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性格 生肖性格

百战百败是什么生肖_百战不败属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6-26 人已围观

简介1.?立于不败之地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2.为什么戚家军百战百胜从未败过呢?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什么意思?4.百战不殆的前一句是什么?5.不败之地是什么意思6.戚继光的戚家军为什么无敌?这句话出自于《孙子兵法》,原文是?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大概意思是说真正会打仗的人,都是在敌人已经处于可能为我战胜的情况下,才取得的胜利。并不是说在战斗的过程中,突显了自己的能力。简单

1.?立于不败之地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2.为什么戚家军百战百胜从未败过呢?

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什么意思?

4.百战不殆的前一句是什么?

5.不败之地是什么意思

6.戚继光的戚家军为什么无敌?

百战百败是什么生肖_百战不败属什么生肖

这句话出自于《孙子兵法》,原文是?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大概意思是说真正会打仗的人,都是在敌人已经处于可能为我战胜的情况下,才取得的胜利。并不是说在战斗的过程中,突显了自己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善战者,常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1、这句话的由来

这句话其实是曹操说的,是曹操对《孙子兵法》的一个批注。无赫赫之功并不是说没有声名显赫的战功,而是他们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开始打仗之前,他们就预料到了成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胜利了是很正常的,输了自己也不会败的很惨,这就叫做善战者。至于哪些战斗让自己损失惨重而取得胜利,或者说战斗有成有败的人,基本上都算不得善战者。而他们本身就是必胜的,所以在历史中并没有过于突出的地位。

2、善战者

我认为善战者有三种,一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经过战斗就能取胜;二是百战百胜,没有特别厉害的反败为胜的经历,但是你打的每一场仗,都是胜利的;三是败而不溃,能把本来就要输掉的战斗,损失做到最小。能做到这三种的,才能被称为善战者。他们有战功,只不过名气不是特别大,没有反败为胜或者以少胜多的名气大。可是他们打起仗来,是最让人放心的,原因就是他们从来不会败。

3、管理者的启发

我认为这对于管理者的启发,就是在做一些事情和选择的时候,不会让公司处于危险的境地。你所做的选择,几乎都是对公司有好处的,能够让公司安稳的发展。虽然无法一飞冲天,但是绝对不会让公司没落。善战者,是最适合管理企业的。

?立于不败之地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知己知彼,百战不贻”的意思是:对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作战就不会失败。这话揭示了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战争的指导者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只有了解敌我双方情况,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作战策略。此语历来为军事家们所推崇。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翻译: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敌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然失败。

扩展资料:

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百度百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为什么戚家军百战百胜从未败过呢?

出处:《孙子·军形》:「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释义: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

读音:li yu bu bai zhī di

近义词:百战百胜

反义词:屡战屡败

例句:

1.抓住绿色灯笼,使自己暂时立于不败之地。

2.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广播如何走出困境,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3.提出技术机构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立于不败之地。

4.这是社会主义中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5.一匹马是在传统的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6.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首先,发展是我国在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

8.她能让我们扼制日本,进而让中国立于不败之地!

9.论" *** "是中国 *** 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10.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11.试着快速的显示模式和实践都该上锁的挑战而成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2.不论时局发展的情况如何,我党均须作持久打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3.考虑以上的情况,吉林移动公司有必要对自身的发展战略做一次重新的审视,结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制定适合自身发展长期的发展战略,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4.我国企业必须立足国际,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5.发电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重视当前利益的获得,更要注重长期目标的实现。

16.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17.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人才基础是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保证,并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8.任何一个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公司都一定要有自己的竞争优势,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就在于公司的人才竞争力。

19.保持一定数量的忠诚顾客群体,永远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堡垒。

20.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什么意思?

16世纪有亚洲最精锐的军队。那是以明朝的戚家军为代表的强大武力。1555年,江浙沿海一带倭寇受灾严重,明嘉靖皇帝将戚继光调任浙江,承担对抗倭国的重责。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沿海连续大败倭寇,基本清除了浙江沿海的倭寇,之后又陆续取得了平海卫等大捷,清除了福建和广东的倭寇。

戚家军就是这样的?虎狼之师?。明朝第一支?职业化?部队,全部由雇佣兵组成。重金属由三千名矿工和农民组成的?暴民流徒?。人数最多的时候也不超过6000人。

这些士兵最初被朝野的人们嘲笑为一群乌合之众,经过戚继光出色的练兵手段、残酷的训练和严明的军纪的制约,这些?暴民流徒?成为了脱胎换骨清除敌人的最强战队。

戚家军拥有当时亚洲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戚家军抵抗着倭用的火器。远程炮兵武器有从澳门铸造炮工厂引进的重神威将军炮。近距离的炮兵武器有虎尊炮、法郎机等轻步兵炮。步兵的武器有火绳枪和三眼枪。这是**《荡寇风云》中戚家军使用的三眼枪。

戚继光在他的十八卷《纪效新书》和十四卷《练兵实纪》中,总结了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首先推举他们百战百胜的《虎卷》是治军的严格。戚氏军法可以使?乌合之众?在短时间内训练纪律严明、组织良好、勇敢、善战、经常胜利的军队。

戚家军是可以进行陆战和海战的两栖部队,有最严格的军纪、最严格的训练、最先进的装备、跨越时代的战斗系统,如著名的鸳鸯作战队伍。戚家军也因此创造了斩杀冷兵器时代敌人的奇迹。以自己平均22人的伤亡,歼灭敌军1000人。那个百战百胜的战绩和十几万级的斩首记录被后世称为?16~17世纪亚洲最强军?。

百战不殆的前一句是什么?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意思是:通过了解对方和自身的情况,就可以在百战不败。

1.此话的含义是:要想取得胜利,需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情况,如果只知道自己而不了解对手,就可能会失败。

2.要想知己,可以多花时间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要想知彼,可以多了解对方,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和生活习惯,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以及背后的原因。

3.要想和女友谈恋爱,首先要了解女友的详细情况,了解她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多与她交流,了解她的想法,尊重她的意见,多表达爱意,多给予鼓励,多细心关怀,多表示体贴,做一个有感情、有耐心、有爱心的男友。

不败之地是什么意思

百战不殆的前一句是:知彼知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意思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失败。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战都有危险。

语出《孙子·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的,胜负各半;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的,每战必败。

近义词

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释义: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一样。

出处:《宋史·道学传序》:“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示例:对于潼关附近的形势,他尤其了如指掌。

戚继光的戚家军为什么无敌?

不败之地的意思:因占有优势而不会遭到失败的地位。

拼音[ bù bài zhī dì ]

解释因占有优势而不会遭到失败的地位。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形篇》:“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

示例只要万众一心,我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近反义词

近义词百战不殆、百战百胜、所向无敌

反义词一败如水、一败涂地

一败涂地

拼音[ yī bài tú dì ]

解释涂地: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

近义词一败如水、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片甲不留、狼奔豕突、丢盔卸甲、大获全胜、溃不成军、头破血流、屁滚尿流、望风披靡、落荒而逃、落花流水、名落孙山、兵败如山倒、瓦解土崩、全军覆没、土崩瓦解、一蹶不振、桑落瓦解、破败不堪、不堪重负

反义词百战不殆、东山再起、不败之地、旗开得胜、一鼓作气、克敌制胜、势如破竹、百战百胜、有进无退、大获全胜、永不言败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支精锐的特种军队,比如汉代的虎贲军、三国时魏国的虎豹骑、唐代的玄甲军等等,其战斗力之强罕有匹敌,但纵观古今,能名闻天下,有两支以主帅姓氏命名的无敌军队只有两支:一是南宋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一是明朝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

戚家军(又称义乌兵、浙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戚家军从浙江打到福建,又打到塞北,大小战斗数百次,无一败绩。比如白水洋之战,1500戚家军全歼2000倭寇,而戚家军只牺牲了3人!用十多年时间,戚家军扫平了多年恣虐沿海的倭患,又在北方抗击游牧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国家疆域的安全,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什么“戚家军”能屡战屡胜呢?

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一下:

招兵

在戚继光看来,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必须具备如下素质:“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孙子兵法”

这就是被无数军事家奉为经典的“六如真言”,兵家有云,达“六如”者,战必克,攻必取,无往不胜!而在“六如”之中,最后两如要靠将领,前面四如必须要靠士兵。

戚继光率领的三千新军中,大部都是处州(浙江丽水)兵和绍兴兵,这两地士兵各有特点,处州兵作战十分勇猛,听命从不迟疑,冲锋陷阵,非常积极,是战斗的主力。但他们每次打仗之前,都要和戚继光谈条件。作战以前,他们要求必须知道作战的对手和人数,然后自行内部商议,如果认为能打,就作战,但要是他们认为不能打,即使费尽口舌,他们也绝不会卖力。

相对而言,绍兴兵更听命令,无论打什么仗,他们从来不会拒绝,完全服从,而且不怕辛苦,扎营修城之类的力气活,安排他们干,他们就会尽力去干,且从无怨言。而在战场上,如果敌人退却,他们会主动追击。但问题是,如果敌人进攻,他们就会主动撤退。当然,如果敌人再退,他们还是会追,但若敌人回军,他们会再次撤退,据我统计,但凡与敌相接三十步内,即将肉搏之时,他们一般会全军退走。总而言之,关键时刻实在靠不住。

一般说来,生活在艰苦山区的人性格比较强硬,而且民风彪悍,不怕死,而在经济发达地区,混碗饭吃实在不难,不到万不得已,鬼才愿意拼命。处州(丽水)地区多山,经济条件差,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人向来信奉脑袋掉了碗大个疤的玩命理论,绍兴山清水秀,读书人多,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绍兴师爷多),实在不行还可以搞点旅游服务业,实在犯不着去拼死拼活。

但逢作战,戚继光只能安排绍兴兵守营,然后去跟处州兵做思想工作,劝说他们奋力杀敌。此来彼往,疲于奔命,每次打完仗,都累得半死不活。

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在战死之前,就被活活累死。戚继光决定去寻找一群勇猛强悍的人,来代替现有的士兵,组建一支真正战无不胜的戚家军。正如他跟胡宗宪所说的那句话——堂堂全浙,岂无材勇?他相信自己终究是会找到的。

一年之后,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对象——因为一次偶遇。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因事出公差,事情办完后,他没有原路返回,却兜了个圈子,准备视察民情。

然而当他偶然路过一个地方的时候,却看到了一幕让他触目惊心的情景。他经过的地方,叫做义乌,他看到的场景,是打架斗殴。

作为一名见惯放火、尸横遍野的军事将领,戚继光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相当强的,但他依然被这次斗殴震惊了,因为这并非一次寻常的街头流氓打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斗殴,是一次改变了抗倭历史的斗殴,是一次光荣、成功、团结的斗殴。

事情是这样的,义乌原本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老百姓都很穷,偏偏老天爷够意思,该地陆续发现许多矿藏,于是当地的农民纷纷离开耕地,改行当了矿工。

矿自然比粮食值钱,慢慢地义乌人发家致富了,这下子旁边的穷兄弟永康(今浙江永康)不干了,希望义乌能拉兄弟一把,有钱大家一起赚,有矿大家一起挖。但义乌人不答应,俺们挨了那么多年的苦,好不容易熬出点盼头,现在你来吃现成的,你算老几?

然而永康的穷兄弟们依然出发了,带着农具、铁铲和管制刀具,向着梦想中的致富地点奋勇前进,反正穷命一条,当今世上谁怕谁,吃定你了!义乌方面得到消息,立刻组织数千人前往拦截,双方在义乌城外的八宝山(偏偏是这名字)相遇,就此开始了这场惨烈无比的斗殴。

自嘉靖三十七年(1558)六月起,义乌矿工、乡民与从永康赶来的开矿者爆发械斗,双方参与殴斗人数累计达3万人左右,历时四个月,直到十月秋收方告结束,死伤共计二千五百余人。

无数平凡的义乌百姓在那一刻变得如此不平凡,他们不论男女老幼,大家一同上阵,用所有能找到的武器打击敌人,农民用锄头,矿工用镢头,连家庭主妇也拿起了菜刀,眼中冒着凶光,狂叫着冲进敌阵,大砍大杀,生人勿近。

他们不但砍人勇猛,还极具牺牲精神和优良的斗争传统,父亲伤了儿子替,哥哥残了弟弟上,就连被人打到剩一口气,抬到家就死的人,临死前还要留下一句遗言:我死之后,你们接着打!

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戚继光由衷地发出了感叹,后来戚继光曾对俞大猷讲过这样一番话:“我自幼随父从军,转历四方,二十二岁参加会试,正遇俺答进犯,担任警戒,后驻守蓟门,曾亲眼目睹鞑靼铁骑,来无影去无踪,动如惊雷,堪称迅猛。而后奉调入浙,与倭寇作战,此类人善用刀剑,武艺高强,且性情暴戾,确为难得一见之强敌。”

然而顿一口气后,戚继光终于说出了心中的恐惧:“征战半生,天下强横之徒,我大都曾见过,却也从无畏惧。但如义乌人之彪勇横霸,善战无畏,实为我前所未见,让人闻风丧胆,可怕!可怕!”

戚继光急忙赶了回去,并连夜求见胡宗宪,说了这样一句话:若准我在义乌征兵四千,倭寇之乱必平!

胡宗宪同意了,戚继光马上行动,开始了招兵。那么要想加入戚家军,必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在胡宗宪的幕僚郑若曾所著的《江南经略》中,有着这样一份详细的招生简章:凡选入军中之人,以下几等人不可用,在市井里混过的人不能用,喜欢花拳绣腿的人不能用,年纪过四十的人不能用,在政府机关干过的人不能用。

以上尚在其次,更神奇的要求还在下面:喜欢吹牛、高谈阔论的人不能用,胆子小的人不能用,长得白的人不能用,为保证队伍的心理健康,性格偏激(偏见执拗)的人也不能用。

被录取者,还必须具备如下特征:臂膀强壮,肌肉结实,眼睛比较有神,看上去比较老实,手脚比较长,比较害怕官府。

概括起来,戚继光要找的是这样一群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为人老实,遵纪守法服从政府,敢打硬仗,敢冲锋不怕死,具备二愣子性格的肌肉男。

事实证明,义乌确实人才辈出,虽然招聘要求如此之高,但经过海选,依然有四千多人光荣入选,可见当地群众除了极具商业潜质外,还有着相当高的政治觉悟。

所以戚继光设置了重重规定,只吸收不投机取巧、不怕死的老实人当兵,因为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在战场上是绝不能投机取巧的,怕死的会先死,而老实人终究不吃亏。

练兵

四千名新兵蛋子怀揣着混饭吃的梦想来到了军营,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在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地狱般的生活。

根据《纪效新书》记载,但凡新兵入伍,戚继光总要训一段话,鼓励大家学武,此段话实为奇文,可供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参考,故摘录如下:“诸位都听了,练武不是你答应官家的公事,是你来当兵,杀贼救命的勾当,你武艺高,杀了贼,贼杀不了你,你武艺不如他,他便杀了你。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

当然,作为一名新兵,这些话你大可当是耳旁风,但戚指导员压根也没指望你能自觉执行,他已经预备了许多惊喜,以保证你充实地度过这段难忘的军营生活。

思想教育之后,接下来就是站队列了,包括队伍行进转向等等,具体形式和今天差不多,但如果你转错了方向,走错了队列,就不仅仅是拉出去罚站了,那是要打板子的,打完了也不会让你去医务室,还得接着练。

练完队列后,戚教官将教大家学习号令,包括擂鼓是前进,鸣金是收兵、以及旗帜挥舞的各种意义,如果你不识字,不要紧,戚教官会教你,但如果教完了你又还给了戚老师,那就坏了,为保证你下次记住,戚教官会打你板子,直到你哭爹喊娘,发誓一定记住为止。

在完成既定课程之后,下面该学习武艺了,教官都是从各地选来的武林高手,全部都是练实战的,套路选手一般不在聘请之类。考虑到大家文化程度不同,以及智商的差异性,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戚教官把学习成绩分成九等,定期考核,考核的方式是实战。

规则如下:双方对打,你打赢了,就升级,升一级赏银一分,如果你打输了,就降级,降一级打五棍。该规则简单概括为:你不打我,我就打你,反正打不过战友,就要被戚老师打,横竖都是被打,还不如拼命打战友,顺便还能挣点零用钱。

在这种几近惨无人道的训练方法下,新兵同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天都遍体鳞伤,然而正是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下,他们练就了非凡的武艺,成就了非凡的事业。

鸳鸯阵

戚继光从实际出发,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创制攻击阵法,大胆革新技战术,最著名的就是“鸳鸯阵”,以十二人为一个作战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他还改造、发明了多种火攻武器,设计建造了大小战船、战车,使以“戚家军”为主力的明军一转颓势,战斗力大大提升,多次重创、全歼敌军,令倭寇闻风丧胆。

在唐顺之交给戚继光的那本《武》里,有一卷名为“秘战”,其中有着这样的记载:秘战者,即新名鸳鸯阵之谓也。这种全新的阵型即因此得名——鸳鸯阵。

简单说来,所谓鸳鸯阵的原理,和打群架大致相同,瞄准目标,群起殴之,远了用啤酒瓶砸,接近后用西瓜刀砍,贴身后就用匕首捅,不管你黑带白带,剑道几段,全部完蛋。正是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是也。

当然,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事实上,鸳鸯阵是古代军事智慧的伟大杰作,作为一个近身格斗阵法,在此后的百年之中,人们却依然无法找到破解它的方法。

而这个由十一人组成的鸳鸯阵之所以能够名留军史,威名远播,是因为它不但有着极为可怕的战斗威力,而且几乎毫无破绽。这是一个尽乎完美的战斗队列,因为它有着无可挑剔的位置组合和武器装备。在这十一个人中,有一个是队长,他站在队伍的前列中央,其余十个人分成两列纵队,站在他的背后。

虽说只有十个人,他们却持有四种不同的武器,并组成了五道互相配合的攻击线,在队长身后,是两名持有标枪的盾牌兵,他们用盾牌掩护自己和后面的战友,并首先投掷标枪发动进攻。

掩护盾牌兵的,是站在他们后面的狼筅兵,所谓狼筅,是一种特制的兵器,形状十分怪异,以长铁棍为主干,上面扎满铁枝和倒刺,往前一挺,跟铁丝网一样,任谁也过不来。

狼筅兵的后面,是四名长矛兵,他们是队伍的攻击主力,看见敌人,就使用长矛前刺。队列的最后,是两名短刀手,防止对手迂回,从侧翼保护长枪手。

这是一个毫无弱点的阵型,十一个人互相配合,互相掩护,构成一个完美的杀阵,就算你是日本剑圣宫本武藏,估计也没戏唱。

明军传统的编制是一个兵种为一队,例如100个长枪兵一队,100个刀斧手和藤牌手为一队。这种编队适合北方作战,但并不适合与倭寇作战。而戚家军从基层小队开始就是多兵种混编。在鸳鸯阵中,狼筅手站在最前方,作为头道屏障,利用狼筅长度长和枝杈多的优势,和藤牌手一起阻挡倭寇的攻势,稳住全队阵脚。

下面用戚家军和倭寇的2次战斗来说明鸳鸯阵到底有多么厉害?!

宁海前哨战

宁海的倭寇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玩起了武士道,拼了命的往前冲,但还没走几步,很多人就被飞来的标枪射倒,运气好点的继续冲,就会被盾牌挡住,或者是被狼筅钩住,倒刺拉扯几次,就算不死也要掉层皮。

如果鸿运高照,到现在你还没死,也不用高兴太早,因为还有四支长矛等着你,就算你想反击,但前面有狼筅和盾牌挡着,只能干着急,眼睁睁地看对方捅你,不被捅死,也被气死了。

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倭寇们没冲多久,就被标枪、狼筅和长矛杀死大半,剩下的人虽然还不知道这套阵法的结构和奥妙,但有一点他们是清楚的——再不快跑就死定了。

宁海前哨战就这样结束了,倭寇死伤二百余人,戚家军除一人轻伤外,毫无损失。

花街战斗

在离城两里的花街,自以为得计的倭寇终于遇上了戚家军,吃惊之余,他们惊恐地发现,这群敌人的表情十分凶狠,眼睛冒绿光,似乎恨不得吃了自己(可以理解)。一边要抢劫,一边要吃饭,大家都很急,于是二话不说就开打。

如之前一样,戚继光又摆出了鸳鸯阵,倭寇们则排出一字阵迎战。所谓一字阵,就是一字排开,实在说不上有多高明,然而意外发生了,戚家军虽然取得了优势,砍杀了很多敌人,却未能如以往一样,迅速击溃敌军。

在后方观战的戚继光也很纳闷,但片刻之间,他已然找到了原因——地形。鸳鸯阵是一个威力强大的阵型,但毕竟有十一个人,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空间,而花街地形狭窄,根本施展不开,战局自然陷入僵持,于是戚继光下达了第二个命令:“变阵!”

瞬息之间,鸳鸯阵突然发生了变化,开始了第一次变阵。队长身后的两列纵队各自分开,以五人为单位进行布阵,狼筅兵迈步上前,与盾牌并列,形成第一道防线,两名长枪手跟随其后,短刀手殿后,开始独立作战。

如果说鸳鸯阵是戚继光改编自唐顺之原创的话,那这个阵型应该算是戚继光的独立发明创造,主要用于狭窄地区的巷战,它的名字叫五行阵。

毕竟人少好办事,五个人比十一个人要灵活得多,倭寇们挥舞长刀,面对五行阵,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要被狼筅挂住,顷刻之间就会被长矛刺穿,虽然许多人持刀狂呼,死战不退,但除了身上多几个窟窿,实在没有更多的收获。

于是他们决定逃跑,也就在这个时候,戚继光再次下达了指示。阵型就此开始第二次变化。

在命令下达的那一刻,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两名长枪手紧跟在他的身后,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别站在长枪手的侧方,保护他们的侧翼。阵型在狼筅兵的带领下,开始发动追击。

这是鸳鸯阵的第二种变化,它的名字叫三才阵。主要用于冲锋进攻,或是敌军败退时的追击。

当然对于日本人而言,阵型变不变,实在已经不重要了,五行阵和三才阵都是要人命的,跑路才是最佳选择。戚家军追击残敌,再次大获全胜。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花街战斗结束,倭寇伤亡一千余人,全军溃败,救出被掳百姓五千余人,戚家军伤亡合计:三人。

狼筅

倭寇使用的武器倭刀,能够有效应对明军普遍装备的长枪。根据嘉靖年间的《倭变事略》记载,倭寇可以一刀砍断明军的十几杆长枪。而长枪一旦被砍断,就几乎成为摆设。

锋利的倭刀使得倭寇有了武器上的优势,而倭寇具有优势的不仅仅是精良的武器,还有娴熟的格斗技巧。其单兵格斗能力显著强于当时的明军士兵。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表达了明军武器不如倭寇的无奈。当时的明朝的主要作战目标是北方游牧民族。外地调去东南的士兵往往难以适应当地环境。例如北方的长枪手训练的是在平原上,结镇对抗骑兵,而到了南方的崎岖不平的丘陵地带和茂密的树林中时,便用不上平时训练的技巧。而反观倭寇,不仅武器占优,单兵素质更强,甚至还比北方来的明军更加适应东南沿海的地形环境。于是戚继光决定招募本地士兵,并装备更加合适的武器。

筅本来是一种茶道工具,狼筅的命名来自于其与筅相同的材质和类似的造型。

《古兵器大揭秘》节目组根据古籍复原了狼筅,其制作简单,材料常见。从下图可以看出,狼筅由带枝竹竿制成,头装枪尖,竹枝上帮上铁质尖头。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军器解上狼筅解》:“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连四旁附枝,节节枒杈,视之粗可二尺,长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势遮蔽全身,刀枪丛刺必不能入,故人胆自大,用为前列,乃南方杀倭利器。”

狼筅在戚家军之前已经有过装备,但作战效果并不好,而且逃兵如果把这种枝枝叉叉的武器扔在战场上,反而会反感本方军队的进退。因此,直到戚继光对此进行了合理的战术编排,狼筅的真正威力才得以发挥。

狼筅的主要作用不是进攻,而是防守。在鸳鸯阵里的作用就像一二战的铁丝网,阻拦倭寇冲阵,特别是扫一扫转一转,扎倭寇的腿(东南沿海只倭寇,大多光腿或无护具,想想你光着腿在荆棘丛中走路的感觉吧),足以使他们连挥刀开路都无心顾及,以此给使用长枪和鸟铳的队友制造出杀敌的时间和空间。

另一方面,狼宪作为一个被动防守主动骚扰的兵器,有时也可以使出关门打狗这种主动配合进攻的战术。即我军优势时,便可引诱单一二人倭寇冲入阵前,两侧狼宪手把狼宪V字交叉,封住倭寇退路,便可让倭寇被阵中的刀牌手长枪手随意宰割,以此扩大战果。还要补充一点,狼宪的特性决定了鸳鸯阵多了很多选择权,这对士兵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能让民兵更加从容应敌。而心理往往是我们在考虑冷兵器战争时最容易被忽略的要素。

在实际实验中,倭刀必须要切断侧枝才能前进,就算劈断主枝,锋利的插口也能让士兵再抵抗一阵子。而且狼筅非常长,狼筅手只需要将狼筅前伸即可。所以说,倭刀至少要进行几组的劈砍动作,才能让狼筅失去战斗力,而这个时间已经足够两翼的其他兵种队友来解决问题。

倭刀手也表示,剑道是不提倡多次斩击动作的,而狼筅让武士被迫选择一直不适合自己的方式。到了后期,戚家军装备了铁狼筅之后,我看面对狼筅更加失利。

义乌戚家军纪念馆

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还在于戚继光的治军思想极为先进,以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还有鸟铳、倭刀、铁甲,戚家军的装备绝对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后的日本最强悍的萨摩兵团,全军有两万只火枪,却只有两门轻炮,全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现。而戚家军作为一支地方军队,其火器的先进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机营。

戚家军的胜利还建立在严格甚至是严酷的军法上:如果作战不力而战败,主将战死,所有偏将斩首;偏将战死,手下所有千总斩首;千总战死,手下所有百总斩首;百总战死,手下所有旗总斩首;旗总战死,手下队长斩首;队长战死,而手下士兵没有斩获,十名士兵全部斩首。斩级的赏赐也颇丰,每一级赏银40两,这样每个士兵都会全力作战,一直战斗到获胜或是战死。

戚家军的纪律严明也是闻名天下,但凡出征时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所以戚家军无论在哪里作战都能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

上面从招兵、练兵、战术、武器、军法、军纪六个方面分析了戚家军为什么无敌?这六个方面恰好对应现代企业的选人、育人、竞争策略、技术装备、内部制度、社会关系。请认真思考一下,对你有哪些创新启示呢,欢迎在下面留言。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明朝那些事儿》

文章标签: # 戚家军 # 他们 # 戚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