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爱情 生肖爱情

徒手武松擒什么生肖_徒手武松擒什么生肖动物

tamoadmin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1.被人打到求饶的武松为什么却拥有最高的人气? 武松无疑是《水浒传》中人气最高的一位好汉,然而武松之所以如此出彩,还得亏那些人云亦云没读过原著的朋友的大肆宣传。 (武松剧照)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多数人提起武松就会想到他景阳冈打虎、为兄复仇杀嫂、血溅鸳鸯楼,最后还有一个“单臂擒方腊”,怎么着,还是露馅了吧?历史上擒拿方腊的人叫韩世忠,《水浒传》中擒方腊的人叫鲁智深,和武松没有半毛钱关系,武松

1.被人打到求饶的武松为什么却拥有最高的人气?

徒手武松擒什么生肖_徒手武松擒什么生肖动物

武松无疑是《水浒传》中人气最高的一位好汉,然而武松之所以如此出彩,还得亏那些人云亦云没读过原著的朋友的大肆宣传。

(武松剧照)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多数人提起武松就会想到他景阳冈打虎、为兄复仇杀嫂、血溅鸳鸯楼,最后还有一个“单臂擒方腊”,怎么着,还是露馅了吧?历史上擒拿方腊的人叫韩世忠,《水浒传》中擒方腊的人叫鲁智深,和武松没有半毛钱关系,武松擒方腊这事在于一些地方戏曲的误传,再加上电视剧版都是如此拍摄,才让许多没看过原著的朋友吹捧起来了。

其实这倒也算不上是武松的污点,反而这是读者对他的一种厚爱,把不属于他的荣誉强加给他,不仅仅是读者,作者本人也十分偏爱武松,原著中并没有让武松有任何正面败绩,给读者一种“武松天下无敌”的错觉。

(武松、潘金莲剧照)

当然,也有人说武松有败绩,一次是败给了一只大黄狗,另一次是被包道乙砍了一只手,其实这应该也算不上是武松的污点,大黄狗连人都不是,算啥败绩,再者包道乙用的是妖法,显然是属于“犯规”行为,所以武松真正的污点并不在此,而在于他消灭弱鸡用了十回合,与高手对决三回合便败逃。

第一次是在原著的第三十一回,武松到了这蜈蚣岭一处,发现有个道人挽着个女子发出阵阵笑声,于是武松便去那庵里找人,而此时他又刚从孙二娘那儿得了那雪花镔铁戒刀,于是便想拿这道人开刀,不过率先遭殃的却是那道人捉去的无辜道童。

那道童不过是抱怨了一句武松半夜敲窗,武松便狠心将他杀死,后经那女子解释才知道道童也是被拐卖的可怜孩子,武松此时已是不义,然而他面对“飞天蜈蚣”王道人这种货色居然用了十回合才胜利,其实是有些掉价的。

(孙二娘剧照)

虽然说十回合才胜了这么一个弱鸡,但好歹也是胜了,只能算小污点,而他三回合败给强者就真没得洗了。

前文提到作者施耐庵是有意无意的让武松避开了与顶尖高手的对决,才给读者留下了“武松武艺无敌”的错觉,其实这话也不全对,因为施耐庵还是有写过武松与顶尖高手的对决的,只不过这一次他的处理更为巧妙,在短短几行字里既让武松败了,又保全了武松的面子。

那是原著的第六十一回,梁山一伙人想要赚那“玉麒麟”卢俊义上山,于是便安排了一场诱敌深入的把戏,梁山一方出战的即是李逵、武松、鲁智深、刘唐、穆弘等人,他们个个都与那卢俊义打了三个回合,而到了武松打完三回合后,卢俊义开口了。

卢俊义道:“我不赶你。你这厮们何足道哉!”

(卢俊义剧照)

这话的意思很直白,就是说“武松这种喽啰在卢俊义面前不值一提”,此时的卢俊义可不知道自己会与这些贼寇称兄道弟,他自然是有啥说啥,绝不会有半点客套,所以他这句评价应该就是他内心的看法,即是武松若是真要与卢俊义斗,那指定是要惨败,卢俊义是个凭实力说话的人,根本不需要用言语 *** 敌人,武松表面上是诈败,实际上是败得彻底。

这两次战绩应该算是武松的两大污点了,不过这还只是谈论武功,就杀道童那事来看,他人品其实也不咋地,所以要评价武松,还是多读读原著吧,打虎英雄远没你想的那么高大。

被人打到求饶的武松为什么却拥有最高的人气?

1.鲁迅在《谈金圣叹》一文中说:“所以《水浒传》纵然成了断尾巴蜻蜓,乡下人却还要看《武松独手擒方腊》这些戏。” 这说明,清末民初,江浙一带,《武松独手擒方腊》的戏很受欢迎。

2.陶君起先生整理的 《京剧剧目初探》(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中记载京剧中有和征方腊有关的曲目有三种:《涌金门》《龙虎玉》《武松单臂擒方腊》(又别名“平江南”)。这三种都被归于“后水浒”戏。而陶君起先生又是从何得到这些资料的呢?这些曲目及剧本内容来源于清代北京的《清车王府藏曲本》。此曲本成书大约在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龙虎玉》不包括武松擒方腊的情节,而《涌金门》则类似于《武松单臂擒方腊》。但此剧目中的情节与现在传说的情节大为不同:武松断臂后被方腊追杀,鲁智深生擒方腊后归隐山林,将功劳让与武松。武松带回方腊后,李逵争功,质问问“想你一只手怎么擒得方腊来?”武松无言以对只得“哎呀”一声作为此剧的最后结尾。

有研究者认为,正是由于《武松单臂擒方腊》这一剧名的误导,致使没有真正看过此剧的艺术家进行了后来的改编。 1.田连元评书《水浒传》第327回:“公主自杀武擒方腊 凯旋回京途中散将”  在田连元先生的评书中,武松擒方腊的大概情节如下:武松在追击方腊的过程中, 遇到了鲁智深,在鲁智深的帮助下,单臂的武松和方腊一起滚落山坡把他捉住。既照顾到了水浒传的原文,同时也涉及到了民间传说的“武松单臂擒方腊”。

2.扬州评话《后水浒》(今已失传),但扬州市文化局收藏的清末至民国老艺人马凤章(1899—1965)的部分记录稿可知是讲述宋江奉旨征大辽、伐田虎、战王庆、讨方腊等情节。在书中有“日后武松独臂擒方腊”的插述。 近年来拍摄的影视剧,大多都加入了“武松独臂擒方腊”的情节,例如邵氏**《荡寇志》、央视版《水浒传》、新版《水浒传》、长影版《武松》等。

传统相声文本《戏方》当中也提到了“武松单臂擒方腊” :  “你来个《拿高登》,转过《三门街》、《五花洞》、《祥梅寺》、《双塔寺》、《能仁寺》、《金山寺》,你到了《醉打山门》、《大登殿》,殿里头放着一张《采茶奇案》,案上摆着一对《武松单臂擒方腊》,当中供着《济公活佛》,转过《二进宫》,左边有《自由钟》,右边有《打金枝》,当中坐着《呼延庆》,桌上放着《哭灵牌》,地上竖着《李陵碑》。”

《戏方》可以被认为大致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作品,它其中例举了大量当时的戏剧名目。那么这与鲁迅先生活跃的时期又是大致相符的。 明崇祯甲申年春丁卯月初版的《通臂拳谱》记载有武松独手擒方腊的武术套路:  第二套 饿虎爬山六把歌:  饿虎爬山一捏喉,左檎右腕使压肘。  武松独手擒方腊,还把银鱼钓金钩。  但这个拳谱现在几乎失传,仅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残留两张,而“拳谱全文”则与几乎无关。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很明显,这话只是针对“《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这一说法而言,并不是说每个人都熟知《水浒传》中每个细枝末节的剧情,甚至连故事的梗概都不一定了解,不过很奇怪,绝大多数人对于武松这个角色的故事却是了如指掌。

(武松剧照)

多数人可以清楚的说出武松在景阳冈上徒手打死猛虎的桥段,也知道武松为了帮兄长武大郎复仇而怒杀嫂嫂,甚至还会知道武松为了帮施恩夺回快活林而怒打蒋门神的故事,这些桥段都算是原著故事中的小高潮部分不假,但要说它们是《水浒传》最吸引人眼球的桥段恐怕也未必,毕竟书中还有劫江州法场、大聚义、三败高俅、征方腊这些更热血的关键剧情。

武松的出名其实还要得益于除了《水浒传》之外的艺术作品的传颂,比如一些地方戏曲中有以“武松单臂擒方腊”为主题进行创作,甚至在一些电视剧中也是将擒拿方腊的功劳算在了武松头上,武松还真被写成是在与方腊对抗时被斩断一条手臂,其实读过原著的朋友就知道,原著剧情中根本没有“武松单臂擒方腊”这一桥段,那擒拿方腊的人是武松的好兄弟鲁智深,而武松的确是丢了一条手臂,却不是方腊砍的,而是方腊手下包道乙以飞剑斩之,所以武松的名气也得益于他的喜爱者对他事迹的“再创作”,就如同“武松单臂擒方腊”之类的桥段一样,那么归根结底,武松这个角色又是如何从《水浒传》一书中做到“出圈”的呢?答案也许很简单,与他的一次失败有关。

(鲁智深剧照)

武松给人的印象从来都是一副硬汉的模样,这一点从前文提到的打虎、杀嫂、打蒋门神等事件中都能够看出来,不过这么笼统的概括武松的事迹便会错失书中的一些细节,武松的出彩固然因为这些大的事件,而他受人喜爱,只怕还是因为书中的一些细节,至少对于笔者来说即是如此。

(施恩、武松剧照)

武松是个硬汉,在原著的第二十八回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原著道:“五六个军汉,押武松在当面,管营喝叫除了行枷,说道:‘你那囚徒,省得太祖武德皇帝旧制:但凡初到配军,须打一百杀威棒。那兜?的,背将起来。’武松道:‘都不要你众人闹动,要打便打,也不要兜?。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也不是好男子!’两边看的人都笑道:‘这痴汉弄死,且看他如何熬!’武松又道:‘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儿,打我不快活。’两下众人都笑起来。”

这段对话之后,武松是实实在在的吃了一顿杀威棒,此时他的态度是无比坚决的。

然而到了原著第三十回中,武松再次面对吊打,并且还是被冤枉时,他的表现却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原著道:“知府方才坐厅,左右缉捕观察,把武松押至当厅,赃物都扛在厅上。张都监家心腹人,赍着张都监被盗的文书,呈上知府看了。那知府喝令左右把武松一索捆翻。牢子节级将一束问事狱具放在面前。武松却待开口分说,知府喝道:‘这厮原是远流配军,如何不做贼,以定是一时见财起意。既是赃证明白,休听这厮胡说,只顾与我加力打!’那牢子狱卒,拿起批头竹片,雨点地打下来。武松情知不是话头,只得屈招做:‘本月十五日,一时见本官衙内许多银酒器皿,因而起意,至夜乘势窃取入己。’与了招状。”

偷盗的行为在《水浒传》中是十分不遭人待见的,这一点从时迁遭到的种种冷眼也不难看出,为何武松在面对冤枉的时候反而选择了认怂招供呢?何况还是去认一个自己根本就没有犯下的罪名?答案很简单,皆在一句“大丈夫能屈能伸”中。

(武松剧照)

之前武松遭打那是他的确犯了罪,并且明确是打一百杀威棒,所以他认为自己受得住,而后来要打,是摆明要让他屈打成招,所以他不得不认怂,在张督监的视角看来,武松若是嘴硬不招,那反倒是正中他下怀,他巴不得打死武松,武松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必须招供。

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武松与其他角色的不同,即是“不脸谱化”,作者施耐庵若是将武松塑造成一路硬到底的角色,那反而让这个角色丢了灵魂,而武松在面对不同情况时做出不同的应对则让这个角色更具“人味”,而不是作者手中推动剧情的棋子,就如同你我一般,根本无法被一两个标签给脸谱化,因为人本就是多变的,正因为武松像个真实的人,才会如此受读者喜爱。

文章标签: # 武松 # 方腊 #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