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性格 生肖性格

傅道受业是什么生肖呢_傅道受业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7-28 人已围观

简介1.会计里的龙门账是产生于什么时候2.古代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3.商鞅的授业老师是鬼谷子吗?4.传道授业解惑中的道指的是5.授业育人的诗句1.关于尊敬老师、长辈或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尊敬老师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1.会计里的龙门账是产生于什么时候

2.古代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3.商鞅的授业老师是鬼谷子吗?

4.传道授业解惑中的道指的是

5.授业育人的诗句

傅道受业是什么生肖呢_傅道受业是什么生肖

1.关于尊敬老师、长辈或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尊敬老师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2.关于尊师的名言

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12。——康有为

146、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7、吾爱吾师。——李惺&lt。师友者。——亚里士多德

8、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lt、圣人无常师,吾更爱真理;广潜书>

16?惑而不从师、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学问之资也;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9、事师之犹事父也。关于尊师的名言警句。——<吕氏春秋劝学>

10;今世说>

17、师者,所以传道、师以质疑,友以折疑,授业,解惑也。——唐。韩愈

11;西沤外集·冰言补>

13、师道既,学风自善、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清)王卓&lt,其为惑也,终不解也。——韩愈

15、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lt

3.有关尊师的名言,警言,谚语,成语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尊师故事:《程门立雪》说的是杨时尊敬老师程颐的故事。

4.关于尊师重教的名言警句

1、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唐代:韩愈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朝·韩愈

3、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4、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5、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6、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7、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和自由地发展。——罗素

8、把完善的教育留给,就是最佳的遗产。——英国:司各特

9、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重大的、最光荣的职业。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作用必将日益提高和增加。——克鲁普斯卡娅

10、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11、尊师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曲啸

12、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13、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至于善。——宋朝:欧阳修

14、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

15、应当把我们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地位,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前:列宁

1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

17、学校,王政之本也。——宋朝:欧阳修

扩展资料: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尊师重教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可见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关于尊师的名言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15、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16、天才可贵,培养天才的泥土更可贵.——鲁迅17、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老师栽培.——华罗庚18、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陶行知19、教育工作者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俄)加里宁20、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21、圣人无常师.-----韩愈22、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23、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24、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25、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26、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27、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28、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29、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30、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6.有关勤学的诗句(名句)5句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昨日诗》

昨日复昨日,昨日何其好!

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去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功立业在今日,莫待明天朝悔今朝。

文嘉《今日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诗迟。

杜秋娘《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花落空摘枝。

朱熹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岳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关汉卿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屈复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

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增广贤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董必武《惜时》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7.关于尊师的名言

1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出自《孝经。

天子章》 2 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意思是: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

出自《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3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出自《苟子》。

4 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

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5 疾学在于尊师。

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6 君子隆师而亲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

出自“《荀子?修身篇》。 7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8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意思是: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出自《朱舜水集?劝兴》。 9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就:靠近。 10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

11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有作为,却不知道重视老师的作用,这就好比想保养自己的身体。

但又不穿衣,不吃饭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说》卷一。

冀:希望。敬:重视;人虽有性质美12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质很好,又有聪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师学习,这择高尚的朋友互相帮助。出自《荀子?性恶》。

辨:慧。 13若要好,问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办好,要向有经验的老年人请教。见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14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意思是:拜师解答疑难,交友辨析疑难,师、友对做学问很有帮助。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15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意思是:师友之间贵在尊敬和亲热,考察古代文化应当反躬自问。

出自(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16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意思是: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视学问。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17师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当老师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18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师呀老师,简直是儿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学,不如下功夫去找寻好的老师。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19师道立则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

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2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师长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把他们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而改掉。出自《论语?述而》。

21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费大劲就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并感谢老师的功劳;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地教,结果却事倍功半,他不检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师。

出自《礼记?学记》。逸:安逸;轻松。

庸:功劳。 22 为学莫重于尊师。

意思是: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出自(清)谭嗣同《刘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23 务学不如务求师。 意思是:努力求学不如努力找位好老师。

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篇》。 24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意思是;学习要有老师讲授,也要有朋友间的切磋。出自(明)唐甄《潜书?讲学》。

25 学莫便乎近其人。 意思是: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

出自《荀子?劝学》。 26 尊人共客语,侧立在傍听。

莫相前头闹,喧乱作亚鸟鸣。 意思是:长辈同客人说话,应站在旁边听,不要跑到人前去嬉闹喧叫。

出自《全唐诗补逸》卷二(王梵志诗)。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

——《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吕氏春秋.劝学》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

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

会计里的龙门账是产生于什么时候

问题一:问道收徒和拜师各有什么好处? 50收徒弟,师傅可以得到很多东西的!比如经验,钱,再带徒弟升级还能每3个回合有一点声望!

徒弟基本上没什么系统给的东西!全靠自己拜师的时候挑选的人了!能不能带你升级,什么的!有事能不能帮帮你 !~

因为师傅收徒弟有好处,所以徒弟就有了师傅给的好处!出师给点钱,装备,在成长过程中给个BB什么的!

问题二:问道怎么出师?出师以后徒弟和师傅有什么好处吗? 首先确认你徒弟已经升到80及,并且和师傅的友好度达到500,由徒弟组队为队长,前往辛仁皑(天墉城、276.82),领取出师任务,分别挑战四圣兽,玄武(卧龙坡)、白虎(十里坡)、青龙(五龙山)、朱雀(风月谷),需师徒组队挑战成功(徒弟为队长),方能出师,出师后,师傅会得到大约500W左右代金拳奖励,徒弟则出师成功,可以收其他地于80及的玩家为徒。 出师以后的徒弟,每升10及,师傅和徒弟都将获得额外经验奖励。

问题三:问道收徒弟有啥好处? 徒弟升级师傅可以得经验。代金券。50J开始每升10J有一次机会抽奖。会有几率得变异、神兽之类的。几率很低、目前还没见过。还有带徒弟升级可以得声望。出师得500W代金券。经验看你们的友好度来算了。最少是25W。

问题四:问道出师有什么好处吗 出师的奖励GM设定的不够好。师徒都有五灵五晶得,但是这个东西不值什么钱。还有的就是代金券,几十万经验。建议你到了80级先不出师吧,这样到了90级,100级,每逢10级作为师傅都有道具抽。如果你是徒弟的话,就没什么差别了,没有道具抽。不出师就保留个师徒的称谓咯。

问题五:问道拜师后师傅的好处? 好处有,到了后期,徒弟每升10级,师傅就可以去抽奖,有可能抽到生肖兽

求纳

问题六:问道出师,师傅有什么好处详细一点 好处就是给你一点代金,道具之类的,如果你徒弟多,可以有称号,是什么称号我忘了

问题七:问道手游拜师有什么好处 系统会给你道行奖励、武学奖励、超级灵石、超级晶石等。

问题八:问道手游拜师有什么好处 师徒介绍 拜师最大的好处是很多困难的任务都可以让师傅帮忙,师傅也会给一些不错的宠物。

徒弟出师的时候需要师傅带着做任务,出师可以获得丰厚的经验、金钱奖励。

师傅可以获得奖励更多,不光有经验、代金券,还有商城道具。

师傅最后还可以获得称号,不过称号不会增加属性。

问题九:问道手游师徒有什么好处呢? 不仅可以获得一位师傅或者徒弟,而且师父每天可消耗一定金钱向徒弟发布传道授业任务,徒弟完成传道授业任务可获得大量经验奖励,同时师父也将获得丰厚奖励。

古代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中国会计学界的一个悬案

笔者以严谨务实的学者风范,以详实的史料记载为依托,对龙门账的创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此题之解尚待进一步考证。

龙门账是我国最早的复式记账法,这在会计学理论界已成定论。但龙门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创始人是谁?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答案。

一、众说纷纭的观点

对于龙门账的创建时间和创始人,理论界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李宝震先生的观点

我国会计史学界老前辈天津财经学院李宝震先生撰写的《会计史话》对龙门账的介绍是:“明朝末年(约在公元1640年前后)由山西帮商人(据说名叫富山)创造,并在民间商业中流行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李宝震。1993.会计史话。财会通讯。5.)

(二)王建忠先生的观点

据天津财经大学王建忠先生主编的《会计发展史》介绍:“明朝海禁渐开,对外联系加强。随着经济恢复,国内商业亦获发展。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明末清初之际,山西人富山根据唐宋以来'四柱清册'原理设立创造了'龙门账',后经不断发展完善,成为我国民间商业流行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王建忠。会计发展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37-139)

(三)赵友良先生的观点

据上海财经大学老一辈会计学家赵友良先生撰写的《计事丛谈》一文介绍:“现代学者对龙门账及其核算方法已作过不少介绍。他们都认为是清初学者傅山(青主)所始创。”(赵友良。1992.计事丛谈。上海会计。2.)

(四)汤云为、钱逢胜先生的观点

据汤云为、钱逢胜的专著《会计理论》一书介绍:龙门账“产生于明末清初的商业界,开启了我国商业会计的先端。其创始人为山西曲阳人傅山。据我国著名会计史学家赵友良先生的考证,龙门账首先是为了改善票号的经营管理而设计的,后来才被逐渐推广到工商企业。”(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30.)

(五)郭道扬先生的观点

中南财经大学郭道扬先生所著的《会计发展史纲》介绍:“我国最早的复式记账法'龙门账',创始于明末清初的商业界,这是目前比较一致的说法。'龙门账'的创始人是山西商人'富山',这也是比较一致的说法。但这'富山'究竟是何人,他是怎样创造'龙门账'的,这个问题尚待进一步考证。根据史书记载,笔者认为,富山当为傅山。……在会计核算规则方面,'龙门账'法也为其所创。一则可能相传有误,把'傅山'说成'富山';二则可能后世商家取于吉利,有意用'傅'字同音字'富'字取而代之,故后世人们认为'龙门账'为富山所创。”郭道扬先生在《中国会计史稿》中除坚持上述观点以外,还引用章太炎先生的《太炎文录续编》中顾炎武、傅山创建票号积累资金以期反清复明的传说作为旁证,对龙门账的创建过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明确提出他本人的观点:“我们倾向于'龙门账'起始于明末清初,其创始人为傅山之说。”

综合上述观点,会计史学界对龙门账创建时间的观点基本一致——明末清初,而对于龙门账的创始人则有“富山说”、“傅山说”、“富山即傅山说”三种。

二、模模糊糊的考证

李宝震老先生认为龙门账产生于明朝末年(约在公元1640年前后),创始人是山西帮商人富山。李老特别声明是“据说”,但没有讲清楚据谁所说,没有详细说明有什么依据。查阅李老所撰写的有关文献,他一直实事求是地坚持“据说”,实际上,李宝震先生并没有亲自把这个问题彻底考证清楚。

王建忠先生与李宝震先生的观点及其结论基本一致,亦承认龙门账的创始时间是明末清初,创始人是富山,不同的是李宝震先生声明是“据说”,而他的弟子却言之凿凿,而且还说龙门账的创建原理是“四柱清册”,不知其依据何在?

赵友良先生首先介绍说现代学者都认为龙门账是清初学者傅山所始创,他本人曾经有过怀疑,只是在读了章太炎先生的顾亭林(炎武)轶事后,才“疑窦顿释”。章太炎先生又是如何考证傅山创建龙门账的呢?赵老引用章太炎先生的原话说:“近闻山西人言,亭林尝得(李)自成窖金,因设票号,属傅青主主之。始,明时票号规则不善,亭林与青主更立新制,天下信从,以是饶于财用。清一代票号制度,皆亭林、青主所创也。”紧跟着赵友良老先生就认为:“所谓的'票号规则'、'票号制度'以及更立的'新制',包括票号的汇划结算、账务处理、盈亏计算等一系列的经营管理制度。龙门账是这些制度中最重要部分,……。”因为章太炎先生之说仅仅是根据“山西人言”,赵老也觉得“可能有人以为未必可信。”只好推断:“太炎先生是一位治学十分严谨的国学大师,他所谓'山西人言',虽未明指是何人所言,但决不会是道听途说之言。”这等于说理论界经常引以为据的“赵老考证”实际上就是:赵老听章太炎说,章太炎听山西人说,至于听哪个山西人说,太炎先生没有说清楚。他没有说清楚,人们也不能怀疑,因为他治学严谨,不可能道听途说。这样的推论好像有失严谨,不合逻辑。

汤云为、钱逢胜肯定龙门账的创始人就是傅山。汤、钱所谓的傅山,从所介绍的内容看无疑是学者傅山,只不过汤、钱把山西阳曲误写为山西曲阳,这可能是笔误。需要研究的是,汤云为、钱逢胜没有说明他们是依据什么资料肯定龙门账的创始人就是傅山,但他们却明确提出龙门账是为了改善票号的经营管理而设计的,后来才被逐渐推广到工商企业。结合前后文分析,他们的依据恰恰就是赵友良老先生推论式的考证。

郭道扬先生在修《会计发展史纲》时,认为龙门账的创始人是山西商人“富山”,而此“富山”就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思想家傅山。他还作了大胆的推测,之所以把“傅山”说成“富山”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相传有误;另一种可能则是后世为图吉利谐音互代。为了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结论,郭道扬先生在编写《中国会计史稿》时,也与赵老一样引用了章太炎先生的《太炎文录续编》中的一些稗史资料加以佐证,对傅山经营票号、创设龙门账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从引用的资料看,太炎先生也不过是根据民间传说,演义了一个顾、傅利用李自成遗金,创建票号,积蓄实力,以图复明的故事。顾炎武与傅山先生有较深的交情,但也不能没有任何资料就臆断他们搞过票号。

笔者认为,“傅山”误认为“富山”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大学者傅山在山西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三晋大地上研古、治学、行医、传道,为后人立下一块又一块的碑,写下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留下了一幅又一幅的字,他的诗、书、画、医精妙绝伦,其才华之全,专业之深,至今无几人堪比,堂堂一世英名居然让人误传,是不可思议的。至于谐音互代更有些牵强附会,高雅脱俗的傅青主怎么会为图吉利谐音“富山”?他的后世也不会庸俗到随随便便拿一个俗不可耐的“富山”来替代声名显赫的傅山。

所以,此“傅山”非彼“富山”也。

三、创建时间:证据与逻辑

论证确定龙门账的创建时间,是研究龙门账创建问题的关键。当前会计史学界对龙门账创建时间问题的研究有一些明显的疑点。

第一个疑点是龙门账的实物资料问题。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龙门账创建于明末清初,但目前我国现存的龙门账最早实物资料是清末民初的。如果龙门账产生于明末清初的公元1640年左右,发展了绵绵300余年,直至清末民初,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是说不过去的。龙门账有没有360年的历史,史家没有结论,史料也没有佐证。

第二个疑点是龙门账与票号的关系问题。赵友良、郭道扬、汤云为、钱逢胜都认为龙门账是随票号而产生的,具体的时间是明末清初。笔者分析考证,如果龙门账产生于明末清初,那就与票号的产生没有直接联系;如果龙门账是伴随山西票号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那她就不是明末清初产生的。这是因为,尽管明末清初的山西商帮在全国独领风骚,但票号登上历史舞台,是180年以后的事。中国的第一家票号是山西平遥县的日升昌票号,创建的时间是清道光三年或四年(1823年或1824年),这个问题应该没有争议。也就是说,如果龙门账确实是随票号产生的,那么她的创建时间只能在票号产生之后去考证,所以,人为地把票号的创建时间提前200年,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

四、创始人:富山还是傅山

龙门账的创始人问题主要集中在富山和傅山这两个人身上。富山是商人,而且是大商人;傅山是学者,而且是大名鼎鼎的学者。富山是谁,籍贯在哪?发家在何处?富山与傅山是不是一个人?傅山是否经过商,开设过票号?这些必须进行严密的考证。

考证之一:山西历史上有没有一个叫富山的大商人。首先,山西富人入史,可以追溯到《史记》。司马迁在2000年前的《史记》中就记载2位山西富豪——蜀卓氏和孔氏。从明代开始,有史记载的山西大商人林林总总,如平阳(今临汾)的“亢百万”(大盐商,有人误认为“康百万”),介休的范氏,榆次的王氏、常氏,太谷的曹氏、员氏,平遥的李氏、雷氏、毛氏,祁县的乔氏、渠氏,介休的侯氏、冀氏,灵石的王氏等等,唯独发明了龙门账的“富氏”就从人间蒸发了?其次,山西的商铺店家,如果处在同一时期,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这种商品是卖家,另外的商品就是买家,银子有进也有出,财务有收也有支,掌柜、账房、伙计,有的从一而终,也有的跳槽另就,因此,不同商家的业务手段大同小异,也就是说,从算盘技巧,到记账手段,不是什么秘密,龙门账作为一种先进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必然会广泛流传,只要确实存在,商家留存的账簿资料档案就不难查出。但笔者对明清两代晋商初步查访,还未见到有关富姓商人的任何资料,所以,无论如何,所谓富山创建龙门账之说尚无证据可以证明。

考证之二:傅山是否有一个别名叫富山?据笔者考证,傅山,初名鼎臣,改名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山西阳曲县西村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曾用过公之它、公他、石头、石道人、石老人、啬庐、随厉、六持、丹崖子、丹崖翁、浊堂老人、青羊庵主、不夜庵老人、傅侨山、松侨老人、朱衣道人、酒道人、酒肉道人、居士、傅道士、傅道人、傅子、老蘖禅、还阳、真山、侨黄真山、五峰道人、龙池闻道下士、观化翁、观花翁、橘翁、大笑下士、西北之西北老人、一字仁仲、子通等共54个名、字、号,是世界上个人用名最多的人之一,但50多个名字中是没有“富山”的。

考证之三:傅山是否经过商或开设过票号?笔者考证了有关傅山的年谱近30部,尚未发现有傅山经商或开设票号的经历。傅山确实进行过近20年的秘密抗清活动。按照人们的传说,傅山经商或开票号是为反清复明积累资金,那么,他的商业金融活动就应该在明朝灭亡之后。明朝灭亡的时间是1644年,是年傅山37岁。甲申事变后,李自成兵败,清兵入关。此后10余年,傅山身着道袍,游走于平定、祁县、汾阳之间,“安贫乐道,泊如也”、“买酒未愁囊里涩,典房才得旅中资”(刘贯文。1991.傅山全书。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27.)说明他为了生计曾经典房筹资,生活十分清苦,未见经商发迹之象。49岁时,傅山因反清嫌疑入狱,曾绝食9日,几乎死在狱中,后经营救释放。后来傅山以游历、学问和行医为主,生活依然艰难。由此而分析,傅山虽然长期坚持反清复明斗争,除他的儿子傅眉、侄子傅仁因生活所迫开过药店卖过药之外,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傅山曾经参与过票号的创设和经营活动。从性质上看,票号是总号与分号、分号与分号之间的金银汇兑、款项划拨和往来结算。在当时,票号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需要在经济比较繁华和发达的地区布点设号,形成体系,这种业务的社会性比较强,透明度非常高,是无法隐蔽进行的,票号活动不可能秘密进行,所以说,顾炎武与傅山秘密进行票号业务活动与事实不符。

通过上述考证,究竟龙门账的创始人是商人“富山”还是学者傅山,看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如果确实是晋商发明了龙门账,不管他是“富山”,还是“富海”,只要下功夫,就不难查出。毕竟这段历史只有三、四百年,要是历史上真有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大商人,相信人们是不会轻易漏过的。

如果是傅山发明了龙门账,考证起来更有条件。史学家对傅山先生的研究虽比不上红学家对曹雪芹的研究,但对山西近代史上这么一位有节有义、出类拔萃的人物,早已梳理得头头是道,只要傅山曾经搞过票号,经过商或记过账,就不愁找不到证据。他的诗、书、画、字、碑、匾,一生留存甚多,为什么对后世影响甚大的龙门账就不留下哪怕一丁点儿的痕迹?

由此看来,龙门账的创建问题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

商鞅的授业老师是鬼谷子吗?

一、师道尊严

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社会中,我们一直推崇的是“尊师重教”,统治者也竭力提倡尊师,甚至师的地位被抬至君子地位,认为国家的兴盛和老师的命运休戚相关,例如“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韩愈在《师说》中也大力宣扬君的地位,“师之所存,道之所存”。这种师道尊严的思想,给予了教师如君主般至高无尚的社会地位。由此,产生了类似君臣一般的师生关系,这也是为什么父母带儿女去私塾读书时,儿女要向孔子牌位做三跪九叩,还要向私塾老师实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除了上述将教师地位置于国家君臣体系下之外,还将尊师重道的思想推到了家庭角度,给予人伦关系的强调,出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师父”这一词如是出现。所以,传统家庭里的教育中“尊敬师长”的内容便出现,教导孩子既要尊重家里的长辈,同时还要如同尊敬长辈般尊敬老师,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

三、既传道授业又启发诱导

老师在教授学生内容时,既扮演了知识传播的一个角色,同时还扮演着思想引导者的角色。一方面,师生关系是主客体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为主、学生为客,“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几乎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是被动接受和言听计从的。

教学就是一个教师在培育、浇灌学生这些花朵的过程。另一方面,教育又是带有引发、诱导的特点,孔子就提倡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还强调“自得、自取、自学”,让学生主动去钻研,获得真正知识。

所以中国古代的师生关系是既有其秩序所在,又不失教育的精华意义,可以为我们借鉴。

传道授业解惑中的道指的是

商鞅此人属法家法派,同时也是兵家大者!而且商鞅是先修兵家之学在习法家。所以他的师傅应该也不只一个。那个时代能培养出商鞅这样的人才,见于事的人当中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墨家的墨子,一个就是鬼谷子!鬼谷子的门人,庞涓、孙膑、苏秦、张仪、毛遂、徐福,这些人都是名震一时的人物,如果商鞅是鬼谷子的门生,不存在不告之于世自己师承的事情,所以,商鞅的授业老师更大可能是墨家的墨子,只是因为后面商鞅修习法家,而法家和墨家思想不兼容,墨子为怕辱及师门,便达成协议,双方都不承认对方。

至于网上提及的:尸子崇尚王道之学,不足为商鞅之师;申不害为法家术派,两人年龄、才能相仿;公叔痤只能算是引路人,见识学识不及商鞅!这三人都不是。

个人认为他的师傅不过是教了他一些童蒙之道而已,至于商鞅最后形成的他那一套法家理论及法家思想,应该是他在博众长的基础上通过其自身的努力而原创的。起到关键作用的,应该是魏国李悝的《法经》。鬼谷子的时代比商鞅的时代为后,鬼谷子不可能是商鞅的老师这是肯定的。申不害远在韩国,而商鞅青年时代是在卫国,按当时的交通条件,商鞅也不应该师从于申不害(但看了一些与之有关的竹简倒是很可能的)。而且申不害是"术"家代表人,商鞅是"法"家代表,不可能是师徒关系。尸子,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尸子“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看来是有一些渊源,尸子甚至还受到了商鞅的牵连。但尸子是个杂家,而商鞅是个法家,二人学术理念有异,因此尸子即使是商鞅的老师,也不过是传术授业的普通师生关系,应该与商鞅那一套极端主张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不会有直接的传承。

《史记》记载商鞅小时候“好刑名之学”。他曾经在魏国宰相公孙痤门下当过中庶子,因此有理由相信他和公孙痤曾经学习过一些治国之道。然而起到关键作用的,应该是魏国李悝的《法经》。魏国有法治的传统,魏文侯时期曾任用李悝开始在魏国实行法治。商鞅在魏国当中庶子时期肯定有细心的研习过《法经》,以充实自己的法治主张。

察现存《法经》的篇目,不难发现这与商鞅的变法思想有着某种联系。可以说,商鞅是在李悝《法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自己的法治主张。

尸子、申不害或公孙痤也许是商鞅的师傅,但真正影响到商鞅的法治思想,应该当属李悝的《法经》。在缺乏史料记载的情况下,这个理论和推测应该是比较合理。

授业育人的诗句

1. 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诗句(古人对学生职责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诗句(古人对学生职责的诗句有哪些) 1.古人对学生职责的诗句有哪些

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出自《苟子》。

2、古之学者必有师。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3、疾学在于尊师。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4、君子隆师而亲友。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5、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意思是: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视学问。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6、师者,人之模范也。意思是;当老师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7、师道立则善人多。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8、为学莫重于尊师。意思是: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出自(清)谭嗣同《刘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

10、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吕不韦

1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传道授业惑(五言唐诗句一)

您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意思是传道授业

释 义 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除疑惑

韩愈《师说》之“传道受业解惑”,是指教育的综合的过程: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并列而行。

传道释义:传授、教育道德观念,即是我们时下所说“思想教育”,这个是基础教育,德为先,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不可成才。

授业释义:传授以学业、技能,这个技能是指能够使学习者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各种技术、理论知识。

解惑释义:惑,是指困顿,迷惑,当人面临未知事物之时,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为学生解开困顿、迷惑。

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生。

3.赞美良师的诗句

赞美老师的诗句大全

1、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4、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5、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6、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7、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10、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郑燮

11、圣人无常师。——韩愈

12、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1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14、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5、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白居易

4.关于感恩师长的诗句(只要句子,标明作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1. 关于授业的诗句

关于授业的诗句 1.关于师徒的诗句有哪些

1、“敦诗说礼中军帅,重士轻财大丈夫。常与师徒同苦乐,不教亲故隔荣枯。”——白居易《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2、“晨背大河南辕。跋涉遐路漫漫。师徒百万哗喧。戈矛若林成山。旌旗拂日蔽天。”——曹丕《董逃行》

3、“乐与师徒共,欢从井邑盈。教通因渐染,人悦尚和平。”——李绅《到宣武三十韵》

4、“身非王者役,门是祖师徒。毕竟伊云鸟,从来我友于。”——齐己《独院偶作》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6、“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广潜书》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9、“常与师徒同苦乐。”——白居易 《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10、“乐与师徒共。”——李绅 《到宣武三十韵》

2.关于尊师的诗句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9、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0、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11、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12、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1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14、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1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3.有关尊师的诗句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4.关于渴求人才的诗句

为伊消得人憔悴

(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科学使用人才。)

吹尽狂沙始到金

(人才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千锤百炼的打磨)

千树万树梨花开(谁能汇聚更多的人才谁就能拥有主动权)

唯才是举

思贤若渴

青青子拎,悠悠我心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的千古佳句,网罗人才、建功立业的紧迫感,以及他感到人才难得、岁月磋论的苦闷,把自己对人才的渴望比作少女对意中情郎的追慕,又畅想“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人才济济一堂的情景)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

孙中山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管仲

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

——

邵谒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吗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

欧阳修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

康熙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

胡瑗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

孙中山

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

刘向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

杜甫

5.古人对学生职责的诗句有哪些

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出自《苟子》。

2、古之学者必有师。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3、疾学在于尊师。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4、君子隆师而亲友。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5、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意思是: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视学问。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6、师者,人之模范也。意思是;当老师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7、师道立则善人多。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8、为学莫重于尊师。意思是: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出自(清)谭嗣同《刘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

10、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吕不韦

1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6.关于尊师重教的诗句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7.关于“拜师”的诗句有哪些

1.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2.林琴南敬师

清代:佚名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3.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送元暠师诗

唐代:柳宗元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5.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拜师收徒依照中国古代拜师礼内容有:

(1)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古时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2)行跪拜,双手献茶之礼。

(3)老师回赠礼品。

2.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

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第三,师傅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3.古代的拜师礼适用于所有师生关系,不仅普通学生,就是皇太子也不例外。按照拜师礼仪规定,皇太子初入学,拜见老师的程序及要求,与州、县学的拜师礼是一样的。拜师的礼俗反映了对授业解惑的老师的尊敬,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人学之后则强调敬师,在行为规范上要求:遇见老师,必作揖行礼;老师提问,必起立回答;向老师提问,要举手;老师坐着时,学生应该侍立一旁;老师站着,学生就不可以坐着; 老师在场,学生不可高谈阔论,等等。

文章标签: # 龙门 # 尊师 #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