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爱情 生肖爱情
大马金兵中帝王是什么生肖_大马金刀是指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7-07 人已围观
简介1.“金兵”指的是什么人?2.写马的成语3.他是历史上主动禅位的第一个帝王,只是为还赵匡胤的人情吗?4.宋朝历史上,最有能力的皇帝原来是他?5.古代的帝王中,究竟哪个帝王是最幸运的?宋徽宗赵佶(1082-1135),北宋徽宗皇帝,在位二十五年,(1082-1135)。在他主政时期,奸臣当道,穷奢极欲,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纷至踏来。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传位与赵桓(钦宗),自
1.“金兵”指的是什么人?
2.写马的成语
3.他是历史上主动禅位的第一个帝王,只是为还赵匡胤的人情吗?
4.宋朝历史上,最有能力的皇帝原来是他?
5.古代的帝王中,究竟哪个帝王是最幸运的?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北宋徽宗皇帝,在位二十五年,(1082-1135)。在他主政时期,奸臣当道,穷奢极欲,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纷至踏来。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传位与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与儿子一起沦为亡国之君,最后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赵佶是一位艺术家皇帝,他终日潜心迷恋于书法和绘画,无心坐在龙椅上处理庞大的大宋政事,他先是启用当时的足球明星高俅,封他为殿帅府太尉,接着又重用蔡京、童贯之类,把一切朝政都交由这几个人处理。而他则狠抓文化艺术事业,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给画家以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创作优秀的作品,像米芾、张择端等一代大师遂应运而生。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将御府所藏历代书画辑编成《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 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的推动和倡导,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这位亡国皇帝政治无能,生活穷奢,但是艺术造诣极深,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工极研,堪称一代大家。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 赵佶的书法,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其特点是瘦直挺拔,侧锋如兰竹,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所谓“如屈铁断金”。这种书体,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体,赵佶把它的艺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后代习其书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正如《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传世书帖有《草书千字文》、《闰中秋月诗帖》等。
“金兵”指的是什么人?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职业,危险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这个职业就是皇帝!
有人做了大致的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被率为31%,活不到40岁的高达50%,寿命超过60岁的只有15%。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2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其中一共有61位被杀。而且大多数直系皇族的最后命运都非常惨,满门抄斩的断子绝孙的隐姓埋名的沦落奴仆的。倒是两个少数民族的皇族得以保全性命,元顺帝跑回了大漠,清皇室被袁世凯优待了。
在中国历史上,帝王拥有近乎绝对的生杀大权。一个人犯罪不只是一人遭殃,满门抄斩甚至是诛连九族的如家常便饭。但是,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者在的同时,自身的处境亦危机四伏,时时有掉脑袋的凶险,甚至连最不会的宫女,都可能能联合起来杀皇帝。大概统计,有超过60位大大小小皇帝是这样死掉的。这些被他杀的皇帝起因各异,式样也是五花八门。以“凶手”为主线,死于非常命的皇帝的“杀法”有:近臣杀、宦官杀、子杀、叔杀、父杀、母杀、妻杀、兄弟杀、祖母杀、外公杀、岳父杀、兵杀、俘杀等。
一、近臣杀
这种杀法叫犯上作乱,过去叫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特别是早期王朝中,臣子不臣要弑杀皇帝的,例子多不胜举。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还有各朝的后期,都是“臣弑君”的重灾区。杀个一个皇帝比砍一个草寇还容易。
十六国时汉隐皇帝刘粲,昭武帝刘聪之子。先是以皇太子身份总摄朝政,公元318年七月正式即帝位。但当年九月,刚当了两个月皇帝的刘粲,即让掌管兵权的大将军、录尚书事靳准杀掉了。靳准的军政大权在握,便直接领兵登上光极殿,抓住刘粲,数落了一通罪名之后,当即杀之。刘氏男男女女,不分老幼皆斩于东市,又挖出了刘聪的尸体斩为两截,焚烧了刘氏宗庙,自己设百官行使皇帝权力。
十六国时期,大部分皇帝都是被手下谋杀的。所以,才有那么多小国小朝出现。
隋炀帝杨广(569-618),604年即位,在位15年.618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时年50岁。
唐昭宗李晔和末帝李柷均为其臣子朱温所杀。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公元882年叛变,举兵降唐。唐朝廷授朱温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还赐名全忠,后授为梁王。但朱全忠并不忠,拥兵自重,权欲熏心,一直企图篡唐自已当皇帝。天复四年(公元904年),先是逼李晔迁都洛阳,同年八月,朱全忠将李晔杀了。但他不敢一下就当皇帝,而是拐了一个弯,立李柷为帝,过渡一下。李柷当了三年皇帝后,朱温等不及了。公元907年正月,朱温强迫李柷禅位于他。三月,李柷正式降下御札,辞去大唐皇帝。当了皇帝后,朱全忠第一件事是改名字为朱晃,改年号为开元,国号大梁。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朝代大唐王朝正式谢幕了,由此进入了很糟糕的“五代十国”时期。
二、宦官杀
这也是中国帝王遭他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最具传统性的一种皇帝杀法,几乎每朝都能找到这样的案例,祸起太监干政。为什么称“宦官弑主”是传统杀法呢,因为从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起,就是这种杀法。
中国封建第一朝的皇帝嬴政、胡亥都是宦官给做掉的,执行人就是太监赵高。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嬴政死于巡行途中,地点在邢州平乡县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平乡)。当时他在沙丘官平台(行宫寑室)养病,但死的很突然,终年50岁。正史记载嬴政是病死,但不少学者认为,是他杀,嬴政死于宦官赵高发动的一场政变。当时太子是扶苏,嬴始无意传位给后来的秦二世胡亥。赵高担心扶苏继位对己不利,于是利用第五次出巡,胡亥随行之机,谋划了这场政变。
嬴政死后,胡亥顺利继位。但他也没有免掉被宦官玩弄的命运,为赵高所害。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刘邦攻下武关后,赵高恐诛罚及身,与其婿阎乐等人密谋,乘二世在望夷宫斋戒之机,诈诏发兵围宫,逼令二世自刎。赵高企图篡位自立,百官不从,遂立二世之子子婴为秦王。但赵高未得好死,同年九月被子婴诛杀,夷三族。
这之后,“宦官弑主”就多了起来。如唐敬宗李湛即为宦官所杀。
李湛(公元809-826年),为唐穆宗李恒长子,初封鄂王,徙卦景王,长庆二年被立为太子,公元825年即位。李湛贪图安逸,好女色,宠信宦官而荒于国政。还迷信道士,小小年纪就企图长生不老。曾派宦官往湖南、江南等地采药。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宦官刘克明等发动政变,杀死毫无防备的李湛。当时,李湛夜猎还宫,入室更衣时殿上烛光忽然熄灭。灯黑时,刘克明立即动手。李湛死时18岁,仅当了两年皇帝。
三、子杀
这在过去也叫弑。弑父与弑君一样是天下第一罪,大逆不道。那弑当皇帝的老爸,就是罪大恶极了。尽管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规矩在那,违反常伦之事却时常发生。特别是帝王家里,儿子把老子杀死了,自己当皇帝的事情并不鲜见。
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当是荒*皇帝杨广弑父案。杨广是杨坚的次子,封建惯例是皇储“立长不立幼”,当皇帝本来没有他的份,太子本是其老大杨勇。但杨广很有心计,在父母面前伪装得既老实又孝顺。使计称太子希望皇帝早死,杨坚听了大怒,在公元600年废杨勇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但后来杨坚发现上了杨广的当,决定复立杨勇,结果事未成,却要自己的命。公元604年七月,杨坚患重病,杨广认为当皇帝的机会来了,欲提前夺权,不料泄密,为杨坚知晓。更让杨坚恼火的是,杨广竟然调戏自己宠爱的女人宣华夫人陈氏。杨坚立即决定废杨广,传位于杨勇。结果此事走漏了风声,当晚杨广先下手,将杨坚毒死在仁寿行宫的病榻上,得继皇位,史称隋炀帝。
另一起有名的“子弑父”案主角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中国帝王中颇有作为颇有影响的一位好皇帝,但这位好皇帝承继大位时也是不择手段。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在宫城玄武门发动兵变,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其他皇子皇孙全杀了,史称“玄武门兵变”。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只得于六月七日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禅位李世民,从此过着所谓的太上皇生活,实际与软禁无异。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月李渊死了,李渊的死,当时就有人怀疑是让李世民谋杀掉的,但史学界对此一直有争议。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郢王朱友珪,也是杀了父亲、梁太祖朱全忠当上皇帝的。皇帝多好色,朱全忠更是有守之而无不及。朱全忠原配张氏死后,难禁。他看上的女人是自己的两个儿媳妇。朱全忠特别喜欢次子朱友文的妻子,在二儿媳的扇动下,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六月,病重中的朱全忠拟立次子朱友文为太子。朱友圭得知消息后,立即利用自己掌握的宫廷卫队发动了政变,连夜杀入宫中,杀了朱温并用破席一裹,埋于宫殿的地下。
南朝时文帝刘义隆,公元424年即位,被太子邵杀掉;清圣祖玄烨,即康熙皇帝,疑为四子雍正所杀。玄烨(公元1654-1722年),这位八岁即位的小皇帝,是大清帝王中最有作为一位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前后62年。死后葬景陵。玄烨之死疑因甚多,死前皇位争夺激烈。最后,胤禛靠舅舅科隆多的权势,与年羹尧之兵力,得皇位,史称雍正皇帝。正史称,胤禛系是玄烨遗诏继位,民间则传,是谋杀玄烨所得。
四、叔杀
传统帝王承继制是“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即使皇帝哥哥死了,弟弟也是不方便当皇帝的,除非特殊。如宋太宗赵光义,就是嗣太祖赵匡胤皇位。由于传统的皇位承继制度的存在,叔叔只有觊觎的份子,由此也导致了宫廷悲剧。明成祖朱棣,即是这样的“叔叔”。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曾动过立朱棣为太子的打算,但考虑到不能乱套,最后还是确立了朱允炆的皇太孙地位。朱棣不甘心,发动靖难兵变,逼得刚当了五年皇帝的朱允炆宫中自焚(一说出家当和尚,不知所终)。
十六国时期的小皇帝张玄靓就是让他叔叔给杀掉的.张玄靓(公元350-363年),字符安,十六国时期前凉国君主,桓王张重华的小儿子。前凉和平二年(公元355年),威王张祚被杀,张玄靓被宋混、张琚推为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恢复东晋建兴年号。东晋兴元三年(公元363年),左右政局的叔叔张天锡发动兵变,派兵入宫杀了张玄靓。张玄靓时年仅14年,死后被张天锡谥为冲王。
五、兄弟互杀
但在皇储“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的承继制下,做弟弟的也往往无缘皇位的,即便再有才能,也鲜有可能继大位。这种制度往往造成手足弟之间互相残杀,导演又一出人伦悲剧。
十六国时,汉皇帝刘渊死后,太子刘和即位。结果弟弟刘聪不甘心,把哥哥刘和杀了,自己当了皇帝。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殇帝刘玢(公元920-943年),公元942年,父高祖刘岩死后嗣位。结果第二年被其弟弟晋王刘洪熙杀了,年仅24岁。刘洪熙当上了皇帝,史称中宗。刘玢被杀后,刘洪熙谥之为殇帝,无陵。
对南宋相对峙的金国皇帝、闵宗完颜亶(公元1119-1149年),是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嫡孙,17时当了皇帝。从小与他一块长大的庶出哥哥完颜亮(海陵王)有了想法,他能当皇帝我为什么不能?遂起谋逆之心。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十二月,完颜亮秘密潜入宫中,与侍臣一道,将完颜亶挥刀砍死了。完颜亶死时31岁,葬于思陵。
六、母杀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在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诱惑下,善良的母性也会扭曲变形。中国历史的“毒母”不少,如西汉第一皇后吕雉、大唐第一皇后武则天,大清第一皇后慈禧,都是狠毒女人。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公元454-476年)。7岁时以皇太子嗣位,生母李贵人被赐死,由时为皇后的冯氏养大。当了12年皇帝后禅于太子元宏,自称太上皇。拓跋弘后被“养母”冯太后用毒酒鸩杀。死时23岁。
母亲杀儿子可能有传统,还是南北朝时期北朝北魏,肃宗元诩(公元510-528年),为武宗元恪的第二个儿子,6岁时以皇太子身份嗣位。但母亲、太后胡充华权力欲很强,以元诩年幼为由临朝。后来,干脆把自己的儿子毒死了,与冯太后相的养母生身份相比,这可是亲生母亲啊。元诩死时19岁,刚刚成年,如此母亲,不称是最毒有失公道。死后,胡太后还发了一点母性,将其设陵安葬,陵名定陵。
七、妻
夫贵妻荣。有当皇帝的老公应该是女人最长脸的事情,但作为“第一夫人”,也有不安分的。唐中宗李显就是被自己的妻子韦皇后杀死的。
李显(公元656-710年),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所生,一生的天子之运不顺。李治死后,二十八岁的李显以皇太子嗣位,武则天临朝称制,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李显被废为庐陵王,迁房州(今湖北十堰市),过关软禁一般的生活。圣历二年(公元698年)被召还东宫,复立为太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病重,拥李显复位,重复国号唐。
本想李显就此可以平安当皇帝了,但妻子韦皇后不能安分守已。李显与韦皇后的感情确实很好,当年被废就是因为口出乱语,称假如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愿意,可以将天下给他。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他废黜。李显重新当了皇帝后,对韦皇后信任有加,如当年李治视武则天一般,充许她同参朝政,还将老岳父封王。但韦皇后不满足,想学婆婆武则天,过把女皇帝瘾,这麻烦就来了,做出了比武氏更狠的事情。景龙六年(公元710年),韦后被指后宫*乱,担心李显追究,遂与安乐公主一起,把毒药包进馅饼里,杀死李显,临朝摄政。
八、父杀
过去老子杀儿子可以不算犯罪。但在中国历史上,父亲把儿子皇帝杀掉的罕见记载,毕竟父皇的地位相对来说是牢固的。更多现象是,皇帝老子把太子杀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汉人帝王中有一个很丢人的小皇帝。当时的北汉(公元951-979年)第二任皇帝、睿宗刘钧,竟然称辽主为父皇帝,自然,辽则称之为儿皇帝。刘钧(公元926-968年),15岁时嗣父刘旻位,竟然也当了15年的“儿子皇帝”,43岁死去。最后是否为“父皇”所杀,还是疑点。刘钧死后连儿子也没有,养子刘继恩嗣位,仅当了60多天皇帝就被人杀了。
九、祖母杀
中国的传统亲情是“隔代亲”,祖孙之情往往胜过父子、母子之情。但奶奶杀掉皇帝孙子的并不是没有,这事发生在吕雉身上。
吕雉是西汉开国之君刘邦的原配皇后。刘邦死后,他们的8岁的儿子刘盈当上了皇帝,史称惠帝。刘盈年幼,让吕雉掌握了大权。公元前188年,只有21岁的刘盈据说在惊吓之中死了。吕后便立一个少帝,再临朝称制八年。刘盈无子,为了不让皇权落后他人之手,吕雉就将一位宫女所生的孩子抱进宫,对外谎称刘盈和他的皇后所生,是自己的孙子。吕雉做事很绝,在少帝大了后,把少帝的生母,就是那个宫女也给毒杀了。渐渐懂事的少帝知奶奶杀了自己的母亲,心里不高兴,口出怨言。结果这让吕雉很担心,感到少帝不听话不保险,干脆把少帝毒死,另立同样年幼的常山王刘义为帝,自己继续在位。
十、外公杀
按照道理,就是再选皇帝,也不能有外公的份子,一般人想也不会想的。但在公元581年的时候,偏偏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外祖父把皇帝外孙给杀了,自己当了皇帝。
这个“狼外公”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隋开国之君、高祖杨坚。杨坚(公元541-604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北周宣帝宇文赟的老丈人,即皇后杨氏之父。公元579年二月,宇文赟自称天元皇帝,让位只有7岁的太子宇文衍,由于宇文衍年幼,让杨坚辅佐朝政,总揽朝政。杨坚这还不满足,公元581年二月,直接把宇文衍给废了,逼外孙禅位,以其为介公,三个月后宇文衍死了,北周就此灭亡。41岁的杨坚自立国号隋,就此中国有了历38年的隋朝。
十一、岳父杀
与外祖爷的关系一样,作为岳父的外戚也是与当皇帝不搭界的。但在西汉末年,让王莽逮住了一个机会,把闺女婿杀了,过了23年的皇帝瘾。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年),汉平帝刘衎的岳父。公元前1年,25岁的汉哀帝刘欣死了。刘欣无子,时为重臣的大司马王莽说服自己的姑姑王太后,迎立只有9岁的刘衎为帝,史称平帝。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再次游说太后,要刘衎娶自己的女儿为媳妇。只有12岁王氏遂与刘衎成婚,王莽当上了“国丈”。之后,索性毒死小女婿,立两岁的刘婴为帝。仅有14岁的女儿成了皇太后,这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太后了。在这种情况下,太皇太后王氏只好让王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居摄三年之后,公元8年,54岁的王莽直接废了刘婴,自立为帝,改国号“新”,史称“王莽篡汉”。王莽也因此成了中国封建帝王中第一位通过篡位当上皇帝的人。
十二、兵杀
帝王多是马上得天下,兵士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是绝对主导力量。从本质上来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军队想当稳皇帝是不可能的。兵士可以帮自己打天下,但也能让自己成了马下冤鬼,被兵弑的皇帝也很常见。
隋炀帝杨广就是被部将宇文化及所杀。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三日,其禁卫军兵变,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傍晚时杀入宫中。杨广与萧皇后出逃被捉,叛军要取其头颅,杨广选择服毒,称要留全尸。服毒未成,被兵士勒死,满足了他留全尸的愿意。死后草葬于江都宫,遗迹至今尚存。
金国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也遭遇了与杨广一样的结果。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海陵王与南宋作战败逃途中,让自己的部下杀死了,终年40岁,当了13年皇帝。海陵王尸体运回来后始葬北京九龙山金帝陵区内,后被迁出草葬。
十三、俘杀
中国历史上,堂堂一国之君被外族捕俘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最著名的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了,于正统十四年(1149年)在土木堡之战中被瓦剌生俘。但很幸运,朱祁镇保住了一条命。被放回的朱祁镇九年后,竟然还能重新当上了皇帝。但更多的情况下,俘后都会被杀掉。
另一个被俘名人是宋徽宗赵佶。这个皇帝很有艺术天赋,如果不是当皇帝,应该是史上杰出的文人之一,平生著作极多。由于皇帝喜欢舞文弄墨,赵佶当政时文艺繁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即为此绘就,敬献于他。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赵佶被金兵俘走。被俘后受尽凌辱,宫内女人也都被兵士要求强行发生性关系,或妻或妓。自己的爱妃王婉容也未能保住,被金兵夺走奸污。后来死于五国城,葬永祐陵。
六国时期南燕慕容超(公元385-410年),公元405年承继父慕容德皇位。410年南燕为东晋刘裕打败,慕容超被俘送于建康(今南京)杀掉。南燕仅历14年灭亡。
从上述事例中可以得出两点启示:皇帝也不是好当的,这是一个危险性很大的职业;死于非命的皇帝大多死于亲近人之手,说明亲人和朋友并不可靠,当利益或诱惑与亲情发生冲突的时候,杀戮便不可避免。
写马的成语
金兵是现在的满族人。
一般说的金兵是指金国的士兵。
金国(1115年-1234年),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共经历10位帝王。
人口分布
由于历史的原因,满族散居全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
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
乾隆年间有金朝皇族移居台湾,已发展为有五百余户、八千多人口的大家族。台湾的满族人,总计约有12000余人。
他是历史上主动禅位的第一个帝王,只是为还赵匡胤的人情吗?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的指挥来行动。 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原班人马同一批人员。 驽马十驾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有所成就。 六马仰秣形容乐声美妙。 马不知脸长比喻人不知道自己的缺点。 单枪匹马比喻单独行动,没有丝毫助力。 牛骥同皂比喻贤愚不分。 老骥伏枥比喻年纪虽老,仍怀雄心壮志。 黑马比喻竞赛中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获胜者。 拍马屁比喻谄媚、阿谀、奉承。马的成语: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之马 脱缰之马 铁马金戈
天马行空 童牛角马 土牛木马 天粟马角 铜围铁马
乌白马角 舞刀跃马 五花杀马 文君司马 万马奔腾
五马分尸 万马齐喑 问牛知马 乌头白马生角 乌头白,马生角
乌头马角 乌焉成马 问羊知马 洗兵牧马 选兵秣马
悬兵束马 香车宝马 鲜车健马 鲜车怒马 悬车束马
下马冯妇 下马看花 系马埋轮 下马威 信马由缰
休牛归马 休牛散马 效犬马力 朽索驭马 悬崖勒马
鲜衣良马 鲜衣怒马 心猿意马 以渴服马 以鹿为马
饮马长江 一马当先 倚马可待 一马平川 衣马轻肥
倚马千言 倚马七纸 饮马投钱 跃马弯弓 野马无缰
以毛相马 意马心猿 一马一鞍 跃马扬鞭 玉堂金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燕昭好马 招兵买马 枕戈汗马 止戈散马
獐麇马鹿 招军买马 指鹿为马 指鹿作马 走马到任
阵马风樯 走马赴任 走马观花 仗马寒蝉 走马看花
走马上任 竹马之交 走马章台 竹马之友 蛛丝马迹
驽马十驾 驽马十舍 牛溲马勃 牛溲马渤 牛头不对马面
牛头不对马嘴 牛头马面 牛童马走 拿下马来 匹马单枪
匹马当先 跑马观花 拍马溜须 盘马弯弓 匹马一麾
匹马只轮 千兵万马 骑曹不记马 乞儿马医 秋高马肥
千军万马 犬马恋主 裘马轻肥 裘马轻狂 裘马清狂
裘马声色 求马唐肆 骑马寻马 雀马鱼龙 求马于唐市
求马于唐肆 犬马之报 犬马之诚 犬马之疾 犬马之决
犬马之劳 犬马之力 犬马之恋 骑马找马 青梅竹马
犬马之年 犬马之养 敲牛宰马 轻裘肥马 青丝白马
青衫司马 墙头马上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权移马鹿 人欢马叫
人荒马乱 人喊马嘶 人困马乏 戎马仓皇 戎马劻勷
戎马倥偬 戎马倥偬 戎马生郊 戎马生涯 软裘快马
人强马壮 人仰马翻 人语马嘶 束兵秣马 士饱马腾
素车白马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神龙马壮 驷马不追 司马称好
四马攒蹄 死马当活马医 驷马高车 驷马高盖 驷马高门
杀马毁车 食马留肝 驷马莫追 驷马难追 司马牛之叹
司马青衫 善马熟人 失马塞翁 三马同槽 束马悬车
束马县车 驷马轩车 散马休牛 率马以骥 驷马仰秣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 射人先射马 声色狗马 素丝良马
声色犬马 识途老马 识涂老马 塞翁得马 塞翁失马
襟裾马牛 裾马襟牛 金马玉堂 仅容旋马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尻轮神马 叩马而谏 快马加鞭 尻舆神马 厉兵秣马
历兵秣马 励兵秣马 练兵秣马 历兵粟马 厉兵粟马
驴唇不对马嘴 驴唇马觜 驴唇马嘴 砺戈秣马 露马脚
龙马精神 老马恋栈 老马识途 立马万言 六马仰秣
驴年马月 驴前马后 龙神马壮 驴头不对马嘴 溜须拍马
临崖勒马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马不解鞍 马勃牛溲 马浡牛溲
马不停蹄 马尘不及 马迟枚疾 马齿徒增 马齿徒长
马到成功 马到功成 马耳春风 马耳东风 马放南山
马翻人仰 马腹逃鞭 马革裹尸 马工枚速 枚速马工
马革盛尸 马后炮 马角乌白 马角乌头 马迹蛛丝
马空冀北 马龙车水 马鹿异形 马鹿易形 马马虎虎
秣马厉兵 马面牛头 马毛猬磔 马毛猬磔 买马招兵
买马招军 马牛襟裾 马牛其风 马去马归 马前泼水
马前卒 马入华山 马如流水 盲人骑瞎马 盲人瞎马
瞎马临池 马如游龙 马如游鱼 马水车龙 马上得天下
马上房子 马上功成 马上看花 马瘦毛长 马上墙头
马首是瞻 马首欲东 马咽车阗 马仰人翻 马足车尘
马中关五 马捉老鼠 马足龙沙 马壮人强 泥车瓦马
牛高马大 牛马襟裾 驽马恋栈豆 驽马恋栈 驽马铅刀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鞍马劳顿 鞍马劳倦 鞍马劳困
鞍马劳神 鞍马之劳 鞍前马后 鞭长不及马腹 弊车羸马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兵荒马乱 兵慌马乱 伯乐相马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班马文章 宝马香车 兵强马壮 避世金马
不食马肝 不识马肝 北叟失马 车尘马足 车驰马骤
车殆马烦 车怠马烦 车烦马毙 持戈试马 窗间过马
车马辐辏 策马飞舆 车马骈阗 驰马试剑 车马填门
车马盈门 吹牛拍马 车水马龙 车填马隘 车尘马迹
车辙马迹 车在马前 东风吹马耳 东风马耳 东风射马耳
斗鸡走马 打马虎眼 大马金刀 得马失马 得马生灾
得马折足 代马望北 代马依风 单枪独马 单枪匹马
丹书白马 短衣匹马 二童一马 风吹马耳 风车雨马
风车云马 非驴非马 风马不接 放马后炮 放马华阳
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 肥马轻裘 风马云车 服牛乘马
放牛归马 风牛马不相及 风樯阵马 飞鹰走马 光车骏马
膏车秣马 高车驷马 弓调马服 归马放牛 谷马砺兵
狗马声色 裹尸马革 高头大马 毁车杀马 寒蝉仗马
横刀跃马 横戈盘马 横戈跃马 汗马功劳 汗马之功
汗马之劳 呼牛呼马 猴年马月 呼牛作马 横枪跃马
害群之马 讳树数马 见鞍思马 鸠车竹马 金戈铁马
1. 马足车尘
成语发音:mǎ zú chē chén
成语释义:比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2. 归马放牛
成语发音:guī mǎ fàng niú
成语释义: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成语示例:那些王侯将相何尝得一日的安闲?好容易海晏河清,~。(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3. 衣马轻肥
成语发音:yì mǎ qīng féi
成语释义: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唐·杜甫《秋兴》诗之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成语示例:儿子从宦者,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赀货充足,~,此是恶消息。
★宋·孔平仲《续世说·贤媛》
4. 识途老马
成语发音:shí tú lǎo mǎ
成语释义:老马认识路。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成语示例:你也不用发忧,还有你老子是“~”,慢慢地来指拨你罢!(茅盾《子夜》四)
5. 走马观花
成语发音:zǒu mǎ guān huā
成语释义: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成语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6. 尻舆神马
成语发音:kāo yú shén mǎ
成语释义:指以尻为车舆而神游。后为随心所欲遨游自然之典。同“尻轮神马”。
成语出处:《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成玄英疏:“尻无识而为轮,神有知而作马,因渐渍而变化,乘轮马以遨游,苟随任以安排,亦于何而不适者也。”
成语示例:果痔木痈除物害,~得天全。
★清·钱谦益《赠建昌痔医黄歧彬》诗
7. 马入华山
成语发音:mǎ rù huá shān
成语释义: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成语出处:《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成语示例: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遣,兵藏武库,~。
★北周·庚信《贺平邺都表》
8. 马迟枚疾
成语发音:mǎ chí méi jí
成语释义:用于称赞各有长处。同“马工枚速”。
成语出处:清·陈祖范《寄沈归愚》诗:“鹤怨猿惊怀故地,马迟枚疾斗新篇。”
9. 文君司马
成语发音:wén jūn sī mǎ
成语释义:后指相爱的情人或夫妻。
成语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与之结为夫妇。卓王孙不认这门亲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个酒馆,文君当炉卖酒,相如穿着犊鼻裤与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孙感到耻
10. 讳树数马
成语发音:huì shù shù mǎ
成语释义:表示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成语出处:《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
成语示例:《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默不应,更答以它语,其不泄如是。”
马勃牛溲 (mǎ bó niú sōu)
解释:马勃:马屁菌;牛溲:车前草。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出处:清·褚人获《坚瓠十集·遗臭文词》:“马勃牛溲君受用,何须开口出而哇。”
示例:鼠肝虫臂唯天命,~称异才。 ★廖仲恺《壬戍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
马不解鞍 (mǎ bù jiě ān)
解释: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出处:郭小川《长江组歌·百万雄师过大江》:“马不解鞍连续战,一举解放大江南。”
示例:我们~地日夜奋战,终于攻克了这个课题。
马不停蹄 (mǎ bù tíng tí)
解释: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示例:~的走至天色大明,看看追兵已远,方始勒住马。 ★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
马尘不及 (mǎ chén bù jí)
解释: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出处: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王行昔望吾舅马尘不及,何先友为?”
马迟枚疾 (mǎ chí méi jí)
解释:用于称赞各有长处。同“马工枚速”。
出处:清·陈祖范《寄沈归愚》诗:“鹤怨猿惊怀故地,马迟枚疾斗新篇。”
马齿加长 (mǎ chǐ jiā zhǎng)
解释: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示例:我比你~……而今两鬓星星,把昔日意兴,瓦解冰销。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6回
马齿徒长 (mǎ chǐ tú zhǎng)
解释: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示例:张太经说:‘今日承蒙垂青,得与将军联宗,不胜荣幸。大经碌碌半生,~,怎好僭居兄位!’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九章
马齿徒增 (mǎ chǐ tú zēng)
解释: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示例:自妾识君,已四五年矣,蛾眉易老,~,尚未能择人而事,自拔出火炕。 ★清·王韬《淞隐漫录·阿怜阿爱》
马到成功 (mǎ dào chéng gōng)
解释: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出处: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示例:只要不轻敌,相信你们一定会~。
马到功成 (mǎ dào gōng chéng)
解释: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示例: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 ★明·卢象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
马耳春风 (mǎ ěr chūn fēng)
解释: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同“马耳东风”。
出处: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
马耳东风 (mǎ ěr dōng fēng)
解释: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出处: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示例:说向市朝公子,何殊~。 ★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诗
马翻人仰 (mǎ fān rén yǎng)
解释: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贾琏家下无人,请了王仁来在外帮着料理。那巧姐儿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荣府中又闹得马仰人翻。”
一马当先 车水马龙 临崖失马 害群之马 汗马功劳 雀马鱼龙 马到成功 厉兵秣马 临崖勒马 万马奔腾 指鹿为马 心猿意马 天马行空 牛溲马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马首是瞻 青梅竹马 戎马倥偬 龙马精神 声色犬马 走马观花 万马齐喑 一马平川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老马识途 马革裹尸 马后炮 马放南山 风牛马不相及 蛛丝马迹 万马齐瘖 戎马生涯 千军万马 兵荒马乱 马马虎虎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风马牛不相及 猴年马月 马不停蹄 问羊知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倚马可待 塞翁失马 牛头马面 伯乐相马 悬崖勒马 信马由缰 下马威 马上得天下 马到功成 马齿徒增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车马盈门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马足龙沙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马去马归 东风射马耳 鞍前马后 马齿徒长 丹书白马 乌头白,马生角 打马虎眼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马首欲东 东风吹马耳 放马后炮 快马加鞭 马牛其风 马耳东风 下马看花 三马同槽 马龙车水 马如游龙 盲人瞎马 大马金刀 单枪匹马 鞭长不及马腹 历兵秣马 牛溲马渤 马捉老鼠 马上看花 马前泼水 兵慌马乱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司马昭之心 下马冯妇 竹马之交 励兵秣马 马仰人翻 马迟枚疾 拿下马来 青衫司马 乞儿马医 马空冀北 马前卒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鞍马劳顿 东风马耳 马工枚速 马耳春风 马勃牛溲 骑曹不记马 六马仰秣 管仲随马 鞍马劳顿 东风马耳 乌头白马生角 蛇毛马角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塞翁之马 走马看花 一马一鞍 驴唇不对马嘴 牛头不对马嘴 牛高马大 青丝白马 人仰马翻 马鹿易形 马牛襟裾 马壮人强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害羣之马 不食马肝 衣马轻肥 倚马千言 乌白马角 乌焉成马 驷马难追 死马当活马医 兵强马壮 不识马肝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马上功成 裘马清狂 轻裘肥马 马入华山 马毛猬磔 马咽车阗 枚速马工 买马招兵 买马招军 马角乌白 宝马香车 策马飞舆 二童一马 司马牛之叹 射人先射马 铁马金戈 竹马之友 走马章台 招兵买马 土牛木马 文君司马 非驴非马 代马依风 车马辐辏 鞍马劳神 马翻人仰 马毛猬磔 马中关五 马腹逃鞭 马角乌头 马迹蛛丝 马尘不及 墙头马上 骑马寻马 牛头不对马面 鞍马劳困 车马如龙 肥马轻裘 素车白马 洗兵牧马 香车宝马 司马青衫 驷马轩车 代马望北 窗间过马 鞍马之劳 马水车龙 盲人骑瞎马 马足车尘 马面牛头 马如游鱼 马不解鞍 驴年马月 裘马轻狂 鞍马劳倦 横刀跃马 横戈跃马 尻轮神马 溜须拍马 驷马高车 童牛角马 指鹿作马 蜘丝马迹 意马心猿 阵马风樯 系马埋轮 五花杀马 立马盖桥 服牛乘马 车怠马烦
宋朝历史上,最有能力的皇帝原来是他?
这位帝王,应该说的是赵构吧,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宋高宗。他这样做,不是为了还人情,更不是自愿去还赵匡胤的人情,他主动禅位主要是为了方便金兵南下之时及时逃走;至于传位给赵匡胤的直系子孙,则是群臣的逼迫。
虽然在靖康之难时逃过一劫,可是金兵留给赵构的阴影,还是太深了。当时赵构还很年轻,后来又当了几十年的帝王以及太上皇,可这几十年间,他连个儿子都没生出,可见生育能力确实不行。有人就推测,赵构的这种无能,有可能就是被金兵给吓得,而且这也确实有科学依据,人受到极大惊吓之后,性能力就会受影响。
正是因为对金兵特别地恐惧,所以他才会主动地把皇位交出来,因为一旦金兵来犯,皇帝肯定要负责任而走不脱,而太上皇就可以从容逃走。正如当年他的父亲在危难之下赶紧把皇位传给长子一样,可以说,赵构的这种行为,就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只不过,他的敏感度更高,明明没有十分危险,却还是早早地把皇位给禅让了。
至于说他还赵匡胤的人情,那可真是想多了。要知道,这都是二百年前的事了,要还也是前几任皇帝去还,与他又有多大干系呢?那他为什么还要从赵匡胤的后代中选一个人来做太子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太宗一系,基本上被金兵一锅端了,而大臣们又以当年太祖后代没当过皇帝所以大宋才会遭此劫难为由,强迫他从赵匡胤的后代中寻找继承人,这才让他选择了后来的宋孝宗。所以说,就算他确实还了一个人情,也绝非出于自愿,不妨设想一下,倘若他有儿子或者亲侄在世,还会真地去民间找个野皇子吗?
古代的帝王中,究竟哪个帝王是最幸运的?
宋朝历史上,第一位被严重低估的皇帝宋仁宗
1、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是宋真宗第六子,宋朝第四任皇帝,十三岁即位,在位四十二年。出于天性,他宽厚仁慈,以仁恕治天下。在他的治下,大宋王朝文风鼎盛,俊才云集,名垂千古的文人佳士差不多都产生在这个时期。因此,《宋史》称其“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此外,据说北宋末靖康年间,金兵占领中原后大肆开挖皇室陵墓,掠夺奇珍异宝,唯独没有对宋仁宗的永昭陵下手。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治理国家的概况,甚至远超汉朝的“文景之治”与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而且宋朝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也在宋仁宗时期达到全盛。
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而且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并能够约束自己,被后世誉为“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受到了历代历史学家与政治家的称赞!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四十二年之久,并使这一朝达到了北宋乃至于中国封建王朝社会经济文化的顶峰。由于他改元的次数较多,因此后人把这整个时期称为“仁宗盛治”,与强汉盛唐相比,这个开明治世留下了赵祯独特的印记。此外,赵祯是少年登基,到弱冠亲政之后,才真正实现了有别于强汉盛唐而又无以伦比的“仁宗时代”!
仁宗的厚道是出了名的。例如:有年京师地震后发生瘟疫,他下令打碎宫中仅有的两只通天犀角,碾成粉给百姓吃,大臣劝阻说这是皇帝最喜欢的宝贝,怎能打碎给下民?赵祯却说我的百姓处在灾难之中,我要这宝贝有什么用?
仁宗的务实作风也被后人称道。他率先打破了百姓居住的“坊”和交易的“市”的界限,使东京开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在民生和皇权孰轻孰重的问题上,赵祯和大臣们不仅同意坊市合一、又解除了宵禁制度,逐渐形成了夜市和晓市。京城里设立了观火楼和消防队,包拯权知开封府时还亲自处理了权贵在河道乱搭乱建现象。此外,在庆历新政中,他坚决支持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的“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一揽子改革计划,陆续以诏令的形式颁行全国。之后,虽然受到守旧派的阻挠而将范仲淹、富弼等人调出京城,但仁宗皇帝并未停止改革,而是重新启用能够体察圣意的文彦博为相并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推行新政,还提拔了王安石进入政治权利中心。
“仁宗盛治”主要表现在:
人口和财税堪比汉唐。嘉祐八年的全国人口达到1246万户,丁男2642万口,42年国家人口净增长379万户,这增长的户数就相当于唐太宗贞观时期的总户数。由于朝廷实行“藏富于州县,培护本根”的政策,嘉祐年间的国家税收增至3680余万缗,是唐朝最多货币岁入时的四倍。此外,百姓的皇粮国税并非多如牛毛。
仁宗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他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一度贤相诸多,君子满堂。寇准、王曾、晏殊、鲁宗道,以及范仲淹、包拯、富弼、狄青、欧阳修、王安石,还有被仁宗朝简拔或科举入仕的“三苏”、沈括、米芾等都是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和读书人的楷模。
文化实现了繁荣。流传于世的“唐宋八大家”中除去唐朝的韩、柳二人,其他六人都活跃于仁宗时期。作为诗末的宋词在晏殊、柳永、范仲淹、苏轼等一大批词人的推动下发扬广大,打造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史的翘楚地位。此外,说书、小说、杂剧等文学形式也得到了萌芽和发展。
<img p=""
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仁宗朝有三个得到了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火药的发明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发挥了作用。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使宋朝拥有当时世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毕升的活字印刷术问世后,使宋代大量的典籍得以保留。还有王惟一发明的针炙铜人,完善了中医针炙体系。朝廷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官交子”,对于世界经济和金融史的贡献不可低估。
哲学领域流派纷呈,为现代中 *** 学打下的坚实基础。二程提出的“天理”命题,为沉闷的哲学界吹来了一阵清风,同时也为赵宋为何受周禅,以及建立封建统治秩序提供了理论支持。王安石提出了实学理论,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他后来的变法提供了理论指导,储备了干部队伍。
评价:
当时的人这样歌颂“仁宗盛治”:“四十二年于兹,可谓海内大治矣。窃迹羲黄之前,敻乎莫索其详。自《诗》、《书》之载,未有如兹之盛者也。”
清朝的小说无名氏写的《东坡诗话》这样形容仁宗盛治:“宋朝全盛之时,仁宗天子御极之世。这一代君王,恭己无为,宽仁明圣,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真个是: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与此同时,这也代表了几百年来“仁宗盛治”在民间世人眼中的地位。
明代文学家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说: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民安俗阜,天下称治。葬昭陵,有题诗道傍者曰:“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梦过,春风吹泪洒昭陵。”
“仁”就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宋史》这样评价赞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李自成大军杀入北京后,为避免妻女沦为俘虏,崇祯挥剑将多人杀死,还砍断了长平公主手臂,直言:“愿来生不再生帝王家”。帝王,封建时代最尊贵,也是危险系数最高的职位,尤其是帝国灭亡之际,他们基本都是难逃一死,即使暂时躲过一劫,也会被对手追杀,过着提心吊胆之日子。例如,宋高宗赵构,整天被金兵追杀,整天心神不定,担惊受怕,以致丧失生育能力;宋徽宗、宋钦宗这两父子就更倒霉了,在东北冰天雪地里受虐,生不如死。那么,国家灭亡后,有没有过得很好且善终的帝王呢?还真的有,他的后代还看到对手亡国,有一位大伙都非常熟悉。这些“活下来”的末代帝王,堪称是人生赢家,幸运之王。
01.汉献帝,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是“乱世奸雄”曹操的傀儡、女婿。曹操就是靠挟持汉献帝刘协,“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夺取中原地区,成为三国中最大的一股势力。曹操死后,曹丕强迫汉献帝退位让贤,假装“三让”之后,登上了帝王之位。但是,曹丕这大舅子很够意思,不但不杀汉献帝,还给他一块封地,继续祭祀汉朝祖先。如此,汉献帝成了“山阳郡公”,是一方土皇帝,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后善终。
02.刘禅,蜀汉最后一位帝王,人称“扶不起的阿斗”,在位几十年,基本没有掌握实权之机会,但朝中多忠臣良将,却也过得很不错。魏兵突袭成都,刘禅没想过抵抗,而是将益州献出去,堪愿当亡国之君。不过,司马昭对他很不错,封他为安乐公,在洛阳还有豪宅、婢女侍候,让其“乐不思蜀”。因此,刘禅也得以善终,活了六十四岁。
03.孙皓,辛弃疾有诗云:“生子当如仲谋”,说的是生儿子应该像孙权那样,有勇有谋,这是歌颂东吴王孙权。有意思的是,孙权是英雄,但其孙子孙皓就不咋样了,虽说屡次御驾亲征晋朝,但几乎没啥像样之战绩。再则,孙皓为人太过残暴,又十分好色,连“好色皇帝”司马炎都自愧不如。晋军渡江后,孙皓将自己捆绑起来,主动投降。结果,司马炎封他为归命侯,在洛阳好吃、好喝款待,后善终。
04.曹奂,想当年,曹操、曹丕欺负汉献帝,夺取了老刘家的公司,如今司马家族也效仿曹丕,夺取了曹老板的企业,且手段一模一样——玩“禅让制”,虽说很虚伪,但却很有效。末代帝王被废后,司马炎封他为陈留王,可以继续祭祀曹氏列祖列宗,还能用皇帝礼仪,算是土皇帝。曹奂不但善终,他还看到西晋爆发内乱——八王之乱,其后代(承袭陈留王爵位)则看到西晋、东晋灭亡,但陈留王之爵位没被废除,直到北齐时代才撤。
05.陈叔宝,“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影射南陈末代帝王陈叔宝。作为乱世帝王,陈叔宝不合格,他喜好音乐、美酒、诗词胜过江山,也正是因此而亡国。隋文帝杨坚评:“此败岂不由酒?将作诗功夫,何如思安时事?”算是“喝酒误事”吧。投降隋朝后,陈叔宝在洛阳过得还可以,美酒、音乐少不了,还得善终。死后,杨坚追赠他为大将军、长城县公。
06.柴宗训,大伙都说,若是周世宗柴荣能多活一阵子,估计就没宋太祖什么事了,燕云十六州也不用等到明太祖朱元璋去收复,其“十年积蓄、十年养兵、十年平天下”之夙愿肯定能实现。周世宗英年早逝,赵匡胤乘机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柴家江山,欺负柴宗训这孤儿寡母。但是,赵匡胤没杀他,还下旨让赵家后代永远不能为难柴氏家族,否则天理不容。柴宗训也是善终,但只活了20岁。为此,许多人都说是赵匡胤暗中下毒手,真相目前尚未得知。
07.陈理,此人名气很小,也许大伙都没听说过,但其父亲可是元末响当当的大人物——汉王陈友谅,后还称帝,国号“汉”,史称“陈汉”。60万大军惨败鄱阳湖,陈友谅中箭身亡,大将张定边带着陈理血战突围,跑回武昌称帝,继续与明军(吴军)为敌。接着,朱元璋亲征武昌,击败汉军,年仅12岁的陈理开门投降,受封为归德侯。按理说,投降之后就应该夹着尾巴做人,但陈理屡次口出狂言。朱元璋也够意思,毕竟是小孩嘛,也没治罪,而是让他去去高丽呆着,吃一吃“韩国泡菜”,结果也是善终。
08.元顺帝,1279年3月,蒙古铁骑在崖山一战中彻底击败宋军,10余万军民投身大海,宣布南宋灭亡。1368年7月,20万明军精锐抵达大都郊外,常遇春准备火速包抄京城,直接将元朝宗室“团灭”。然而,徐达拒绝了(可能是朱元璋授意),因为元朝毕竟是正统帝国,俘虏元顺帝后,朱元璋可不好处理,于是暂缓进兵,让元顺帝有了逃跑之时间,最后善终。元朝灭亡后,因为蒙古贵族没有放弃南下念头,明朝只能屡次出兵塞北,在草原上猎杀对手。
09.溥仪,这是家喻户晓之末代帝王,清朝最后一位帝王,也是华夏封建帝国最后一位帝王,如今还有以他为题材拍摄的影视剧。1644年9月,孝庄、顺治这孤儿寡母入主中原,宣布大清对全国之统治;1912年2月,隆裕、宣统这“孤儿寡母”在袁世凯、革命军联合施压下,主动宣布逊位,体面结束了大清帝国之统治,并将一切资产交给民国,从而避免了国家分裂。民国也够意思,清朝皇室私有财产不得侵犯,民国每年再额外拨款四百万,算是生活费用。溥仪呢?当然是善终了,还成为新时代的公民,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综上所述,汉献帝、刘禅、孙皓、曹奂、陈叔宝、柴宗训、陈理、元顺帝、溥仪等这九位末代帝王,都是亡国后可以善终之主,算是幸运之王,人生赢家。这就有意思了,为何有些末代帝王会被杀,有些则善终呢?笔者认为,主要三点:其对现政权威胁之大小如何?有无利用价值?时代环境怎样?例如,清朝末代帝王肯定不会被杀,毕竟是“近代社会”,还要考虑到边境问题。对此,大伙又是如何看待?
下一篇:生肖卡集卡晚了吗_生肖卡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