧“黑龙”的地方现在只剩一条深沟,沙子里还留有浓烈的腥味儿。据当地人讲,“水虫”是半夜走的,怎么走的,到哪儿去了,谁也不知道,因为下暴雨的夜晚不可能有人守候它。但我们清楚地看到,距它趴卧的沙沟东北处还有一条深沟,明显能看出是它站立起来时弄成的,这说明它极可能是朝东北方向走的,怎么走的,却是个谜。会不会是像飞机那样行进一段距离后鳞甲张开、腾空飞起来了呢?这只能是猜测。

再后来我们打鱼到那里时,听当地人悄悄地讲,日本人封锁这消息,不准人们到处乱讲。以后就很少有人提起了,到如今已经40多年了,那动物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仍然不知道,但40多年前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恍如昨天发生的一样……

这段往事被刊登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1989年12月《中外书摘》第3卷第4期的《人间奇事》专栏里,题目为《我所看到的黑龙》,杜尔伯特对山奶牛场退休干部任殿元口述,杜尔伯特博物馆任青春整理。任殿元老人于1994年3月初辞世。《中外书摘》在刊登这篇文稿的同时,还发表了任青春写给编辑部的一封信。编辑同志:

想写这篇文章是我10年前的想法,因为我父亲亲眼看到了“龙”这件事对我震动极大,我总觉得应该把它记录和整理出来,这将是一份极珍贵的资料。事情已经过去40多年了,许多当年的目击者都去世了,如拙稿中的丛来顺、谢八等都早已去世,就是我父亲也已经73岁了。但他精神好,一点也不糊涂,讲起这件事情就如同昨天发生过的一样。

我不知道肇源县志是否记载此事,但我相信陈家围子附近还有与我父亲一样的目击者存在。我这是第一次向报刊披露这件事,尽管我很早就听我父亲讲这件事,但当时我也怀疑此事的真实性。1986年,我去肇源县出差,住在县委招待所对面的一家个体旅社内,夜晚同屋的一位老头和我闲聊时讲起了此事,其经过和我父亲讲的完全一样。我问他是哪里人,他答是陈家围子的,当年77岁(可惜的是我忘问他叫什么名字了),他也是目击者之一,还亲自挑水往黑龙身上浇过水。通过这件事我相信,我父亲讲的是事实。

任青春1989年5月17日

四次调查:这是事实吗

这一切是真的吗?为了证明这段经历的可靠性,任青春提出了4个论据:一、自己第一次听父亲谈及此事时,才六七岁,母亲脸上那不耐烦的神情表明,此事早已是老生常谈,如果不是真实事物强烈地刺激了老人,他不会把这个故事一讲再讲;二、父亲是一个老党员,为人诚实厚道,绝非信口开河之辈,他不信鬼不信神,思想开明,上个世纪40年代,他第一个带领群众拆庙砸神像,若不是亲眼所见之事,父亲断不会反复陈述;三、当年自己在肇源县的小旅社中住宿,一老人谈及同一起事件;四、任殿元老人在松花江南岸看到的那条身长10多米的黑龙“像一个大马蛇子”,马蛇子为蜥蜴的俗称。令人惊讶的是,甲骨文中某些“龙”字的写法,看上去酷似蜥蜴,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彩陶纹饰也是如此形状。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了“龙”,文化程度只有初小的任殿元,怎么可能认识“龙”字的甲骨文字形?古籍中不止一次记载了古代的“堕龙”事件,其描述与父亲所讲的大同小异,父亲又怎么可能知道

老鼠一落地,立刻就有一位侍卫官跑上来喊道:"第一名----鼠!"

老鼠一听高兴得搔耳弄腮,"哈哈哈"地笑个不停,它当"生肖王"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想想那些比它高大威猛、强劲有力的动物们还没上齐天峰入天庭,再想想它们昨天对自己的嘲弄戏谑、还有一路上的千辛万苦,老鼠顿时百般感慨,喜极而泣。玉帝坐在宝座上,见第一个跑进来的是个衣衫烂褴、灰头黑脸、流着眼泪的小耗子,心里很是不乐。可是自己有旨在先,第一个到时辰阁报到的封为"生肖王"。没办法,圣旨不能改,只有让这小家伙来做"生肖王"了。于是发话道:"以后这老鼠就是'生肖王'了,来人哪!给它换金袍挂玉牌!"

两个侍卫上前给老鼠换上了富丽华贵的金袍,又在它的脖子上挂了一块手掌大小、外镶金边内镶玉石的牌子,那牌子的正面写着个"子"字。

老鼠撩起金袍,左看右瞧,越看越喜欢。这时老牛站在它左边,也挂了块跟老鼠一样的玉牌,牌上写了个"丑"字。老牛见老鼠金袍在身、玉牌吊脖,懵懵然问老鼠道:"你不是来看热闹的吗?怎么竟做了'生肖王'?"

老鼠对着老牛鞠了一躬,说:"多谢牛大哥一路照顾,我做梦都想着做'生肖王'呐!"老牛憨厚善良,知道自己被老鼠利用了,但想到老鼠一路上的机智,自己能夺得第二也有它的一份功劳,于是只好徒叹无奈,默默无语地站着。

时辰阁里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每个角落都用朱红的柱子镶着颗灼灼生辉的夜明珠。壁板上装饰着各种图案,纹样高雅华丽,线条精巧纤细。时辰阁的正中央立着一个直径一丈来大的轮盘,盘面正中央是个八卦图,八卦图的外围是两个被平均画分成十二等分的同心圆,在内圆里依次写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地支;轮盘的外圆很均匀地伸出十个箭头,箭头上分别写着: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叫天干。

属相官在记年用的轮盘相应的子、丑的外圆位置先后写下鼠和牛的名字,而此时写有"甲"的箭头正好指向鼠字。

老虎和兔子一前一后进时辰阁报了到,它们也分别得了两块玉牌,属相官又在轮盘上与寅、卯相应的外圆位置先后写下它们的名字。

蛇扭动身躯也爬来了,眼看就要爬进时辰阁的门槛,龙从远处喊着老牛呼啸而来。蛇还没有反应过来,龙已进了时辰阁,只听得属相官喊道:"龙,第五名!"

属相官仍在轮盘相应的位置上写下龙的名字,侍卫给龙挂了玉牌。玉牌还在晃动,龙就急冲冲地跑到老牛跟前拉住老牛的手道:"快跟我走,我洒水又洒过了头,庄稼给淹了!"

老牛一听庄稼受了淹,二话没说就要跟龙回人间去救庄稼。玉帝见龙和牛心急火燎,便发话:"你俩先别走,等会还要宣布掌管时辰的事。龙啊,今天就饶你一回,待会给你一瓶'回生露'去救庄稼。"龙和老牛听了千恩万谢,小白兔紧靠它俩站着,又羡慕又嫉妒地看着排头的老鼠。

这时,马和羊也飞快地一前一后跑进了时辰阁。

却说此时的半山腰上尚是另一番景象:猴子掰着手指头在计算着,牛、虎、兔、马、羊没那么快到山顶,鼠龙蛇鸡狗猪都还没来呢,等一会,这些家伙也该来了,再赚它们一笔,尤其是猪,它最有钱又最贪吃。

猴子算得正起劲,一抬头,见鸡、狗、猪走来了。猴子迎了上去,暗道财神总算来了。猴子先是招呼了鸡和狗,然后满脸堆笑对猪躬身施礼道:"猪大哥,好久不见,贵体安康?,快到这石凳上坐!"

猪坐在石凳上,把背包紧紧地抱在怀里,警惕地道:"今天这么巴结我,是不是打我包里银子的主意?!

"猴子见计谋被戳穿,哈哈一笑道:"瞧您说的,我只是想要您多买几个水果解解渴,吃饱了才有劲去争'生肖王'"。猴子说着把一篮子水果推到猪跟前。

猪果然见食就流口水,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香喷喷鲜艳艳的水果。那果香不断地沁入猪的鼻子,心痒难挠,坐在石凳上左扭右扭,最后终于忍耐不住把鼻嘴伸向篮子,这个撩撩,那个嗅嗅,口水滴滴哒哒流了好几尺长。

猴子挑了几个透红透红的李子递到猪面前:"先吃吧!先吃吧!"

猪抢过李子塞进嘴里囫囵吞咽下肚,也不知这李子到底是酸是甜、是苦是涩。猪刚一停口,猴子立刻又送上几个大苹果:"挺新鲜的,快吃吧!"猪从背包里掏出一把银子塞给猴子,捧起苹果嗤溜嗤溜地又大吃起来。

这猴子好能耐,一边给猪递水果,一边抽身给鸡和狗倒茶,还指着油光闪亮的鸡羽毛说:"鸡啊,我看你是越来越漂亮了!" 鸡一听,忍不住挺了挺胸,昂起头,飘飘然起来,把头上的红冠竖得直直的,故意迈起方步在狗面前晃来晃去:"要不是这死狗咬掉了我的长翎,我会更漂亮呢!"

狗指着鸡笑得前仰后俯:"你这忘恩负义的落汤鸡,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到底是啥模样,简直跟吊死鬼似的!"

鸡听了暴跳起来,抖动着全身羽毛,指着狗的鼻子大骂道:"你……你说什么?你这条疯狗……"

狗笑得趴在地上,眼泪都笑出来了:"吊死鬼又变成气死鬼了!"这鸡跟狗一吵就没完,而此时,猪只管自己放开肚皮大吃大嚼,也懒得去劝一劝了。

这时,小喜鹊又从山顶上飞了下来,大声叫道:"老鼠已经封为'生肖王'啦!你们怎么还不走呀?!

"一语惊醒众动物:鸡一听,扇动翅膀连跑带飞往天庭去;猴子一听惊得跌倒在地,大叫:"完了!果然误大事了!"它把装满金银的包裹一扔,急纵身向自己早先寻好的捷径跑去,包裹里的银子撒了一地;猪喜得手舞足蹈,趴在地上捡元宝,嘴里嘟嘟哝哝道:"啊!这么多,这么多!"狗急忙拉住猪,却怎么也拉不动,气得一跺脚:"不管你了!"径向天庭跑去。

猴子窜到一堵高耸入云的石壁下,"嗖"的一声抓住垂在那上面的一条蔓藤窜了上去,三下两下就爬上石壁,登上峰顶直向天门冲去。可惜不管跑得多快,它还是落在了马和羊的后面。猴子一蹦一跳朝时辰阁奔,头上沾满了枯枝败叶,被火烧后没毛且又红彤彤的光腚在阳光下格外显目。道路两旁看热闹的动物们见猴子这副狼狈相,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猴子终于跑进时辰阁报了到,刚巧与申相配。大家见猴子这副模样忍不住想笑,又不敢笑,因为这是庄严肃穆的时辰阁,便拼命蹩着,蹩得脸都涨红了。玉帝最先忍俊不禁,"扑嗤"一声笑了出来,众神及动物们也跟着哄堂大笑。猴子羞愧极了,慌忙用双手反剪去捂屁股,眼睛却左顾右盼,那模样滑稽极了。

过了好一会儿,鸡和狗也先后报了到。又等了好久,猪才背着沉甸甸的包裹不慌不忙地跑来。背包太重,把猪累得半死。猪一屁股坐在时辰阁的门槛上,呼呼喘着粗气。狗连忙拉起猪进了时辰阁报了到,猪落了个尾名。

至此为止,十二种动物都已在时辰阁报了到,时间轮上也有了它们相应的位置。玉帝让太白金星按先后次序给它们起了名:精子鼠、憨丑牛、威寅虎、慧卯兔、神辰龙、智巳蛇、奔午马、温未羊、灵申猴、信酉鸡、忠戌狗、福亥猪。属相官宣布:"以后你们这十二种动物就要轮流值班,既管年月,也管时辰。老鼠第一个报到,因此今年就定为鼠年,鼠年过后是牛年,以此类推,十二年一个轮回。十二地支与十大天干的组合排列顺序由甲子到癸亥,六十年一轮回,所以今年又称甲子年。今后人间的皇帝,天庭的官员都将在时辰阁里过生日,这作为天条从今天开始定下来。"

属相官宣布完,太白金星接着道:"今天是双喜临门,既是排定十二生肖的大喜日子,又是玉帝的寿辰,我们天上人间济济一堂。来来来,大家举杯共贺!"太白金星话音未落,时辰阁应声一片:"祝玉帝与日同辉、天地齐寿!"……悠扬仙乐袅袅飘起,十二个彩衣绣服的仙娥端着装有琼浆玉液的玉壶从厢门鱼贯而入;十二个童子端着盛有仙丹的金盘从侧门走进大殿;十二只大金龟驮着蟠桃缓缓地围在殿堂中央。时辰阁内外霎时瑞气笼罩,霞光万道,千只仙鹤在时辰阁顶上随着仙乐翩翩起舞……

十二生肖看着此情此景,心里的芥蒂早已烟消云散。它们此时才感到饥肠辘辘,眼睛齐齐盯着那些香醪佳酿,口涎止不住流了出来。玉帝笑着说道;"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大仙、人类的生肖了。来,这些仙丹佳酿是赏赐给你们的,吃吧!"

十二生肖听了万分开心,举杯相互祝贺,其乐融融。

此时馋猫正趴在时辰阁窗口边,看到老鼠身穿金袍,脖子上还挂着金边镶玉的"生肖王"玉牌,一手端着金杯一手抓着金丹,气得差点昏了过去。

 

猫头鹰飞来拍拍馋猫肩膀道:"这只该死的耗子,我们一定要把它碎尸万段。以后你我白天晚上,同心协力抓住它!"

"对!一定得灭了它!"馋猫咬牙切齿应道。

此时老鼠笑得见牙不见眼,在得意之间忽然发现窗外馋猫与猫头鹰正虎视眈眈,吓得遍体酥麻,两腿颤抖,脸色青白。

属相官见老鼠神色不安,忙问道:"精子鼠,你怎么啦?"

"玉帝授我做'生肖王',我……我得先到人间……去察看了。"说着趁大家不注意从后门钻了出去。

老鼠跌跌撞撞想溜之大吉,馋猫见了呼呼地在后面追,猫头鹰也展开双翅扬起利爪叫喊着啄向老鼠……

自此,猫和猫头鹰与老鼠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老鼠长年累月、昼夜不安地做着它夺来的"生肖王"。

文章标签: # -- # 猴子 # 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