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排行 生肖排行

雨中即景 百科_雨中即景是代表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我的梦中不能没有你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啊?2.什么是串词?3.新概念作文是什么?4.怎样才算是校园民谣?苏妙玲,女,我国大陆新生代女歌手,2011年《快乐女声》广州唱区参赛选手,现在已经进入全国总决赛,成为六强选手。凭借着脱俗知性的气质在2011年快女选手中格外惹人注目,倍受评委和观众青睐。苏妙玲中低音声线独具特色,外形干净清新,被称为最有气质的快乐女声。也因唱歌时淡定受人关注,称为“淡定姐”。

1.我的梦中不能没有你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啊?

2.什么是串词?

3.新概念作文是什么?

4.怎样才算是校园民谣?

雨中即景 百科_雨中即景是代表什么生肖

苏妙玲,女,我国大陆新生代女歌手,2011年《快乐女声》广州唱区参赛选手,现在已经进入全国总决赛,成为六强选手。凭借着脱俗知性的气质在2011年快女选手中格外惹人注目,倍受评委和观众青睐。苏妙玲中低音声线独具特色,外形干净清新,被称为最有气质的快乐女声。也因唱歌时淡定受人关注,称为“淡定姐”。 身高:157 cm 体重:40kg 星座:狮子座 生日:1991年8月9日 生肖:羊 民族:汉族 籍贯: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 现所在地:广东省中山市 小学: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蓝田小学 初中: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第一中学 高中: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中 大学:珠海市博学职业培训学校2010级会计专业 粉丝称呼:妙恋 粉丝团后援颜色:蓝色 经纪公司:天娱传媒 粉丝口号:妙玲妙玲,爱你不停。 苏色妙音,玲听一夏! 家庭成员:爸爸 妈妈 哥哥 偶像: 张惠妹、twins 快女中的好朋友:付梦妮 陆翊洪辰 金银玲 DL 段林希 刘忻 李斯丹妮 喜欢的颜色:粉 白 黑 灰 蓝 紫 黄 喜欢的食物:妈妈亲手煮的玉米羹 平时喜欢做什么:玩手机 累时做什么:足浴按摩 性格:低调谦虚 坚强自信 可爱搞怪 积极努力 关于苏妙玲小万名:苏妙玲有三个闺蜜 包括自己是四人 分别以麻将中的 万 索 番 筒 作为简称 苏妙玲就是里面的“万” 所以就叫做小万 ,参赛曲目 预选赛 《新不了情》《我的未来不是梦》

广州赛区50进30 《白月光》《张三的歌》

广州赛区30进10 《外婆的澎湖湾》《南屏晚钟》

广州赛区10进6 《乡间的小路》《迟到》《雨中即景》

三城PK,全国20强突围赛 《青春舞曲》《心恋》《月半弯》

全国13强突围赛 《如果没有你》

总决赛12进11 《一生何求》(粤语版)

全国11进10 《爱的代价》

全国10进9 《我可以抱你吗?》

全国9进8 《遇见》

全国8进7 《朋友》《心恋》

全国7进6 《姐妹》《命中注定》

我的梦中不能没有你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啊?

苏妙玲独照(9张)苏妙玲,女,2011年《快乐女声》广州唱区参赛选手,现在已经进入全国总决赛,全国十三强。凭借着脱俗知性的气质在2011年快女选手中格外惹人注目,备受评委和观众青睐。苏妙玲中低音声线独具特色,外形干净清新,被称为最有气质的快乐女声。也因唱歌时淡定受人关注,称为“淡定姐” 身高:157 cm 体重:42 kg 星座:狮子座 籍贯: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 现所在地:广东省中山市 学生/职业:学生 学校/工作单位:中大博学2010级会计专业 粉丝称呼:妙恋 粉丝团后援颜色:蓝色 参赛曲目 预选赛 《新不了情》

广州赛区50进30 《白月光》《张三的歌》

广州赛区30进10 《外婆的澎湖湾》《南屏晚钟》

广州赛区10进6 《乡间的小路》《迟到》《雨中即景》

三城PK,全国20强突围赛 《青春舞曲》《心恋》《月半弯》

全国13强突围赛 《如果没有你》

编辑本段成长经历

第一眼见到苏妙玲,很多人都说她很特别。瘦小,短发,安静,性感中夹带着一丝甜美,一丝神秘。 苏妙玲并没有过系统的学习音乐,只在高中期间参加过短暂的美声培训。在音乐的道路上,并非专业的她按照自己的轨迹前行。不浮夸,不哗众取宠,用淡淡的女低音诠释着喜欢的民谣歌曲。有人劝她转变形象,转变风格,她依旧固执地坚持想要的风格。 

苏妙玲(15张)编辑本段参加2011快女比赛

独具特色的中低音声线,干净清新的外形,来自中大博学2010年会计专业的苏妙玲被称为最有气质的快乐女声。在快乐女声广州唱区十强选手中,苏妙玲干净清新的特色尤为明显,也颇受评委老师的赞许。

苏妙玲和朋友(9张)  2011年6月18日,在长沙、沈阳、广州三大唱区三城PK的37进20突围赛第一场中,先后演唱了《青春舞曲》《心恋》和《月半弯》等曲目,受到专业评委和微博评委以及广大观众的喜爱,顺利晋级,最终挺进了全国20强。 2011年6月25日,苏妙玲凭借一首《如果没有你》成功征服专业评审和微博评审团,成为第一个晋级快乐女声全国十三强的选手。 仍在比赛中的2011快女“淡定姐”苏妙玲最近因为“打架”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流言四起。就此,记者联系到2011快女总导演、天娱传媒综艺事业中心总经理马昊,对方否认了快女“女同”这一说法,并同时呼吁广大媒体更多关注赛事和唱歌本身,而不是去八卦这些年轻选手们的个人生活。 针对选手“打架”一事,快女总导演马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参加比赛的快女大多是90后的小女生,由于年纪比较小,在处理事情上确实还欠缺成熟和理智。但对于网络上流传的“女同”这一说法,马昊予以了否认,称女孩之间有些亲密的合影其实很正常,如果仅凭此指“同性恋”倾向实在有些荒谬。另据马昊透露,导演组以及所有接触过苏妙玲本人的所有工作人员几乎都特别喜欢这个小女生,“不仅长相乖巧可爱,也非常懂事,平时排练的时候几乎不用大家操心。” 针对目前网络有舆论称快女苏妙玲“女同”身份获天娱证实,身为天娱传媒综艺事业部总经理的马昊也代表官方发出郑重声明,公司从未向任何媒体和个人披露或证实过参赛选手的任何隐私,对于网络上媒体的恶意炒作和不实报道,不排除诉诸法律。[1] 随后,马昊更是呼吁广大媒体朋友能更多的关注快乐女声比赛的音乐本身,而不是选手们的隐私生活和八卦传闻。同时她还强调,快乐女声是一个歌唱比赛,是要帮助每一个普通女孩实现梦想的舞台,作为电视导演,我们关注的也是选手们的唱功,不会去干涉选手的私生活。由于今年快女比赛一开始就融入了微博的合作,使得我们的节目更加公开化和亲民化,选手们可以在各自的微博中发表言论,而其中针对她们的一些言行,或许评委和观众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但我们相信,唯有健康乐观、积极进取的快乐女生才会得到评委和公众的认可,才可能在这个舞台上走得更远,绽放自己的梦想。 与此同时,作为“打架”事件当事人之一的快女选手苏妙玲也于22日中午通过快女认证的个人微博发出一段澄清的文字,称自己只是因为参赛压力大萌生退赛念头才与家人朋友发生争执,并称媒体报道中的“男友”其实是自己的闺蜜,对于闺蜜好友在这次事件中受到伤害感到很抱歉,整篇博文中,苏妙玲表现出了一贯的“淡定”,反而更多的是在担心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喜欢苏妙玲的同学,不要忘了关注苏妙玲的微博。编辑本段媒体报道

“气质女声”苏妙龄:广州快女没有“宫心计”(金鹰网) 苏妙玲最初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来参加快女比赛,所以在海选和预选时都显得格

外的淡定和自然。只学过两年的美声就因为学业的压力和家里人的不支持,使得苏妙玲最终没能够继续施展自己的音乐方面的才华,不过也许正因为并不是声乐专业的学生,所以苏妙玲一直把唱歌当成一件很简单很享受的事情,所以才使得舞台上的她歌声特别的干净简单,别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 这一次参加快女,虽然没有特别多的准备,不过却有两个好朋友一直陪在苏妙玲的身边,而广州快女五十强选手之间的友情也特别让苏妙玲感动。虽然才相处短短几天的时间,五十强选手之间就已经有了很深的姐妹情,而和苏妙玲同寝室的正是广州唱区的原创才女吴思思,晚上的时候两人会不时弹着吉他练歌。而五十强姐妹之间也会互相照顾,丝毫不见传说中的选手之间的“宫心计”。 中山网友齐撑“淡定姐”苏妙玲(南方日报) 中山除了有“逻辑哥”,原来还有“淡定姐”。近日,中山小榄镇女孩苏妙玲在“2011年快乐女声”比赛中,闯进全国36强,一度被网友称为“淡定姐”、“低音女王”,中山网友在微博上一起撑她,并发布了多段其演唱片段视频,希望她能在“快乐女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海选、预选、50进30、30进10、10进6、能够进入全国36强,我感觉自己非常的幸运,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感谢每一个支持我的人,感谢每一个转发,感谢每一句加油!全部都是这个夏天最好的回忆,以后的路继续淡定的走下去。”近日,苏妙玲在微博发出感谢。 身陷“重门”未退赛 快女苏妙玲:“男友”其实是闺密[2] 今年快女晋级赛过程中,来自广州唱区的选手苏妙玲近日成为媒体关注焦点,身陷“重门”。 “打架门” 在上周末的20强晋级赛后,苏妙玲与女性友人发生争吵,一直到凌晨4时许,两人还拉扯不休,甚至一度上演下跪、哭诉、绝交等悲情戏码,直到清早才不欢而散。有消息称,这位女性友人其实是苏妙玲的“男友”。不过,苏妙玲前日在微博予以否认,称所谓“男友”其实是她的闺密。而对于苏妙玲因为不堪忍受流言而退赛的传闻,天娱方面予以否认。 在苏妙玲的微博中,有很多和这位女性密友的交流,感觉非常要好:“无论我每天工作到多晚都有一个她一直等我……”据悉,这位女性友人曾经多次前往长沙探班,并劝苏妙玲退出全国20强,但是苏妙玲不同意,所以两人才发生争执。 “蕾丝门” 苏妙玲与这位女性友人随即陷入“蕾丝门”,有消息指她跟这位女性友人其实是“女同”关系。不过,22日中午,苏妙玲在微博上正式澄清此事。苏妙玲称,相关报道并不符实,所谓“男友”其实是闺密。针对选手“打架”一事,快女总导演马昊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今年参加比赛的快女大多是90后的小女生,在处理事情上确实还欠缺成熟和理智。但对于网络上流传的“女同”这一说法,马昊予以了否认,称女孩之间有些亲密的合影很正常。 苏妙玲还在微博上坦言自己现在心理压力巨大,已产生退赛念头,“我的身心已感疲惫以及无法负荷”。不过,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湖南卫视相关工作人员称并未接到通知,而天娱方面同样否认苏妙玲的退赛消息。 “学历门” 在广州唱区比赛期间,苏妙玲因为“来自中山大学”而受到大家关注,但有网友质疑她并不是在中山大学读书。日前,苏妙玲就此事发表声明,“我就读于中大博学(广州校区),‘中大博学’是一所独立教育培训机构,我现在是中大博学2010会计专业的学生。”她在微博上称,自己“在中大博学日常的吃住和上课都是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所以在比赛填报资料或者接受采访时没反应过来就报出中山大学,这确实是我的错误”。 “女同”疑云过后淡定依旧 苏妙玲在最后一组PK赛出场,选择挑战“人气磁铁石”之称的刘忻。如果说,苏妙玲的声音是有故事的,那刘忻的声音就是有灵魂的。对于这么难的挑战,苏妙玲说这是“遇强则强”。 《如果没有你》这首歌,前不久才由莫文蔚演绎过。同样的中低音,同样的平淡中带着另类。在井字形的灯光交织下,苏妙玲隔着千山万水与屏幕中的另一个自己对望。依然是淡淡的表情,没有特别的悲,也没有特别的喜,舞台上的苏妙玲恢复了平日的淡定。这让许多原本怕“女同”事件影响她情绪的“妙恋”们松了一口气。即使是听到评委们的狂赞,她也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直到评委宣布她成功晋级时,苏妙玲才忍不住流出眼泪。 评委才是最给力的“妙恋” 最喜欢苏妙玲的并非其粉丝,记者觉得几位评委才是最给力的“妙恋”,简直把她当成了“妙龄女神”。 蔡国庆:我入行20多年,本以为已经看破红尘,但有2位动听的女声,却让我回头是岸!那就是直接晋级13强的——苏妙玲、洪辰。 陈建宁:你要很感谢上天,你的声音就有很多故事在里面,你清唱就能吸引人家。宝贵的声音能量,要小心使用。不要加太多情感,平淡中见真情,非常完美的演出。 李承鹏:你面无表情的演绎,却于无声处显 “惊雷”。唱歌,只需好听的音乐、好听的歌声,献给我最喜欢的选手苏妙玲。 后台的妙玲很可爱 狂吃零食 在选择了长沙唱区的刘忻作为首轮比赛的PK对象后,苏妙玲转入了备战期。由于是在最后一组的最后一名选手PK刘忻,苏妙玲在后台化妆间吃起了薯条、鸡翅等零食。 “都是粉丝送给我的。”苏妙玲说,自己已经吃过晚饭了,但是肚子有些饿。从进入长沙排练期间,苏妙玲比以前消瘦了,“在来长沙之前,我有85斤,如今也只是75斤左右了。”身高157cm的苏妙玲边说边吃,还不时地问记者要不要吃一点。 “手机控”跑着找信号 在首轮pk赛中,苏妙玲在专业评委以及微博评委的力推下,直接晋 级。直播节目插播广告期间,选手在主持人的提醒下,开始往舞台侧方走去。记者留意到,就在台上等待期间,苏妙玲不断地触摸左边的裤袋,从舞台下来后,她第一时间是拿出自己的手机翻看。 记者发现,苏妙玲是个“手机控”,在后台准备期间,时不时拿出手机,和别的选手忙着拍照、聊天、与直播相比,苏妙玲在备赛期间多数是玩手机,吃零食。记者在化妆间走廊和同行聊天时,苏妙玲曾从记者面前小跑过去,并对记者微笑一下说:“手机在这里没信号,我要出去一下。”[3] ●中山粉丝现场打气 昨晚的演播厅,连楼梯走道都塞得满满当当!但在这密密麻麻的200多人里,记者还是轻易地发现了中山“快女”苏妙玲的粉丝。一个高举着“苏妙玲”的牌子的小男孩,在人群中十分显眼,在他的旁边,还有大幅的苏妙玲海报,上面写着“淡定姐加油”。 ●7岁小男孩来自小榄 由于过道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记者费了好一番力气才挤到了小男孩身边。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昨天上午才从小榄过来的。这次,共有8人组成的粉丝团不远千里从小榄赶到长沙,他们星期一还要赶回去上班,是利用周末专门到现场为妙玲加油鼓劲的。 “我在电视上有看到她,妙玲姐姐唱歌好听。”这位年仅7岁的小男孩名叫张颖。跟他一同从小榄过来的何**已经是工薪一族,她坦言,虽然已经过了追星年龄,但还是为了妙玲来到长沙,“我很欣赏她的淡定,还有她唱的歌,是男女老少都喜欢听的那种。” ●长沙粉丝尖叫持续一分钟 在中山粉丝团后面,还有长沙本地的粉丝,拿着显眼的“妙”字闪光灯,生怕别人不知道她们支持的是苏妙玲。一听说记者是从妙玲家乡过来的,立即就兴奋起来,争相说道:“我是长沙的!”“我是今天早上从常德赶过来的!”“那边还有西安来的粉丝!” 几位女粉丝都是学生,叽叽喳喳的十分活泼,虽然粉丝间彼此原先并不熟悉,但“苏妙玲”这个名字将她们拉到了一齐。才坐下,长沙的小粉丝就热络地招呼周边的粉丝:“等下要统一口号哦!‘苏色妙音,淡定歌唱,妙玲加油’!” 苏妙玲成为昨夜第一位晋级全国13强的选手,评委一宣布这个消息,“妙恋”们立即全体起身欢呼。叫好声持续了足足一分钟。

什么是串词?

“ 我的梦中不能没有你 ”这句歌词出自《告诉我》这首歌。

告诉我-歌词

原 唱:刘文正?

词 曲:陈 ? 扬

我的梦中不能没有你即使黑夜永不再来

我的心中不能没有你,即使我的心儿已碎

春去秋来对我又何妨,只要心中拥有了你

狂风暴雨对我又何妨,即使我的人而已去

经过多少岁月,留下多少回忆

就在我们相聚的时候,数过多少星星

许过多少心愿,就在我们相聚的地方

告诉我,轻轻地告诉我,告诉我,轻轻地告诉我

告诉我,请你告诉我有多少你拥有多少爱

我的梦中不能没有你,即使黑夜永不再来

我的心中不能没有你,即使我的心儿已碎

经过多少岁月,留下多少回忆

就在我们相聚的时候,数过多少星星

许过多少心愿,就在我们相聚的地方

告诉我,轻轻地告诉我,告诉我

轻轻地告诉我,告诉我,请你告诉我

有多少你拥有多少爱,告诉我

轻轻地告诉我,告诉我

轻轻地告诉我,告诉我

请你告诉我,有多少你拥有多少爱

告诉我,轻轻地告诉我,告诉我

轻轻地告诉我,告诉我,请你告诉我

有多少你拥有多少爱

扩展资料:

《告诉我》这首歌出自刘文正《 闪亮岁月全集2》之专辑《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发表于1980年12月31日,收录了刘文正演唱的包括《告诉我》在内的12首歌曲,依次是歌曲《梅兰梅兰我爱你》、《迟到》、《却上心头》、《愿你常相伴》、《遇》、《与李白对饮》、《爱的星座》、《人生长跑》、《挥挥衣袖》、《昨夜》和《初夏的风》。

下附《告诉我》简谱。

新概念作文是什么?

串词,又叫串连词,串联词,主持词。 串词是在晚会、联欢会等大型联欢活动中,主持人把前后节目,把整台节目恰到好处地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性词语。 串词是一门艺术,一般来说有固定的套路。

一般来说,节目单是在串词以前编排出来了的,这个时候,串词是以节目为基础进行编撰的。当节目是围绕一个主题选择编排的,这样串词就容易围绕主题进行。

如果节目是拼凑的,那么串词根本就无法以节目为蓝本来进行,这个时候,串词作者就只能把握住主题进行串词创作,而不能去照顾个别与主题无关的节目。

在照顾整体的情况下,与主题无关的则另行考虑,在乡镇、街道文化站组织的节目,往往不能按主题编排节目,这样的节目就可以采用“随波逐流”的方法来进行串词创作。

扩展资料:

串词不论怎么写,有一个原则,就是语言必须通俗易懂。因为串词是一次过,观众没有回味的余地,如果深奥了,观众没法接受到你的信息,编撰者的目的就无法达到。

串词要根据整台演出的风格来决定,如庄重、如轻松。如庄重的文艺演出,其辞典雅,语言上要求规范,往往诙谐幽默的语言就只能放弃,娱乐性演出,语言则大可诙谐幽默,让观众愉快就是目的,串词大可不必太严肃。

纯商业性的演出,可以以诙谐幽默为主,似乎是可以不必准备串词的,因为,让观众愉快就是目的。观众喜欢什么就说什么;宣传商品、产品,商家、厂家,则必须围绕这些出资赞助单位来编写串词,他们高兴,串词作者的任务就完成了。

怎样才算是校园民谣?

■■■■■■■■■■■■■■■■■■■■■■■■

1、关于新概念的由来:

熟悉中国文坛或是中国文学发展趋势的人应该都听过“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个热门词汇,而对“新概念”不甚了了的人,也许听过一批被称为“80后”的作家群,例如目前最红火的韩寒、郭敬明等人的名字。

不论是韩寒的作品《三重门》《长安乱》,或是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都是动辄销售数十万册,甚或百万册的作品。在中国图书市场,目前文学书籍能卖一两万册就已经说得上“卖得很好”,从这一点看,韩寒、郭敬明作品的销售量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韩寒、郭敬明两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同样在这项称为“新概念”的青少年写作竞赛中脱颖而出,并在获得大奖后声名鹊起。

除了韩寒、郭敬明这两位中国图书市场炙手可热的新星之外,新概念还造就了一群备受瞩目的新人,包括周嘉甯、张悦然(张悦然专访见明天《早报周刊》)等文坛新星,对目前中国文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力。

由于“新概念”迅速打造了一批文坛新星,因此,有人称“新概念”为中国文坛上的“造星梦工厂”,“新星”们的名利双收也因此引起争议,引来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议论。

新概念 试图走出杂志市场困境

“新概念”的主要策划人赵长天,是上海作协副主席及《萌芽》杂志主编,他在近日应华侨中学之邀到访新加坡,在该校举办的作家节《人文飨宴》发表演讲。

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赵长天说:“‘新概念’意指和学校作文的概念区分开来,相对于学校作文而言,‘新概念”主要在于鼓励年轻人追求一种新的写作观念,能够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说,新概念作文大赛是由《萌芽》杂志社于1998年发起,并与北京大学等中国著名大学于1999年开始联合举办,此后每年举办一次。

参赛者锁定30岁以下的学生和青年人,赛制分为初赛和复赛。初赛由作者提交作品,再由评委评审选拔至复赛;得到复赛资格的作者赴上海参加统一的现场比赛。

赵长天说,中国文坛一度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黄金时代,但是到了1990年代,大多数中国文学刊物渐趋没落,《萌芽》也不例外。

《萌芽》杂志创办于1956年,已有近50年的历史。1995年,赵长天到《萌芽》担任主编,这本文学杂志的发行量仅有1万多册,当时,他不得不考虑开发市场,争取销售量。于是为了求取生存,编委会感到调整、重新发展《萌芽》的必要。《萌芽》于是决定改变编辑方针,选用更多适合中学生和高中生看的作品。

赵长天起初约了苏童写稿,因为相对于其他作家,当时的苏童还是较年轻的,但对于苏童的作品,学生还是觉得不是他们熟悉的生活,于是《萌芽》改而寻求中学语文老师推荐学生作文,但语文老师推荐的学生文章,学生也根本不看。

赵长天说,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却不见成果之后,《萌芽》于是决定举办一个不一样的作文比赛,一方面是挖掘稿源和文坛青年作家,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吸引读者,让年轻人注意及阅读这份杂志,使到《萌芽》能够跳出市场困境。作文比赛同时也试图突破学校作文教育的模式,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和抒发情感。

《萌芽》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主旨定为“新思维”“新表达”和“真体验”,正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较为呆板的学校作文教育。

新概念成功是因为与著名大学挂钩?

〈p.03〉社会力量打造明星作家

赵长天: 新概念 只提供了起跑点

社会力量打造明星作家

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由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声名远播,《萌芽》杂志随着水涨船高,2001年杂志发行量突破10万份,而到了2004年底,《萌芽》发行量已达50多万,比80年代黄金时期的34万还要多出16万。

“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反应也越来越热烈,第一届新有4000人参加,第二届有一万多人参赛。到了第七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收到了来自全中国各地的七万多份来稿。

成功 是因为 与著名大学挂钩

赵长天并不否认“新概念”的成功,也因为它借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知名高校的力量来吸引参赛者,大赛的第一和第二届承诺得奖者可以免试进入大学。虽然,第三届之后由于各校取消了文科保送制度,但获奖者仍然有机会被这些大学划归“自主招生”的范围内录取。换言之,和高校联合举办作文大赛,是“新概念”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

赵长天说,《萌芽》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杂志在读者群中欠缺号召力,需要借助大学名校的力量来吸引参赛者;但这一点确实对一些参赛者很有诱惑力。

“新概念作文大赛”至今一共举办了7届,赵长天语带自豪的说,这项创作竞赛还是有其值得自豪的地方。

他说:“首先,它使得许多已经远离文学的年轻学子重新喜欢文学,拉近了他们与文学的距离;还有就是,它对中学的语文教育上有相当大的推动,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现状。”

新概念 造就明星作家偶像?

从“新概念”走出来的“明星作家”,最耀眼的非韩寒与郭敬明莫属。对他们两人来说,也许,“新概念”的最大“意义”是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韩寒成为职业赛车手

1982年生的韩寒是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从2000年5月初版发行至今,销量超过100万册,意味着他凭着一本《三重门》赚了一两百万元(人民币)版税。韩寒高中没念完就退学了,更不要说上大学,现在他从事的是与文字无关的工作,是个职业赛车手。

郭敬明拥有工作室

1983年生的郭敬明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他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销售了数十万本,目前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又出唱片又出CD,还推出了所谓的“音乐小说”。在《福布斯》“中国名人排行榜”上,郭敬明也榜上有名。

新概念 只为作家提供起跑点

在中国,对“新概念”不以为然的大有人在。有人认为“新概念”作文“痞子气”太重,有人则认为“新概念”造就的不过是一批“明星作家”,靠的是商业包装。

对于这一点,赵长天说,“新概念”虽然提供文坛新人崭露头角的机会,但这些年轻人得奖后,往后他们在市场上的成就,或是日后的人生发展,就不与这项竞赛有直接的关系。他们或许是在媒体的包装下,或许是在出版社的精心打造之下,成为带叛逆色彩的偶像人物,但这些都不是他们当初创办“新概念”意料得到的。

赵长天说:“我们总是尽力去引导学生,要他们写些朴实的、身边的东西,不要一味写些很流行的东西。其实新概念举办了这些年,我们培养了数百名年轻作者,他们有一些的确写得很好,有可能是未来很好的作家,但他们就不像韩寒与郭敬明那么出名,也不带明星色彩,书出版后最多也卖个一两万,这就没那么引起媒体注意。”

赵长天认为,出自“新概念”的作家有两类,一类是以郭敬明、韩寒为代表的畅销书作者或是“偶像派”;另一类则是走纯文学道路的“实力派”。他说:“我常告诉孩子,韩寒是个特殊的例子,不应该仿效他的休学或他所走过的道路;虽然我自己是相当欣赏他的才华。”

至于郭敬明,赵长天说:“我其实也搞不懂,为什么年轻人那么喜欢郭敬明的作品,这是社会的力量造成,他小说中那种表面的华丽,讲究的情调很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喜好,只是这已经和我们没有关系的了。”

赵长天简介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小说《震动试验》被《小说选刊》转载,《老街尽头》被《新华文摘》转载,《外行》拍摄成电视剧并获得中国全国电视剧展播评选优秀奖、华东地区电视剧“银燕奖”之一等奖。

·著有小说集《外延形象》《天门》等,创作了《伽蓝梦》等四部长篇小说,散文集《过渡年代》《半秋》,纪实文学《中国的大门》以及**剧本《寻找玛丽雅》等。

■■■■■■■■■■■■■■■■■■■■■■■■

2、关于新概念作文的误区:

新概念作文写作的误区与思考

连江县启明中学 谢惠燕

九九年,自《萌芽》杂志社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举办以来,新概念作文立刻如春风般催开了整个语文界的“桃花”,有人还形象地称之为“语文教改中的一场革命”、“中国语文教学制度改革的第一道曙光”。于是,各个性张扬的学子,如鱼得水般地在新概念文坛上自由挥洒,于是有了韩寒,有了蔡崇达,有了重点大学的7名保送生……但所谓物极必反,在任何文改面前,为师者都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如果为师者不给学生一定的指导,一些学生的写作必将又走入另一个死胡同。正如江苏一位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考生所言:“究竟所谓‘新概念’怎么个新法,我怀疑不但我们每个考生不明了,评委们也未必能有个准确的定义。”综观中学生文坛,我发现新概念作文的写作存在着几点明显的误区。

误区一,主题偏。“作文来源于生活”,这是无论哪个年代哪个作家都不能否认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挖掘的题材是非常多的,但从中学生写作的新作文来看,却多是些带反叛性的、带言情性的文章。如:对家长老师的不满、指责和嘲笑,对朦胧的异性之恋的追求和体会,对学校教育的厌恶及否定等等。这些偏激的文章主题,连正在上大学的主编《我们不是素食主义》的蔡崇达都觉得太过火。他说:“这一段时间,新概念及创新作文被炒得沸沸扬扬,作为亲历者的我和大家一样受到强烈的震撼。这震撼让我们偏离了日常的轨道,这异样的声音吸引我们反叛,竟让我们盲目地崇拜新概念的文章,就像一个人吃到鱼肉感觉很好,便拒绝其他食物了,毋庸置疑,这是偏食!”新概念不是一种文体,它的实质在于个性。反叛不必要的拘束,并不是否定一切。家长老师肯定有不理解孩子的时候,但是否该换种方式,提倡一下——“理解,是双向的”?对于异性的朦朦胧胧的好感确实存在,但是否值得在校园里甚至讲坛上推而广之?学校的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端,但是否一无是处?如果大家都往这方面挖题材,恐怕不出多久,这“新”概念就要成“怪”概念了。

误区二,形式怪。由于倡导自由写作,写作创新,不少同学就开始在文章形式上玩花样了。如有个同学用个数学式子来作文:

是的,很有创意,但糟糕的是,紧接其后的一批追随者来了—— 英文字母、化学元素、跳跃式、朦胧诗式,千奇百怪。甚至在一次作文课上,我的一位学生在他的《雨中即景》中以一句话为全文内容——“雨中,大黑伞,我,孤独地走着。”——并美其名曰“超短型新概念作文”,似乎有压倒那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的趋势了,真让人哭笑不得。

误区三:语言奇。翻读新概念作文,时不时地会有一两个“cool”,“哇塞” 等词跳入你的眼帘。无疑,时下的中学生多是崇尚“新人类”的一族,新生活、新语言是他们所欣赏的。兼之,电脑网络语言的浸染,于是“酷毙”、“作秀”、“X.boy”、“B.B”,到处流行,难道中国五千年的语言 词汇量还不足以敌过一个“cool”一个“B.B”吗?中国普通话不规范的现象已经够多了,而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优秀汉语言文化传统的下一代,就是如此学习运用的?当然,不可否认,语言文字的发展运用也要跟上时代,语言也需要引进新的词汇,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无论怎样运用都得适当,都得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的有关语言使用规定。

对于新概念作文,著名作家王安忆今年五月在华东师大答小记者问时指出:“总体来说好像不是太满意,我觉得他们里面有一点特别时尚性的东西,非常时髦非常潮流化。彼此都很像的那种表述的方式和情感的方式……现在有很多句子都是不通顺的。”中国历代的文学创作从一个误区走进另一个误区的遗憾在不断的上演着,从西昆酬唱集到江西诗派,从应试作文到新概念作文,这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为此,我作了一番深深思索。

思考一:文要“载道”。中学生的大脑要比小学生更成熟,但正因这个时期,中学生的言行也比小学生来得偏激,他们容易看到事物的阴暗面,并因此而愤愤不平。作为育人者,就有必要引导学生作客观的思考,对生活中的事作多层次的剖析,教会他们用最真、最善、最美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从阴暗面走到明亮处来。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美,无处不在。佛家有语:心中有灯,自见光明。只有心中有真、有善、有美,才能使身心健康发展,才能写出健康的文章。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见到了一个贪官就见不到中央领导为反腐倡廉所作的努力和成效。否则势必导致孩子们的思想观念质的退化,因为他们一方面不满,一方面容易潜移默化地效法于反面的榜样。一次语文课上,我问学生,假如你们当官了,你们会贪污吗?出人意料的是,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的说:“会!”接着有人说贪一点点,有人说要做得保密……这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这就是我们所寄厚望的未来的花朵?书包里的情书,早已不是秘密现象;男女生共聚一室,通宵达旦,也已不是新闻了。当然,这并非都是由于文章的影响,但杂志、影视作品与老师们的思想倾向一直是学生们所关注的,特别是同龄人的一些文章,对他们更是影响至大。古人云:“文以载道”,不管文章对矫正社会风气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它都必须发挥它的本职功能,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去领略美,沐浴美,也促使他们去创造美,这样,我们的作品才是有希望的,我们的孩子才是可依靠的。由华东师大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中“作文教学”一章讲到:“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美,挖掘本质美,以高尚的审美情趣去分辩真善美和假丑恶,写出积极向上,思想感情健康的文章。”我想,它的本意应也在此。

思考二:文要“以内养外。”文章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一篇文章的形式要服从于内容的需要。鲁迅先生的怒斥,要通过杂文来体现深度,闻一多先生的悲愤,只有直接演讲方显力量,而三毛的深情与孤寂,则非散文无以抒怀……任何一种内在的情感,都要通过特定的形式予以展现,这是自“诗言志”的《诗经》到“我口写我手”的“诗界革命”的发展规律。诚然,新奇的形式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睛,但,它的生命力是不强的,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千古佳作,哪篇靠的是新奇的形式?一个人的气质要比外貌更让人动心,何况是文章呢?当然,为师者要引导学生的作文从“气质”到“外貌”都表现到最佳。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多学习中外佳作的长处,提高作文的能力。

思考三:文要“气盛言宜”。所谓言为心声,语言只是文章的物质外壳,语言的运用,要出于文章和情感的需要。一代文学宗师韩愈曾在《与李翊书》中谈到:“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可见,适宜的语言来自于作家内在精神修养的浩然之气,而非一些学生盲目追求的乖僻的词汇。如果一味地在语言文字上翻新出奇,就必然造成另一种浮华的文风,那是非常不可取的,南宋江西诗派的冷僻字运诗,不就是一个例子吗?许多语文界前辈还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后阅读的指导,语言功底深厚,与大量阅读,广取博采是密切相关的。”新概念作文提倡的是“使用自已的个性语言”,个性化语言不等于奇异的文字,不等于可以用“太棒了”来表达的时候却偏要用一个“哇塞”一个“COOL”!个性化语言依然必须依靠深厚的语言功底,唯有如此,笔尖流淌的才能是有灵性的话语。如王安忆所言:“首先还是要把语文的基础学好,现在有很多句子都是不通顺的。”处在新时代,适当的吸收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的新词汇是应该的,但切不可误用滥用,否则,这个“新”,便只能是滥竽充数、名不副实了。

倡导健康文风,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具有人文性、审美性、灵活性、创造性,这才应该是新概念作文所提倡的。作为学生的指导者,我们有必要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去评议,指导学生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去关注,感受,体验生活。《中学语文新大纲》要求的“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应是灵活的创造,而不是盲目排斥!新作文要想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就不应盲目追求时尚。“鱼肉”很好,“青菜”应也不错。偏食,只会导致营养不良,日渐消瘦。一篇真正“长寿”的文章,应该是从骨子里头都是活的。而这个“活力”,依靠的应是感受独特的心灵。

[ 本文写于2002.1,发表在《福建教育》2002年第3期]

校园民谣就是用校园里发生的事情来创作的歌曲 .

狭义的定义就是为青春留下一个记忆,留下一份纪念。因为每个人都有过校园生活,这也是创作校园民谣的初衷。

1 七十年代:校园民谣 经典歌曲:《兰花草》《乡愁》《归人沙城》《拜访春天》《庙会》《雨中即景》《橄榄树》

代表人物:施孝荣 王梦麟 齐豫 刘文正

在七十年代,校园歌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由于政治上和社会的原因,它首先在我国的最南部的宝岛台湾,开始了悄悄的萌芽,它这个时候有了一个比较通俗话的“小名”--校园民谣。

"民谣"的意义在这里被泛化了,传统意义上的台湾民谣渊源应该是属于当地土著居民的台语山歌的,当然大陆东南沿海赴台的先民们带去的民歌也是重要的一支。正是这些因素的辗转和融和,孕育了纯真质朴的本土歌谣,比如曾广为流传的《思想起》、《高山青》,虽然刘雪庵、贺绿汀、陈蝶衣这些我们熟悉的名字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已显年代久远,但《秋水伊人》、《香格里拉》等民歌经典却仍然在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让人回味。

民谣本土文化:刻不容缓

民谣转向校园还是有一番曲折的。台湾特殊的环境是人所共知的,首先曾经被日本侵占过,受日本文化影响,它的低吟浅唱风格与日本音乐有着一定的“干系”。其次又由于深受美国的庇护,美国文化印记较深。再加之旧上海泊去的“十里洋场梦曲”可以说是泥沙俱下,层次各异,音乐的糅合很复杂,

这种欧美音乐的狂潮达到了一个极至--崇洋媚外现象和流行的靡靡之音盛行--一个逆反的结果应运而生:强调自我的表达理念反而深入人心,后者直接促使了校园民谣的诞生。

毕竟,本土文化的觉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了。

1975年6月6日,以余光中、徐志摩等诗人的诗为歌,杨弦与胡德夫在台北中山纪念堂举行"中国现代民歌之夜"演唱会,成为校园民歌运动开始的标志性事件;而这次演唱会所推出的9首歌曲均被收录进杨弦于同年出版的首张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中,这张专辑也标志着民歌运动的正式开端,民歌时代由此正式开始。

1976年12月3日,归台的青年画家李双泽在淡江大学举行的西洋民歌演唱会上,向在场观众大声质问:"为什么唱的都是西洋作品?我们自己的作品在哪里?"他向观众席投掷可乐瓶,并激愤地大喊"唱自己的歌"。台下的大学生立刻呐喊,赞同的声音喊成一片。这就是校园民歌史上著名的淡江事件,李双泽代表所有热爱音乐并且极富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喊出了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为有力的声音。

音乐的变革首先从校园了开始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校园里的歌曲才带动了台湾音乐发展。运动初期的作品首先是向名人“借刀”的:有新文学史上的巨匠胡适、徐志摩,也有正当其时的名家余光中、郑愁予等,在音乐上打破了以往旧上海和传统台湾歌谣的限制,突出作品简单平实、琅琅上口的曲风,还借鉴了大量西洋乐器,融会贯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台湾国语民谣形式,唱自己的歌。开始风雅一时。

这首《兰花草》的歌词源自胡适的诗作《希望》。这首早年曾流传北大的诗歌,随着胡适先生的暮年也漂泊到了台湾,它那偏重小女生的单纯语气,凭着它的清新和诗意,更带着几分童趣与童贞,很快被流传开来。

君子爱与兰花为伍,不知道的人很难把它和一个男人联系起来。胡老先生那淡淡的赤子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的思乡情。

这也是为什么,听刘文正这样的声音唱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一点也不觉得太奶油,因为你可以感觉到他在演绎真诚。

除了胡适,台湾诗人余光中是民歌运动中的另一个文学大腕。1974年,余光中应香港中文大学之聘,出任中文系教授。在香港的十年间,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安稳、最舒服、最愉快的日子。也是余光中在散文方面取得新进展的重要时期,他自己戏谑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

《乡愁》余光中词杨弦曲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

余光中说:我的乡愁,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成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所以这样说来,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这首写于1972年的《乡愁》传遍大江南北。《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成为风靡一时的校园歌曲的滥觞,也广为祖国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承认,他的诗歌在赴美期间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的影响,比较注意节奏,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谱曲

2 七十年代:校园民谣 民歌金韵奖应运而生

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成为风靡一时的校园歌曲的滥觞,也为祖国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承认,他的诗歌在赴美期间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的影响,比较注意节奏,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谱曲。

由于许多的学子纷纷投入了民歌的词曲创作,民歌金韵奖则应用而生。从1976年起,台湾新格唱片公司连续四年举办了"金韵奖"民歌比赛,真正使得民歌开始转向校园传唱,直至风行。当时,金韵奖的规定是“高中以上在学青年”方能参加,参赛曲目全部要求原创,提倡清纯质朴的风格,它真正使得民歌广为传唱的,深入校园。又以校园为依托反过来又使民谣得以风行,同时,大批有才华的校园歌手脱颖而出,加入到民歌创作的队伍中。所以尽管大部分歌曲中唱的是具有乡村风格的民歌,但人们却将这些歌曲称为台湾校园歌曲。草地上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抱着吉他轻声弹唱,成为七十年代末台湾校园生活的一大特色。

在民歌鼎盛时期,有不少大红大紫的作品,相信许多人到现在还是耳熟能详,施孝荣的《归人沙城》、《拜访春天》,王梦麟《庙会》、《雨中即景》,齐豫《橄榄树》等等。

进入七十年代后,校园民谣成了这样一种音乐现象:它首先被那些对音乐有着执着追求的校园歌手们所吟唱、使之流行于中国大陆的各个高等学校,然后因为一个成功的商业运作迅速风靡了整个社会并产生了极大反响。校园民谣,它记录了一个时代、一种学校的文化氛围、一代莘莘学子的梦想与追求和对易逝的青春岁月的怀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音乐整个是简朴的民谣风格,与美国流行音乐和早期迪斯科极为类似,他们的内容“是以贴近生活”为特色的。

这个时期的大陆,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只有少儿校园歌曲是一枝独秀。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梁茂春说:“‘文革’当中的儿童歌曲受到了一种畸形的发展,就是整个被政治化了,儿童歌曲也同样是高的、快的、响的、喊叫的表现一种特殊的情绪。但是有些作曲家在这样的条件下写出了一些比较好的儿童歌曲,比如说《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曲,同样是歌颂领袖歌颂***,但是在形象上比较生动、比较活泼,能够反映儿童的特点。这大概是‘文革’期间最有代表性的儿童歌曲了。”

文章标签: # 苏妙玲 # 概念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