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性格 生肖性格

王衍的读音_王衍代表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1.什么属相不能佩戴貔貅呢?2.37.2 壁立于仞|王导品评王衍3.“王与马,共天下”试看王家之王4.当如何客观评价王衍其人5.中国历代皇帝的生宵属性都是什么?6.为什么巳蛇婚后成大梁,巳蛇婚后成大梁是啥意思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是十二地支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于先秦时期,不仅对中国的民俗,乃至对于东亚文化圈各国的民间习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民间的婚配上,出现了“六合”、“六冲”及一些民谣,而

1.什么属相不能佩戴貔貅呢?

2.37.2 壁立于仞|王导品评王衍

3.“王与马,共天下”试看王家之王

4.当如何客观评价王衍其人

5.中国历代皇帝的生宵属性都是什么?

6.为什么巳蛇婚后成大梁,巳蛇婚后成大梁是啥意思

王衍的读音_王衍代表什么生肖

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是十二地支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于先秦时期,不仅对中国的民俗,乃至对于东亚文化圈各国的民间习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民间的婚配上,出现了“六合”、“六冲”及一些民谣,而这甚至对于貔貅的吉祥文化都产生了影响,网络上流传有很多不适合佩戴貔貅的生肖,缘友也比较关注貔貅不适合什么生肖佩戴,本文小编就详细系统的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吉照堂至尊貔貅是国家正规注册商标,吉祥文化领导品牌,所采用的材质皆是上好的天然材质,支持到珠宝机构复检,因为材质上乘,因此吉照堂至尊貔貅能够让貔貅更富灵气,把貔貅的招财聚财的功效发挥到极致,吉照堂至尊貔貅具有改运势、去邪气、镇家宅的奇效,真正的可以帮助缘主财运广进、生意兴隆、事业节节攀升。

我们知道貔貅是招财瑞兽的代表,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貔貅是龙的儿子,因此貔貅也就在十二生肖相生相克中定义为了“龙”,当出现生肖相克时,就出现了网友臆测的不适合佩戴貔貅的生肖了。这里我肯定的说,貔貅的佩戴和缘友的生肖属相没有任何关系的,没有相克之说的,只要是正宗开光的貔貅,都是适合各个生肖佩戴的。貔貅的正宗开光是佛教的法会开光,吉照堂的貔貅都是这样灵性的开光方式,这样貔貅的戾气得到了佛门菩萨的化解,因此普遍适合缘主佩戴。

貔貅不适合什么生肖佩戴?较为常见的错误说法为属虎的、属狗的、属兔的不适合佩戴貔貅,如果缘友细心就会发现这些说法都来源于中国十二生肖的婚配相克之说,下面就分析这些错误的说法。

第一位,属虎的不适合佩戴貔貅。这种错误说法来源于“龙虎相斗,必有一伤”、“青龙克白虎”、“龙争虎斗”,但是在民间,我们常见到两兄弟的起名为“某小龙”、“某小虎”,若是真的相克,为啥还会有这种起名方式。同时古代帝王对于“虎”这种瑞兽也是极其喜爱的,国家军事机构权力象征的“虎符”都由“真龙天子”直接掌控,因此,貔貅对于属虎的缘友而言,是“如虎添翼”。

第二位,属狗的不适合佩戴貔貅。这种错误说法来源于婚配中的“六冲”,其中之一为“龙狗相冲”。如果缘主寻根这种说法的起源,来源于西晋玄学家王衍。当时皇帝希望将属狗的公主嫁给属龙的王衍,但王衍对自己的原配妻子心有所属,所以编造了“龙狗配,天下乱”的说法,皇帝只好作罢,但其实他心爱之人也是属狗的。因此就出现了龙狗相克之说。其实貔貅和狗是非常类似的,认主后都是非常忠诚的。

第三位,属兔的不适合佩戴貔貅。这种错误说法也是来源于婚配中的谚语“兔见龙王泪交流”。但如果缘主查看中国生肖可考的二百九十位皇帝中,属兔的皇帝是最多的,排名第一位的,自古皇帝为“真龙天子”,反而属兔的皇帝最多,那么龙兔相克之说就不攻自破了。因此属兔的您配上貔貅,一定“成龙”。

以上便是对貔貅不适合什么生肖佩戴这种错误说法的反驳,貔貅的佩戴对于缘友的生肖、性别、职业、贫富都是没有影响的,只要虔诚供养,财运就会随之而来。

什么属相不能佩戴貔貅呢?

王衍是王戎的堂弟,两个人都是超级偶像,但又毁誉参半,鲜花和板砖齐飞。他一生在表演武侠小说里的“凌波微步”,虽然身形飘逸,来去无踪,但总是只顾保住性命,忙着逃跑,无节操无底线,让无数人鄙夷。

因此他的一举一动,常常会引发全民大吐槽的狂潮,跟帖瞬间翻过无数页。

两个名人对他评价相同

王衍,字夷甫。长得清明俊秀,风姿优雅,他的帅和潘安可以一拼。很小的时候去拜访大名士山涛。等到他离开,山涛目送很远,说:不知道是哪个老妇人,生出了这样标致的儿子!

紧跟着又说:但是误尽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他啊!

14岁的时候,王衍到羊祜那里陈述公文的内容,言辞清晰明了。在这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面前,淡定从容,一点都不怯场,大家都觉得这个小孩不得了。但羊祜却冷如冰霜,说:王夷甫凭他的盛名可以身居高位,但是败坏社会道德风气,一定也是他啊。

王衍听后,拂袖而去。

两个人英雄所见略同,得出的结论都一样,真是超一流的相面大师,是对王衍命运最准确的概括。

他气度不凡不喜钱财

王衍擅长清谈,出口就是名言。

他的纤纤玉手,总是拿着一把玉拂尘,纵论《老子》、《庄子》,从容潇洒。每说一句,后面就会跟无数的点赞,然后大家不停地转发,顶到点击排名榜首位。

他的幼子不幸夭折后,山涛的儿子山简去安慰他。王衍哭得十分悲痛,山崩地裂,别人怎么都劝不住。

山简说:孩子不过是怀里抱着的东西,何必要伤心到这种地步呢?

王衍说:圣人可以忘掉感情,最下等的人对感情又没有体会。但是最珍重感情的,就是我们这些人啊(“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山简听了钦佩不已,转而也悲伤起来。这一句也成了流行语。

晋武帝司马炎听说王衍的名声,问王戎:现在哪个人可以和王衍相比?

王戎答:活着的人我没有见到,应该从古人当中去寻找。

王敦是东晋枭雄,目空一切,但他常说:夷甫处在人群之中,就像明珠美玉落在瓦片石块里。

后来的大画家顾恺之在他的画像上作赞词,写的是:如青山耸峙,千仞壁立。

王衍的超凡脱俗还表现在他不爱财,和天天晚上数钱的王戎完全不同。

王衍父亲去世后,亲人朋友送来许多份子钱。一些熟人就找他借,王衍很慷慨,谁借都给。结果没过几年,家里的积蓄几乎全用光。

他后来娶的老婆是郭氏,贾南风的亲戚,贪得无厌,一看到钱就笑逐颜开。王衍很厌恶,嘴中从来不提钱这个字。

郭氏认为他装清高,想了个办法,等他睡了以后,让奴婢用钱摆满了床一圈。王衍早晨起来后,走不出去,皱起眉头,对奴婢说:把这些“阿堵物”都搬走。

“阿堵物”是个俗语,在当时的意思是“这个东西”,但由于王衍的金口,“阿堵物”的意思变了,成了钱的代名词。沿用至今。

他见风使舵步步高升

他后来做到司空、司徒,位居三公。除了依仗他的名气、才华外,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准确地认清形势,步法精妙。就像现在的股神,能神奇地预见股市的涨跌,因此身价猛涨。

他长于高谈阔论,但他有个特点,就是从哲学到哲学,玄远深奥,不涉及国事。如果被人抓到把柄,或遭到辩诘,经常随意更改,被人称作是“口中雌黄”,或“信口雌黄”。

雌黄是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然后重写,大家就是讽刺他随口胡说,出尔反尔。

他在现实中也是见风使舵,从来不会长久持某一种股票,每次买进卖出的分寸,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叹为观止。

外戚杨骏权倾中外时,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假装发狂,得了精神病。杨骏无奈,只好取消这桩婚事。等到杨骏被杀,他的病就好了,继续出来做官。

他的小女儿叫王惠风,嫁给了太子司马遹。太子被废时,给王惠风留下一封信,详细叙述了自己被贾后设计诬陷的经过,托付王惠风照顾好儿子。

王导

王衍知道事情经过,认定太子和杨骏一样,都成了垃圾股。于是上表惠帝,请求王惠风与太子离婚。王惠风反而有志节,被强迫回家时,一路痛哭。行人都被她感动得流泪。

孙秀还没有成名的时候,曾经请名流为他品评,王衍心里看不起,不愿“买进”。王戎提醒说这可能是只潜力股,王衍立即惊醒,为孙秀写了好的评语。等到孙秀得志,杀了无数名人,但对王戎、王衍始终照顾,他们逃过一劫。

司马伦篡位的时候,王衍再次“发疯”,杀死了家里的奴婢。司马伦没有办法,没让他做官。司马伦被杀后,他身价又暴涨。

他虽然赚得盆满钵满,但在别人眼里,他不是股神,只是条圆滑的泥鳅,让人唾弃。

王导和司马睿谈得来

王氏大族除了王戎和王衍这两个大名士外,同一辈的还有王导,但此时他还是个小角色。王导是王衍的族弟,年轻的时候就风姿飘逸,见识弘远。

王氏家园就在琅琊国,是司马睿的封国。在司马睿众多的朋友中,他和王导特别谈得来,一见如故,年龄也一样大,碰到了知音。

司马睿从邺城死里逃生,回到琅琊。司马越让他统领徐州军事,司马睿就请王导为司马,委以重任。从此两人精诚合作,共创大业。王导劝司马睿:不要急着出人头地,当蓄势待发。

司马睿的见识远超过司马颖,一点就通,自此这两个大明星全心全意地潜伏。暂时也消失到人群之中。

再回到主角司马颖,他因为过早地暴露了自己,成众矢之的,飞来的乱箭让他手忙脚乱,焦头烂额。

这个时候,第六个明星配角出场,对天发誓能帮忙解围。他叫刘渊,也是未来的超级巨星。他的代表作是成立了一个新国家,国号为“汉”。西晋就是亡于“汉”。

37.2 壁立于仞|王导品评王衍

我们知道貔貅是龙的儿子,以珠宝为食,因此称为民间信仰的第一招财瑞兽。但是很多网友根据十二生肖的相克文化提出为龙子的貔貅是不适合一些生肖佩戴的错误看法,其中较多的就是属虎的、属狗的、属兔的不能佩戴貔貅,但是如果细心就会发现这是典型的错误说法。

吉照堂至尊貔貅是和国内顶级的寺院合作开光,开光之前首先有红布包裹封存,然后再接着开光,等开光法会结束后,再放于大雄宝殿加持七天七夜,受佛光普照灵慧更加充足,更是灵验。吉照堂至尊貔貅附带开光寺院得开光证书,及高僧的亲身章印,材质保真,开光保真。良好的口碑,加上貔貅很好地功效,使得吉照堂至尊貔貅成为缘主争相奉请的貔貅品牌。

属虎的不能佩戴貔貅起源于“龙争虎斗”,但民间兄弟的起名常有某小龙、某小虎,可以看出是没有禁忌的;属狗的不能佩戴貔貅起源于西晋玄学家王衍的“龙狗配,天下乱”,皇帝希望将属狗的公主嫁给属龙的王衍,但他心有所属,他便编造了这句话,其实他爱的老婆就是属狗的;而属兔的不能佩戴貔貅更是错误的说法,中国皇帝为“真龙天子”,在十二属相之中,中国可考的二百九十位皇帝中,属兔的排在第一位,因此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所以说什么属相不能佩戴貔貅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都是后人臆测的。貔貅和十二生肖属相是没有禁忌的,都是可以佩戴的。貔貅的佩戴不适合一下三类人群,其他的都是可以佩戴的。

心术不正、作恶多端的人不适合佩戴貔貅,貔貅是佛教开光的吉祥物,不会认邪为主;6岁一下的孩子和72岁以上的老人不适合佩戴,因为貔貅的气场强大,这类人无法镇住貔貅;还有就是孕妇的,孕妇的孩子正在形成,不方便佩戴。

“王与马,共天下”试看王家之王

名士也需有人懂,名人也要有人教:每天三分钟,《一起来读世说新语》,写写你眼中名人与士族的高下优劣。

琅琊王氏很有名的,东晋时期人们说的王与马共天下,马指的就是东晋的司马家族,王就是王导,王羲之为代表的王氏家族。

琅琊王氏是名门望族,王戎、王衍与王导都出自这个门阀家族。

王戎是竹林名士,王衍是中朝名士,王导又是江左名士,三位名士承前启后,也从不同程度上造就了这个高等士族,虽然三人的命运结局天壤之别。

在王导的品评中,或许王衍是屹立的家族偶像,他也曾经是王导这名向上少年的成长目标。

王导也发现了王衍的一个问题:王衍平生清峙,虽然王衍本性险仞。

王戎生于公元234年,出身琅玡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他最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意为有所施为,但不强求,不强加自己的意志与倾向,转意为不依仗自己对别人有恩惠而达到利己的目的。

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详细解释一下:

世间万物都有其发生运行的规律,总是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中。

事物的发展不会是为了达到某一种状态,生而不有,也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状态,为而不恃。

想要违背自然规律硬生生地要停在某一个状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一旦功成,那么环境、条件都已发生改变,最好的方法就是功成身退。

只有功成身退,那么才能将功勋永久的保留。

这里其实是一个反证法,只有不居功,人们才会认为所有行为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功”,而正是这样,人们才会记住你的功劳。

假如你获得成功后总是居功自傲,那么人们会怀疑你之前行为的出发点,从而否定你的功劳,甚至否定为了取得这份功劳的所有行为。

同样,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只有向前看,驻足停留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讲完了《道德经》,再来看看识鉴过人的王戎。

景元四年,钟会、邓艾等率军伐蜀,钟会在出师前过往与王戎道别,询问王戎有什么灭蜀的计策。

王戎就以一位超级演说家的才华,用上面的观点规劝钟会,可惜钟会并没有领悟。

次年,钟会叛乱失败被杀,大家都认为王戎有见识。

王戎的这种道家观点,从某种程度上为王氏家族的兴起贡献了力量。

王衍生于公元256年,换言之,他是在王戎30岁那年出生的。

说起孙秀,得先给你讲一讲绿珠坠楼的故事。

石崇是西晋时的巨富,癖好是跟王恺比谁更有钱。

不过,堂堂荆州刺史,居然靠抢劫商旅蓄财,怎么听也有点不厚道。

他的宠妾绿珠,美艳且善吹笛,石崇为解绿珠思乡之情,建了一座极其奢华的“金谷园”。

孙秀向来与他有隙,做了赵王司马伦的亲信,孙秀多次向石崇索要绿珠。

石崇不给,偏逢司马伦得势,不爽的孙秀大军一围,石崇见大势已去,对绿珠说:“我因你获罪,奈何?”

绿珠流泪道:“妾当效死君前,不令贼人得逞!”遂坠楼而亡。

孙秀大怒,将石崇和潘岳等人斩首。

不过很快孙秀也死在了起兵的司马冏手中。

王衍曾拒绝品评当时在琅邪作郡吏的孙秀,而王戎却劝王衍给孙秀好的品级。

到司马伦、孙秀掌权时,杀戮朝官,王戎、王衍得以幸免,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王衍是清流名士,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赵王司马伦在孙秀的策划下,发动政变,杀死了贾后、张华和王戎的女婿裴頠。

王衍、王戎本该同受诛杀,但是因为此前在王戎的要求下王衍曾经品鉴过孙秀。

王衍当时影响很大,被他品评过的人会立刻出名,此所谓“一世龙门”。

孙秀这条大鲤鱼果然感恩,王戎毫发无损,而王衍则保住了性命,被司马伦宣布“禁锢终身”——永不录用。  

王导出生于公元276年,他出生那年,王衍己经二十岁了。

曾经读过许多后来者给王衍贴的标签,诸如清谈误国、狡兔三窟和推脱责任等等。

唯独王导仅观其形貌,度其心性。

王敦反叛时,他说:

刘隗劝司马睿尽诛王氏家族之人,人们议论纷纷,都为之担心。

王导率族中兄弟子侄二十余人,每天天亮时到台阁处等待议罪领罚。

司马睿因王导素来忠诚正直,特地还给他朝服,并召见了他。

王导叩首答谢说:“叛臣贼子,哪个朝代没有呢,但想不到会出在我们王氏家族中。”

司马睿赤着脚走下来拉着王导的手说:“茂弘,我正要托付一国之命与你,你怎么说这样的话呢。”

于是下诏说:“王导以大义而灭亲,可以把我任安东将军时的符节授予他。”

但王导在此役中并未真正假节。

当初,长安陷没、四方劝进的时候,王敦欲专国政,恐怕元帝年长难制,想更议所立,王导不从,及至王敦攻入建康以后,对王导说:“那时不听我言,几乎全族被灭。”

但王导始终不为所动。王敦无法实现他的野心,只好退回武昌。

到王敦得势的时候,任王导为尚书令。王导认为佞臣扰乱朝纲,同意王敦来“清君侧”,但当这些人被杀逐以后,帝室势力退缩回去,王敦还想进一步篡夺政权,王导便表示坚决的反对,出面来维护帝室。

王敦之乱被讨平后,王导被晋封为始兴郡公,食邑三千户,赐绢九千匹,进位太保,司徒之职依然如前,特许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但王导坚决推辞不接受。

苏俊反判时,王导说:

王导力争,卞壸、温峤等也纷纷力阻,庾亮一概不听,仍然请求征苏峻入朝,引发了“苏峻之乱”。

苏峻之乱平息之后,建康的宫殿、宗庙都被焚为灰烬。

温峤建议迁都到豫章,三吴之地的豪杰们请求定都于会稽,这两种意见争来争去,不知哪样为好。

王导又发表演长篇演说:

由此所有迁都的提议都不能实施。

后来的后来,王导位极人臣,琅琊王氏登峰造极,“侨寄法”给生民造福,“二王”书法流芳千古。

当如何客观评价王衍其人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晋朝的王家与谢家是鼎鼎有名的大家族。特别是王家,更胜一筹,也早于谢家上位,东晋刚成立时便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可见王家势力之盛。一般人知道最多的是那个最会写字的王羲之,实际上王羲之的官不是最大的,不过右军将军而已,属于一个军区司令,在他之前的王敦、王导才是东晋的顶梁柱,那个与司马睿共天下的就是王敦,王导是王敦的族弟,可以说是他们两人帮司马氏立了东晋,开国宰辅无疑。其实在西晋王家家族已经就很厉害了,王衍、王澄可能大家不太熟悉,王衍的女儿是太子妃,属皇亲了,王衍自己也是司空、司徒之职,位比三公,可谓人臣之极,王衍也是晋初的玄学领袖,要知道玄学在两晋时期是第一大显学,不懂玄学显得没有文化,那就入不了流。因为在同一时期王氏家族还出了个更有名人物——王戎,“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论官阶王戎尽管不比王衍高,但也不低,若论文名,王戎能进“竹林七贤”就比王衍技高一筹了。即使在“竹林七贤”中,王戎尽管不是写文章写得最好的,却是官做得最大的,与山涛差不多,但王戎更年轻。

所以晋朝王族为什么那么有名,从上面略列几位代表便可看出端倪,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各方面人才都有!都说家族成名要靠三代,晋朝王姓大族有两处:琅琊王和太原王。王衍、王澄、王戎、王敦、王导、王羲之这一路属于琅琊王,祖上是魏文帝曹丕时期的王雄,王雄官虽不算大,幽州刺史一级,但当时的作用巨大,他守住了魏国的北大门,挡住了虎视眈眈的鲜卑兵,让魏文帝放手与吴蜀作战而没有后顾之忧,可见王雄作用之大。

太原王主要人物代表是王沈、王浚父子,在西晋时期很有势力,但东晋后太原王的势力不及琅琊王。在太原王之前的曹魏时期王姓另有一族也是巨族,代表人物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山阳郡人,王粲不但文章写得好,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深得曹操、曹丕和曹植共同喜爱,当然,官自然不小,只是寿命不长,四十一岁便病逝。王粲后辈还出了一个玄学大家王弼,王弼在哲学界的地位非常高,可以说是玄学的奠基者!

晋朝王姓突出的就数这三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后人说王谢,指的还是琅琊王。西晋的京城在洛阳,西晋初期太原王的影响力更大,当然琅琊王以王戎为代表的势力也不差,但王戎被文名所耽误,没有太原王王沈、王浚那般实际。西晋到后期特别进入晋惠帝后期八王之乱的时候,朝庭已经过了多次洗牌,渐渐地琅琊王占了绝对上风,其中最出名的还是王衍,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王衍有三件事比较有名,一是他的女儿的事,王衍的长女王景风是闻名的美女,贾后却将此女许配给了侄儿贾谧,而将姿色稍差些的王惠风许配给太子。太子心里不平衡,颇有些怨言。司马遹被贾后诬陷时。王衍急忙上表请求解除婚姻,从而与太子脱了干系。(太子被押解到许昌的金墉城软禁,之后他给妻子留下一封书信,信中详细叙述了自己被贾后设计诬陷的经过,并托付王惠风照顾好他的儿子。王衍在这个事件中,不但不曾为太子,也就是他的女婿,说一句公道话,反而在贾后诬陷太子的假信披露后,怕牵连自己,连忙上表给惠帝,请求他的女儿王惠风与太子离婚,并将女儿送回家。惠风却是个贞婉有志节的女子,王惠风落入汉国刘曜手中。刘曜将王惠风赏给自己手下的将领乔属。乔属想强暴她。王惠风拔剑反抗,怒斥:“我是太尉公之女,皇太子之妃,宁可为义而死,不为胡虏所辱!”乔属大怒,将她杀害。《晋书》将王惠风列入“列女传”中)。

王衍的第二件事是“狡兔三窟”。王衍虽然担负宰相的重任,但却不认真考虑国家的治理,只想方设法保全自己。青州和荆州都是当时的军事要地,物产也很丰饶。因此,王衍对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原现在已经大乱,应该依靠各地的负责大臣,因此应该选择文武兼备的人才出任地方长官。”就让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三窟了。”当时有见识的人都很鄙夷他。

王衍的第三件事是“聪明误了卿卿性命”。晋军被石勒军队击破。石勒让西晋的王侯大臣前来与他相见,他以西晋的旧事询问王衍。王衍向他陈说了西晋败亡的原因,并说责任不在自己身上。石勒很欣赏他,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参与政事,想求自身避免祸患,因而劝说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你名声传遍天下,身居显要职位,年轻时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头生白发,怎么能说不参与朝廷政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过。”让手下把他押出去。石勒对他的参谋孙苌说:“我行走天下多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还应该让他活下去吗?”孙苌说:“他是西晋朝廷的三公,一定不会为我们尽力,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石勒说:“总之不可用刀刃加害于他。”于是命令士兵在半夜里推倒墙壁把他压死。王衍临死时,看着别人说:“唉!我们即使不如古人,平时如果不崇尚浮华虚诞,勉力来匡扶天下,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享年五十六岁。

琅琊王的第二位重要人物便是那个“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敦。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后人给他的定位是:东晋将领、宰相、权臣。这里不去抄他简历,官方之言大而空洞,有时还不一定可信。宁愿摘抄《世说新语》的几段绯闻,或可一窥管豹。一则是晋武帝大宴宾客,高官满坐,都很风雅,大家或歌或舞,唯有王敦不善歌舞,但年轻就是有勇,王敦并不害羞,直叫拿来大鼓,就在皇宫里擂起了大鼓,且神色自若。第二个故事是王敦和王导都参了晋王恺的宴会,晋王恺是巨富,也最喜斗富,特别显摆,要求美女敬酒,谁若不喝,美女就得死,王敦任由美女劝,硬是不喝,结果换了三个美女都被杀了,可是王敦一点不为所动,仍然神色自若;王导尽管平时从不喝酒,可在这种场面也不得不喝,结果王导都喝醉了,王敦硬滴酒不喝!第三个故事是王敦叛逆之后,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准备托付后事,可王敦没有亲生儿子,就收养了他兄弟王含的一个儿子,叫王应。先前,王敦尽管不把东晋放在眼里,但真要拿下东晋王朝却也不是那么简单,王敦对手下钱凤说:非常人才能做非常事,王应年少,不可当大事,我死之后,莫若解众放兵,归身朝廷,还可保全门户,这是上策;退回武昌,收兵自守,该纳贡纳贡,这是中策;最下策才是继续反叛,鱼死网破。但是钱凤等人却认为不能半途而退,说不定打下建康就可捞个皇帝当当!所以只等王敦一死,就可拥不更事的继子继续乱世。最后的结果,王敦一死,军队溃败,继子被杀,王敦尸体被戮,可谓声败名裂!

后世对王敦不作死不会死也各有各的看法,普遍认为王敦有篡位之心。但今人吕思勉则认为王敦是性格害了他,“敦之为人,盖残贼而傲狠,残贼则敢行不义,傲狠则不肯下人。…敦之与帝,非有夙嫌也,亦非有觊觎天位之心。”但不管如何,王敦的行为实在不合常规。王敦杀王澄同样令人费解。王澄是王衍的亲兄弟,也是王敦的族兄弟,王衍对王敦有恩让王敦早早做了青州刺史,同时王澄也提为荆州刺史,王澄与王敦同是一个家族,又同受王衍重托,本应合力同心,但不知为什么王敦、王澄就是不顺眼,按说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偏偏,王澄去上任的路上,王澄特意拐到王敦的地盘上去看看王敦,但不料王敦却把王澄直接抓起来杀了。(《世说新语·规箴第十》 时王敦为江州,镇豫章,澄过诣敦。澄夙有盛名,出于敦右,士庶莫不倾慕之。兼勇力绝人,素为敦所惮,澄犹以旧意侮敦。敦益忿怒,请澄入宿,阴欲杀之。而澄左右有二十绝人,持铁马鞭为卫,澄手尝捉玉枕以自防,故敦未之得发。后敦赐澄左右酒,皆醉,借玉枕观之。因下床而谓澄曰:“何与杜弢通信?”澄曰:“事自可验。”敦欲入内,澄手引敦衣,至于绝带。乃登于梁,因骂敦曰:“行事如此,殃将及焉。”敦令力士路戎搤杀之,时年四十四,载尸还其家。刘琨闻澄之死,叹曰:“澄自取之。”及敦平,澄故吏佐著作郎桓稚上表理澄,请加赠谥。诏复澄本官,谥曰宪。长子詹,早卒。次子徽,右军司马。)

东晋琅琊王的另一主要人物是王导。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与王敦相比,王导特别能忍,人缘很好。从王导帮司马睿建立东晋时,南方豪族如周氏大族不太理北方佬,对琅琊王司马睿称帝很不以为然,可以说根本不服,是王导亲自为司马睿站台,让司马睿有了威仪,加上王导亲自游说,才让南方大族接受司马家族的朝延。

王敦总是高己卑人,王导喜欢礼贤下士。当了丞相的王导,时有宴席,经常摆个几十百把桌肯定不在话下,来入席的人,也肯定是三六九等,丞相王导不一定个个相熟,但王导却总是对每个人都亲自打招呼。无论是本地人、外地人;南方人、北方人;中原人、印度人,王导都一一亲自招呼。(世说新语·政事》:“ 王丞相 拜 扬州 ,宾客数百人竝加沾接,人人有说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 临海便无复人。’ 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闍,兰闍。’羣胡同笑,四坐立欢。”)

王导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典故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意思是说王敦杀了周顗,但之前王敦反复征询了王导的意见,但王导始终一言不发,导致周顗被害。原因是王导怀疑周顗在关键时刻并没帮过他,所以王导也就袖手旁观。等周顗死了之后,才发现大大冤枉了他。于是王导幡然悔悟!但这种事绝不会出现在王敦身上,王敦得罪人从来不要理由,王导却总是化敌为友!

王导年六十四去世,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诚然,政治人物都有毁誉,王导主政,过于温和,吕思勉认为东晋势之不振,突由当时风气之泄沓,而此种风气,王导实为之魁。

王导死后,琅琊王氏人才依然层出不穷,其中,王导之孙王珣尤为突出,但政治上的作为远不及王敦、王导,基本上被以谢安为代表的谢家超越了。但王氏家族在书法上却是大师频出,就连前面说的王衍、王戎、王敦、王导都是一流书法大家,更不用说后面的王羲之、王献之更是书家法祖,直至隋唐,王氏书法都是独占鳌头。王氏后人更是人才辈出!

中国历代皇帝的生宵属性都是什么?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北)人。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西晋末年重臣,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

王衍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喜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尚书令、尚书仆射等职。光熙元年(307年),王衍升任司空。次年,又任司徒。王衍位高权重,却不思为国,为保全自己,还让弟弟王澄、族弟王敦分任荆州、青州刺史,遭时人鄙夷。王弥进攻洛阳时,王衍率军抵抗。其后转任太尉兼尚书令,又兼领太傅军司。

永嘉五年(311年),东海王司马越去世,王衍奉其灵柩返回东海,途中为石勒所俘获。王衍在与石勒交谈时,仍推脱责任,并劝其称帝,石勒大怒,将其与西晋旧臣一同活埋,年五十六。

王衍工书法,尤擅行书,《宣和书谱》有其作品《尊夫人帖》。

豆瓣网友回答,仅供参考

西晋王衍,出身名门大族琅琊王氏,是竹林七贤中王戎的堂弟,他容貌俊秀,“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少年时,他曾拜访名士山涛,山涛惊异于他的神采,嗟叹良久,目送他离去,说道:“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后关帝庙灵签有一签就是‘山涛见王衍’,是一个上签,取生宁馨儿的意思。

王衍喜欢谈论纵横之术,成为清谈玄学的代表人物。他常手持白玉柄的麈尾,轻声慢语,抑扬顿挫。但所讲往往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辄改易之),被人称为“口中雌黄”。究其含义,雌黄是一种矿物,其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柠檬**,多为细粒状、片状或柱块状,也有为肾状者,多为珍珠光泽。在古时人们写字时用的是黄纸,如果把字写错了,用这种矿物涂一涂,就可以重写。

虽然信口雌黄,王衍的声望依旧很高。晋武帝司马炎问王戎“听说夷甫名高当世,有谁能和他相比?” 王戎竟说“当代没有人比得上他,只能从古人中寻找。”有名士大表哥帮着忽悠,自然助力不少。

车骑将军杨骏,是晋武帝的丈人,很有权势。因为仰慕王衍名声,想把另一个女儿嫁给他。可是王衍故意装出得了狂病的样子,满口胡话,使杨骏打消了嫁女的念头。

其实王衍并不是真心不想攀附权贵,而是故意做出这种样子。他是洛阳城最有名气的帅哥,当然要好好利用资本。后来他娶了晋惠帝黄宏贾南风的表亲郭氏。后来贾后专权,他便飞黄腾达。他的老婆郭氏脾气大又贪财,家财万贯,还令婢女外出拾粪。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王衍刻意绝口不提“钱”字。一日郭氏令婢女夜间将钱堆放在他床边。王衍晨起,见无处下脚,就招呼婢女:“举阿堵物却(把这些东西拿走)。”此事在洛阳城中传开,“阿堵物”从此成了钱的别称。

王衍官运亨通,一直做到尚书令,女儿也做了愍怀太子的妃子。贾后阴狠毒辣,杀害了很多大臣,群臣震恐。侍中贾模是贾后族兄,担心自己日后在贾后失势后遭到灭门之祸,想联合王衍废掉贾后。王衍开始答应,后来却反悔了,贾模也只好作罢。愍怀太子不是贾后亲生,故贾后找机会废掉了他。王衍却在这时上书,请求让自己的女儿与废太子离婚。这些投机倒把的行径被大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赵王司马伦发动宫廷政变,废黜了贾后。大臣联名上书弹劾王衍。王衍失势后又使出了佯狂装病这一手,还砍伤了伺候他的婢女。他这样躲过了几年政治动乱。后来成都王司马颖夺得了大权,王衍因为没有依附司马伦而得到了重用,最后爬上了宰相的位置。

坐上宰相之位后,王衍大力发展家族势力,把荆州、青州的兵权给了自己的兄弟,希望这样能够高枕无忧。后来,北方少数民族石勒南侵,王衍在无奈的情况下领兵与石勒交锋,结果被俘虏了。石勒开始很敬重王衍,向他请教晋朝内部祸乱的问题。王衍只顾为自己推脱责任,说自己多年不问政事,并且劝石勒自立为天子。

这个大忽悠终于在一个有才干有头脑的领导面前现原形了。石勒发怒道:你为官多年,怎么可以说是不问世事?晋朝天下遭到祸乱,都是你的罪行。于是下令活埋处死王衍。王衍悔不当初。天赋独具,一生苦心经营,曾经风光无限,最后终遭横祸身死,还落了个后世‘欺世盗名’的评价。

为什么巳蛇婚后成大梁,巳蛇婚后成大梁是啥意思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 想知道是什么生肖属相在百度上打帝王出生年份就行了 文字所限 无法列出 只有帝王时间表

中国历代时间表-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夏

(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共432年*姓,共传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年 2、帝启9年 3、太康29年 4、仲康13年

5、帝相28年--(羿-寒浞)40年 6、少康22年 7、帝抒17年

8、帝槐26年 9、帝芒18年 10、帝泄16年 11、不降59年

12、帝扃21年 13、胤甲21年 14、帝孔甲31年 15、帝皋11年

16、帝发19年 17、履癸53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商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周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7年2、成王诵37年3、康王钊26年4、昭王瑖5l年5、穆王满55年

6、共王紧扈l2年7、懿王囏25年8、孝王辟方15年9、夷王变16年

l0、厉王胡37年-共和时代l4年-ll、宣王靖46年12、幽王宫湼l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5l年2、桓王林23年3、庄王铊15年4、厘王胡齐5年5、惠王阆

25年6、襄王郑33年7、顷王壬臣6年8、匡王班6年9、定王瑜2l年

1O、简王夷14年11、灵王泄心27年l2、景王贵25年13、悼王猛1年

l4、敬王匈44年15、元王仁7年l6、贞定王介28年17、哀王去疾1年

18、思王叔1年19、考王嵬15年20、威烈王午44年2l、安王骄26年

22、烈王喜7年23、显王扁48年24、慎靓王定6年25、赧王延59年

26、东周君杰7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

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秦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12年2、二世胡亥3年3、子婴l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汉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12年。

2、惠帝盈7年。

3、少帝(吕后专政)8年。

4、文帝桓23年。

5、景帝启l6年。

6、武帝彻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始元,l3年。

8、宣帝询本始,25年。

9、元帝爽初元,16年。

lO、成帝骜建始,26年。

ll、哀帝欣建平,6年。

12、平帝珩元始,5年。

l3、孺子婴居摄,3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新朝

新朝:公元9--25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更始,3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东汉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建武33年。

2、明帝庄永平l8年。

3、章帝炟建初l3年。

4、和帝肇永元17年。

5、殇帝隆延平1年。

6、安帝佑永初19年。

7、顺帝保永建l9年。

8、冲帝炳永加l年。

9、质帝钻本初l年。

lO、桓帝志建和2l年。

ll、灵帝宏建宁22年。

12、少帝辨光熹1年。

l3、献帝协初平32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三国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魏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黄初7年。

2、明帝睿太和13年。

3、齐王芳正始14年。

4、高贵乡公髦正元7年。

5、常道乡公奂景元6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曹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蜀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章武3年。

2、后主禅建兴4l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吴

吴:公元222--28O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权黄武31年。

2、会稽王亮建兴7年。

3、景帝休永安7年。

4、乌程候皓元兴l7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晋

西晋:265--316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泰始25年。

2、惠帝司马衷永熙17年

3、怀帝司马炽永加5年。

4、憨帝司马业建兴4年。

东晋:317--4O2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

2、明帝司马绍太宁3年。

3、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

4、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

5、穆帝司马聃永和l7年。

6、哀帝司马丕隆和4年。

7、废帝司马奕太和6年。

8、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

9、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隆安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元熙2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十六国

十六国:304--439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303--347共七个皇帝建都:成都。

l、李特2年2、李流l年。3、李雄30年4、李班l年5、李期3年

6、李寿5年7、李势5年。

前赵:304--329匈奴建都:平阳(山西临汾)历五帝

l、刘渊6年2、刘和l年3、刘聪8年4、刘l杰l年5、刘曜l3年

后赵:319--352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勒l5年2、石弘l年3、石虎l5年4、石世l年5、石遵l年

6、石祗?年7、冉闵3年。

前燕:357--37O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15年2、慕容儁1l年3、慕容暐1l年。

前秦:351--394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健4年2、符生3年3、符坚27年4、符丕2年5、苻登9年

6、符荣l年

前凉:313--376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茂5年2、张骏22年3、张重华9年4、张耀灵l年5、张祚3年

6、张玄靓9年7、张天钖l2年。

后秦:384--4l7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苌8年2、姚真22年3、姚弘2年。

后燕:384--409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l3年2、慕容宝3年3、慕容盛3年4、慕容熙7年5、高云3年。

南燕:398--4lO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7年2、慕容超6年。

北燕:409--436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跋22年2、冯弘6年。

后凉:386--4O3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光13年2、吕绍l年3、吕篡1年4、吕隆1年。

南凉:397--4l4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3年2、秃发利鹿狐3年3、秃废傉檀13年。

西凉:4O0--42O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暠17年2、李歆4年。

北凉:397--439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业4年2、沮渠蒙逊33年3、沮渠牧犍7年。

西秦:385--43l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3年2、乞伏乾归24年3、乞伏炽磐l6年4、乞伏暮末4年。

夏:4O7--43l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19年2、赫连昌4年3、赫连定4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裕永初3年。

二、少帝刘义符景平2年。

三、文帝刘义隆元加30年。

四、孝武帝刘骏孝建11年。

五、废帝刘予业永元l年。

六、明帝刘彧秦始8年。

七、后废帝刘昱元徴5年。

八、顺帝刘准升明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建元4年。

二、武帝肖赜永明ll年。

三、废帝肖昭业隆昌l年。

四、废帝肖昭文延兴l年。

五、明帝肖鸾建武5年。

六、东昏侯宝卷永元13年。

七、和帝肖宝融中兴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衍天监48年。

二、简文帝肖纲大宝2年。

三、元帝肖绎承圣4年。

四、敬帝肖方智绍泰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永定3年。

二、文帝陈倩天加7年。

三、废帝陈伯宗光大2年。

四、宣帝陈顼太建l4年。

五、后主陈叔宝至德7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北朝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23年2、明元帝嗣15年3、太武帝寿28年4、文成帝睿14年

5、献文帝弘6年6、孝文帝宏29年7、宣武帝恪l6年8、孝明帝诩12年

9、孝庄帝子攸3年1O、节闵帝恭1年l1、安定王朝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2年2、文帝宝炬17年3、废帝钦2年4、恭帝廓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lO年2、孝昭帝演l年3、武成帝湛4年4、后主纬11年

5、幼主恒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l年2、明帝毓4年3、武帝邕l8年4、宣帝赟l年

5、静帝阐2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隋朝

隋朝:58l--6l8杨姓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开皇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大业12年。

三、恭帝杨侑义宁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唐朝

唐朝618--9O7李姓建都:长安

一、高祖渊武德9年。

二、太宗世民贞观23年。

三、高宗治永徽34年。

四、中宗显嗣圣1年。

五、武则天垂拱21年。

六、中宗(复辟)神龙5年。

七、睿宗旦景云3年。

八、玄宗隆基先天43年。

九、肃宗亭至德7年。

十、代宗豫宝应17年。

十一、德宗适建中26年。

十二、顺宗诵永贞l年。

十三、宪宗纯元和l5年。

十四、穆宗恒长庆4年。

十五、敬宗湛宝历2年。

十六、文宗昂太和14年。

十七、武宗炎会昌6年。

十八、宣宗忱大中13年。

十九、懿宗漼咸通l4年。

二十、僖宗儇乾符l5年。

二十一、昭宗晔龙纪16年。

二十二、哀帝祝天佑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五代

五代十国9O7--96O

后梁:9O7--923,共16年。朱姓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开平6年。

二、末帝友贞乾化11年。

后唐:923--936共14年。李姓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同光4年。

二、明宗嗣源天成8年。

三、愍帝从厚应顺l年。

四、废帝从珂清泰2年。

后晋936--946共1l年石姓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天福7年。

二、出帝重贵开运4年。

后汉947--95O共4年刘姓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天福2年。

二、隐帝承佑乾佑2年。

后周951--960共lO年郭姓、柴姓建都:汴梁

一、太祖威广顺3年。

二、世宗荣显德6年。

三、恭德宗训l年。

十国:

前蜀:9O7--925建都:成都

一、王建12年。

二、王衍8年。

吴:892--937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15年。

二、杨渥3年。

三、杨隆演lO年。

四、杨溥l7年。

楚:896--95l建都:长沙

一、马殷35年。

二、马希声2年。

三、马希范l5年。

四、马希广3年。

五、马希萼2年。

六、马希崇l年。

闽:897--946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4O年。

二、王延均3年。

三、王昶4年。

四、王延义4年。

五、王延政3年。

南唐:937--975建都:金陵

一、李升7年。

二、李璟l9年。

三、李煜l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22年。

二、高从海20年。

三、高保融l2年。

四、高保勗l年。

五、高继冲l年。

南汉:9O5--97l建都:广州

一、刘隐12年。

二、刘32年。

三、刘玢1年。

四、刘晟l6年。

五、刘鋹l3年。

吴越:893--978建都:钱塘

一、钱鏐41年。

二、钱元瓘lO年。

三、钱佐6年。

四、钱倧l年。

五、钱俶40年。

北汉:951--979建都:太原

一、刘崇4年。

二、刘钧l4年。

三、刘继恩l年。

四、刘继元1l年。

后蜀:933--965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l年。

二、盈昶3O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宋朝

(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曙,治平,在位4年。

六、神宗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3年。

九、帝昺,祥兴,在位3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元朝

元朝: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海山,至大,在位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l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l206--l368),通称元朝。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明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4年。

三、成祖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南明

福王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朱由榔,年号永历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清朝

清朝:l644--l9ll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仪,为宣统,在位3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年号洪宪。

为什么巳蛇婚后成大梁

2022 年4月30日,日本明仁退位,停用年号“平成”。次日,新德仁即位,开始使用“令和”的新年号。

根据日本 的说法,“令和”出自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这是唯一一个非出自中国古籍典故的年号。

然而,许多中国 友并不认同日本的说法,他们翻阅典籍,在东汉张衡所作的《归田赋》中找到了这句话:于是仲春令月,时清气和。

又在唐朝薛元超所作的《谏蕃官仗生疏》中找到了这句话:时惟令月,景淑风和。

还有些脑洞大开的 友在《清史稿》中找到了这句话:乃赐令和珅自尽。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自汉朝以来便与中国频繁往来,如果想在文化上中国的影响,确实不太容易。根据可考的历史资料,“大化”是日本历史上之一个年号,“大化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唐朝初期。而中国的之一个年号早已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

在公元纪年法没有通用以前,中国除了使用年号纪年法外,还发明了许多五花的纪年法。其中,最简单的莫过于帝王纪年法了。帝王纪年法是以帝王在位年数来纪年,这在夏、商、周、秦四朝和西汉前期最为常用。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秦始皇在公元前225年灭魏国事:

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稍微复杂点的纪年法则有如下几种。

之一种纪年法叫岁星纪年法。岁星纪年法最早出现在《国语》和《左传》中,古天文学家以木星为岁星,把天赤道带均匀地分为十二等分,作为起始的一分就叫做“星纪”。如《左传·襄公二》中“岁在星纪而于玄枵”一句,便是岁星纪年法。

第二种纪年法叫太岁纪年法。由于木星的运行周期不是整十二年,用实际岁星的位置来纪年不太准确,古天文学家便假想出了一个理想的天体“太岁”,发明了太岁纪年法。

第三种纪年法叫干支纪年法。天干有十个,依次叫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叫做“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便能用来纪年(也能纪日)了。天干地支早在商朝的甲骨文上便已出现,他们在中国的使用最长久最灵活也最广泛,如我们称清朝和日本在公元1894年的战争为“甲午战争”,康有为、梁启超在公元1898年的变法为“戊戌变法”等等。今年是公元2022 年,按干支纪年法,也可称作己亥年。

干支纪年法

第四种纪年法叫十二生肖纪年法。十二生肖即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种纪年法或许是所有纪年法最接地气的一种了。十二生肖纪年法在少数地区应用得比较广泛,族的纪年法则完全接受了十二生肖纪年法,这在有关吐蕃的史料中随处可见,如“及至羊年。冬,举办文成公主的葬礼。”“及至龙年。冬,赞普以政事达到蛮地,薨逝。”“及至兔年。赞蒙金城公主薨。”等等。

自汉武帝创建年号后,中原帝王便开始普遍使用年号纪年,不再使用帝王纪年法。众所周知,“建元”是汉武帝使用的之一个年号,但据考证,汉武帝正式建立的之一个年号是“元鼎”,“建元”只是他后来追建的年号。

帝王建立年号叫做“建元”,改变年号叫做“改元”。帝王对年号的选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像日本那样从典籍中选取,也可以根据某件大事来确定年号。元鼎七年(公元前110年)四月,汉武帝在了隆重的封大典,为纪念这件人生中的大事,他便下诏改元,定新年号为元封。因此,元封元年和元鼎七年是同一年。

五岳之首: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总共使用了十一个年号,近乎每五年改元一次,更改年号算是比较频繁的了。但要是和武则天相比,汉武帝只是小巫见大巫,自武则天在公元690年称帝建周,直到公元705年退位,虽然在位时间只有十五年,她却先后使用了十四个年号,近乎每年改元一次,足以称得上是“改元狂人”了。

年号改元毕竟比较麻烦,并不是所有的帝王都喜欢像汉武帝和武则天那样把年号改来改去,许多帝王还是倾向于少改元,或者不改元。武则天的之一任丈夫唐太宗一生就只用过“贞观”一个年号,“贞观”出自《易·系辞下》中“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为正道示人。唐太宗在一生的执政生涯中基本上做到了正道示人,他用人唯贤,唯才是举,使唐朝迅速走向强盛,人们于是称唐太宗的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不仅被现代人称道,即使放在古代,也是许多帝王天下的榜样和目标。西夏崇宗李乾顺(公元1101—1113年在位)直接以“贞观”为年号,希望自己能取得唐太宗那样的成就。由于唐朝对东亚的影响太大,“贞观”这个年号在国外也颇受追捧,日本清和(公元858—876年在位)就以“贞观”为年号,取得了不错的政绩,日本史学家因此也称他的为“贞观之治”。

步辇图

像“贞观”这样的年号在帝王眼里,自然是抢手货,用多少次都不惹人讨厌。但是有些年号被帝王二次利用后,效果就不一样了。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宋太祖平定后蜀后,在中发现了一副旧铜镜,铜镜的后面赫然刻着“乾德四年铸”的字样。宋太祖十分惊奇,心想这才乾德元年,哪来的乾德四年呢?宋太祖于是召来宰相,询问这是怎么回事,结果宰相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宋太祖随后又召来陶谷、窦仪两位学士询问此事,陶谷和窦仪博学多才,说“乾德”这个年号先前曾被前蜀后主王衍使用过,那副铜镜一定是在王衍时期铸造的。王衍是五代十国时期有名的之君,宋太祖听完陶谷和窦仪的回答后,恍然大悟,脸色一沉,良久不语。最后,宋太祖不禁感慨道:“宰相必须得用读书人来当啊!”

进入明清时期,帝王登基后,开始只使用一个年号,不再改元。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因此又称“洪武帝”。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是“万历”,因此又称“万历帝”。清祖玄烨的年号是“康熙”,因此又称“康熙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是“乾隆”,因此又称“乾隆帝”。这些皇帝的年号不仅都有美好的寓意,还都成了个人的标签,以至于只有提起它们的年号,我们就会想起他们一生的作为和功过。

康熙帝

可以看出,年号不仅仅是一个年号那么简单,其还代表着帝王个人的形象和功绩。与此同时,年号也牵扯到一个王朝的正统问题,特别是在改朝换代之际。公元907年4月,朱温废黜唐哀帝李柷,停用“天祐”的年号,建立“”的新年号。按说,新年号颁布后,天下都要遵行,然而各地割据自立的藩镇却有着不尽相同的反应,河东节度使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淮南节度使杨渥表示继续在自己的辖区内使用“天祐”的年号,西川节度使王建则表示使用唐昭宗时期“天复”的年号,并在五个月后称号皇帝,建立前蜀,又在次年改元武成。

河东、凤翔、淮南、西川四个藩镇都不认可“”的年号,即是不认可朱温的正统性以及后梁的合法性,战争频繁的五代十国于是由此开始。

在亚洲历史上,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年号“崇祯”。自清军攻占,明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后,“崇祯”的年号便不再使用。但在当时的半岛上,达官贵人却在私底下继续使用“崇祯”的年号,国正宗李蒜(高宗称帝后,改谥正祖,1776—1800年在位)的墓碑上如此写道:

正宗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崇祯纪元後一百二十五年壬申九月二十二日诞生。

哲宗李昪的墓碑上亦写道:

哲宗熙伦正极粹德纯圣文显武成献仁英孝大王,崇祯纪元後二百四年辛卯六月十七日诞生。

高宗

王国当时是清朝的藩属国,理应使用清朝的年号,但是“”的国名是由明太祖朱元璋赐的,后来在公元1592年遭到日本的进攻而差点,明神宗朱翊钧又及时发兵救援,击退了,拯救了,因此对明朝感恩不尽,念念不忘。清朝在公元1636年成为的宗主国后,以“小中华”自居,在私底下仍然使用明朝“崇祯”的年号,甚至还不忘拜祭崇祯皇帝,直到高宗在公元1897年称号皇帝,建立大韩帝国为止。

中国最后一个年号是袁世凯在公元1916年使用的“洪宪”,“洪宪”仅使用83天又被废止,从此,年号在中国消失。如今在全世界,只有日本还在使用年号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可以说是千年帝制文化的活化石了。

以上就是与为什么巳蛇婚后成大梁相关内容,是关于历史的分享。看完巳蛇婚后成大梁是啥意思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标签: # 王衍 # 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