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爱情 生肖爱情

潮汕阿婆唱十二生肖_潮汕阿婆唱十二生肖歌曲

tamoadmin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1.十二生肖的代号和属性,生肖表属性代号2.生肖的历史与渊源3.12生肖是全国通用吗?4.十二生肖与佛教和道教的关系5.十二生肖起源6.潮汕地区的拜阿婆习俗要不拜该怎样结束潮汕出花园顺口溜:红屐桃,红屐桃,红屐穿起觅惕跎;奴仔行磨砌宫灶,砌起宫灶趣味多;红屐桃,红屐桃,你做公来我做婆;阿婆绣花公种作,有食有穿乐呵呵;红屐桃,红屐桃,奴仔都说大人好;欲做大人出花园,拜天拜地拜父母。在以前,孩子15岁

1.十二生肖的代号和属性,生肖表属性代号

2.生肖的历史与渊源

3.12生肖是全国通用吗?

4.十二生肖与佛教和道教的关系

5.十二生肖起源

6.潮汕地区的拜阿婆习俗要不拜该怎样结束

潮汕阿婆唱十二生肖_潮汕阿婆唱十二生肖歌曲

潮汕出花园顺口溜:红屐桃,红屐桃,红屐穿起觅惕跎;奴仔行磨砌宫灶,砌起宫灶趣味多;红屐桃,红屐桃,你做公来我做婆;阿婆绣花公种作,有食有穿乐呵呵;红屐桃,红屐桃,奴仔都说大人好;欲做大人出花园,拜天拜地拜父母。

在以前,孩子15岁即表示已经成年,这个时候,家里的大人们就会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或另择吉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公婆神出花园。

在这里,大致有二层意思:拜公婆是为了祈求子女平安成长;出花园则是孩子成年的一种表示。父母为求得子女平安,把孩子托给花公花母保护,因此又称孩子为“花仔”,当15岁来临之时,就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这就是“出花园”一词的由来。

习俗文化

“出花园”是潮汕人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举行的一种成人礼,是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出花园”的仪式在逐渐淡化,虽然有的地方依然按照古时的仪式,但在城市里的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花园”的习俗已经演化成一个简单的仪式。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形式怎么变,“出花园”的意义不会变。在这一天,意味着孩子要告别童年,迈向成人行列。

十二生肖的代号和属性,生肖表属性代号

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

拜床脚婆讲究很多,不能放饭勺,不能点蜡烛要把贡品摆好,点了香以后就开始烧纸,钱烧完之后就可以测供,不能拜太久,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

七月初七,拜阿婆是潮汕地区重要的日子,保佑孩子平安健康,聪明伶俐,百事无忌,人见人爱。

生肖的历史与渊源

十二生肖的代号和属性

十二生肖,天干地支源于我国古代,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认识。然而我国文坛郭沫若并不是这么认为,他认为十二生肖(十二地支)是起源于古巴比伦。

十二生肖动物

一、天干地支是什么?

大家都听说过生辰八字,说的是一个人的出生年份、月份、日期及时辰,可是生辰八字怎么来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说起来,这就牵涉到天干地支了。

简化后的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嗯,路人甲、炮灰乙就是这样来的~~~),表示天(天气)的五行性质“风气、火气、湿气、燥气、寒气”;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地运五气规律,也对应12种动物的生长习性。此外,两者的意义也 于树木,见一树长而知天地运转规律,故而称之为干支(树干和枝条),用于标识时间,称为“干支纪年法”。

干支与生命

二、十二生肖和地支关系

人们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为了方便记忆,后来将十二地支和十二种动物对应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十二生肖。一天的开始气始消,阳气初生的时刻,这刚好是人熟睡,老鼠开始活动的时间,十二生肖就是按照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排序的。比如老鼠是夜深人静的十一点(子)左右开始出没,老虎是凌晨三点至五点(寅)虎啸森林,下午一点至三点(未)则是放羊的好时光。

虎啸森林

“干支纪年法”天干和地支按一定规律组合(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注意不阳配),从甲子年开始,到癸亥年结束,一共六十年。然后又从头开始,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每年干支里面的支对应哪种生肖,当年的属性就是什么动物,如2022 年是庚子年,属性就是鼠。

和十二生肖

三、十二生肖的起源

很多国人以为十二生肖是我国的传统,为我国独有,其实不是的。除了我国,日本、泰国、越南、、等亚洲都有,古巴比伦、埃及、希腊,甚至欧洲各国都有自己的十二生肖,只是具体动物上和我国有所不同,比如把老虎换成了狮子,鸡变成金翅鸟。

金翅鸟

十二生肖的起源,学术上一直有争论。比如和中国,都认为十二生肖是起源于自己,并且各自有自己的记录,比如早期神话《阿婆缚纱》就记载了十二生肖是神的坐骑,而我国比较完整的记载是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物势》。十二生肖是起源于中国还是,国学南怀瑾就认为十二生肖是从东汉时期,随天文观念传过来的。

南怀瑾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不少文献也记载了十二生肖是 外国,如:

1、在郭沫若的《释支干》中:“支干之称,东汉以前无有也。古人称十干为十日,称十二支为十二辰。”

郭沫若题字

——意思是说天干地支的纪年,东汉之前是没有的,后来从外国传入才有的。当然,郭沫若认为十二生肖最初是从古巴比伦传过来的(也列举了很多考证),在7000~8000年前(古巴比伦文明早于中华文明,这点确实要承认),古巴比伦就已经有了十二官的说法。

巴比伦墙上的猛虎

2、《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

——“黠戛斯国”也就是现代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唐朝时属我国西部地区),他们是以十二种动物计算年份。

3、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写到道:“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这也是认为中原地区民众和西北少数融合后,以动物纪年便逐渐在我国流传。

动物与干支

当然,十二生肖纪年法形成学术上的主流说法是我国古代各间经济文化及生活和融合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也承认了并不是起源于我国(可参考高中历史)。

四、文化发扬及承传

由于古代民众朴素的世界观,很多知识都是直接从日月运行,万物生长中总结规律,所以各大文明古国法有类似也就不足以为奇。这里插句外话,这些简单的规律总结,时至太空已经可以种菜的今日,还有很多现代人信以为典,奉为,穷其究竟,一律“不可泄漏”、“现代科学无法解释”为由,再无进展。

空间 上种的菜

回归正题,十二生肖起源于哪里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哪个或将其发扬光大,并承传下来,这或许更为关键。

我国在和各国及少数中,不断吸收并融合我国自身传统文化,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文化。比如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的融合,并且结合我国乾坤、五行八卦思想,象形文字,创造出一套完整的国学文化,影响深广,流传至今。

十二生肖艺术象形文字

或许不少 友并不接受十二生肖 于国外的说法(其实我也怀疑),并能找到很多论据。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思想、辩证的来看待问题。无论是别人创造的,还是自己创造的,如同现代科技的发展,能为自己所用的才是正道,“师夷长技以制夷”!

以上就是与十二生肖的代号和属性相关内容,是关于生肖的分享。看完生肖表属性代号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12生肖是全国通用吗?

生肖文化的天文学渊源

地球人都知道,2004年是中国十二生肖纪年的猴年,为此除了中国要发行猴年纪念邮票、猴年纪念币之外,世界许多国家也会发行猴年纪念邮票,美国还发行了猴年纪念纸币。

与此同时,在我国猴年的挂历、台历上,通常都少不了这样的画面:桂花树上,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旁边还有一只小蜜蜂,题字“花开富贵,辈辈封侯”。显然,这是在用“桂”谐音“贵”,“猴”谐音“侯”,“背”谐音“辈”,“蜂”谐音“封”。此外,武则天属猴,如果联想到属猴的女人不一般,凡此种种,均属于生肖文化。

一 、猴年谈猴文化

猴子(包括猿类、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在人的眼里是一种顽皮可爱又聪明的动物,人们对猴的关注也就形成了猴文化现象。成语朝三幕四的故事,表面看起来是在讽刺猴子不够精明,实际上是在夸猴子聪明。这是因为,能够计数到三以上的动物,已经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了,非洲一些原始部落的人只会数到三,再多的数量统统都称之为“许多”。俗语猴子捞月亮一场空,看起来也是在嘲笑猴子,其实能够关心月亮命运的动物只有人和猴子,人类正是因为关注月亮才发明了月历(属于天文学),猴子与文明也就仅仅差这么一小步。

众所周知,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猴子进化出来的。或许,正是由于剩下的猿猴没有进化变成人,因此猿猴也有忧愁悲伤的时候,特别是当人也在忧伤时,就更能够理解猿猴的惆怅。唐代诗人王昌龄《送魏二》诗云:“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杜甫《秋兴八首》亦称“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马戴《楚江怀古》亦云“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唐代忧国忧民的诗人几乎个个都是“猿啼三声泪沾裳”。

由于猿猴不仅与人的形体相近,而且也像人一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相当准确到位的模仿能力,因此古人关于猿猴的传闻非常多。

晋代王嘉《拾遗记》讲述了一个三国时期的学者周群遇到白猿的故事:“(周群)游岷山采药,见一白猿,从绝峰而下,对群(周群,下同)而立。群抽所佩书刀投猿,猿化为一老翁,握中有玉版长八寸,以授群。群问曰:‘公是何年生?’答曰:‘已衰迈也,忘其年月,犹忆轩辕之时,始学历数,风后、容成,皆黄帝之史,就余授历数。至颛顼时,考定日月星辰之运,尤多差异。及春秋时,有子韦、子野、裨灶之徒,权略虽验,未得其门。迩来世代兴亡,不复可记,因以相袭。至大汉时,有落下闳,颇得其旨。’”周群听了白猿一番高论,极为佩服,从此更加勤奋好学,被人称为“后圣”。

此外,古人还盛传人与猿猴通婚的故事。《搜神后记》:“晋太元中(公元376年至396年之间),丁零王翟昭后宫养一猕猴,在房前。前后,同时怀妊,各产子三头,出便跳跃。昭方知是猴所为,乃杀猴及子,同时号哭。昭问之,云:初见一少年,著黄练单衣,白纱给,甚可爱,笑语如人。”在民间故事里,也说因为猴精要抢民女为妻,被人们把它的屁股烧红。

今天的人们都知道,猿猴类的杰出代表是孙悟空,记录他的伟大事迹和快乐生活的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不过,猴王或神猴孙悟空的来历(文学原型)却是相当的古老(参阅《神妙的生肖文化与游戏》,山东友谊出版社),而且涉及到人类对猿猴的崇拜情结。

一种说法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来自印度神话中的猴王哈努曼,《罗摩衍那·美妙篇》赞美猴王哈努曼:“猴王啊,谁要是像你这样,具有这四种优秀的品质:坚毅、目光锐利、聪明和机灵,他就不会有做不成的事。”并描述有猴王把身躯缩小钻进女妖的嘴里、飞得像思想一样快的故事情节。

另一种说法力主孙悟空的原型,脱胎于帝禹治水神话传说中的无支祁。无支祁是淮水涡水一带的水神。《太平广记》引《戎幕闲谈》称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大禹治水来到淮水,遭到无支祁的反抗,大禹手下诸将均不是无支祁的对手,最后是由一位名叫庚辰的大臣将无支祁捉住,并锁在深井之中。《唐国史补》引《山海经》(今本无)云:“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祁。”

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里,愚公挖山将山石运至渤海之滨的行为(其信息内涵实际上是远古治水传说),感动了天帝,天帝于是派夸蛾氏二子将太行、王屋二山搬走。袁珂先生认为这个夸蛾氏属于巨人族,与夸父同为一族。

有趣的是,夸父又名举父,他的原型正是猿猴。《山海经·西山经》称崇吾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尾)而善投,名曰举父(或作夸父)。”禺即猿猴,也就是说夸父族的图腾是猿猴。夸父是我国先夏时期著名的部落,他的主要事迹,一是逐日,实际上这是有关驱逐妖日(发光的大陨星)的巫术活动;二是与黄帝为敌,后被应龙杀死(参阅全彩绘大画册《经典图读山海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根据《经典图读山海经》收入的《帝禹山河图》(原图42平方米),《山海经·五藏山经》系帝禹时代的国土资源考察白皮书,记述有华夏文明圈的26条山脉里的447座有名的山,涉及水系258处、地望348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以及人文活动场景95处,面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乃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地理考察活动,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有趣的是,《山海经》记述最多的动物之一就是猿猴。《五藏山经》447座山的第一座山,即《南山经》南次一经的第一座山名叫招摇山(今湖南省与江西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当年的地理资源考察者是这样说的:“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猩猩,食之善走。”意思是当地有猩猩,吃了猩猩肉,人就能像猩猩一样善跑。可见吃什么补什么的观念,相当的古老(现在我国野生猿猴已经很少了,应当保护野生动物)。

《海内南经》记有:“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海内经》亦称:“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枭阳国即赣巨人(江西省赣水即得名于此),可能是一种尚处于原始状态的野人,或者是猿猴、狒狒,俗称山都、山臊、山精、山魅。古人相传,雌性山都的乳汁,洒在人身上能致病。《神异经·西荒经》称山精捕虾蟹为食,经常趁人不备,借用旅人宿夜时生的火烤炙虾蟹,还会偷旅人的盐就着烤熟的虾蟹一起吃。

二 、月生肖与年生肖

中国人有十二生肖文化,西方人有黄道十二宫文化。由于中国人相信人出生在不同的年份会有不同的命运,而西方人则相信人出生在不同的月份会有不同的命运。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生肖文化是年生肖(古人的批八字,同时包括年生肖、月生肖、日生肖和时生肖),西方的十二宫文化是月生肖。

中国的十二生肖实际上是一套动物纪年历法,这十二种被选作纪年的动物依次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又称十二肖、十二兽、十二禽、十二属,古人还把十二生肖动物与十二地支(十二辰)结合起来,联称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西方的黄道十二宫实际上是一套月历,它描述的是地球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轨迹(从相对视运动来说,所谓黄道就是人直观看到的或推测出来的太阳在宇宙背景中的运动轨迹)。古希腊天文学家把360度的黄道平均分为十二段,每段30度,分别有一个星座来代表,每个星座就称为一宫,它们依次是白羊宫、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室女宫、天秤宫、天蟹宫、人马宫、摩羯宫、宝瓶宫、双鱼宫,一个宫占一个月的时间。在一年的时间里,白羊宫是春分的起点,巨蟹宫是夏至的起点,天秤宫是秋分的起点,摩羯宫是冬至的起点。

黄道十二宫除了宝瓶宫形象为器物之外,其余均为动物,因此又被称为动物圈。其中,天秤宫形象既是器物,又作为天蟹的“钳”子。白羊宫形象为希腊神话金羊,为了金羊毛(实际上是争夺地中海贸易控制权),希腊人发动了战争。摩羯宫的形象是一头准备战斗的山羊,却有着鱼的尾巴,他是牧羊神潘恩变成的。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西方的月生肖准确说应该称之为月星象(这里的月历,是指阳历的月历,而不是阴历的月历),因为西方黄道十二宫里面虽然有许多动物形象,但是并没有出生在某月的人就要模仿该月天空星座象征动物的内容,而只是强调出生季节差异对人的命运的影响。对比之下,中国的生肖文化,则与季节变化无关,而是与十二年的周期规律有关。

也就是说,在西方人眼里,相同月份里出生的人,尽管出生在不同的年份,却都有着大体相似的命运(实际上西方人的命理学也很复杂,还涉及到五大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在中国人眼里,同一年出生的人,即使出生在不同月份,却仍然有着基本相同的命运(生肖相同)。

一般来说,人们容易将出生的时间月份季节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某个时节出生的人或受孕的人(中国人的虚岁即从受孕时间算起),会接受到这个时节的环境信息(涉及气候、空气中的植物分泌物花粉等气息、动物气味、阳光、月光、宇宙射线、等等),这些环境信息对人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作用。

与之相反的是,人们不大容易区分出今年的1月或其它月份与去年的1月或其它月份有什么不同。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会认为这一年的某月与那一年的某月有着明显的差别呢?而且这种差别是以十二年为周期的呢?这个问题又涉及到生肖文化的起源。

三 、十二生肖文化的起源

生肖文化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我国的民间故事讲,轩辕黄帝要选十二种动物担任宫廷侍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选上,从此与老鼠结为冤家。大象也来报名,被老鼠钻进象鼻子里,把大象赶跑了。剩下十二种动物,原本推举牛居首位,老鼠跳到牛背上,猪跟着起哄,结果老鼠排第一,猪排为倒数第一。龙和老虎也不服,被封为海中之王和山中之王,排在了老鼠和牛的后面。兔子不服,与龙赛跑,这样兔子又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在旁边看着不服气,就咬了兔子尾巴一口,结果狗被罚到了后面,而兔子的尾巴从此就变短了。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才一一排定了先后位置。

这个民间故事,可能不完全是虚构的(许多民间故事都记录着远古文化信息,例如牛郎织女描述的实际上是先夏时期黄帝族与炎帝族通婚的故事)。在我国先秦典籍里,就提到黄帝驱使各种野兽作战,《山海经》里也记录着许多部落“使四鸟(虎、豹、熊、罴)”,这些所谓的“野兽”实际上是远古部落或氏族的图腾动物。因此,民间故事说黄帝选十二种动物为侍卫,也可以理解为黄帝部落联盟里面有十二个主要的部落成员。

除了中国有十二生肖之外,其它国家也有生肖。缅甸人有八大生肖,星期一出生的人属虎,星期二出生的人属狮子,星期三上午出生的人属双牙象,星期三下午出生的人属无牙象,先秦四出生的人属老鼠,星期五出生的人属天竺鼠,星期六出生的人属龙,星期日出生的人属妙翅鸟。

墨西哥的十二生肖与中国的生肖文化相同,其中虎、兔、龙、猴、犬、猪与中国完全相同,其余六种则是当地的常见动物或古代常见动物。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墨西哥的生肖文化,是从中国传去的,并结合当地动物情况进行了调整。

埃及、希腊、巴比伦的十二生肖动物(十二兽历)基本相同,它们是牡牛、山羊、狮子、毛驴、蟹、蛇、犬、猫、鳄鱼、红鹤、猿、鹰(巴比伦生肖里没有蟹,而是有蟑螂)。这些国家或民族的生肖动物与中国的生肖动物相比,狮子相当老虎,毛驴相当马,猫取代了兔,鹰取代了鸡,鳄取代了龙,蟹和红鹤更换了老鼠和猪。

接下来的问题是,古巴比伦人的十二兽历与中国的十二生肖在文化内涵上又有什么不同呢?简洁地说,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的内涵比十二兽历更丰富。这是因为,十二生肖文化包涵着十二兽历,而十二兽历未必能够形成十二生肖文化。具体来说,十二兽历仅仅是用12种动物来纪年,而十二生肖文化不仅是在用12种动物纪年,还认为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应该模仿该动物纪年的动物的习性(所谓“肖”就是模仿和相似)。

此外,印度也有十二生肖,根据印度神话《阿婆缚纱》的记载,十二生肖动物原为十二个神的驾兽,它们分别是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不难看出,印度十二生肖的狮子相当于中国的老虎,金翅鸟相当于中国的鸡(原本为凤凰),也就是说印度的十二生肖与中国的几乎完全相同。

那么,究竟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发明的十二生肖呢?发明十二生肖(十二兽历)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十二兽历顾名思义就是用12种动物分别纪十二年。换句话说,古人是因为发现不同年份更适宜某种动物的生存,才会用这种动物作为这个年份的象征动物。至于为什么存在着12年的周期轮回,因此只能是12种动物,而不是10种动物或14种动物,这又涉及到天文生物学的问题。

众所周知,对地球上的生物影响最大的天体是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以及彗星、陨石等。其中,与12年周期循环变化最接近的天体现象,一是木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12年(近现代测定为11·8年),二是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平均为11年。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十二生肖的起源与木星12年绕太阳一周的运动有关。也就是说,木星在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中,它在太阳系的不同位置,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不同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不同动物的生存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各文明古国里,唯有中国的典籍明确记载了木星周期运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玉函山房辑佚书》收有《计倪子》一书,该书记有:“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岁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故散有时,积籴有时,领则决万物,不过三岁而发矣。以智论之,以决断之,以道佐之,断长续短。一岁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物之理也。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凡十二岁一饥,是以民相离也。故圣人早知天地之反,为之预备。”计倪子又名计然,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曾拜计倪子为师。

《计倪子》的上述观点,从今天的角度来说,属于天文环境经济学,他研究的是天体位置对地球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以及这种规律变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所谓太阴,实质上说的就是木星,意思是:当木星三年位于“金”的方位时,农作物丰收;当木星三年位于“水”的方位时,将发生水涝灾害,农作物减产;当木星三年位于“木”的方位时,农业收成好,人们生活安康;当木星三年位于“火”的方位时,将出现旱灾,农业收成不好(在五行里,金代表西方,水代表北方,木代表东方,火代表南方)。人们只要掌握了这种规律,就可以提前作好准备,并由此而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

《计倪子》的上述一番言论,又与十二生肖有什么关系呢?笔者在十几年前撰写《神妙的生肖文化与游戏》一书时,注意到十二生肖动物的排列也存在着三年一组的规律性,以及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交替性。具体来说,鼠年、牛年适宜食草动物生长,食草动物多了又适宜食肉动物(虎年)的生长;因此,鼠、牛、虎这三年相当于木星位于“金”的三年,是风调雨顺的好时光。食肉动物多了,食草动物就少了,就到了兔年;龙是水族类代表动物,蛇性喜潮湿,表明这几年雨涝洪水频仍,相当于木星位于“水”的方位。马年、羊年又适宜食草类动物生长,猴喜吃树上的果子,看来这几年又是雨顺风调,正好对应木星位于“木”的方位上的情况。鸡是鸟类的代表性动物,鸟类的主要食物是昆虫,而昆虫在天旱时往往得到大发展(这正是旱年闹蝗虫的原因),因此鸡年表示旱灾严重;狗和猪都属于杂食性动物,它们在天旱情况下的生存能力特别强;也就是说鸡、狗、猪这三年是旱灾年,相当于木星位于“火”的方位时的自然环境状况。

至于《计倪子》所说的“一岁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则是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更细微的观察。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即在风调雨顺的三年里,第一年气候最好,第二年次之,到了第三年气候条件就开始发生了逆转。同理,在水灾的三年里、雨顺风调的三年里、旱灾的三年里,同样存在着上述程度的变化。不过,对于动物的适宜程度而言,还存在着滞后现象;这种情况类似一天里最热的时间并不是正午,而是午后一个时辰(即下午两点)。

综上所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是中国人最先发现了木星绕日运动周期对地球生物圈的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远古时曾经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木星绕日的周期非常接近12年,而且当时的木星可能比今天更明亮,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更显著。

与此同时,中国人也是最先观察太阳黑子的民族,所谓太阳里面有三足乌,正是对太阳黑子的形象化。在远古的时候,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也可能曾经非常接近12年,而且太阳黑子的活动也可能更强烈,这也会对地球生物圈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远古木星运动周期对地球生物圈的作用,有可能叠加了太阳黑子周期变化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可能与木星的运动周期有关,因为木星是太阳系里仅次于太阳的天体)。

事实上,中国人在非常早的时期就发现了木星的运动规律。根据《经典图读山海经》,我国古代天文学非常发达,并出现过许多天文学家。例如,《大荒西经》的日月山就是一座著名的天文台,天文台长名叫嘘,又名噎,他的职责就是“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即观测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噎又名噎鸣,《海内经》称“噎鸣生岁十有二”,意思是说噎鸣发现了木星十二年绕太阳一周的规律,并为每一年的木星分别起了名称。据此,我们可以说噎鸣(颛顼的后裔或炎帝的后裔)是十二兽历和生肖文化的开山鼻祖。

从这个角度来说,生肖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星宿文化,或者是星宿文化的一部分。为此,我们这里有必要简洁地介绍一下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是分布在黄道附近的28个星座,它们是月亮和土星在太阳系运行的留宿地(从地球的角度来看的视运动轨迹)。有趣的是,我国古代也将二十八星宿与28种动物挂钩,其中就有十二生肖动物。

具体来说,东方青龙七宿,角(蛟)、亢(龙)、氐(貉)、房(兔)、心(狐)、尾(虎)、箕(豹);北方玄武七宿,斗(獬)、牛(牛)、女(蝙)、虚(鼠)、危(燕)、室(猪)、壁(蝓);西方白虎七宿,奎(狼)、娄(狗)、胃(雉)、昴(鸡)、毕(鸟)、觜(猴)、叁(猿);南方朱雀七宿,井(犴)、鬼(羊)、柳(獐)、星(马)、张(鹿)、翼(蛇)、轸(蚓)。

不难看出,二十八星宿动物是以龙为首,这与十二生肖动物以鼠为首明显不同。但是,如果仔细看,可以发现两者仍然有着排序上的相同规律,只是前者被分成了两段,即二十八星宿的动物,若从虚宿的鼠开始,向前追溯则依次为牛、虎、兔、龙;然后,再接着轸宿的蛇,向前追溯则依次为马、羊、猴、鸡、狗、猪。

那么,二十八星宿的动物排列法,与十二生肖动物的排列法,孰先孰后呢?这个问题专家学者也没有定论。不过,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世界多半是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十二生肖动物排列法的出现可能先于二十八星宿动物排列法的形成。

四 、从动物分类学看十二生肖动物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的作者(郭郛、李约瑟、成庆泰,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95万字),深入研究分析考证了《山海经》、《尔雅》等古籍记载的300余种动物。书中指出,我国古代有着多种动物分类方法,《尔雅》将动物分为虫、鱼、鸟、兽四大类,《管子》和《月令》将动物分为蠃、羽、毛、介、鳞五大类,《本草纲目》将动物分为虫、介、鳞、禽、兽、人六大类。

从动物分类学的角度来说,十二生肖动物尽管仅仅只有12种,却也包括有食草类动物、食肉类动物、杂食性动物,飞禽类动物、爬行类动物、水族类动物、哺乳类动物,以及家畜类动物。或可表明,当时的人对如何筛选12种有代表性的动物,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一书的作者在第二章“《山海经》中的动物学知识”一节中明确指出“《山海经》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知识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关于古代矿物和动植物、食物、药物、毒物之类天然物质的知识”、“《山海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最有权威的、明确记载山川地理、自然资源(矿物、动物、植物)、民族活动和分布的科学巨著”、“《山海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的最有学术价值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大全,绝不是什么荒诞怪异的书籍。《山海经》中动物学知识可以说是中国动物区系学或普通动物学、动物地理学的最古老的典籍”,并将《山海经》中所列291种动物归纳为化石、螺蚌类、甲壳类、昆虫类、鱼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兽类。

据此可知,《山海经》的动物要比十二生肖动物的种类丰富许多(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对比不够准确)。根据先简后繁的发展规律,或许可以说十二生肖动物的形成可能要比《山海经》的成书更早。关于《山海经》的成书时间,学术界意见不一致。笔者研究《山海经》约30年,集大成的著作即全彩绘大画册《经典图读山海经》(与女画家孙晓琴合著),该书指出,《山海经》是由四部著作合辑而成,其中《五藏山经》为帝禹时代的著作,《海外四经》为夏代著作,《大荒四经》为商代著作,《海内五经》为周代著作。因此,如果十二生肖动物形成比《山海经》早,那么它应当是在帝禹时代(公元前2200年前)之前就形成了。

那么十二生肖文化究竟最早形成于我国古代的什么地域呢?遗憾的是,关于十二生肖文化的发源地,先人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记载,因此我们只能进行间接的推论。一般来说,能够产生十二生肖文化的地方,表明当地应当有着这十二种动物的存在,能够经常见到这些动物。根据《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科学出版社),陕西西安附近的客省庄考古遗址(公元前4000~公元前2000年)的家畜动物遗存有猪、狗、鸡、牛、马、羊;山东泰安附近的大汶口遗址(公元前4300~公元前3500年)有猪、狗、鸡、牛、象,无没有马和羊;河南安阳殷墟(公元前1500~公元前1000年)遗址有猪、狗、鸡、牛、马、羊、象。

由于上述三地都生存着野生的猴、兔、鼠、蛇、虎、龙(水族类动物),因此上述三地都有可能形成十二生肖文化。但是,根据大汶口有象却没有马和羊,殷墟多象而生肖动物里没有象;因此,在我国最有可能形成生肖文化的地方是陕西省的渭水流域,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这时自然界的动物龙已经逐渐灭绝,但是人们对其还保留着深刻的印象,因此龙的名称也就被在生肖文化里保存下来。

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以形成可观的文化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国能够把生肖文化推广到国外更多的国家,那么一定会带动中国生肖文化产业的出口(包括中国其它的传统文化)。目前,许多海外华侨已经认识到这种中国独特文化的广阔商机,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活动,国内有关部门和媒体,也有必要进行配合或大策划,例如召开国际生肖文化研讨会,鼓励外国中小学课本增加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广泛传播中国的生肖文化、星宿文化、数字文化、山海经地理文化(包括描绘帝禹时代山川风貌的巨画《帝禹山河图》),等等。

十二生肖与佛教和道教的关系

不是的。国外也有生肖的

墨西哥的十二生肖与中国的生肖

文化

相同,其中虎、兔、龙、猴、犬、猪与中国完全相同,其余六种则是当地的常见动物或古代常见动物。

埃及、希腊、巴比伦的十二生肖动物(十二兽历)基本相同,它们是牡牛、山羊、狮子、毛驴、蟹、蛇、犬、猫、鳄鱼、红鹤、猿、鹰(巴比伦生肖里没有蟹,而是有蟑螂)。

印度也有十二生肖,根据印度神话《阿婆缚纱》的记载,十二生肖动物原为十二个神的驾兽,它们分别是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十二生肖起源

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产生也受到多神崇拜的原始氏族宗教和神话传说的影响。有“川西第一道观”美称的青羊宫就把十二生肖的形象完美融合于整个道观的造型设计之中。

青羊宫内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八卦亭中,供奉着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生肖牛能成为道教先师的坐骑,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青羊宫内最著名的单角青羊造型独特,包含了十二生肖的特征,有鼠耳、牛身、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头、鸡眼、狗肚、猪臀,为清朝雍正元年大学士张鹏翮捐赠。底座铭文云:“京师市上得铜羊,移往成都古道场。

出关尹喜似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落款为“信阳子题”,信阳子乃张鹏翮之号。据民间传闻,身体不适者摸此铜羊可以“缓解疼痛”,这可间接表明宗教神物对心理起到的舒缓作用。

作为道教思想内核的哲学典籍之一,《庄子》中有关于生肖鸡的一则故事:纪_子替齐宣王驯养斗鸡。十天后,王问鸡是否已经驯养好。纪_子回答还没有,它表面上气势汹汹,实际上却浮躁自负,凭着一股血气骄傲。

十天后,王又问纪_子,他答道:“还没有,鸡仍会受到其他鸡叫声和影子的干扰,影响其发挥。”再十天后,王忍不住再次询问,纪_子认为还不行,鸡还会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这之后又等了十天,纪_子终于驯化得差不多了。此时的鸡面对别的又跳又叫的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看起来好像木头做的一样,这才具备了斗鸡的精神。其他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这只鸡都转身逃跑了。

后来,文中“木鸡”的褒义转化为成语“呆若木鸡”的贬义词。可见,生肖所意蕴的内涵与使用方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

生肖除了在道教造型艺术与道教经典方面不可忽视,也与道教信奉的天干地支配成的六十甲子神(六十星宿神)难以分割。《十二生肖与中华文化》中讲道:据道教教义,修真炼性需致力于本命之辰,除去杂念私心,方能长寿永生。

故而才有建于唐开元年间的北京白云观,观内的元辰殿现存六十甲子神像,用于礼拜本命元辰星宿神。

公元前10世纪产生于古印度、后传入中国云南的佛教与生肖文化也素有渊源。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

追寻佛教的印度来源,有印度神话《阿婆缚纱》记,“十二生肖原为12个神的驾兽,把杜罗神的驾鲁为鼠,毗揭罗神为牛,宫毗罗神为狮,伐折罗神为兔,迷上罗神为龙,安底罗神为蛇,安弥罗神为马,珊底罗神为羊,因达罗神为猴,波夷罗神为金翅鸟,魔虎罗神为狗,和真达罗神为猪。

”除狮子和金翅鸟以外,各个动物及其排列顺序与中国十二生肖无大的差别。

连大乘佛教五部经之一的《大集经》也与十二生肖休戚相关:“是十二兽,昼夜常行阎浮提内。天人恭敬。功德成就已。于诸佛所发深重愿一日一夜。常令一兽游行教化。余十一兽安住修慈。周而复始。”描绘的是诸佛让十二神兽昼夜轮流当值、行于人间的场景。

经中的十二兽虽与十二生肖相差狮子一兽,但各兽所处窟的方位,同中国十二辰相一致,且都以鼠作为起始。这也许是印度佛教与中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十二生肖,宗教在其形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生肖融合并尊重了各民族的图腾与神兽,更应作为民族团结的共同纽带和中华文化之精髓得到保护和发展。

扩展资料:

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生肖的一席之地,由此可见生肖作为传统文化的无可比拟之地位。事实上,生肖文化的传承与人类社会的宗教发展紧密相连。

“在野蛮期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开始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和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学,而业已给予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马克思表明,这一阶段人类的意识形态活动,亦即包含着宗教、艺术、装饰等等之类的原始巫术相关活动已然开始。

人类尚不能充分运用理智解释世间万物之规律,故而常用动物形象作为本氏族的守护神,以求得平安。如《山海经》中女蜗的形象为人面蛇身,《伏羲考》以蛇身为主体,加之各种动物的特征,化而为“龙”的形象。

夏族的图腾是熊或鱼,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周族的图腾则有龙、鸟、龟、犬、虎诸说。

民族学者刘尧汉从彝族的图腾遗迹,反推“十二兽历”的来源,桂西彝和毛道彝的十二兽历法将人与纪历十二兽同列。《后汉书·礼仪志》有傩舞的记载:“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为_子。皆赤帻皂制,执大鼗。

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盾。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原始多神宗教祭祀舞蹈“是原始人人兽不分的思想意识在现实的遗留”。由此可见,十二生肖来源于远古多神宗教的图腾崇拜,杂糅了各族各氏的动物形象。

参考资料:

凤凰网-十二生肖中的传统与宗教 佛经中记载的终极真相

潮汕地区的拜阿婆习俗要不拜该怎样结束

十二生肖不是中国独有,其他国家居然也有,

首先是土耳其,土耳其的十二生肖和中国相似度非常高,只是我国“龙”这个生肖在土耳其是“鳄鱼”。土耳其人用十二生肖做农历,用每一个动物代表月份。说到这里,有一个事情需要弄明白。就是十二生肖到底是中国发明的还是土耳其发明的呢?

一种说法认为古巴比伦人是十二生肖的创造者,古印度是应用者,而中国是这一文化的改造者传播者。因为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是先从中东地区发扬,向四周扩散的,所以应当先是土耳其有了十二生肖,继而中国出现。如果是这样,只能说从古时候起,几种文明之间互相的交往就已异常频繁了。另一说法是中国是十二生肖的创造者,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而土耳其这个地方是突厥后代,突厥最早存在时期是唐朝,所以十二生肖是中国创造的。这是这种流派的立意点。总之不管怎么说,十二生肖反正不是棒子国发明的就是了。

印度也有十二生肖,这个国家很奇妙,也很有意思。我们知道印度是一个开挂的民族,也是很多宗教交织并存的奇妙国度。据印度神话印度神话《阿婆缚纱》的记载,十二生肖动物原为十二个神的坐骑,它们分别是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摩睺罗迦,安底罗神的纳加、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也许这十二位神仙都挺厉害的吧,小编对于印度神话还真不是很了解。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是印度创造的,说法很多也都有依据,但是现在缺乏关键性的证据。

还有日本也有十二生肖,里面的“猪”生肖变成了“豚”,这很符合中国古代的叫法,所以日本的十二生肖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一点无疑。越南也有十二生肖,和中国不一样的一点是中国是“兔”,越南是猫。关于这点呢,很多学者推测是当时传过去的是“卯兔”,结果写错了字就变成了猫。不过这也没有决定性证据来认定这件事情。

这是一个地方习俗而已,可以全村的人一起拜阿婆。

为了使孩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过去潮汕地区一些地方流行一种拜“公婆”的习俗。过年、元宵、七月初七、冬至,每年要四次祭拜“公婆”。农历七月初七是“公婆生”,祭拜当然更庄重了。

祭拜“公婆”的地点不是在厅堂里,而是在睡房的眠床上。祭拜时眠床的草席上面放上一个过节时盛粿用的大竹篼子,摆上乌鱼、龙眼、薯粉制的小甜圆、粉丝、鸡蛋等象征吉祥、多子、长寿、圆满的供品,点上“公婆灯”,用瓷碗或竹筒作香炉。

“公婆灯”早在女子出嫁时,嫁妆里就配备上了,锡制的,由两部分组成:可以盛豆油安上灯芯点火的油盏和一个既可放在桌上又可挂在墙上的架子。祭拜完毕,“公婆灯”就挂在睡房的墙上,香炉则藏放在眠床的顶棚上面。

文章标签: # 十二生肖 # 动物 # 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