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爱情 生肖爱情

后来新妇可为婆指什么生肖_后来者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7-26 人已围观

简介1.83版杨康的演员叫什么?2.陕西长武县的风俗3.满族的礼仪与服饰资料。4.有谁能详细介绍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礼仪(急!)数字成语 一字开头的成语 一字不识 一心为公 一线希望 一无牵挂 一望无涯 一团糟 一声不响 一年一回 一家之主 一饭三遗矢 一肚子坏水 一把手 一字师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掷乾坤 一则一,二

1.83版杨康的演员叫什么?

2.陕西长武县的风俗

3.满族的礼仪与服饰资料。

4.有谁能详细介绍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礼仪(急!)

后来新妇可为婆指什么生肖_后来者是什么生肖

数字成语 一字开头的成语

一字不识 一心为公 一线希望

一无牵挂 一望无涯 一团糟

一声不响 一年一回 一家之主

一饭三遗矢 一肚子坏水 一把手

一字师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掷乾坤

一则一,二则二 一渊不两蛟 一拥而入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言不发 一厢情愿

一无所闻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一十八层地狱

一十八般武艺 一十八般兵器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一人敌 一掊土

一牛鸣 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决胜负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饭三吐哺

一而光 一而二,二而一 一而二,二而三

一代不如一代 一吹一唱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一波才动万波随 一鞭一条痕

一鞭先著 一百二十行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一坐一起 一坐尽倾

一坐尽惊 一坐皆惊 一走了之

一字一珠 一字一泪 一字一句

一字千秋 一字千钧 一字千金

一字兼金 一字长城 一字褒贬

一柱承天 一重一掩 一至于斯

一至于此 一之已甚 一枝一栖

一肢一节 一枝一节 一之为甚

一纸千金 一知片解 一掷干坤

一肢半节 一支半节 一知半见

一针一缐 一针一线 一枕南柯

一枕黄粱 一枕邯郸 一眨巴眼

一缘一会 一语中人 一语中的

一隅之说 一语双关 一迎一和

一饮一啄 一以当十 一以当百

一噎止餐 一叶迷山 一叶报秋

一言中的 一言一行 一言以蔽之

一言兴邦 一言丧邦 一言千金

一言两语 一言半句 一言半辞

一熏一莸 一心一路 一心一力

一心一腹 一心同体 一泻万里

一些半些 一泻百里 一笑一颦

一笑倾城 一笑了之 一笑了事

一笑百媚 一厢情原 一相情原

一线之路 一现昙华 一线生机

一献三售 一献三酬 一席之地

一夕一朝 一息奄奄 一物降一物

一无所知 一无所获 一无所成

一无所长 一卧不起 一文如命

一闻千悟 一苇可航 一往直前

一望无垠 一望无边 一往情深

一网尽扫 一望而知 一往而深

一推两搡 一吐为快 一通百通

一天一地 一塌胡涂 一榻胡涂

一索成男 一岁载赦 一岁再赦

一岁三迁 一死一生 一丝一毫

一丝不挂 一手一脚 一时之选

一时之秀 一时之权 一式一样

一矢双穿 一时三刻 一时千载

一事不知 一时伯仲 一时半晌

一时半霎 一生一世 一生一代

一生九死 一身两头 一身二任

一射之地 一扫而光 一日万几

一日三月 一日三省 一日三岁

一日三覆 一日三复 一日千丈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曲阳关

一邱之貉 一丘一壑 一穷二白

一清二楚 一切万物 一钱不名

一齐众楚 一栖两雄 一气浑成

一暴十寒 一颦一笑 一嚬一笑

一品白衫 一偏之论 一偏之见

一片散沙 一片丹心 一诺无辞

一牛鸣地 一牛吼地 一念之误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念之差 一年一度

一男半女 一目之士 一目五行

一目数行 一模二样 一命之荣

一命鸣呼 一命归阴 一命归西

一暝不视 一民同俗 一面之缘

一面之雅 一面之识 一面之款

一面之辞 一梦华胥 一门心思

一门同气 一脉香烟 一脉相通

一脉相传 一脉相承 一脉同气

一马一鞍 一乱涂地 一路神只

一路货色 一路风清 一路风尘

一龙一猪 一鳞片爪 一鳞片甲

一廉如水 一劳久逸 一览无馀

一览无遗 一揽包收 一来一往

一篑之功 一夔一契 一馈十起

一壸千金 一匡九合 一口一声

一口同音 一口同声 一孔不达

一蹶不兴 一举万里 一举三反

一举两全 一介之士 一介之善

一介之才 一接如旧 一介不苟

一阶半职 一脚不移 一见锺情

一剑之任 一见了然 一家之作

一家之言 一家之学 一家之辞

一家一计 一家一火 一家无二

一家老小 一己之见 一饥两饱

一晦一明 一挥九制 一麾出守

一褱而论 一画开天 一花独放

一狐之掖 一呼再喏 一虎不河

一哄而上 一閧而散 一哄而起

一狠二狠 一呵而就 一毫千里

一毫不染 一毫不苟 一毫不差

一还一报 一鼓一板 一顾倾城

一顾千金 一谷不升 一谷不登

一根一板 一个半个 一高二低

一夫之勇 一夫之用 一夫当关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佛出世 一分一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飞冲天 一吠百声

一饭之德 一帆顺风 一饭千金

一反其道 一反既往 一定之规

一定不移 一丁不识 一雕双兔

一点一滴 一点灵犀 一点半点

一刀两段 一旦一夕 一代宗臣

一代文宗 一代风流 一代鼎臣

一搭一档 一寸赤心 一蹴可几

一蹴而得 一蹴而成 一槌定音

一传十,十传百 一成不易 一尘不缁

一尘不到 一彻万融 一朝之患

一朝千里 一倡一和 一倡三叹

一长二短 一长半短 一唱百和

一差两讹 一差二误 一差二悮

一差半错 一步一趋 一步一个脚印

一不压众,百不随一 一步登天 一波万波

一秉虔诚 一秉大公 一表堂堂

一表人物 一表人材 一表非俗

一鞭先着 一鼻子灰 一笔抹杀

一笔抹摋 一鼻孔出气 一笔勾消

一笔勾断 一笔不苟 一悲一喜

一报还一报 一班一辈 一般无二

一斑半点 一班半点 一统天下

一弛一张 一跌不振 一资半级

一阶半级 一班一级 一文不值

一碧万顷 一心无二 一心同归

一心同功 一辞同轨 一辞莫赞

一箭之遥 一箭双雕 一空依傍

一星半点 一致百虑 一泻千里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座皆惊 一隅之地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文不名 一以贯之

一团和气 一心一计 一览无余

一口三舌 一来二去 一石二鸟

一代谈宗 一字不苟 一贫如洗

一拥而上 一箭上垛 一面之交

一元复始 一张一弛 一索得男

一路顺风 一柱擎天 一得之见

一拍即合 一了百当 一棍子打死

一锤子买卖 一场春梦 一病不起

一日之长 一口咬定 一言半语

一定不易 一五一十 一丝不苟

一应俱全 一行作吏 一望无际

一丘之貉 一方之任 一丝不紊

一搭两用 一板三眼 一衣带水

一塌糊涂 一孔之见 一无是处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笑千金 一掷百万

一尘不染 一树百获 一傅众咻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日九迁 一谦四益

一误再误 一人有庆 一笑置之

一清二白 一年半载 一溜烟

一代楷模 一板一眼 一喷一醒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举千里 一网打尽

一手一足 一床锦被遮盖 一窍不通

一语道破 一呼百应 一改故辙

一朝一夕 一蹶不振 一言九鼎

一雷二闪 一针见血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干二净 一丝两气 一钱如命

一路福星 一了百了 一箪一瓢

一相情愿 一刀两断 一枕槐安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蹴而就 一床两好

一毛不拔 一语破的 一叶知秋

一鳞半爪 一力承当 一时半刻

一碗水端平 一之谓甚 一成不变

一箭之地 一意孤行 一得之愚

一蟹不如一蟹 一清如水 一介书生

一事无成 一知半解 一如既往

一字之师 一天星斗 一己之私

一哄而散 一呼百诺 一仍旧贯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隅三反 一得之功

一字长蛇阵 一日之长 一口吸尽西江水

一刻千金 一鸣惊人 一双两好

一马平川 一风吹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一枝之栖 一无长物 一劳永逸

一气呵成 一浆十饼 一臂之力

一琴一鹤 一串骊珠 一壶千金

一言难尽 一手托天 一见如故

一鼓作气 一身而二任 一人之交

一片焦土 一筹莫展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无可取 一长一短 一物不知

一无所取 一身五心 一技之长

一块石头落地 一唱一和 一手包办

一木难支 一而再,再而三 一往无前

一日万机 一日三秋 一岁九迁

一本正经 一寸丹心 一元大武

一言为定 一钱不值 一面如旧

一身都是胆 一触即溃 一不做,二不休

一国三公 一般见识 一纸空文

一概而论 一曝十寒 一退六二五

一落千丈 一掷千金 一见倾心

一败涂地 一日千里 一心一意

一息尚存 一世龙门 一榻横陈

一目了然 一切众生 一朝之忿

一目十行 一举手之劳 一刀切

一无所能 一世之雄 一身是胆

一德一心 一口两匙 一无所有

一挥而成 一见如旧 一视同仁

一路平安 一丝半粟 一片冰心

一塌刮子 一问三不知 一团漆黑

一室生春 一斑窥豹 一牛九锁

一倡百和 一鳞半甲 一字一板

一草一木 一手遮天 一字不易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棒一条痕 一去不复返

一片宫商 一夔已足 一狐之腋

一字连城 一潭死水 一弹指顷

一诺千金 一挥而就 一瓣心香

一介不取 一表人才 一隅之见

一钱不落虚空地 一马当先 一客不烦二主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分为二 一举一动

一差二错 一枕黄梁 一吟一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鳞一爪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发千钧 一抔黄土 一秉至公

一龙一蛇 一举成名 一家之计

一触即发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无所得

一决雌雄 一表非凡 一本万利

一波三折 一簧两舌 一把死拿

一命呜呼 一步一鬼 一笔抹煞

一家眷属 一蛇两头 一尺水十丈波

一寒如此 一动不如一静 一扫而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体同心 一面之词

一举两得 一见钟情 一长两短

一心一德 一觞一咏 一窝蜂

一干人犯 一反常态 一成一旅

一轨同风 一帆风顺 一发破的

一瞑不视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一身两役

一败如水 一匡天下 一唱三叹

一日万里 一盘散沙 一笔勾销

一模一样 一股脑儿 一日之雅

一片汪洋 一不扭众 一官半职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锤定音

二字开头的成语

二罪俱罚 二者必取其一 二者必居其一

二意三心 二旬九食 二仙传道

二五耦 二桃三士 二竖为灾

二三其节 二三其操 二人同心

二卵弃干城 二流子 二话没说

二杆子 二而一 二帝三王

二道贩子 二次三番 二百五

女郎 二者不可得兼 二心三意

二话不说 二缶钟惑 二童一马

二三君子 二满三平 二缶锺惑

二一添作五 二姓之好 二心两意

二桃杀三士 二竖为虐 二三其意

二三其德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二龙戏珠

二惠竞爽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二分明月

二把刀 佳人

三字开头的成语

三角恋爱 三寸金莲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三拳两脚 三薰三沐

三沐三薰 三句话不离本行 三句不离本行

三夫成市虎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三分鼎立 三叠阳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三贞五烈 三折肱为良医

三灾六难 三怨成府 三盈三虚

三阳交泰 三言两句 三言讹虎

三熏三沐 三心两意 三写易字

三写成乌 三徙成国 三徙成都

三窝两块 三瓦两巷 三吐三握

三头六证 三头六面 三头两日

三头八臂 三汤五割 三汤两割

三台八座 三思而行 三首六臂

三兽渡河 三尸五鬼 三省吾身

三山五岳 三三四四 三日新妇

三拳二脚 三求四告 三清四白

三亲四眷 三亲六眷 三亲六故

三迁之教 三期贤佞 三婆两嫂

三年五载 三臡八菹 三沐三熏

三毛七孔 三老四少 三街六市

三节两寿 三街两市 三脚两步

三江五湖 三江七泽 三谏之义

三家村 三饥两饱 三荤五厌

三魂出窍 三回五次 三回九转

三环五扣 三槐九棘 三好两歉

三好两歹 三好二怯 三跪九叩

三顾草庐 三宫六院 三告投杼

三夫之言 三夫之对 三复白圭

三风十愆 三翻四覆 三反四覆

三番两次 三冬二夏 三等九格

三等九般 三朝五日 三长四短

三差五错 三茶六礼 三不拗六

三步两脚 三病四痛 三榜定案

三般两样 三百瓮齑 三邻四舍

三纲五常 三星在户 三皇五帝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成虎 三年化碧

三十六行 三纸无驴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蛇七鼠 三复斯言 三阳开泰

三头两面 三老五更 三百六十行

三衅三浴 三牲五鼎 三寸鸟,七寸嘴

三贞九烈 三差两错 三言两语

三教九流 三十三天 三灾八难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分鼎足 三智五猜

三旨相公 三命而俯 三寸不烂之舌

三坟五典 三马同槽 三朝元老

三寸之舌 三足鼎立 三番五次

三头对案 三对六面 三更半夜

三折肱,为良医 三心二意 三月不知肉味

三瓦两舍 三拳不敌四手 三三两两

三余读书 三头六臂 三长两短

三姑六婆 三思而后行 三战三北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三六九等 三尸暴跳

三天两头 三三五五 三妻四妾

三下五除二 三曹对案 三班六房

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生有幸 三魂七魄

三占从二 三旬九食 三十而立

三头两绪 三街六巷 三缄其口

三顾茅庐 三平二满 三朋四友

三位一体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三从四德

三五成群 三人为众 三户亡秦

三媒六证 三推六问 三令五申

三翻四复 三茶六饭 三年之艾

三浴三衅 三迭阳关 三星在天

三豕涉河

四字开头的成语

四战之国 四方辐辏 四海升平

四海飘零 四海皆兄弟 四肢百体

四肢百骸 四至八道 四通五达

四通八达 四停八当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不勤 四体百骸 四书五经

四时之气 四山五岳 四角俱全

四郊多垒 四荒八极 四海一家

四海为家 四海他人 四海

四分五剖 四纷五落 四分五落

四方之志 四方八面 四冲六达

四冲八达 四百四病 四面受敌

四面出击 四面楚歌 四亭八当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面八方 四马攒蹄

四脚朝天 四清六活 四平八稳

四分五裂 四海鼎沸 四姻九戚

四海升平 四衢八街 四海波静

四大皆空 四战之地 四时八节

四时充美 四海承风 四不拗六

五字开头的成语

五蕴皆空 五味俱全 五色相宣

五彩斑斓 五洲四海 五月飞霜

五行俱下 五心六意 五体投诚

五石六鹢 五十步笑百步 五申三令

五亲六眷 五抢六夺 五男二女

五陵英少 五陵豪气 五零二落

五里雾中 五劳七伤 五积六受

五花杀马 五花大绑 五侯七贵

五侯蜡烛 五谷丰熟 五方杂厝

五短身材 五冬六夏 五鼎万钟

五典三坟 五尺之僮 五尺之童

五尺童子 五尺竖子 五车腹笥

五藏六府 五步成诗 五行并下

五月披裘 五体投地 五内俱崩

五谷不分 五色缤纷 五花八门

五行并下 五日京兆 五谷丰登

五羖大夫 五月粜新谷 五里雾

五毒俱全 五谷不升 五合六聚

五方杂处 五彩缤纷 五马分尸

五角六张 五光十色 五色无主

五颜六色 五脏六腑 五陵年少

五内如焚 五世其昌 五脊六兽

五雀六燕 五零四散 五子登科

五风十雨 五大三粗 五言长城

五黄六月 五音六律 五虚六耗

五行八作 五斗折腰 五湖四海

五经扫地 五鬼闹判

六字开头的成语

六问三推 六通四辟 六通四达

六神不安 六趣轮回 六街三陌

六尺之讬 六亲无靠 之内

六出奇计 六耳不同谋 六亲不认

六神无主 六韬三略 六马仰秣

六尺之孤 六朝金粉 六根清静

六畜不安 六月飞霜 六出纷飞

六畜兴旺 六街三市 六根清净

六道轮回 六尘不染 六臂三头

七字开头的成语

七十二变 七郤八手 七脚八手

七返丹 七嘴八张 七足八手

七纵七擒 七纵七禽 七纵八横

七子八婿 七支八搭 七贞九烈

七张八嘴 七言八语 七相五公

七窝八代 七湾八扭 七湾八拐

七弯八拐 七歪八扭 七损八益

七损八伤 七死七生 七首八脚

七生七死 七舌八嘴 七上八落

七郄八手 七窍冒火 七窍玲珑

七七八八 七破八补 七男八婿

七满八平 七零八碎 七了八当

七老八十 七捞八攘 七老八倒

七拉八扯 七口八嘴 七孔生烟

七开八得 七慌八乱 七横八竖

七返还丹 七断八续 七担八挪

七大八小 七搭八搭 七搭八扯

七疮八孔 七穿八烂 七穿八洞

七步成章 七步成诗 七步八叉

七病八倒 七拱八翘 七嘴八舌

七零八落 七窍生烟 七棱八瓣

七高八低 七推八阻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七上八下 七扭八歪 七步之才

七长八短 七死八活 七日来复

七次量衣一次裁 七擒七纵 七行俱下

七青八黄 七颠八倒 七拼八凑

七折八扣 七十二行 七手八脚

七事八事 七情六欲 七病八痛

八字开头的成语

八砖学士 八竿子打不着 八难三灾

八万四千 八面受敌 八纮同轨

八府巡按 八方支持 八窗玲珑

八字没一撇 八字打开 八珍玉食

八音迭奏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面张罗

八面圆通 八面莹澈 八面威风

八面玲珑 八面见光 八九不离十

八街九陌 八荒之外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八方呼应 八斗之才 八拜之交

八百孤寒 八字没见一撇 八音遏密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八仙过海 八面驶风

八方支援 八方风雨

九字开头的成语

九回肠 九宗七祖 四海

九蒸三熯 九折臂 九五之尊

九天九地 九死未悔 九死不悔

九世之仇 九仞一篑 九衢三市

九年之储 九流十家 九流宾客

九流百家 九九归原 九江八河

九间大殿 九间朝殿 九阍虎豹

九合一匡 九关虎豹 九故十亲

九天揽月 九鼎大吕 九鼎不足为重

九儒十丐 九牛一毛 九霄云外

九曲回肠 九牛二虎之力 九死一生

九流人物 九回肠断 九年之蓄

九原可作 九九归一 九转功成

九牛拉不转 九洲四海 九烈三贞

九垓八埏 九行八业 九天仙女

九泉之下 九牛一毫 九流三教

九鼎一丝 九变十化十字开头的成语

十八层地狱 十八般武艺 十八般兵器

十字路头 十字街口 十捉九着

十转九空 十战十胜 十载寒窗

十雨五风 十有八九 十万火速

十死九活 十死不问 十手争指

十十五五 十室容贤 十室九匮

十世单传 十日并出 十人九慕

十亲九眷 十年生聚 十年读书

十目所视 十拏九稳 十眠九坐

十米九糠 十里洋场 十口相传

十拷九棒 十浆五馈 十寒一暴

十光五色 十夫楺椎 十夫桡椎

十发十中 十二万分 十二金钗

十恶五逆 十成九稳 十步香车

十不当一 十变五化 十步芳草

十拿九稳 十风五雨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十年磨剑 十全十美 十生九死

十万八千里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十年寒窗

十二金牌 十步香草 十年九不遇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之八九

十里长亭 十围五攻 十行俱下

十病九痛 十字街头 十日之饮

十万火急 十面埋伏 十鼠同穴

十室九空 十死一生 十恶不赦

十字路口 十冬腊月 十指连心

十亲九故 十年窗下 十羊九牧百字开头的成语

百爪挠心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百足不僵 百紫千红

百拙千丑 百啭千声 百中百发

百折千回 百折不移 百折不屈

百折不摧 百战百败 百载树人

百下百着 百下百全 百无一堪

百无所成 百无是处 百万雄兵

百岁之盟 百岁之后 百死一生

百顺千随 百顺百依 百事无成

百事大吉 百世一人 百世流芬

百世流芳 百世不易 百舍重趼

百忍成金 百巧成穷 百年之约

百年谐老 百年好事 百年大业

百谋千计 百密一疏 百媚千娇

百虑一致 百口同声 百口难分

百孔千创 百举百捷 百结悬鹑

百结愁肠 百计千心 百计千谋

百计千方 百喙一词 百喙如一

百喙难辞 百喙难辩 百喙莫辩

百鬼众魅 百怪千奇 百福具臻

百凡待举 百二山川 百二金瓯

百二关河 百堕俱举 百端交集

百动不如一静 百川朝海 百尺无枝

百城之富 百不一遇 百不一贷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百宝万货 百般折磨

百般抚慰 百密一疏 百足之虫

百纵千随 百世之利 百年之业

百年好合 百虑攒心 百炼成刚

百川赴海 百品千条 百废咸举

百废俱举 百废具作 百废具兴

百废具举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折不挠

百折不回 百战不殆 百战百胜

百衣百随 百业萧条 百星不如一月

百无一用 百无一失 百无一能

百无聊赖 百无禁忌 百万雄师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百岁千秋 百思不解

百兽率舞 百世师 百身莫赎

百舍重茧 百舌之声 百巧千穷

百鸟朝凤 百念皆灰 百年之好

百年之柄 百年偕老 百年树人

百年难遇 百年大计 百年不遇

百龄眉寿 百伶百俐 百了千当

百炼成钢 百里挑一 百口莫辩

百孔千疮 百举百全 百家争鸣

百卉千葩 百花生日 百花齐放

百感交集 百废俱兴 百废待举

百发百中 百端待举 百堵皆作

百读不厌 百代文宗 百代过客

百辞莫辩 百川归海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步穿杨 百不一存 百弊丛生

百般奉承 百般刁难 百依百从

百无一是 百无一成 百闻不如一见

百岁之好 百思莫解 百思不得其解

百世之师 百世不磨 百身何赎

百年之后 百里之才 百花争艳

百花争妍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丈竿头

百依百随 百依百顺 百废待兴

百二山河 百二河山 百尺竿头

百不失一 百不获一 百不当一千字开头的成语

千古奇冤 千日斫柴一日烧 千日打柴一日烧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千棰打锣,一棰定声 千状万端

千载一合 千依万顺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千闻不如一见 千随百顺 千里姻缘使线牵

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千里寄鹅毛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千方万计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千姿万态

千姿百态 千状万态 千章万句

千载一遇 千载一圣 千载一日

千载一会 千载一逢 千载一弹

千载奇遇 千载难遇 千灾百难

千语万言 千依百顺 千言万说

千绪万端 千形万状 千推万阻

千头万序 千条万绪 千条万缕

千条万端 千态万状 千岁一时

千岁鹤归 千思万想 千思万虑

千水万山 千生万死 千生万劫

千人一面 千秋万世 千秋万古

千秋人物 千年一律 千难万险

千难万难 千难万苦 千磨百折

千龄万代 千伶百俐 千里之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姻缘一线牵 千里无烟 千里神交

千里骏骨 千里结言 千里鹅毛

千了万当 千了百了 千金之家

千金一壸 千金一笑 千金一诺

千金一刻 千金一瓠 千金敝帚

千家万户 千汇万状 千回百转

千红万紫 千古罪人 千古一辙

千古一时 千古一律 千古奇闻

千古绝调 千古绝唱 千古独步

千古不朽 千古不磨 千沟万壑

千峰万壑 千峰百嶂 千刀万剁

千村万落 千疮百痍 千愁万绪

千愁万恨 千乘万骑 千差万错

千补百衲 千兵万马 千变万轸

千金比屋 千娇百媚 千仓万箱

千变万状 千呼万唤 千了百当

千里送鹅毛 千里同风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千真万确 千夫所指 千万买邻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千变万化 千叮万嘱

千载一时 千山万水 千岩竞秀

千疮百孔 千金之子 千军万马

千千万万 千端万绪 千篇一律

千钧一发 千秋万岁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千山万壑 千里迢迢 千辛万苦

千门万户 千秋万代 千回万转

千方百计 千虑一失 千回百折

千言万语 千头万绪 千里莼羹

千金市骨 千金弊帚 千人所指

千恩万谢 千刀万剐 千差万别

千里之足 千丝万缕 千虑一得

千载难逢 千岩万壑 千里一曲

千钧重负 千金一掷 千仞无枝

千奇百怪 千金买笑 千锤百炼

千里犹面万字开头的成语

万事如意 万应灵药 万事大吉

万世不易 万人之敌 万念俱寂

万流景仰 万程 万赖无声

万赖俱寂 万夫不当 万代千秋

万不失一 万口一辞 万古长春

万翼 万选青钱 万全之策

万应灵丹 万死不辞 万古千秋

万目睽睽 万人空巷 万紫千红

万象森罗 万念俱灰 万签插架

万死一生 万家生佛 万贯家财

万无一失 万籁无声 万家灯火

万世流芳 万众一心 万籁俱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古长存 万壑争流

万象更新 万变不离其宗 万缕千丝

万里长征 万事亨通 万马奔腾

万民涂炭 万里长城 万不得已

万壑千岩 万头攒动 万口一谈

万寿无疆 万死犹轻 万马齐喑

万世师表 万箭攒心 万水千山

万夫不当之勇 万劫不复 万古流芳

万古长青 万载千秋 万语千言

万绪千头 万绪千端 万物之灵

万万千千 万岁千秋 万世一时

万世无疆 万全之计 万年无疆

万目睚眦 万里无云 万里迢迢

万苦千辛 万口一词 万箭穿心

万户千门 万恨千愁 万贯家私

万古留芳 万夫莫当 万别千差

亿字开头的成语

亿辛万苦 亿万斯年 亿兆一心

83版杨康的演员叫什么?

1. 结婚忌讳什么

1. 新妇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2. 婚后三日,新人回门,须在当天日落以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宿。万一有特殊原因无法回家,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冲撞了娘家人使娘家倒霉。

3.孕妇及带孝者都不能目睹新人出门或过门,更不能触碰到新人的衣物及新房所有的物品。

4. 新郎到女家接新娘时,新娘可能离开娘家或在过度兴奋下喜极而泣,这也甚为普遍而不成问题(甚至是好事,留下"水头"旺女家)。但过门至男家后就不能流泪。

5. 新娘于结婚吉日忌穿"旧鞋"。所有的婚纱鞋、绣花鞋及晚装鞋等应全是新的。若恐防新鞋硬而不舒服,宜较优质的软皮,尺寸不妨预松少许及加上厚垫,亦不宜穿着过高的高跟鞋。

6. 可以佩戴一些吉祥物、或者符。但不要胡乱买,可以去居明居网店看看具体介绍。

7. 新娘子要小心, 不要踏到新郎鞋, 会有羞夫之意。

8.新娘进男家门时, 忌脚踏门槛, 应要跨过去。

9. 新婚四个月内忌参与他人婚丧喜庆事物,以免相犯冲。

10. 安床时, 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

11. 订婚当天, 不管天气有多热, 所有参加订婚的人, 都不可以煽扇子, 不然会有拆散的意思。

12. 订婚之文定喜宴完毕后, 双方都不可以说再见, 不然会有再婚的意思

新房可以摆设一些风水吉祥物的,比如香港著名风水大师李居明设计的,你可以到淘宝 居明居/香港李居明风水吉祥物专卖店 店里看一下,每种吉祥物都有详细的说明,你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咨询下客服,他们了解的比较全面。

2. 结婚时最忌讳什么

一般而言新人都选择避免于农历正月(冲新年大节)、三月(清明节)、六月(恐半世夫妻,但实则问题不大)、七月(盂兰节,又称鬼节)及九月(重阳节)结婚,最为偏爱八月(中秋佳节)及年尾圣诞节日时分。但其实择日最重要是避开双方父母农历生日之月份,并应事先徵询他们意见,计算双方之时辰八字,避免与结婚当天相冲,让婚礼顺利进行。

由于各地的风俗传统各有差异,目前全国各地在择日准则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建议新人们在择日上多征求长辈的意见,列出一个他们推荐的吉日清单,或是从黄历上找出适宜婚嫁的日期,然后再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选择:

考虑双方工作、学习的实际情况。如果一方正在读书,应避开紧张的复习考试阶段;如果一方正忙于重大项目,对方就要耐心地等到捷报传来再择“吉日”。

考虑双方的身体状况。如果一方身体不适或者生病,一定要及时修养,等康复后再商量。结婚还应该避开女方的经期,女孩子可别不好意思说哦。

考虑双方家长的时间安排,最好是选择双方长辈都能出席的日期。

考虑你理想中的婚礼形式对天气情况的需求。如果你期待办一场清新自然的草坪婚礼,就要避开寒冷的冬日和炎热的仲夏;如果你打算搞一个浪漫热烈的海滩婚礼,夏末秋初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对双方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如相识纪念日、生日、求婚纪念日等,让婚礼变得更有意义。

3. 结婚当天新娘忌讳什么

1、首先是早上要早起去化妆,如果家里自己有车更方便,如没有最好打车,东西比较多,哪天尽量减少发生不开心的可能,化妆时候拿着婚纱,化妆前穿好,先不要穿裙撑,走路不方便。

2、化妆的时候化妆师会推荐用安瓶,个人觉得那个没什么大的作用,化妆前一天去美容院做个深层补水的话上装的效果要比那个好,可以和化妆师说对安瓶过敏推脱不用。 3、新郎那边事情可能更多一点,早早的就要准备,不过那天可以找个可靠的兄弟帮忙张罗,不一定什么事情都亲自过问,肯定会忙不过来的。

4、接亲的时候各地的风俗不同,有抢鞋的,拦门的等等,新郎一定保护好新娘,如遇硬抢的不要挣扎,大喜的日子就“从了”吧,哈哈 ,比如我们这边有新娘下车抢新娘鞋子的风俗,所以就要把鞋带松开,不然大家一激动脚丫子在给掳坏了就不值当了不是。 5、新郎抱新娘上楼的时候看是几层,要是实力充足当然是抱着到家最好,要是力气不够大不如选择背的,省力些,不过录像的镜头里还是应该抱一下下,不录的时候背着,否则背着的效果确实不太雅观,哈哈。

6、伴娘当天的作用也很重要,新娘要准备一个分隔层的包包,伴娘要帮助管理财务,等缉功光嘉叱黄癸萎含联,一定要把别人给你的各种红包和你准备给别人的红包分类放好,不然混乱中拿错了,你就是哑巴吃黄连了。 7、婚礼现场到了,新娘是当天众人关注的主角,一般迎宾的时候都会穿撑裙了,新郎新娘并列站着,新郎一定要小心,不要踩到新娘的裙子,否则就…………,走红地毯的时候,无论是新娘的爸爸还是新郎与新娘走,要腾出一只手帮着新娘抓着裙子。

8、最重要的一点,新娘礼服问题,如果不是量身定做的礼服一般都有点小不合适,首先是胸围哪里,选择好点的内衣,隆胸效果好些的,当天在台上要挺胸抬头,站立时尽管累也一定要坚持挺拔的身姿,不然真的很难看,后悔终生啊,在台上不要乱动,看过很多婚礼,觉得就那样好好站着不动的效果是最好的。女孩不要捋头发,抿嘴唇这些小动作可以缓解紧张但很难看。

其次是如果礼服偏肥一定要准备大别针,粗粗打打的那种哦,如果偏瘦一定要准备针线,结实点的哦,一旦拉锁坏掉,立刻找个技艺娴熟的姐妹帮忙缝好,当天更换礼服的速度要快,有实力的话多准备一套敬酒服,如果一套除了问题立刻启动备案。 9、敬酒时伴郎最好把新郎的酒瓶里换成白水,一般桌子上喝点白水就可以了,这个场合大家不会拼酒,但是到了铁哥们,同学什么的最好换回酒,不然会死的很惨。

10、新娘子当天应该准备一个小外套活披肩,很多用处。

4. 结婚当天的禁忌

在结婚的过程中 , 有不少传统留下来的禁忌, 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也不用过份迷信. ( 一 ) 忌于鬼月完婚. 即农历七月. ( 二 ) 忌于农历六月完婚, 有半月妻的意思. ( 三 ) 安床时, 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对象的尖角相对. ( 四 ) 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 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 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如肖龙者. ( 五 ) 订婚当天, 不管天气有多热, 所有参加订婚的人, 都不可以煽扇子, 不然会有拆散的意思. ( 六 ) 订婚之文定喜宴完毕后, 双方都不可以说再见, 不然会有再婚的意思. ( 七 )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衣服礼服忌有袋口, 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 八 ) 新娘子离开娘家时, 哭得越厉害越好. 越哭越发, 不哭不发的意思. ( 九 ) 结婚当天, 新娘出门时, 姑嫂均要回避, 不能相送. 因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扫"同音, 都不吉利. ( 十 ) 在迎娶途中, 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 叫"喜冲喜", 会抵消彼此的福份, 所以必需互放鞭炮, 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 以化解之. ( 十一 ) 结婚当天, 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到新床, 直到晚上就寝. 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 十二 ) 结婚当天, 新娘子不可躺下, 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 ( 十三 ) 因小孩容易哭, 所以小孩应禁入结婚礼堂, 因为在礼堂哭会不吉利. ( 十四 ) 新娘进男家门时, 忌脚踏门槛, 应要跨过去. ( 十五 ) 凡是生肖属"虎"的人或寡妇, 不可观礼及进新房. ( 十六 )新娘子小心, 不要踏到新郎鞋, 会有羞夫之意. ( 十七 ) 归宁当天, 新婚夫妇必须于日落前离开娘家回家, 绝对不可留在娘家过夜. 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 夫妻二人要分开睡, 以免冲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 十八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 十九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在外过夜。

5. 结婚有什么忌讳

1.祭祖 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 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 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 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 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 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 后才得进入。

6.拜别 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 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 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 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掷扇 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 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10.燃炮 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1.摸橘子 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 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2.牵新娘 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 槛,而应横跨过去。

13.喜宴 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 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 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15.闹洞房 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陕西长武县的风俗

苗侨伟,籍贯浙江宁波,香港演员,人称三哥,也是艺视眼镜(现时亮视点)的创办人。中文名: 苗侨伟

外文名: Michael Miu

别名: 阿苗,三哥(now)

出生地: 浙江舟山

出生日期: 1958年6月18日

生肖: 狗

身高: 180cm

体重: 75kg

妻子: 戚美珍

宗教信仰 :

出道经历:83年的星光熠熠竞争辉中的一个节目,由刘德华,黄日华,苗侨伟,梁朝伟,汤镇业五人表演杂技。至此五虎将的名号永恒地被人记在心底尤其阿苗的杨康 那更是无人能及。与梁朝伟、刘德华、黄日华和汤镇业称为“无线五虎”。1958年出生在浙江宁波,父亲是香港一家远洋轮船公司的海员。6岁时随母亲去香港定居。 中学毕业后,他自认为不是读书的料,就学了木工,跟着师傅为那些有钱人家打造红木家具。但学成后却不满师傅的刻薄,断然辞工。 而当时,香港的电视业蓬勃兴起,无线电视台开办了艺员训练班,面向社会招生。抱着试一试心理的阿苗竟然考中了。在后来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淘汰中,他凭着自己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都闯了过去。他所参加的第九期训练班从最初的一千多人报名,到最后只有13人被无线台留用,阿苗就是其中的儿。 80年,阿苗正式签约无线,最初他也曾和黄日华在著名的《上海滩》跑过龙套,但不久,就与黄日华双双被挑中,担当无线重头戏《过客》的男主角而崭露头角。阿苗扮演的是男2号,叫欧阳刚。

近况

"无线五虎将”之一的苗侨伟淡出荧屏10年后,2004年在《学警雄心》中重披戏服,扮演从未尝试过的教官。目前正忙于无线时装新剧的他,带着妻子戚美珍从香港赶到上海录制《家庭演播室》,首次露面内地综艺节目的苗侨伟还在现场搬出一套家伙,一展自己的木匠手艺。香港演员及艺视眼镜(现并入高登眼镜)的创办人,生于舟山,五岁到香港,籍贯浙江宁波,因拍摄**《江湖接班人》(1988)饰演退休江湖大佬三哥而被昵称为三哥。苗现为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在1982年因《飞越十八层》一剧认识戚美珍,最后结为夫妇,两人育有一子(苗俊)及一女(苗彤)。

1980年,苗侨伟于香岛中学毕业后,参加香港无线电视第9期艺员训练班。 1981年-1986年,苗侨伟参演多部电视剧,与黄日华、汤镇业、梁朝伟、刘德华同被称为“无线五虎将”。 1987年,创办艺视眼镜(现并入高登眼镜)。 1990年,退出圈,全心投入艺视眼镜(现并入高登眼镜)的生意。 2002年,苗侨伟把艺视眼镜卖盘,售予财团LuxotticaGroup SA(为意大利证券和纽约证券上市),并并入高登眼镜。 2004年,重新投入演艺工作,并拍摄《学警雄心》一剧,该剧于2005年播放。

演出剧集

无线电视

1980年:《上海滩》饰 学生 1980年:《京华春梦》饰 诗友 1980年:《仁者无敌》饰 跟班 1980年:《上海滩Ⅱ》饰 阿泰 1980年:《千王之王》饰 观众 1980年:《冲击》饰 林永康 1981年:《过客》饰 欧阳刚 1981年:《风雨晴》饰 石修 1981年:《无双谱》饰 李司棋二表兄 1981年:《火凤凰》饰 汤威臣 1981年:《飞鹰》 饰 哈尔王子 1981年:《英雄出少年》饰 胡惠乾 1982年:《神女有心》饰 小不良 1982年:《戏班小子》饰 袁伟 1982年:《飞越十八层》饰 黄秋发∕商振宇 1982年:《苏乞儿》饰 马坤1983年:《播音人》饰 吕熙 1983年:《赖布衣》饰 赖布衣) 1983年:《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饰 杨康 1983年:《射雕英雄传之东邪西毒》饰 杨康 1983年:《射雕英雄传之华山论剑》饰 杨康 1983年:《赖布衣之妙算》饰 赖布衣 年:《决战玄武门》饰 李世民 年:《天师执位》饰 司徒文武 年:《生锈桥王》饰 董鹏飞 年:《五虎将》饰 洪桥 年:《青锋剑影》饰 高渐飞 年:《楚留香之蝙蝠》饰 楚留香 年:《香江花月夜》饰 凌宇深 1985年:《碧血剑》 饰 夏雪宜 《大厦》 饰:辛天培(合作演员:龚慈恩、欧阳佩珊) 《杨家将》 饰:杨廷辉(四郎)(合作演员:全台艺员)1986 《狄青》 饰:狄青(合作演员:黎美娴、谢宁) 《妙人妙事》 饰:高大威(合作演员:何美婷) 1987 《天龙神剑》 饰:容子云(合作演员:戚美珍、曾华倩、陈秀雯) 1988 《绝代双骄》 饰:江枫(合作演员:戚美珍) 1989(台湾) 《浴火凤凰》 饰:锺豪 2005 《学警雄心》 饰:李文升(合作演员:米雪、吴卓羲、陈键锋) 《人间蒸发》 饰:高中正(合作演员:吴美珩、廖碧儿、马国明) 2006 《上海》 饰:聂进(合作演员:向海岚、黄宗泽、杨思琦) 《风云》 饰:乔正初(合作演员:欧阳震华、宣萱、黄宗泽、许绍雄、杨怡) 2007 《学警出更》 饰:李文升(客串)(合作演员:陶大宇、郭羡妮、陈键锋) 《强剑》 饰:司马飞星/星魂(客串)(合作演员:向海岚、郑嘉颖、廖碧儿、黄宗泽、陈敏之) 《岁月风云》 饰:华文硕(合作演员:刘松仁、廖京生、邓萃雯、林峰、佘诗曼、胡杏儿、冯绍峰、伍卫国, 宣萱、马德钟、吴卓羲) 《廉政行动2007》 饰:陈国伟(DJ)(合作演员:吴卓羲、陈国邦、傅颖) 2008 《野蛮奶奶大战戈师奶》(客串)(合作演员:黄宗泽、胡杏儿) 《疑情别恋》饰: 饶立天(合作演员:袁咏仪、陈国邦 田蕊妮 ) 2009 《学警狙击》饰:江世孝(合作演员:周海媚、吴卓羲、陈键锋、谢天华、江若琳、梁嘉琪、白彪、林嘉华、卢宛茵、陈山聪、司徒瑞祈、秦煌、林子善、关伊彤、陈思齐、李家声、邓梓峰、古明华、陆竣光、杨弘俊、郭卓桦、彭冠期、余子明、梁建平、郑俊泓、黄文标、周宝霖) 2010 《老公万岁》饰:程琛 (合作演员:张可颐、谢天华、李绮虹、曹敏莉、朱维德、雪妮、胡枫、 郭政鸿、罗敏庄、李枫、王君馨、梁烈唯、罗莽、郑健乐、易智远、林子善、杨英伟、 张韦怡、曾健明、李冈龙、陈勉良、罗浩楷、汤俊明、李家鼎、陈丹丹、夏萍、高皓正、唐基明) 《刑警2010》饰:米安定(合作演员:黄日华、宣萱、胡定欣、王浩信、陈秀珠、李国麟、余子明、李丽丽、朱咪咪、戴志伟、梁烈唯、罗乐林、古明华、王君馨、乐曈)

亚洲电视

1995 (ATV) 《包青天之仇之剑》 饰:宋青云/柳青扬(合作演员:金超群、吕良伟) 1999(ATV) 《肥猫正传II》 饰:王家希Michael(合作演员:郑则仕、鲍起静)

内地电视

2010 《金枝玉叶》饰:金天桥 (合作演员:林保怡、田海蓉、赵子琪、黄梅莹、朱泳腾、寇振海、高雄)

[编辑本段]**

撕票风云(2010)(合作演员:任达华、陈法拉、瞿颖、王子涵、黄德斌、高雄、安志杰、王浩信) 兄弟(2007)(合作演员:刘德华、陈奕迅、黄日华、于荣光、黄奕、汤镇业、林家栋) 卧虎 (2006) (合作演员:曾志伟、吴镇宇、陈小春、那威、郭羡妮、秦海璐、张智霖、岳华) 春田花花同学会 (2006)(合作演员:周笔畅、张靓颖、陈慧琳、黄秋生、谢霆锋、吴君如、房祖名) 江湖(2004) 精装追女仔(2004 )(合作演员:杜汶泽、余文乐、林子聪、黄浩然、林晓峰、冯淬帆、汤镇业) 当贝克汉姆遇上欧文(碧咸遇上奥云)(2004) 运财五福星 (1996) 运财至叻星 (1996) 仙乐飘飘(1995 ) 冇面俾 (1995) 香蕉成熟时(1993) 街市情杀案 (1993) 夏日情未了 (1993) 机密档案实录火蝴蝶 (1993) 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1993) 反斗马骝 (1993) 妙探双龙(1992) 绝代双骄 (1992) (合作演员:刘德华、林青霞、袁咏仪、张敏、叶德娴、吴孟达) 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 un (1992) 何日金再来 (1992) 禁海苍狼 (1991) 毒网 (1991) 暴风少年 (1991) 五虎将之决裂 (1991) 偷情小丈夫 (1991) 弃卒 (1990) 驱魔警察 (1990) 最佳贼拍档 (1990) 壮志豪情 (1990) 自由战士(1990) 决死英雄战(无名家族)(1990) 赤色大风暴 (1990) 富贵兵团 (1990) (合作演员:刘德华、洪金宝、梅艳芳、谭咏麟、曾志伟、陈百祥、郑则仕) 神行太保 (1989) 飞越危墙 (1989) 神行太保(1989) 龙之争霸(1989) 傲气雄鹰 (1989) 妙探双龙 (1989) 小小小警察 (1989) 福星闯江湖 (1989) 目中无人(1989) 飞越危墙 (1989) 最佳损友闯情关 (1988) 天使 江湖接班人(1988) 赤色大风暴 (1988) 最佳贼拍档(1988) 白色酢浆草 (1988) 龙之家族 ily (1988) 爱的逃兵(1988) 东方 (1987) 一屋两妻 (1987) 一哥 (1987) 小生梦惊魂 (1987) 最佳福星 (1986) (合作演员:洪金宝、麦嘉、刘德华、谭咏麟) 喋血奇兵 (1985) 夏日福星 (1985) (合作演员:洪金宝、成龙、元彪、曾志伟、胡慧中) 大疯狂 (1983) 暗渠 (1983) 蜈蚣咒(1982)

社会评价

戚美珍:喜欢他的好脾气

出生在宁波的苗侨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正因为此,众兄妹中只有他有机会跟随父母移居香港。苗侨伟5岁来到香港,在母亲的照顾下慢慢长大。他从小就有个梦想,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像爸爸一样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远洋轮船海员,走遍全世界。 不过,当苗侨伟20岁时,他突然意识到海员不但要遭受与亲人长时间分开的痛苦,更要冒着随时失去生命的危险。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在古董家具店当了3年的学徒,学满后地考进第九期无线艺人培训班,从此开始了演艺道路,并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戚美珍。 “她来报考第十期无线艺人培训班时是我接待的,当时我就被她漂亮的外表迷住了,不光是我,当时很多人都被她电倒了。后来我真心诚意的付出才让我抱得美人归。”苗侨伟笑着说。而戚美珍眼里的苗侨伟可爱、有孝心、有耐心、容易接近,像个大孩子,是个脾气好得不得了的男人。“刚开始,我觉得这样的男人不能做男朋友,做朋友不错。恋爱后才发现,可能除了他,没人能受得了我这样的脾气,那就是他了吧。”

苗侨伟:在婚礼上念错新娘名字

身处演艺圈的男女最怕绯闻缠身,所以就算是做朋友也要非常小心,更不用说谈恋爱了。但在媒体的施压下,坚持了两年地下情后,苗侨伟和戚美珍正式公开恋爱关系,在众人的注目中默默地相互支援,谈了8年恋爱。虽然苗侨伟扮演过很多风流倜傥的角色,可是在爱人戚美珍眼里,他只是一个不浪漫的老实人。苗侨伟解释道:“我们都是演员,生活在一起后倒不如实在点比较好。” 戚美珍笑着表示,其实以前的恋爱生活也不错。“工作完回家,有个人在身旁陪着。我真没想过要结婚,我们之所以结婚是因为喜欢孩子,想要孩子了那就一定要结婚,所以我们结了。”苗侨伟回忆道,当年共办了80桌的酒席来招待香港的圈朋友,结果在结婚仪式上,紧张的他把新娘的名字给念错了,好不尴尬。 戚美珍生下大女儿的当天就有很多朋友前来道贺,房间里都是鲜花,朋友中最有意思的要数曾志伟了。“他可厉害了,你知道他是几点来看我们母女的吗?凌晨两点。他提着个小包包,把给我和宝宝的礼物慢慢悠悠地拿出来给我……”戚美珍笑著回忆当时的情形。 如今女儿已14岁,而11岁的小儿子则迷上了打鼓,是个搞音乐的苗子.

其他评价

香港艺人苗侨伟淡出影坛已经10多年了,八十年代无线五虎将之一(其他四人包括:刘德华、梁朝伟、黄日华、汤镇业)但仍有众多忠实而执着的影迷在想念他,近日复出担演[学警雄心]三哥一角,又再活跃艺坛,令想念他所塑造的经典角色的观众,可以一解思念之苦。

多面演员

在他从影的几十年中,太阳合水星落在双子座让苗侨伟被称为实实在在的“多面演员”,无论何种角色都能胜任,古装、时装,正派、反派,肝胆壮士、忧郁文人,没有一种能够难倒他。当然,能纵横影坛自然少不了出色的外在形象,而太阳、水星同时三合木星的苗侨伟在年青时不仅健康活泼、大方开朗,还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热力四射宛如五月的阳光一般,照得人既轻松又温暖。不仅如此,受金星落在金牛座的影响,苗侨伟还给人一种稳定、踏实的安全感,因此他所扮演角色与自身气质仿佛浑然天成,是专门为其打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射雕英雄传》中那个经典的“杨康”形象,更是让影迷久久不能忘怀,那份天潢贵胄的气度,那种俊逸飘洒的气质,还有淋漓尽致的刻画,直到今天仍没有一个古装剧集的人物堪与他相提并论。

演技一流

抛开苗侨伟本身所散发的魅力不谈,他的演技同样也堪称一流。木星合海王让他把角色的每一个层面都剥离得淋漓尽致、细致入微,能够以独特肢体的语言与眼神变化充分的表达出来。如《射雕英雄传》(该剧黄日华演郭靖,翁美玲演黄蓉)中“杨康”饶母膝下时的稚气可爱,运筹帷幄时的云谲波诡,营救师父时的不离不弃,杀伐决断时的阴狠狡诈,喜娶新妇时的柔情蜜意,撒手人寰时的无奈悲凉,无一不演绎得丝丝入扣,面面俱到,让人不由自主地随着他而喜而悲,为他不平为他惋惜为他伤心流泪。正因为苗侨伟在演戏方面天赋异秉,自己又用心揣摩,所以其塑造的每个形象都栩栩有生,活灵活现,就连《绝代双骄》的客串江枫也是颇为出彩,与古龙笔下的这一人物吻合之极。

商界发展

苗侨伟在作演员时倾力演出,带给观众艺术美的享受,转行做生意后,在另一个领域同样雄才大展,风生水起。然而他的成功并非轻而易举得到,太阳水星冲土星不仅让苗侨伟的童年生活不甚理想,创业的挫折与困难也是颇让人辛酸。好在土星的正面影响还代表清晰、精明的头脑与坚定的信念,因此苗侨伟除了能抓住机会,还具有处事冷静的头脑、客观、正直的为人。受此影响,他既不会踩低别人提高自己,亦不会妄自菲薄,而这几点也正是他能从一个家私工人到集团的主要缘由。

胜不骄躁

不过,苗侨伟最让影迷们倾慕的并不是他的力争上游,强者姿态,而是他飞黄腾达之后尚能保持旧时本色。金星与火星无太多相位让他在感情方面即专一又忠诚,是十年如一日的好丈夫,好父亲。能在拥有财富与地位的同时保持生性淡泊,不事张扬,苗侨伟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男人中的极品,永远的“射雕英雄”!

[编辑本段]详细信息

粤语发音:miukiuwai(苗侨伟) 学历:香岛中学毕业 婚姻状况:已婚,一子一女 最喜欢的运动:高尔夫球、保龄球等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 最喜欢的食物:大闸蟹、牛肉 最喜欢的歌手:邓丽君、甄妮 嗜好:运动 曾就职于:艺视眼镜(集团) (已结业)籍贯:浙江宁波 “三哥”的由来: 1989年拍摄**《江湖接班人》中饰演退休大佬“三哥”一角后传开

[编辑本段]M三眼镜品牌代言人

据香港媒体报道,三哥苗侨伟最近推出个人眼镜品牌,更亲自担当代言人。有多年经营眼镜店经验的三哥,最近忙于筹备自家眼镜品牌“M三begin”,他说这个筹备了两年,早已做好功课,设计也由我一手包办。品牌的“M”是我的姓“苗”,“三”就代表三哥,“begin”代表一个新品牌的开始。最近经济刚复苏,问三哥投资新品牌是否太冒险,他即表示对生意很有信心,并说风险不大。中国大陆内地市场全部由“广州某眼镜有限公司”全国代理并进行营销,此家眼镜公司对“M三”眼镜品牌的市场销售也非常看好,主要是三哥的明星效应嘛。2010年2月25日在上海上海光大会展中心西馆正式登陆国内市场,届时香港明星“三哥苗侨伟”会亲临现场为自己品牌代言。上海会展主办单位:中国眼镜协会、中国轻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协办单位:香港东方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支持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更多相册贴吧相册

苗吧GIF图集 (1011)

清旻PS集 (550)

PS集合 (419)

**_撕票风云 (263)

苗戚合照 (227)

苗吧年历吧刊图集 (196)

宫墙柳儿PS图集 (177)

一生0心碎PS集 (149)

孤燕飘灵PS集 (135)

jsjsPS集 (132)

**_兄弟 (131)

金枝玉叶 (130)

眼镜事业 ()

赛场英姿 (91)

512关爱行动 (61)

驱魔警察 (60)

三哥三嫂婚礼图集 (46)

睿珍PS集 (45)

围脖 (29)

苗吧GIF图集 (1011)

清旻PS集 (550)

PS集合 (419)

**_撕票风云 (263)

苗戚合照 (227)

苗吧年历吧刊图集 (196)

宫墙柳儿PS图集 (177)

一生0心碎PS集 (149)

孤燕飘灵PS集 (135)

jsjsPS集 (132)

**_兄弟 (131)

金枝玉叶 (130)

眼镜事业 ()

赛场英姿 (91)

512关爱行动 (61)

驱魔警察 (60)

三哥三嫂婚礼图集 (46)

睿珍PS集 (45)

围脖 (29)

满族的礼仪与服饰资料。

传统饮食

民间吃食习惯以小麦、 玉米、高粱为主,搭配荞麦、糜、谷等杂粮。 家常便饭以蒸馍、米汤或面条为主。 农村习惯一日两餐, 忙时三餐, 晚饭俗称喝汤。 吃食味喜酸辣,做工精细, 以麦面为例有蒸、 擀、烙、 炸、 烤、 洗、压、 摊等,花样繁多,风格各异。长武人热情好客、筵席莱肴煎、炒、烩、炸, 关中和陇东风味兼有,色味都很讲究。 一般筵席为 "五魁"、 "八挎五"、 "重八"、 "重九"、"满十"等, 民间过事重体面、讲排场,节日饮食比较丰富, 过年吃面条、 肉菜、火锅, 端午吃粽子, 中秋吃月饼,重阳吃枣糕,腊八吃米粥。

礼节交际

长武人交际讲礼仪、重情谊。送往迎来、热情好客。亲朋好友或师长光临, 必设宴欢迎。 至亲厚友赴考、上任、远行, 必设宴欢送。 生意开张营业、造屋上梁、乔迁新居、拜师招徒、男婚女嫁、生日满月、老人庆寿、做棺材"交木",逢年过节或过事,都互相祝贺, 送礼馈赠,待客过事,必有"礼簿"用以备查而礼尚往来。

民间历来以尊老爱幼为美德。逢年过节, 祭祀祖先,向长者叩首、行礼。 与平辈互相作揖问候。不论公共场合或日常生活,称呼亲切,长幼有序。走路、进门、说话、吃饭、乘车, 礼让老者。坐席时晚辈向长辈和客人敬酒劝菜。

人们交往之间注重正当的送礼馈赠。 结婚为女方送"添箱", 有衣料、 床单、 被面、 花镜等; 为男方送贺礼, 有衣料、 床单、被面、 影集、花瓶和现金等;老人生日送寿联、寿幛等;婴儿满月赠送小娃帽、鞋、童服、玩具等;丧事送花圈、挽联、牌匾、 奠仪等; 亲友若逢灾遇难, 前往慰问或资助财物。其它节日按亲疏远近和经济量力酌情送礼,薄厚不等。

长武人重视亲戚情谊, 交往频繁, 招待热情。凡登门稀客, 主人则热情款待, 至少一根烟、一杯酽茶。遇到饭时管待吃喝,谦虚礼让。筵席或一般便饭, 以盘子横木和房舍后墙位置为上,礼让客人。席间主人殷勤敬酒、劝莱, 招呼“吃好”。客人离去时,举家送至大门以外, 互相道谢话别。

乡邻之间, 遇有急难, 互相帮助, 关心体贴之情成为传统风尚。农户修建住宅,农忙抢收抢种, 帮工还工,不计报酬。遇到天灾人祸, 一处有难,八方支援。

节令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俗称新年、新春、年节、过年。早餐,历来吃臊子汤长面。饭前, 自家晚辈向长辈跪拜磕头。饭后, 同族男子聚集, 走村串户给长者“拜年”。 见面后不论家庭院落、村头路旁,相遇亲友随地叩拜, 并互相祝愿道贺。 进屋后, 遇有已故未满三年的灵牌先拜, 再以辈份逐人叩拜。 长辈亦表谦让, 并置酒菜招待。 午餐七碟子八碗、火锅丰盛有余,饮烧黄二酒。

年三十晚举家团圆, 欢声笑语,共度良宵。子夜零时,广播电台、 电视台报年钟声响过, 鞭炮齐鸣, 震耳欲聋。 清晨, 祭奠祖先,叩拜老人。 大人娃娃喜气洋洋,兴高烈。从初一到初三, 早餐由吃长面增加饺子、馄钝。 午餐肥肉美酒, 更加丰盛。走亲访友, 络绎不绝,到处充满文明、祥和的热烈气氛。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也叫 “灯节” 。 闹元宵, 玩花灯。 民间有“小初一, 大十五” 之说,民间蒸花馍, 按照十二生肖属像捏制各类形象,祭神"看灯"。新婚妻的娘家、未婚妻的婆家、婴儿的舅家都要提前送灯笼和花馍。 新媳妇回娘家"躲灯"。还有青年媳妇为早生孩子而“偷”牛犊馍的习俗。入夜讲究吃凉粉, 亦有吃元宵的习惯。每年从正月十四到十六,每晚户户红灯高挂, 儿童挑灯戏耍。县城集镇举办元宵灯会,气球彩带腾空天际, 使人眼花缭乱。 入夜点灯屏、放烟火、猜灯谜、举办社火、戏剧会演。 至十六日,人们四处游玩,各行其乐谓之“游百病”, 希望祛病延年,老幼康乐。

端午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亦称端阳, 俗称 “端五”。祖辈相传, 民间甚为重视。黎明早起, 洒扫除尘。集艾蒿, 悬插于门楣。孩子以露水润发, 头上系艾叶,胸前系香包,俗称“荷包”、耍货。用雄黄抹鼻、 耳孔, 意为避瘟、驱虫。 早餐吃夜晚做好的粽子、油糕、绿豆糕点和艾叶形状的花馍。 午餐吃炒菜、摆宴席, 喝雄黄药酒,民间亲邻以粽子、 艾叶馍互相馈赠, 婚者, 男方须向女方赠送礼品,名曰“追节”。妇女、孩子手足腕系五色线“花花绳”, 穿花鞋、花裹肚,男女老幼均配带形状新颖各异的荷包,兄弟姐妹和未婚对象互赠荷包, 以寄情谊。

除夕

腊月最后一天的夜晚称除夕。 当天,彻底清扫卫生,糊窗格,贴窗花,准备香烛、鞭炮, 贴对联(俗称对子)、门神(秦琼、敬德)和年画。 在院内贴 “春回大地” , 大门外贴 “出门见喜” , 炕壁贴“百病不生” , 室内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等。 上午, 煮肉、炒菜、 压面, 忙于办好大年初一的吃食。 午后,家长带子孙上坟祭祖。凡亡故未满三年者都要请灵封牌位,供于堂屋。入夜, 门前挂红灯、煨火。全家老小喜气洋洋聚集"吃年饭"。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晚辈向老人磕头祝福。除夕的三十晚“坐夜”,全家团圆围座,有说有笑,兴致勃勃的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社会习俗

嫁娶

婚前男女经亲朋介绍提亲或自由恋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双方都无意见,便可履行订婚手续。订婚时,男方请亲友, 设宴欢聚。女方及其亲属去男方家中收受男方馈赠衣物和彩礼, 称为“会亲”。订婚后,每逢端午、中秋、重阳及春节,男方亲属赴女方家中送礼,谓之“追节”。婚姻关系确立后, 男女双方经常往来,感情日深。结婚前男女双方经过婚姻登记,领取结婚证。由双方家长确定结婚日期,婚期前一日,女方娘家设宴待客。 结婚当天,男方家中贴对联、挂红布,喜气盈门,高搭棚席,杀猪宰羊,设宴广待宾客。新娘进门后,举行结婚仪式, 宣读结婚证书, 证婚人讲话,新郎新娘入洞房,新旧习俗夹杂。开宴时,新娘敬烟酒递糖果。并备礼谢媒,俗称谢“红爷”。 洞房花烛夜, 盛行道喜, 闹洞房俗称“耍房”。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 唱歌跳舞, 耍逗取闹。婚后三日,新婚夫妇带糕点糖果同赴女家, 拜见岳父岳母, 必受盛情款待, 当日返回称为“回门”。婚后7-12天,新妇回娘家住相等的天数,称“遨十”。回婆家、再去娘家各一月,称为“遨对月”。

生育

在女儿临产当月的初二、三,女方亲娘带大锅盔和婴儿裹肚来女儿家中,将大饼扣在锅盖上, 用拳击破,将裹肚从女儿住处窗口抛进去,再进屋把裹肚压在席底称为“打锅”, 以保生产顺利和母子平安。产后三天,娘家人带生面条去女儿家中探望,俗称“下奶”;产后10-20天,娘婆两家至亲好友探望产妇及婴儿,携带烙饼、鸡蛋、挂面、红塘和衣物, 祝愿大小平安。 孩子出生一月时,做“满 (弥)月”,满月之日,备置丰盛饭莱, 亲友登门祝贺,婴儿舅家人馈赠被单、童装、童车、衣帽。 一般亲友赠布料、童装、玩具等。午宴时,趁其不备给婴儿父母、祖父母脸上抹黑、 红颜色,追逐嬉戏, 皆大欢喜。

丧葬

人死后,家人一般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钩穴地, 随后“盛敛”,择日祭奠,参加祭奠者送献礼(馍)、花圈、 抬蜡、挽联、牌匾、孝帐等。 灵堂设置遗像,供各式献饭。孝子戴孝帽、 穿孝服、 缦白鞋。 亲友戴黑纱、 黑袖套、 白纸花。 招待以家庭情况而定。 早晨血条汤,中午开席肉食齐备,备烧黄二酒。次日清早送埋前, 汤菜齐上,谓之“风搅雪”。护送灵柩, 除八抬大轿以外, 又盛行拖拉机、汽车送葬,浩浩荡荡,哀声鼓乐, 情调凄凉。安葬后抱回灵牌在家供奉。长武民俗忌"死"字。凡死者年老称“殁”, 壮年称“亡”,少年称“殇”, 幼儿称“撂”。50以上为“老丧”,70岁以上为 “寿终正寝”, 葬礼都较隆重。 小口少亡或非正常死亡, 多随即掩埋。 未婚男女死亡不备棺材, 钉“四堵墙”或草席卷裹,墓穴不打黑堂, 衣不扣钮,俯卧掩埋,凡一户百日内死亡两人为重丧,灵柩不能出大门,一般破墙或从崖背吊出棺材埋葬。

有谁能详细介绍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礼仪(急!)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包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也称“旗袍”。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族贵族统治者的强制性推广,旗装在全国通行,但很快与汉族传统服装相融合。到民国时期又加入了现代西方时装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旗袍。二十世纪以来,满洲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满族先民是游猎民族,在理发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为了适应长期游猎跋涉的生活,满族男子选择了辫发作为发式。其做法是先将额前部的头发剃光,以避免遮挡视线,便于射箭或格斗。后部的头发不作发籍而是梳成发辫,以适应骑马颠簸。这种发式曾在清朝为统治者利用政治手段在全国强制推行。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旗装

二十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但从**、电视和博物馆里,我们还常常可以欣赏到往日旗装的风。其中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汉语称为“旗头”、满语称为“答拉赤”这种头饰全世界为满族妇女所独有,从而成为典型的民族服饰特征,十分引人注目。

过去,满族妇女幼年时要同男孩一样学习骑射,发饰与男孩也类似多剃去头顶四周头发,只留部分头发编成两条丫头辫子,垂于两鬓,一直到16岁成年时方可蓄发。婚后则开始绾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式发髻,其中以两把头较为典型。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然后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平时,发髻上横插长二三十厘米、宽二三厘米的被称为“大扁方”的头簪,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时便要戴上答拉赤。

旗头

“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具体做法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头饰。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上面还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此头饰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节日、或祭祀祖先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装饰品,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纤纤碎步,分外稳重、文雅。

马蹄底鞋

除“旗袍”、“答拉赤”外,满族妇女的“旗鞋”也极富特色。旧时满族妇女与汉族妇女不同,她们崇尚脚力劲健、登山行马,拒绝缠足陋习而以大脚“天足”为美。由此在鞋袜装饰上获得了充足的创艺空间,“旗鞋”便从而产生。这种装饰以精美刺绣的旗鞋以木为底,鞋根起于中央,这种鞋俗称“旗鞋”或通称“高底鞋”。“高底鞋”主要又分两种,一种叫“花盆底”鞋;另一种叫“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在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

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因跟底的形状不同通常区分的两种样式:一种是上敞下敛,根底为椭圆形,倒梯状的外形远看很象花盆另一种则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倒行的马蹄印。“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统称“高底鞋”。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金银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绒毛球或穗子,穗子最长者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在民间多为十六岁以上的满族青年、中年女子在礼仪场合穿用,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而在官僚贵族当中无论青年、中年、或老年妇女均可穿着高底鞋。在现代社会这种鞋除用于文艺表演外平时都已不穿了。

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关于这种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做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做越精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

清朝时期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法的时装,和过去满族女子的服装大不相同。

清代满式服装曾流行全国,现在与汉族服式一样了。满族妇女不缠足,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高贵、尊严。

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图为满族妇女在旗袍外套穿的马甲。绣有精致图案。穿旗袍跳宫廷舞的满族妇女。穿着传统满族旗袍的男子,包括带箭袖的长袍和一袭马甲,以及满族男性的帽子。

满族男女非常讲究头饰,特别是女子的头饰,成年以后即蓄发绾髻,盘髻的式样有架子头、叉子头和两把头,还缀以金银簪饰和各色花卉。满族妇女日常戴平顶帽,帽子用绒或皮制成,绣有云头花纹,并留有帽沿,后面拖着大飘带;青年妇女则爱戴扇形冠,冠为黑色,用青绒、素缎或纱制成,也称做“旗头”。满族男子平日戴小帽和毡帽:小帽也称便帽,俗称为“瓜皮帽”,是用六瓣黑缎制成,帽顶缀一丝结或珠子,六瓣合缝,象征着一统,有吉祥之意。 [编辑本段]民居 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伦杆”。满洲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

满族人的住宅,也有独特之处。以前,他们都住在草顶土墙的“口袋房”里,“屋高至丈余,独东南扉”。东头的一间面南开门,是外屋;西头的两三间房屋为卧室,称里屋。这种“独东南扉”的结构,如口袋形,便于保暖。满族人还喜欢睡火炕。家家户户都是南北大炕,屋子西面沿着山墙还有一溜儿窄炕,把南北炕联了起来,俗称“万字炕”。

他们以西炕为尊,南炕为大,北炕为小。南炕居长辈老人,北炕住小辈;西炕则为祖宗神位,墙上供着祖先神板,炕上设摆香案,一般不住人,最忌小辈和妇女坐,只有老人与亲姑爷可以坐。满族房舍的南北西三面,“皆辟大窗户”,且分上下两层,窗棱以万字或工字为格,窗外糊纸,开关朝外,“恐夜间虎来,易于闯入”,居室内没有地桌,只有炕桌,吃饭、写字都用它。此外,房梁上常悬着悠车,用桦木皮(木威)成长方形或椭圆形,出生的婴儿就放在里面睡觉,母亲边悠车边哼着摇篮曲。所以有民谣说:“东北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生了孩子吊起来。” [编辑本段]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则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镶红、黄、镶黄、蓝、镶蓝、白、镶白”八旗人。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编辑本段]满族文化 在文化方面,满族对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圣祖玄烨主持编纂的《音韵阐微》、《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书,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早期满文著作,除《满文老档》、《满洲实录》和图理琛的《异域录》等,还有大量学习满文必备之书,如《清文启蒙》、《清文典要》以至《清文鉴》等等。《清文鉴》经多次增订,编纂成5种不同民族文字的满文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对满、汉、蒙、藏、维吾尔等各民族相互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一种重要参考资料。译书也很普遍,主要汉文名著,大多有满文译本。除官书不计外,民间说部如《三国演义》、《西厢记》、《》、《聊斋志异》等都有满文译本。其中以扎克丹译的《聊斋志异》译文最好,文字水平很高。同时,涌现出一批满族文学家。早期著名的词家纳兰性德著的《侧帽集》和《饮水集》,清新婉约,生动自然,足与当时词坛上负有盛名的汉人朱彝尊和陈维崧媲美合称“三大家”。乾隆中期,曹雪芹著的《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把中国古典创作艺术推到空前高峰,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满族人,老舍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家、戏剧家,还是杰出的曲艺家。他的作品众多,而且脍炙人口。不愧为当代的“人民艺术家”。

满族崇尚理学,满族大儒曾将《大学》《中庸》《论语》《孝经》等书译成满文,以教旗人,其书圆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境地。从皇帝、王公到一般满族文人有大批人寄情于绘事,出现了许多著名画家。镇国悫厚公高塞,自号“敬一道人”,工诗画。《池北偶谈》评他的小景“笔墨淡遗,摆脱畦经,虽士大夫无以蹄也”。慎郡王允禧,他“所作山水花卉,能合石谷、南田为一手,本朝宗藩第一”。另外,象瑶华道人、唐岱、布颜图、麟庆的夫人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画家。铁保、永理是满族著名的书法家,与翁方纲、刘镛齐名,并称四大家。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书法,至今为书家称道。当代的书法大家启功也是满族。全国人大常委溥杰的书法也别具风格。

满族文化非常发达。大量的神话、传说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萨满教的精神核心及概括性展示。既有口耳相传的,又有经文记载的。按内容,满族神话可分为:①起源神话。包括人类起源、万物起源、文化事物起源等。②宇宙关系神话。在萨满族神话中,宇宙是一个喧嚣的多层的立体世界,即所谓“登天云,九九层,层层都住几铺神”,每层天中都有人和动、植物、有恶魔和善神,各层间互通。③灵魂神话。满族神话的特点,是动、植物神话、祖先神话,自然神话共融一处,并有图腾崇拜的遗迹。

《满文老档》:中国清代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档册)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共180卷。主要记述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宫廷生活、习俗、天文、地理等等。《满文老档》史料原始,记事广泛,内容丰富,对《清实录》等书的校订补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清史、满族史、东北地方史和满族语言文字演进史提供了较系统而翔实的资料。

《八旗通志》:由鄂尔泰等奉旨撰写。雍正五年(1727年),鄂尔泰等奉命修《八旗通志》初集,250卷。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铁保等奉赦续修。至嘉庆四年(1799年),历时12年完成。该书分八志、八表、八列记叙清太祖努尔哈赤至清世宗时八旗沿革、社会及军事组织、人物传略等项。对研究八旗制度十分有价值。

《御制五体清文鉴》:清代官修满、藏、蒙古、汉、维吾尔五种文字对照辞书。成书于乾隆末年。内容丰富,是中国少数民族辞书中的巨著。

《尼山萨满》:史诗《尼山萨满》也叫《音姜珊蛮》。满族著名史诗。流传于黑龙江流域。讲的是一个女萨满为从阴间救一少年的魂,经历重重难关的故事。有多种手抄本流传。

满族剪纸:十二生肖 满族剪纸艺术剪纸:满族喜欢贴窗花。用各种彩纸剪成各种鸟兽花卉,古今人物,贴在窗户上,栩栩如生,充满活力。还有另外一种剪纸艺术,就是挂笺,或称挂钱。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用五色彩纸,剪成长约40厘米,宽约25厘米不等的纸块,中间髅刻云纹字画,如丰、寿、福字,下端剪成犬牙穗头,悬挂于门窗横额、室内大梁等处,五彩缤纷,喜气洋洋。最早挂笺是祭祖场所的装饰品,一般都是单数。传闻自家宗族祖先是从长白山几道沟来的就挂几张。黑龙江宁安、海伦等地的剪纸艺术在全国艺坛上享有盛誉。

满族补绣:满族民间工艺。或称“钉线”,主要流行于东北地区农村。以家织布和棉线为原料剪缝而成,黑白色为主调,间用他色。纹饰以榴开百子、吉庆有余、葫芦盘长、福寿长春、八宝等吉祥图案为主,多配以较粗重的黑色边饰,常绣于枕顶、荷包、幔帐、坐垫之上。 [编辑本段]舞蹈 满族人能歌善舞。其先世株褐人的舞蹈具有战斗风格。女的习俗,“以女年及笄,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大金国志》卷39)明代女乘兴起舞,并有琵琶伴奏,大家拍手而歌,特别是在节庆宴会上,主客男女轮番起舞,节奏和谐,一人领唱,众人皆呼:“空齐”相和。进入辽、沈后,更多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歌舞形式。久居东北的满族人,经常举行群众性的歌舞活动。曾盛于北京,流传到东北的“子弟书”始创于八旗子弟,为满族人所喜爱的文艺形式。晚清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满族曲艺表演艺术家。驰名艺坛的有赵星垣、双厚坪、金万昌、谢芮芝、品正三、常澍田、程树棠、荣剑尘、常宝馥、连阔如、侯宝林、关学增等。这些曲艺表演家,其表演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隆兴舞和九折十八式是本民族的传统舞蹈。舞蹈的特点,多由、战斗的动作演变而来。如隆兴舞,要选一些身体强壮的人,穿豹皮唱满族歌,伴以箫鼓。舞者一半人扮在虎、豹等兽,一半人骑马追射,称作“隆庆舞”,逢喜庆宴会,主、客男女轮番起舞,举一袖于额,后一袖为背,盘旋进退,一人唱歌,大家呼“空齐”相合。九折十八式,姿势复杂繁多,有打渔的姿势,穿针、织网的资势,欢庆的资势,单奔马,打猎姿势;双奔马、出征的姿势;大小盘龙、龙戏水的姿势,怪蟒出洞,龙蠕动的姿势。十八式,即十八个舞蹈动作。

满族秧歌秧歌舞:又称“鞑子秧歌”。多于上元夜表演。舞者十数人或数十人不等。表演者各持尺把长两圆木,边 击边对舞。常由三四人扮妇女,三四人扮参军及扮持伞灯者,饰卖膏药者为前导。以锣鼓伴奏,“舞毕乃歌,歌毕乃舞”。是化妆的歌舞表演。有徒步、高跷之分。若两秧歌队于路相遇,即行抗肩礼互敬。

莽式舞:中国清代宫中宴会上表演的满族舞蹈。莽式分男莽式和女莽式。跳莽式必有歌唱和,一人领唱,众人以“空齐”之声相和,加强节奏,故也有人称之为莽式空齐舞。舞蹈粗犷有力,动作幅度较大,多是骑士步,这与满族先民尚武有关。

腰铃舞:满族民间舞蹈。由数名腰系铜铃男子表演。表演时打着响板,扭动腰铃,使板声、铃声相和。源于满族早期骑射生活。

庆隆舞:庆隆舞是在丰收年景和庆祝大典中进行的一种场面性舞蹈,是清朝宫廷舞蹈中最具满族特点的舞蹈,留有民间舞蹈的深刻痕迹。庆隆舞喜起舞和扬烈舞,源于莽势舞。乾隆年间命此名。用于宫廷内元旦、万寿节、除夕及皇帝大婚等所举行的盛大筵宴上,多由王公大臣与司舞者共同表演。舞蹈规模颇大,包括乐器伴奏多达百人。

大五魁舞:又称“五魁舞”,是满族民间一种庆贺舞蹈。源于满族早期的生活,多于丰收、归来时表演。该舞蹈由五人分别头戴虎、豹、熊、鹿、狍的面具做拟兽的跑跳动作,欢快有趣。

单鼓腰铃:单鼓腰铃系艺人们口头的称呼,亦称“打单鼓子 ”或“耍腰铃”。是一种腰缠许多小铃,手持“单鼓”(或“抓鼓”)而舞的祭祀舞蹈。满族信仰萨满教并尊奉“鹰神”、“蟒神”、“乌鸦神”等。逢年过节,祭祖之日先将“佛头妈妈”请上神位,后由“查玛”开始起舞,他们头戴帽,身扎腰铃,手持抓鼓边跳神舞边唱神歌。他们先在屋里跳,然后到院外跳。祭祖内容一是悼念祖先功德,二是保佑天下太平,三是祝愿风调雨顺,四是祈祷病除灾消。 [编辑本段]满族乐器 八角鼓:八角鼓形为八边形,蒙蟒皮,七个边每边有铜环,另一个边下拴一长穗,可弹、搓、摇,作为唱曲的伴奏乐器。

满戏:满族戏曲剧种。又名“八角鼓戏”。由满族曲艺八角鼓发展而来。满族先民在骑射渔猎之暇围在篝火旁,边说边唱边舞,并扣击自制八角鼓相和,娱其情志,逐步形成说、唱、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清兵入关后,八角鼓和洋琴、琵琶、四弦、锣鼓等配合,吸收诸宫调、杂剧及各地民歌、小曲,形成牌子曲剧。多演唱历史和民间故事。

二弦:满族弹拨乐器。木制,琴头饰有龙首,弦轴左右各一,音箱为长方形,底有孔,音箱上安覆手,框绘龙纹。清朝宫廷用于演奏宴乐。

三弦:满族弹拨乐器。檀木质,方槽,琴头雕大顶花,其尾端雕刻花纹,琴杆正面为指板,尾端护弦揭兽皮为之。左手持琴,右手拇指、食指戴骨指甲拨弦,有弹、挑、分、扫、砸、搓儿等技巧。清宫廷中用于演奏宴乐,民间用于伴奏鼓书、单弦等。 [编辑本段]满族民歌 满族民歌内容丰富,较之汉族民歌,多了一些渔、猎、牧劳动和八旗兵出征及思念亲人内容歌曲。其歌词语言通俗、活泼,其旋律质朴、简明。农村中的满族民歌这一特征更为明显。满族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歌唱,活泼动情的小唱几乎涉及到满族整个人生礼俗,唱出了他们的愿望和心声。自降生听《悠摇车》,稍大一些学唱《小板凳》、《河河沿》,童年的《抓嘎拉哈歌》,少年的放牧山歌,青年的情歌、结婚的喜歌,出征的战歌,围猎的猎歌,以及丰收喜庆,岁时节日,祝福贺寿,凯旋庆功,悲欢离合都有歌,其音乐风格多彩多姿,但基调豪放,朗爽,即使表现哀婉情绪的音乐,也不失其刚健强劲的内质。

满族民歌有摇篮曲、儿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山歌、小调、喜歌、战歌、叙事歌等等,形式多样,内容几乎包括其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音乐也各有特色。

摇篮曲,也称“悠悠调”。在满族中流传最广,几乎每个满族孩子都是在这种优扬、平稳的曲调中成长起来的。现在流传的《摇篮曲》有满语的,汉语的,最多还是满、汉语兼有的。

劳动歌,满族先民在渔猎时,常吹牛角或海螺为号,敲锣打鼓,声势浩大。猎毕,就在野外歌舞欢宴,富有节奏的劳动号子发展成旋律流畅的劳动歌,容纳了广阔的生活场景。

山歌,满族人用热烈奔放的山歌,抒发其对家乡和劳动的热爱,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劳动歌。其中赞美富饶壮丽河山的山歌称为“夸山调”,满语民歌《巴音波罗》歌唱丰收,就属于这种山歌。另一类是对口喊唱的叫“爬山调”,多在放牧时赛唱。这类山歌,常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对口喊唱,俗称“拉锯”、“抬扛”。歌词即兴而编,多是触景生情开口就唱,节强烈,曲调高昂开阔,情绪奔放,酣畅。《靠山调》、《爬山调》等曲调被八角鼓、单弦等曲艺广泛吸收。

满族风俗歌也很有特色。如迎亲路上的“官吹”,闹洞房时唱的喜歌“拉空齐”以及丧葬仪式中的哭丧调和大量的祭祀歌都很感人动听。满族民歌在大部是五声音阶,结构简明,旋律流畅,感情真挚。

在东北广大农村流传着丰富多彩的反映满族人民劳动、祭祀、游戏、出征和日常生活的民歌、儿歌。其中有渔民号子《跑南海》、山歌《开山调》、牧歌《溜响鞭》、《挖人参》、《蚕姑姑》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巴音波罗》、《轱辘冰》、《喜歌》等;反映爱情的有《伊勒哈穆克》、《红绒线》、《烟荷包》、《十二月》等;游戏歌有《抓嘎拉哈》、《拍手歌》;反映出征内容的有《出征歌》、《八角鼓咚咚》;反映妇女生活的《丹查拉米》、《酸枣颗棵》;儿歌有《干草垛插金刀》、《风来咯》等。 [编辑本段]礼仪 满族进入辽、沈以前,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执鞭不亚于男子。满族的服饰,男子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女子在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鞋。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曾有一个时期各地妇女穿旗袍甚为流行。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时见长辈行“打千”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女双手扶膝下蹲。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据说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渐形成这个习俗。

清代以来的300多年间,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关内的满族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居于关外各地的满族人民,只是在满族聚居的偏僻乡村中,仍有一部分满族居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一些固有习俗。同时,从汉族习俗(包括汉语词汇)中也可找出一些满族习俗的成份,但满族群众模仿汉俗,比汉族群众模仿满俗的更多。满族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为发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百度首页 | 百度空间 | 登录 郁憬凌珑忧郁时,别忘了给心灵加点水,让它变得晶莹、玲珑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查看文章

餐桌礼仪2007-03-19 14:20中国古今餐桌礼仪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中国餐桌礼仪入门篇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

眼睛看准食物才能动筷子

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设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灶君

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之发生,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

吃的礼仪与迷信有何关系?

客人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饭,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饭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著渔船会翻沉,这是由於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著「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 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

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 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於吃饭,要提起饭碗贴著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

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若你不想饮酒,应在宴会开始时便表明,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宴席结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於是主人家的主角会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立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晚安”,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柔?的猪肉。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饮料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方人不同。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们认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去油腻。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开茶壶盖并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著要先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乎礼仪。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差异

中国与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有不同之处,中国人比较喜欢大伙儿到茶楼,因可品尝更多款的点心及菜肴,虽然茶楼都备有二人饭桌,但大多数是供四位或以上食客用的饭桌。茶楼通常很噪吵,气氛不像西式餐厅浪漫,若二人吃饭,可考虑不选择去茶楼。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

中国人乃礼仪之帮,民以食为天,用餐岂能没有规矩!虽然说讲不讲究都是一日三餐,但是知道总比不知道好吧!

1。请客要早通知,6:00入席,老人家你5:50才叫客人来,不对吧。2。主人家不能迟到;客人应当迟到5-10分钟,这是非常体贴的客人哦,注意掌握,自然宾主皆欢。3。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或是背*墙、柜台的;讲究些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哦,除非你打算好请客喽:D

4。主人右手边的是主客,左手边的是次重要的客人;*门边面对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啦。5。做客人的不能直接向点菜员吆喝指点,应该乖乖坐等主人家点菜;如果客人确实有严重的忌口或爱好,应当轻轻告诉主人家,主人自然要替他做主,满足客人小小或大大的要求。6。主人家,不点或少点需要用手抓或握着吃的菜,比如蟹、龙虾腿、排骨等等。一顿饭来上三个这样的菜就没治了。还有什么礼仪可讲!7。不勉强也不反对别人少量饮酒,无酒不成宴嘛!8。上酒水上菜了!老外喜欢自夸手艺,国人可不作兴吹嘘自己点的菜,主人家细心观察凉菜上齐、每位杯中都有酒水后,当立即举杯,欢迎开始。。。之类的,转动圆盘或是示意右手边的主客动第一筷。主客可别推让太久哦,大家肚子都饿了,就等你开吃了!吃了的别忘了赞美一下哦。9。之后的每道菜一上来,虽然服务员与主人还是会转到主客面前,但并不用太拘泥啦,如果正好在我面前,又没人转动圆盘,我也会先夹一小筷子尝尝的!10。主人家要常常转圆盘,照顾到绝大部分客人;陪客则补充招呼服务一下;客人的手能不碰圆盘而吃完整餐,则宾主又皆欢啦。11。如果没有服务员分菜或是公筷、公勺,夹菜的时候可要先看好,切不可用自己的筷子在盘中挑来拣去,甚至搅拌!不是每个人都像爱人一样不介意你筷子上的口水的!通常看准了拣距离自己最近的那部分。12。最好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过渡一下,才送入口中。可以使吃相看起来不是那么急切。13。食物在口中咀嚼时,切记的大事就是闭紧双唇,以免说话、物体掉落、汁水外溢,以及免得发出"骠叽骠叽"的倒胃口声响。14。无论是用餐期间或用餐前后,都应当背部挺直,尽量往后坐椅子而不*。用餐期间,基本上双手都在桌面以上。15。一个太好胃口的主人,和正在减肥的客人,不适宜这样的饭局哦。

餐桌上有许多应注意的礼仪,而这些礼仪常被忽视。

一、就座和离席

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座。

2、席上有女士,应等女士坐定后,方可入座。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到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引导入座。

二、餐巾的使用

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入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礼仪

1、入座后姿势端正,脚蹋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尔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同时要关心别人,尤其要照顾好女宾。

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共餐盘夹取菜肴。

6、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7、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8、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

9、喝酒宜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0、如发现不洁食物或异味食物或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宜候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类别:礼仪知识 | 浏览(107)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姓 名: *姓名最长为50字节

网址或邮箱: (选填)

内 容:

验证码: 请输入下图中的四位验证码,字母不区分大小写。

看不清?

2007 Baidu

文章标签: # 满族 # 新娘 # 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