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性格 生肖性格
闺怨 诗_闺怨诗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6-06 人已围观
简介1.闺怨诗王昌龄赏析及翻译是什么?2.闺怨的意思是什么?闺怨是什么意思?3.玉兔_香柳如梦的解释玉兔_香柳如梦的解释是什么4.什么是闺怨诗5.闺怨诗是什么诗6.请举例阐述什么是闺怨诗7.王昌龄的《闺怨》的意象和意境是什么直译闺中**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韵译闺阁中的**,从来不知忧
1.闺怨诗王昌龄赏析及翻译是什么?
2.闺怨的意思是什么?闺怨是什么意思?
3.玉兔_香柳如梦的解释玉兔_香柳如梦的解释是什么
4.什么是闺怨诗
5.闺怨诗是什么诗
6.请举例阐述什么是闺怨诗
7.王昌龄的《闺怨》的意象和意境是什么
直译
闺中**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韵译
闺阁中的**,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在当时“觅封侯”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从而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
闺怨诗王昌龄赏析及翻译是什么?
闺中**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闺怨
唐代: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
闺阁中的**,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扩展资料:
简析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形象跃然纸上。
闺中**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闺怨的意思是什么?闺怨是什么意思?
赏析: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
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从诗作主旨看,此诗深刻地描画了**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
诗也抓住天真烂漫的**于登楼眺览春光时,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现了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的思想。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翻译:
闺阁中的**,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原文: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玉兔_香柳如梦的解释玉兔_香柳如梦的解释是什么
闺怨的意思是什么?闺怨是什么意思?
闺怨的意思是:闺怨guī yuàn旧谓 *** 的哀怨之情。写此题材的诗称闺怨诗,也省称闺怨。?●唐武则天《织锦回文记》:「而锦字回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宗,旨属文士,咸龟镜焉。」?●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殢雨。」?●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长江中上游的贸易兴盛所带来的副产物--商人妇的闺怨,竟成为了唐代诗人所爱写的题材。」★「闺怨」在《汉语大词典》第16902页 第12卷 101★「闺怨」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闺怨
闺怨是什么意思
闺怨guī yuàn旧谓 *** 的哀怨之情。写此题材的诗称闺怨诗,也省称闺怨。●唐武则天《织锦回文记》:「而锦字回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宗,旨属文士,咸龟镜焉。」●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殢雨。」●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长江中上游的贸易兴盛所带来的副产物--商人妇的闺怨,竟成为了唐代诗人所爱写的题材。」
★「闺怨」在《汉语大词典》第16902页 第12卷 101 ★「闺怨」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闺怨
用闺怨造句
1.他卖词章在柳营花阵里逞,不管人孤另。★元·汤式《对玉环带清江引·闺怨》套曲>
什么是闺怨诗
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_香柳如梦。解释:在春寒中发簪也带着凉意,床角的兔形小薰炉里香料暗燃,笼罩在烟幕中的柳树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
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_香柳如梦。解释:在春寒中发簪也带着凉意,床角的兔形小薰炉里香料暗燃,笼罩在烟幕中的柳树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诗词名称:《春愁曲》。本名:温庭筠。别称:温岐、温庭云、温廷筠、温八叉、温八吟。字号:字飞卿。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出生时间:约812(或说824)年。去世时间:约866(或说882)年。主要作品:《过陈琳墓》《归国谣》《河渎神》《归国谣》《蕃女怨》等。主要成就:诗词创作。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玉兔_香柳如梦”的详细介绍:
一、《春愁曲》的全文点此查看《春愁曲》的详细内容
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
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
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_香柳如梦。
锦叠空床云堕红,__扫尾双金凤。
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阑纤草长。
觉后梨花云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二、温庭筠其他诗词
《商山早行》、《洛阳》、《莲花》、《更漏子》、《送人东归》。三、译文
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
用红丝串起露珠一样的珠子做成的帘幕,晶莹透亮,漂亮的珠帘像瀑布一样,“哑哑”地舒放下来。
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
围绕着睡床的屏风绘有山水,画意清远;地上的熏炉中,双层的云母隔火板上朦胧映出炭火的红光。
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_香柳如梦。
在春寒中发簪也带着凉意,床角的兔形小薰炉里香料暗燃,笼罩在烟幕中的柳树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
锦叠空床委堕红,__扫尾双金凤。
皱叠如浪的红锦被上是拖着长尾、展翅对飞的金凤纹样,凉风吹着一头垂悬如凤尾的发簪缓缓摇曳。
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阑纤草长。
蜜蜂嘤嘤嗡嗡,蝴蝶飞飞停停,悠扬不断,杨柳依依,细草茵茵,柳丝轻柔地拂着赤阑桥的栏杆。
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一觉醒来,满树梨花落在绿色的园地上,春风和雨吹拂着池塘的水面,池塘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四、注解
哑哑:象声词,辘轳汲水时的声音。
下纤绠:放下帘绳。纤绠,本意是井绳,这里是指帘绳。绠,汲水的绳索。
云母:云母为饰的屏风。
空烘影:空自映照着屏风内之人的孤影。
凉簪:以玻璃为饰的簪子。
玉兔:指玉兔为饰的香炉。或指月亮。
_香:一作“氤氲”,烟雾弥漫貌。
柳如梦:意谓笼罩在烟幕中的柳树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觉。
锦叠:指锦被。锦被一端坠在床下,可见卧床之人辗转难眠。堕,一作“坠”。
__:凉风。
扫尾:拂动凤尾。
双金凤:双股的金凤钗,或钗上有一双金凤。此钗疑为步摇簪,即簪钗一头垂悬着吊坠似的饰品,可以边走边摆动。
赤阑:赤阑桥,长安城郊桥名,后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会之处。阑,即“栏”。散落。
五、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全诗写女子之愁,虽然是春天,但“珠帘”是冷的,镜中的人也是孤单的,与“双金凤”恰好形成映衬,久睡不醒,梦中的香暖又与现实的寂冷形成鲜明对比,醒来后看着斜风吹着细雨落入池塘,心中的惆怅犹如涟漪一圈一圈散开,久久挥之不去。虽然是主要描摹闺中细节和女子所见所闻,但描摹得非常细腻,全诗的愁情于词句间蔓延纸外,有耐人寻味之愁。
此诗开头两句写破晓时的外景。“冷”,说明气候还处于春寒料峭之中,也渲染出深闺冷清的气氛。“百尺哑哑下纤绠”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珠帘长达百尺,既写出了女子住处的豪华,同时也写出了深闺的孤寂。在写了哑哑而下的珠帘之后,第三至八句描绘了美人空床独眠的画面。先描写室内环境,再出现了睡梦中的女人的形象,其情景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第九、十两句借旖旎的春光反衬美人孤独寂寞。末尾两句描写女子睡醒后的所见所感,以风雨送春之景,写春光虚度、美人迟暮之感。“梨花云地”,“春风吹池”,让她回到的现实。但这“梨花”“春风”并不是给她美的享受,而是心灵上的刺激,只能加重伤春情绪。温庭筠是质感的大师,是物质世界的敏锐察觉者,华丽但并无生命的日常物品,经他笔触一点,便魔幻般地有了生气,一个个都变成了暗夜中的精灵,随着夜的节奏轻轻呼吸。
此诗写闺中春愁,在艺术上的重要特征是用细节描摹闺中的伤春幽怨情绪。诗中对女主人公之外貌、心理、行动均不作正面描绘刻画,完全藉环境气氛之烘托渲染与自然景物之映衬暗示透露,写法细腻婉曲,俨然花间词境。如“远翠”二句之与《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玉兔”句之与《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觉后”二句之与《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取象造境,均极相似。但其此类作品由于刻意追摹李贺,不仅意境较为隐晦,语言亦时有生硬拗涩之处,与其词之圆融自然有别;表现亦稍嫌繁尽,不如其词之含蓄蕴藉。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春愁曲的详细信息
闺怨诗是什么诗
古代以女性为题材,主要描写女子对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或抒发独居之苦闷的诗词是闺怨诗。其详细内容如下:
1、历史渊源:闺怨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诗经》时代,就已经有了以女性题材为主的诗词,如《关雎》、《蒹葭》等。到了唐代,闺怨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许多诗人如王昌龄、李白、杜甫等都写过闺怨诗。
2、主题和情感:闺怨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女子的孤独、思念和怨恨。这些诗词通常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在长时间的离别中对丈夫的担忧和牵挂。同时,闺怨诗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以及她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3、艺术特点:闺怨诗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它们通常以女性视角和感受为出发点,细腻地描绘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其次,闺怨诗常常运用比喻、象征、意象等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最后,闺怨诗的语言简洁、流畅,富有韵律感和音乐性。
4、社会文化意义:闺怨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它们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闺怨诗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它们传承了古代诗词的文化精髓,对后世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的闺怨诗
1、闺怨,王昌龄。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闺怨,白居易。珠箔摇曳拂金井,守着梧桐诉月明。不知转入哪厢去,若非魂梦也成空。
3、闺怨,司马光。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4、春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5、春怨,戴叔伦。金雀玉搔头,生来供百忧。而今独自狠,欲似事都休。
6、闺怨,何逊。竹叶响南窗,月光照东壁。谁知夜独觉,枕前双泪滴。
7、春闺思,李贺。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8、闺怨,杜荀鹤。春色映池塘,杨柳依依绿丝绦。孤灯照空房,思君易断肠。
9、闺怨,张玉娘。小径香散烟初净,庭院空明冷露凉。独坐玉楼听雁叫,月明花落又黄昏。
10、闺怨,陆采。江南水悠悠,停舟柳岸中。斜月照楼影,人倚碧云空。
请举例阐述什么是闺怨诗
是一种以内容划分的诗歌,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宫怨诗。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的《闺怨》的意象和意境是什么
闺怨诗是一种以女性为题材的诗歌,举例阐述如下:
1、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描写了一位女子对于丈夫出征未归的思念和等待: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中通过女子的角度,描绘了她对于丈夫的思念和等待,同时也暗示了她对于追求功名利禄的后悔。
2、唐代诗人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一诗,描写了一位女子新婚后的孤独和无奈: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中通过女子的角度,描绘了她新婚后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于未来生活的担忧和不安。
3、闺怨诗以女性为题材,表达了女性在情感、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苦闷和不满,反映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也揭示了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和歧视,有时也包含着对于男性的失望和怨恨。
闺怨诗的特点
1、闺怨诗以女性为题材,通过女性的视角和感受来描写她们的情感、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苦闷和不满。这种诗歌通常以女性自身的角度出发,表达她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
2、闺怨诗中情感表达强烈,通常以抒发女性情感为主,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这种诗歌通常具有浓郁的感彩,能够深刻地打动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闺怨诗在描写上非常细腻,注重细节描写和形象塑造。
3、闺怨诗的语言通常非常优美,讲究韵律和节奏感。这种诗歌通常具有很好的音乐性和韵律感,能够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闺怨诗也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意象:**、春日、翠楼、杨柳
意境: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从而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