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本周运势 本周运势

唐朝长孙无忌属什么生肖_唐朝的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是什么关系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长孙无忌是谁 长孙无忌介绍2.李世民属于什么星座3.长孙无忌简介长孙无忌最后是什么结局?4.唐代李世民夫人,如意肖什么5.长孙无忌简介6.千古女帝武则天属相是什么新历,旧历,李世民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所以李世民的属相实际上是马。。。。楼主一厢情愿了。。。。自己可以查《二十史朔闰表》或者《中国史历日对照表》。我这有个属羊的,在街边要饭。。。。 附录:《李世民与玄武门之

1.长孙无忌是谁 长孙无忌介绍

2.李世民属于什么星座

3.长孙无忌简介长孙无忌最后是什么结局?

4.唐代李世民夫人,如意肖什么

5.长孙无忌简介

6.千古女帝武则天属相是什么

唐朝长孙无忌属什么生肖_唐朝的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是什么关系

新历,旧历,李世民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所以李世民的属相实际上是马。。。。楼主一厢情愿了。。。。自己可以查《二十史朔闰表》或者《中国史历日对照表》。

我这有个属羊的,在街边要饭。。。。

附录:《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黄永年(研究隋唐史一生,国内国外公认的大家)

对秦府势力的扩张,李渊和建成、元吉采取什么对策。

如前所说,李渊此人是有才能的,并非通行历史读本中所说是什么“昏庸无能”,“连做个守成的中等君主也是不成的”人物,岂有听任派系、小集团危及自己权势之理。当武德初年刘文静和李世民相邀结,与李渊的第一号亲信裴寂闹对立时,李渊就坚决除掉刘文静,以维护其尊严。但自己的儿子看来究竟比外人可靠,因此仍旧沿袭传统习惯,让李世民担负经营山东的重任,同时叫元吉当李世民的助手,这也多少包含着牵制李世民的意味。无奈李世民的雄心决非杀个刘文静就能抑制,区区元吉更不在话下,公然把本来应该归公的平定山东胜利果实占为己有,不仅把收得的精兵良将作为秦府的私甲,把山东的文士谋臣作为自己的智囊顾问,而且凭“于管内得专处分”的特权,和李渊的诏敕相对抗。这就使李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裴寂等亲信说:“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自是于太宗恩礼渐薄”,“建成、元吉转蒙恩宠”。

建成、元吉也决非如历史读本中所诟骂是什么“纨绔无赖子”、“凶险”之徒。《旧唐书》所说“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好像由建成、元吉来做皇帝,唐政权就会马上垮台,连秦二世、隋炀帝的结局都不如,也无非是受了《实录》、《国史》对建成、元吉所加诬陷之词的影响。然而篡改历史总是件心劳力拙的蠢事,今天仔细研读文献,仍不难看出建成、元吉对唐皇室的积极作用。李渊太原起兵后一直让建成、世民共同充当统帅,直到正式称帝为止,其间建成、世民都完成了任务,并无显著的高下优劣之分。元吉年龄小,以偏师留守太原,武德二年(619)并州被刘武周攻陷时他只有十七岁,失败的责任恐怕应该由辅佐他的窦诞、宇文歆等多承担一些。而且李世民也并非常胜将军,武德元年七月他所统率的主力就在泾州被薛举打得大败亏输。以后打王世充、打窦建德、打刘黑闼在李世民指挥下确实取得胜利,但元吉也参加指挥。如李世民和窦建德决战时“留元吉与屈突通围王世充于东都,世充出兵拒战,元吉设伏击破之,斩首八百级,生擒其大将乐仁昉、甲士千馀人”,这样才使李世民无后顾之忧。此时元吉才十九岁,在封建统治阶级中不能不说是早熟的军事人才。至于政事上,建成当了太子后“高祖忧其不娴政术,每令习政事,自非军国大事,悉委决之”。也就是让他学习主持日常工作。史书上也找不到他此时在政事上弄得如何糟的话,相反在这方面他起码在经验上要比李世民丰富得多。

李世民以平定山东而威权日盛,当然使身为太子的建成感受压迫,元吉也有自己的打算,不甘屈居李世民之下。于是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李世民。(一)在出征问题上,前此建成以太子身份留长安练习政事,除武德二年出兵盩厔镇压司竹园的“群盗祝山海”,四年出兵鄜州击破稽胡酋帅刘仚成的部落外,再未承担军事任务。而这两次都是长安附近的小规模作战,事罢即回长安,不能像李世民那样培植私人军事实力。元吉虽然出征山东,总还是李世民的副手,捞不到多少好处。现在趁李世民为李渊疏薄,他们赶快争取出任大战役的统帅。据《旧唐书?高祖纪》,武德五年(622)八月“突厥颉利寇雁门”,“遣皇太子及秦王讨击,大败之”。十月“遣齐王元吉击刘黑闼于洺州”。十一月“命皇太子率兵讨刘黑闼”。十二月“皇太子破刘黑闼于魏州,斩之,山东平”。六年七月“突厥颉利寇朔州,遣皇太子及秦王屯并州以备之”。八年六月“突厥寇定州,命皇太子往幽州,秦王往并州,以备突厥”。最后九年“突厥犯边,诏元吉率师拒之”,因玄武门之变而告吹。可见武德后期李世民已当不成大战役的最高统帅,这个重要位置已逐步为建成、元吉取代。(二)不仅公开取代统帅权,还用公开或秘密的手法来瓦解李世民已经结集的小集团势力。用金帛招诱尉迟敬德、段志玄、李安远等秦府将领,不成就加以排陷,曾下尉迟敬德于诏狱,要出程知节为康州刺史,连房玄龄、杜如晦这两个大谋士都被斥逐出秦府。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前夕,还借元吉率师拒突厥的机会,“令秦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又追秦府兵帐,简阅骁勇,将夺太宗兵以益其府”,要把李世民弄到彻底无拳无勇的地步。(三)和李世民一样大搞其结党营私,扩充东宫、齐府的实力。李世民有以杜如晦、房玄龄为首的谋士和秦府文学馆十八学士,建成有洗马魏征、中允王 、左卫率韦挺等“尽心所事”的东宫官属。元吉也有王孝逸、张胤等齐王府文学。李世民有秦府私甲,建成则“私召四方骁勇,并募长安恶少年二千馀人,畜为宫甲,分屯〔东宫〕左、右长林门,号为长林兵”,元吉也和建成同样“募壮士,多匿罪人”。李世民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等骁将,建成有薛万彻、冯立,元吉有谢叔方等战将。李世民的外援有在洛阳的张亮、幽州的王君廓,而幽州大都督庐江王瑗以及在河北地区的前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等则是建成、元吉的外援。在外边哪方面强固很难说,在京城里则建成、元吉的实力最后已超过了李世民,这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得很明显,后面要谈到。

建成、元吉这么做,显然是得到李渊同意和支持的。其中如取代李世民出任统帅,斥逐房玄龄、杜如晦,让秦府精锐转属元吉等等,更非出之诏敕不可,很可能有些本来就是李渊的主意。但李世民毕竟也是亲儿子,处理起来多少要牵顾父子之情,不能像解决其他政治案件那样果断,那样干脆利落。例如武德七年曾发生庆州都督杨文干叛乱事件,此人“尝宿卫东宫,建成与之亲厚”,有人上变诬告“太子使文干举兵,欲表里相应”,这大概出于李世民一伙所指使,但李渊没有彻底追究,“惟责以兄弟不能相容,归罪于〔太子〕中允王 、〔太子〕左卫率韦挺及〔秦王〕天策兵曹杜淹等,并流之巂州”,用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把建成和李世民双方的部属处理几个了事。因此两年后李世民和建成、元吉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到达水火不相容时,李渊仍不想作出果断措施,而准备召集这三个儿子,由他和重臣大僚裴寂、萧 、陈叔达、封伦、字文士及、窦诞、颜师古等来公断曲直。没有预料到李世民会发动玄武门军事政变,来个突然袭击。结果不仅建成、元吉当场被袭杀,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庶政皆决断”,两个月后更被迫内禅,成为毫无权力、真正“孤家寡人”式的太上皇,当了九年高等政治囚犯而死去,比隋文帝之见杀于杨广总算略胜一筹。

关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中篇里已有所论述,这里只谈一点和陈先生稍有出入的看法,即这次军事政变对李世民方面来说实属“孤注一掷”。当时李渊之支持建成、元吉,李世民是很清楚的(这也是政变成功后急于要叫李渊退居太上皇的原因之一)。六月四日公断,以剪除过李世民羽翼刘文静的裴寂为首席大臣,其结果之不利于李世民也是可以预计的。即使公断后维持现状,不对李世民作什么大处分,元吉之夺取秦府精锐也是势在必行的,李世民眼看就要成为没有多少实力的空头皇子。再就双方当时的军事力量来看,这时东宫、齐府的兵力合起来已远较李世民在京城里所能控制的来得强大,如果不是在东宫、齐府兵到来前已将建成、元吉袭杀,出示建成、元吉首级使东宫、齐府兵瓦解,李世民一方肯定要失败。这种兵力的不敌,老于行阵的李世民等人岂能不知。所以玄武门之变实是李世民等人处在极端不利的困境中的冒险行动,其成败与否全在能否出其不意地把前来听候公断的建成、元吉袭杀。这当然没有十分把握,使见过大世面的李世民都弄得极为紧张,要占卜一下吉凶。

研究历史的首要任务当然是探索其必然性,但对偶然性也不宜忽视,更不能否认。就当时的历史条件来说,太子和诸皇子以至对皇帝争夺最高权力的事情是必然发生的,但究竟谁胜谁败,像玄武门之变的结局那样,就不能否认有很大的偶然成分。

长孙无忌是谁 长孙无忌介绍

武则天是属猴的。

武则天(624--705年),甲申年生,并州人。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聪敏美貌的女皇帝,是属"猴"女中的"齐天大圣。"

她自幼窈窕灵巧,贞观十一年入宫为才人,侍奉太宗,赐号武媚,年方14岁,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太子李治被他的魅力弄得神魂颠倒。

太宗死后,李治继位,是为高宗,而武氏照例入感业寺为尼姑,她的哭泣引得高宗为之对泣。由于后、妃之间的争斗武氏得已重入宫,封为"昭仪",他用尽心机赢得高宗专宠,反手为云,覆手为雨,迷惑高宗废掉王皇后,让她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武则天精明聪慧,善于权谋,兼通文史书法,具有一个卓越的政治家的才干。她不满足后宫斗争的胜利,有心参与朝政。开了让百官朝拜新皇后的先例,自显庆元年(656年)起,与高宗共决国事,当时称为"二圣"。

高宗生性懦弱,缺乏主见,一切听武后裁决。她终于击败了以顾命大臣国舅长孙无忌为代表的门阀集团,权倾朝野,称为天后。唐高宗于683年病例终,武后第三太子李显继位为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不久,废中宗而立第四子李旦为睿宗。面对皇族诸王与朝野的反叛,她淡然一笑,果断地调兵遣将,迅速平定了徐敬业等人的叛乱,显示出特有的魄力和高度的军事指挥才能。

好的确"心比天高",要得到一切至高无上的荣耀。688年,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690年,宣布改制,自称"圣神皇帝",终于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女皇。

与历来的男性帝王相比,武则天也是少见的有作为的君主,她大刀阔斧地改革弊政,重视农业生产,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他实际执政近五十年,当时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有所发展。武则天临终前,清醒地还位于其子中宗李显。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有趣的是,唐中宗将她与高宗和葬于乾陵,在陵前竖起无字碑,任后人评说。

李世民属于什么星座

1、长孙无忌(—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2、长孙无忌幼年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效,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

3、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领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迁司空、司徒兼侍中、检校中书令,封赵国公,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李治,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4、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反对废王立武。显庆四年(659年),为许敬宗所诬,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昭陵。

长孙无忌简介长孙无忌最后是什么结局?

水瓶座 属马

李世民出生于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1月23日),属马的。发动政变才取得皇位,最不幸是误食金丹而死,唐太宗能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开创「贞观之治」。是中国人千年称颂的好皇帝。

李世民是什么生肖

李世民的生肖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通过主动消灭各地割 据势力,并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容许百姓休养生息,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于开皇十八年(599年)在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登基后称长孙皇后)。公元617年,李世民逼父亲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李世民与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的猜忌日益加深。大臣间互相倾轧,分为两派。宰相裴寂、谋士王圭、魏征、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跟随李建成、李元吉为一派,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随李世民为一派。大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将领李靖、徐世绩、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而后来高祖让位,他即位为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李世民是什么生肖?属马。

唐代李世民夫人,如意肖什么

长孙无忌简介,长孙无忌最后是什么结局?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文德皇后同母兄。长孙无忌是隋朝时期的贵族,长孙无忌与太宗是布衣之交,积极为太宗出谋划策,那么长孙无忌简介,长孙无忌最后是什么结局?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长孙无忌在高祖渡河时便到长春宫谒见,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秦王李世民。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至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成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员。

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著,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李建成勾结齐王李元吉,数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僚都非常忧惧。房玄龄对长孙无忌道:如今两方已经结怨,一旦祸患暗发,不只是秦王府难以收拾,便是国家存亡都成问题。不如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安定家国。长孙无忌道:我早就有这想法了,只是一直不敢说,你的话正和我的心意。于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一同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同年六月,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埋伏在玄武门,成功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不久,唐高祖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左庶子。八月,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册妻子长孙氏为皇后。长孙无忌改任左武侯大将军。后来,罗艺在幽州反唐,长孙无忌又担任行军总管,征讨罗艺。

显庆四年,许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许敬宗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我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唐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让李积、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长孙无忌是太宗的心腹人物,而且也善于为太宗出谋划策,为太宗也是尽心尽力的辅导,只可惜他没有急流勇退,导致了被人诬陷,最后落得个被逼自尽的下场,这也是伴君如伴虎的写照啊。

长孙无忌简介

大业九年,年仅十二岁的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婚后长孙氏回永兴坊省亲,舅舅高士廉的小妾张氏在长孙氏居住的地方看见了一匹高头大马,而且鞍勒等物准备得一应俱全,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于是高士廉令人占卜了一番,占卜的人说:“此女贵不可言。”果然不出所料,不久之后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元武德,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册封其妻长孙氏为秦王妃。

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与李世民的长子诞生于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取名李承乾。不过承乾有着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所以此二字虽为宫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时却有着无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当为唐高祖为这个孙子亲赐。

武德三年,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第二子,取名李泰。同年六月,李承乾与李泰分别被册封为恒山郡王与宜都郡王。

武德四年,长孙氏为李世民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丽质——天生丽质难自弃,单从这名字中就可想见李世民对这个宝贝女儿的喜爱之情。同年,唐高祖又将宜都郡王李泰进封为卫王,加授上柱国,以继李元霸之后。原本作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后的爵位原本最高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渊却将其封为了正一品的卫王(而不是从一品的嗣卫王)并授予上柱国的勋官,这对李世民一家来说是莫大的恩宠。

这一年的七月十日,唐高祖废五铢钱,发行开元通宝。唐高祖特别准许李世民可以自己铸三炉的钱,据唐玄宗时的大臣郑虔所说,欧阳询奉上蜡样时,王妃长孙氏曾不小心在蜡样上留下了一点指甲的痕迹,于是开元通宝铸造完成后上面便有了一缕“掏文”。

武德五年,李世民将长孙氏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长子李承乾的侍读。

武德七年,唐高祖将恒山郡王李承乾徙封为中山郡王。而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将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大师双双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令他们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同年,李世民又将长孙氏的另一个侄子,也就是长孙家庆的胞弟长孙祥任命为李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

又因为妻子长孙氏的身体不太好,李世民在经过太原的时候想到妻子曾经在玄中寺聆听钟声并修葺寺庙一事,便特意到玄中寺拜会寺中的高僧道绰大士,供奉了大量珠宝,以此为妻子祈福。

随着大唐江山的统一,李世民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京城,又因为功高震主,秦王府与太子李建成的摩擦积怨也日渐加深。长孙氏便充分发挥了自己身为女眷的优势,时常进宫侍奉高祖与他的后宫嫔妃,尽力弥补彼此之间的嫌隙。

武德九年,秦王府与东宫的局势越来越紧张,长孙氏与房玄龄“同心影助”,共同辅佐李世民。最后,李世民为了自保不得不率先带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人在玄武门埋伏,长孙亲自为将士们分发盔甲,勉励众人,将士们都感激万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成功诛杀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后,被唐高祖立为皇太子,而长孙氏也被册拜为皇太子妃。

八月二十一日,唐太宗登基后的第13天,就将自己的妻子长孙氏册立为皇后,并追赠自己的岳父长孙晟为司空、齐国公,谥曰献。十月癸亥,又立嫡长子中山郡王李承乾为皇太子。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玄武门之变中功勋第一的长孙无忌袭爵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又因为长孙无忌与自己年少时就是好朋友,如今又是外戚与功臣的双重身份,唐太宗对他格外重视,经常让他出入自己的居室之中,又授予了尚书右仆射的要职。三月癸巳,长孙皇后举行了亲蚕礼。

同年,长孙皇后的叔父长孙敞因为受贿被免官,唐太宗却因为长孙敞是妻子叔父的缘故,经常命人送绢给他,供他开销,不久又让他以宗政卿的官衔退休,又加授了金紫光禄大夫的散官,以及正二品平原郡公的爵位。

十二月,长孙皇后的异母哥哥薛国公长孙安业与李孝常、刘德裕、元弘善等人谋反事泄,按罪当死,但长孙皇后却流着泪向丈夫求情:“安业之罪,万死无赦。但他早年将我和母亲赶出家门,此事天下皆知,如果杀了长孙安业,世人必然会认为我是仗着陛下的宠爱报复兄长。”于是别的主犯全部被诛,甚至李孝常的几个儿子也因连坐全部被杀,惟独长孙安业得以免于一死。

贞观二年,长孙皇后反对哥哥长孙无忌担任要职,常常对丈夫说:“我身为一朝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兄弟子侄都在朝廷之上。汉朝的吕家和霍家外戚正是前车之鉴,希望陛下千万不要任命我的哥哥为宰相。”唐太宗一开始并没有听从妻子的意见,坚持给了长孙无忌高官厚禄,于是长孙皇后私下让哥哥主动辞去这些职位,直到唐太宗最终不得不答应,只加封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长孙皇后这才喜笑颜开。

五月,卫王李泰改封越王。李泰因为是长孙皇后所生的缘故而宠冠诸王,唐太宗令其遥领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竟然有22州之多!比同时受封的亲王封地多了近两倍。

六月庚寅,长孙皇后在丽正殿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李治,唐太宗欣喜异常,不仅大宴五品以上的官员,赐帛有差,还下令只要是在这一天出生的人都可以领取粮食。据说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后的“洗三朝”时,长孙皇后将当年丈夫从晋阳宫中得来的玉龙子与缀满珍珠的朱红襁褓一并赐给了这个小儿子。从此,这枚“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的玉龙子就成为了唐朝的吉祥物,由皇帝们代代相传。

同年,长孙皇后的长女,年仅八岁的李丽质被册封为长乐公主,食邑三千户。

贞观五年正月庚戌,唐太宗封长孙皇后之子李治为晋王。同年,唐太宗召法师元琬于苑内德业寺为长孙皇后写藏经。

贞观六年,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特所钟爱的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特别下令让有司准备比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然而不久之前御史大夫韦挺刚刚上表批评过时风:“今贵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唯竞奢侈,不顾礼经。……若不训以义方,将恐此风愈扇。”结果唐太宗竟然“顶风作案”,要为自己的爱女准备的嫁妆甚至比长公主还要多许多,此举自然而然招徕了魏征的严厉制止。

魏征认为嫁妆比长公主多一倍不合礼法,极力谏止,唐太宗下朝后将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感叹道:“我知道陛下器重魏征但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天才知晓原来魏征果然是于社稷有益的肱骨之臣,而魏征作为臣下却能够秉直上谏,这份品行实在是难能可贵。”于是下旨赏赐了二十万钱与四百匹绢给魏征,并特意嘱咐道:“我希望郑公能够一直将这份敢于直谏之心保持下去,认为不对的就直说,不要因为君臣之礼而有所讳言。”

三月,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到九成宫避暑。四月癸卯,夫妻二人在散步时,发现丹霄殿西面有片土地略感湿润,于是用手杖通导,即刻便有泉水涌出,随即用石槛围住,将之引伸为一个水渠。又因泉水出自丹霄殿之西,唐太宗便在丹霄殿置酒宴请诸位大臣,并赐帛各有差。而由魏征撰稿、欧阳询正书的《九成宫醴泉铭》,记叙的正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散步时发现醴泉的这件趣事。

几个月后,长孙皇后所生的小公主满月,唐太宗十分欣喜,大宴群臣于丹霄殿。九月丙申,太子李承乾来九成宫朝见,唐太宗高兴之余大宴东宫官属,又赐帛各有差。

十月乙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自九成宫回到长安,唐太宗亲自侍奉太上皇李渊,与长孙皇后一起献上饮食服饰等,直到夜深了才离开。唐太宗想要亲自送太上皇回去,太上皇不肯答应,让太子李承乾代为相送。

贞观七年,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后,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爱女长乐公主出嫁,而驸马不是别人,正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未来的赵国公,现在的宗政少卿长孙冲。同年,长孙皇后的幼子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一职,那么并州又是什么地方呢?

根据史书的记载,并州即太原府,也就是说李治得到的是太原这块封地。但凡对唐朝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有唐一代,太原贵为北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可谓是地位全面超然。因为太原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更是李唐的龙兴之地!而唐太宗却轻描淡写地将晋王这个封号给了李治,又将地位如此独特的太原封给了他,唐太宗对妻子所生的这个小儿子的宠爱之心也由此可见一斑。

同年,越王李泰也在遥领鄜州大都督及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的同时,又被授予了左武侯大将军、雍州牧等职位,而在别的同龄皇子已经远赴封地上任的时候,李泰不仅仍旧留在父母的身边没去封地上任,唐太宗甚至还下令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

贞观八年三月甲戌,太上皇李渊在两仪殿大宴西突厥使者,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亲自奉上膳食以及衣物等,全部都是奇珍异宝,长孙皇后又亲自为唐高祖梳头,为他戴上冠冕,并感慨道:“至尊年事已高,头发都全白了。”众人无不伤感流涕,一家人如同寻常百姓一样。

庚辰,长孙皇后与唐太宗一起驾幸九成宫,一天夜里柴绍匆忙前来上报说有急变,唐太宗不得不穿上盔甲离去,而同床共眠的长孙皇后虽然正抱病在身,但也坚持要一同前往,宫人纷纷劝止,长孙皇后却说:“陛下如此震惊,我又如何能够安心养病?”

贞观九年三月,长孙皇后举行了亲蚕礼。同年长孙皇后身体不适,唐太宗担忧之下接连请了昙藏法师、法常法师等诸位得道高僧进宫为妻子受戒祈福。后来昙藏法师逝世于会昌寺,长孙皇后与太子李承乾皆派人前往为其吊丧,唐太宗又下诏安葬了昙藏法师。法常法师也因为为皇后受戒的缘故,得到唐太宗的旨意有幸成为了空观寺上座。

贞观十年,随着长孙皇后病重,李承乾为母亲的病情十分忧心,想要大赦天下以此为母亲祈福,但长孙皇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说道:“死生有命,非人力所能改变的。何况赦免囚犯是国家大事,崇尚佛教又是陛下所不为之事,怎么可以因为我一介妇人而乱了天下的法度呢?”承乾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了房玄龄,唐太宗与朝中大臣十分感慨,大臣们纷纷请求大赦天下,但是长孙皇后坚决拒绝了大赦一事。

唐太宗虽然不忍违逆妻子的意思,没有大赦天下,但是却另辟蹊径,想到了用别的方法来为爱妻祈福。

四月,唐太宗下诏说:“皇后虚风日久,未善痊除,修复废寺,以希福力,天下三百九十二所佛事院宇,并好山水形胜有七塔者,并依旧名置立。”唐太宗下令大修天下392所废弃寺庙,希望佛祖能够保佑妻子早日康复。相州的修定寺,益州的善寂寺,皆是因此得到修复的寺庙,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此亲自撰写了《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一文并流传至今。而明明崇尚佛教本是自己所不为之事,但是为了从死神手里抢回妻子的生命,唐太宗还是为了。

然而,尽管唐太宗想方设法想要从死神手里将爱妻的生命夺回来,却天不遂人愿,这一年的六月己卯,长孙皇后抛下了少年时代相伴至今的丈夫,抛下了刚刚弱冠的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抛下了出降不久的爱女长乐公主以及更为年幼的4个儿女,崩于长安太极宫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

长孙皇后盛年而逝,留给丈夫、儿女的是无尽深重的哀痛。唐太宗面对妻子的离世悲恸万分,诸位皇子公主也悲伤异常,尤其是晋王李治,哀慕感动了周围的人,唐太宗亦十分心疼,于是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举动: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一双儿女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亲自抚养皇子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亲自抚养公主的皇帝!

试想中国上下五千年有过多少位皇子,有过多少位公主,又有几个能有这份殊荣被皇帝父亲亲自抚养?而长孙皇后的儿女并没有因为母亲人走茶凉,反而享受到了这等殊荣,这实在是唐太宗这个性情中人情之所至下的惊世举动!

九月丁酉,长孙皇后将要安葬昭陵,虞世南为此撰写了一篇《文德皇后哀册文》,而提到长孙皇后的谥号“文德”二字,又是说来话长。

皇后有谥号是从东汉开始的,但直到隋朝,所有的皇后都只有单谥而不是复谥,只不过史官为了便于区分,才将她们的谥号和皇帝的谥号合在一起。如唐高祖即位的时候,追谥窦皇后为“穆皇后”,唐高祖死后合上他的谥号即为“太穆皇后”。而长孙皇后却在逝世后直接被唐太宗上了复谥“文德”。

根据春秋礼法,单谥为正,双谥非正,在古人看来,只有当单谥不足以道尽逝者的美好品德时,才会用上复谥。所以复谥极为罕见,纵观贞观十年长孙皇后逝世之前,也就只有刘感这位忠君死节的烈士被唐高祖李渊赐了复谥“忠壮”,除此之外再没有人有过复谥。

而长孙皇后的“文德”这两个谥号皆为美谥,尤其是“文”这个字。唐人认为“文”是最好的谥号,“为美无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谥里,也没有哪个谥号能比文还要美好。可见在唐太宗的心目中,只有“德”这个单谥并不足以表现出妻子的美好,只有再加上唐人最为尊崇的“文”这个谥号,才能表现出长孙皇后的盛德。

十一月庚寅,长孙皇后安葬昭陵,唐太宗亲自为妻子撰写碑文,特别提及了长孙皇后临终前曾百般嘱咐过要“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的心愿,所以唐太宗亲自选定了九嵕山为帝陵墓址,因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馀人,数十日而毕,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以完成妻子的愿望。

长孙皇后下葬时,唐太宗又特意挑选了名声嘉美、英俊可爱、博通诸艺、富于才情的于尚范、袁公瑜、齐世武、独孤士餮、宋思真、陆绍、崔玄籍、郭敬宗等少年为挽郎。

就在这段百官为皇后服丧的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中书舍人许敬宗看到欧阳询的相貌丑陋怪异,大笑出声,唐太宗知道后十分生气,立马将许敬宗贬为了洪州司马。许敬宗不仅一下子官职连降3级,而且还从京官被贬为了地方官员,罚得极重。

而唐太宗对妻子的追念远远不止于此。长孙皇后逝世后,唐太宗度人在宗圣观出家,为皇后追福。

又根据史书的记载,长孙皇后安葬进昭陵的玄宫后,唐太宗下令让人在五重石门外修建栈道,令宫人起居供养一如皇后生前。而这条栈道直到唐太宗驾崩后合葬昭陵玄宫,这才拆除。

唐太宗又因为十分思念妻子,在上苑中建了层观以登高眺望昭陵。一次,唐太宗和魏征一起登上层观,唐太宗指着昭陵让魏征看,魏征则回答说:“臣老眼昏花,看不清,臣以为陛下是在让臣看献陵(唐高祖帝陵),如果是在看昭陵,那么臣看到了。”唐太宗闻言潸然泪下,不得不流着泪毁掉了层观。

事实上在这个百善孝为先、夫不祭妻的时代里,唐太宗如此张扬地思念妻子被魏征嘲弄讥讽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唐太宗对爱妻的思念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发汹涌难以自控,以至于他在一次给魏征的回诏中,公然向大臣倾诉说起了自己丧偶之后的悲苦心情——“顷年以来祸衅既极,又缺嘉偶,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如此一字一血泪,当真令人唏嘘不已。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定为祭祀长孙皇后时用的庙乐。

按照惯例,只有当皇帝驾崩后,皇后才能跟随丈夫一同配享太庙,但唐太宗却早早将长孙皇后配享太庙,并且连指定的庙乐也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这需要唐太宗何等的深情与重视,才会让妻子与自己的祖先们一起享受同等级别的祭祀?

贞观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令律宗南山宗初祖释道宣为妻子写了《大般涅盘经卷》作为供养经,以此为长孙氏追福,这部经书后来由清末民初的收藏家李盛铎所收藏。

同年十一月辛卯,魏王李泰发愿为母亲长孙皇后所造的龙门山三龛落成,唐太宗驾幸伊阙,亲自检阅佛龛。而伊阙佛龛之碑上的《三龛记》则是由岑文本撰稿、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书写,是龙门形制最大的摩崖碑刻。字画奇伟,名垂千古,其工程之浩大,装饰之宏伟壮丽,乃至“有金银之语”,足可见李泰对母亲长孙皇后的一片孺慕之心,更可见唐太宗对此佛龛之重视。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在太平观内为长孙皇后建造了一尊元始天尊像,为已逝世的爱妻追福。

同年八月二十日,唐太宗将年仅8岁的小女儿封为衡山公主,食邑三千户。衡山郡即是衡山所在之地,衡山自古以来便是五岳之一,位在名山之列,而《唐六典》中则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唐太宗却大方地将衡山作为封邑,封给了这个嫡出的小女儿。

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意欲谋反的事情败露,而通观历史上那些走上谋反之路并失败的皇子,下场往往只有身首异处这一种结局。但是轮到李承乾时,唐太宗却沉默了。

承乾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感到失望,为了将爱子栽培成为合格的储君,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与精力!只是李承乾逼宫谋反固然是大错特错,但唐太宗终究还是爱着这个儿子,更不想让逝去的妻子伤心,可是自己又不能公然带头违反法律规定,这该如何是好呢?于是唐太宗将这个棘手的问题拿到了朝上,扔给了诸位大臣——你们说说,该怎么处置承乾?结果没有一个大臣敢回答。

因为关于皇子谋反一事该如何处理根本就无需商讨,按律当诛,可现在唐太宗却当着众大臣的面公开询问要怎么处理李承乾之事,很明显就是在表示他根本不想杀了李承乾。最后还是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于是唐太宗下令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总算是保住了儿子的一条性命。而来济也因为此事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考功员外郎,次年便升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纵然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因为夺嫡而双双被贬,唐太宗也因此伤透了心,但为了同时保全这三个心爱的儿子,唐太宗果断立了年幼但性格温和的幼子李治为太子,并说了这样一段话:“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而意欲夺嫡的魏王李泰所得到的最大处罚,也不过是降了一级爵位,只被贬为了东莱郡王,后又改封顺阳郡王。

李承乾作为谋反案的主谋保全了性命,只被废为庶人,但身为从犯的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却依旧难逃一死。杜荷死后,唐太宗心疼女儿,于是亲自为她挑选了薛瓘作驸马,而为了让城阳这一次的婚事再无缺憾,唐太宗特意令人占卜了一番,卜文则显示:“两火俱食,始则同荣,末亦双悴。若昼日行合之礼,则终吉。”

按照当时的惯例,婚礼应于傍晚时分举行,不过根据占卜的结果,婚礼需要白天举行才会吉利。于是唐太宗决定破例将城阳的婚礼改在白天举行,但此举却遭到了马周的强烈反对,唐太宗不得不作罢。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城阳与薛瓘的婚事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夫妻二人婚后感情十分和睦,他们的儿子薛绍正是日后唐高宗爱女太平公主的驸马。

八月,正值青春少艾的长乐公主病逝,唐太宗对爱女的早逝悲痛异常,下令让长乐公主的墓使用了三道石门的规格——这不仅是在昭陵现已发掘的陪葬墓中独属一份,即便是在整个已发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只有“号墓为陵”、按天子等级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属这一情况。

然而皇家的不幸并没有就此戛然而止。唐太宗一直亲自抚养在膝下的晋阳公主也因病逝世,年仅十二岁。唐太宗悲伤不能自己,甚至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饮食,每天要哀伤数十次,身体也因此变得羸弱不堪。大臣们纷纷进谏劝慰,唐太宗则答道:“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悲伤根本无济于事呢?只是情不能自禁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无法控制自己的悲恸。”

最终唐太宗只得强忍悲伤,下诏给有关官员,将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于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不幸夭折的爱女的往生祈祷,同时也希望能够借此给予自己一丝丝的安慰。

贞观十八年十二月,李承乾逝世于黔州,唐太宗为此辍朝,并以国公礼安葬了他。

贞观二十年,高士廉生病,唐太宗亲自到他的府邸看望他,提及往事时不禁潸然泪下。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壬辰,高士廉薨于长安崇仁里,唐太宗带着病体执意要亲临宅邸吊丧,并对前来阻拦的房玄龄说:“我这次前往,不只是为了君臣之义,更是为了当年允婚的情谊,士廉也是我的舅舅,姻戚义重,你不用再劝我了。”于是唐太宗带着数百骑士兵从兴安门出发,一直到了延喜门,长孙无忌上前说道:“陛下圣体抱恙,此时前去吊丧是大忌,陛下念及亡舅的旧情,臣很感激,但亡舅临终前曾说过:‘陛下对我恩情甚重,我死了以后也许会亲自前来吊丧,而我只不过是朝堂上很普通的一员,活着时对陛下没什么帮助,怎么可以死后还要让陛下如此劳烦,如果我泉下有知,一定会十分愧疚的。’”长孙无忌跪在唐太宗的马前流着泪极力劝止,唐太宗这才答应回宫。

同年十一月,唐太宗将顺阳郡王李泰重新进封为濮王,食邑一万户。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太子李治为了纪念母亲长孙皇后,修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评价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的大慈恩寺。如此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面积之大甚至占据了整个晋昌坊的半坊之地,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奢华,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和允许,即使是太子,也没有这个能力与胆量这么做,而《诏建大慈恩寺》这封诏书也证明了这座规模宏伟的寺庙得以修建,正是出自唐太宗本人的旨意。

十二月大慈恩寺落成,唐太宗下诏令太常卿李道宗带领九部乐,万年令宋行质、长安令裴方彦等人各率县内音声及诸寺幢帐,务必要让大慈恩寺显得庄严肃穆,并下旨度了三百名僧人,请了五十名得道高僧。随后,唐太宗又带领太子李治与百官在安福门楼执香炉,目送高僧与各种佛像、经卷、舍利等依次奉进大慈恩寺,各种奇珍异宝“眩日浮空,震耀都邑”,甚至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贞观二十三年二月六日,就在长孙皇后的生辰这一天,唐太宗将妻子所生的小女儿衡山公主下嫁长孙诠,唐太宗还因此特意将长孙诠的父亲长孙操升为岐州刺史——岐州即扶风,与京兆尹、冯翊并列为三辅,地位非同一般。唐朝将州县分为八个等级,岐州位列第二,仅次于雍州、洛州、并州,中晚唐时更是一度被定为了西京,所以长孙操身为一介臣子,只因儿子尚主便被提拔为了岐州刺史,唐太宗对衡山有多重视可想而知。但是公主出降的仪式极为繁琐,所以遗憾的是直到唐太宗驾崩,婚礼仍未完成。

五月己巳,唐太宗崩于九成宫含风殿。八月庚寅,唐太宗下葬昭陵玄宫,与长孙皇后同穴而葬。

随着唐太宗的逝世,一代贞观帝后的故事似乎就此落幕。其实不然,从古至今各种关于贞观帝后的传说一直屡出不穷,至今未歇,比如长孙皇后怀孕患重病,孙思邈引线诊脉传颂千古;又比如唐太宗为产后体虚的爱妻访求一种名为蜜碗的美食;再比如唐太宗亲自酿了葡萄酒与长孙皇后共饮等等。

而关于长孙皇后的种种事迹,也历来为世人所喜闻乐见,如长孙皇后所作《春游曲》,唐太宗对妻子的这首诗是“见而诵之,啧啧称美”,但偏要有老学究认为长孙皇后作为一代贤后却“作情艳,恐伤盛德”;又如长孙皇后一双保存至宋时的岐头履,“以丹羽织成,前后金叶裁云为饰,长尺,底向上三寸许,中有两系,首缀二珠”——这双岐头履由鲜艳光灿的羽毛织成,黄金珍珠点缀其中,后来传到宋代秘库中。此履制作精细绝伦,宋朝画家米芾奉命为文德皇后履作画题字,后又流传到明代,亦被时人当做国粹来保存,有人欲出数万钱只为看一眼,主人仍不许。

而这只遗履的出现,也使长孙皇后“布衣补丁”求贤德的说法不攻自破。一双鞋子尚且如此华丽,那么衣饰的华丽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事实上史书记载的也是长孙皇后对这些衣饰物品的态度是够用即可,杜绝不必要的铺张浪费,而不是说她苛求自己,只穿破旧或打着补丁的衣服。而这双饰金缀珠、丹羽织成的遗履也恰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长孙皇后灿若丹羽,金裹珠耀的华丽一生。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唐太宗的后宫那么风平浪静,是长孙皇后的宽容慈悲感动了这些嫔妃吗?不,当然不是!宽容慈悲并不能阻挡争宠出头之心,史书中不乏善良的皇后被得宠的妃子踩下去的例子,能让后宫风平浪静真正平息了争宠之心的只有皇帝本人。也正因为唐太宗只爱长孙皇后一人,后宫中这些除了生育皇子外再无记载的无宠嫔妃们并不会蠢笨到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只能安分守己,后宫中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争风吃醋的事情发生。

很多人奇怪,长孙皇后为什么不妒忌后宫,为什么会善待后宫?原因很简单,后宫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并非唐太宗才有,何况历数唐太宗后宫的嫔妃,基本上除了因为生育皇子而被记载了一笔外再无更多的记录——对于早已三千宠爱在一身的长孙皇后而言,这些无宠后宫又有什么值得她妒忌呢?这个世上锦上添花者也许不多,但更多人也还不屑于落井下石,面对已无力还击的这些弱者,长孙皇后照顾她们,善待她们一些又何妨呢?

很多人奇怪,魏征明明阻挠皇帝给长乐公主加嫁妆,长孙皇后却重赏魏征,这是在假装贤德吗?她难道就不想亲生女儿嫁得风光些?答案很简单,因为她的女儿一直很风光,“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公主”,这句话已经胜过了世界上的任何奇珍异宝,这句话就是长乐公主最为珍贵的嫁妆。

很多人奇怪,长孙皇后临终前为什么要说“妾之本宗,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难道她不想家族荣耀吗?理由很简单,当一个皇后不用去担忧人走茶凉,反而担心皇帝莫要赏赐太多时,必然是因为皇帝已经对自己的家族实在太好了。

千古女帝武则天属相是什么

长孙无忌简介

长孙无忌简介,长孙无忌,字辅机,是唐朝初期政治家。长孙无忌生性聪慧,勤奋好学且精通文史,他先后辅佐两位唐太宗和唐高宗两位皇帝,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却被人诬告谋反,落得个自缢的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长孙无忌简介1

 长孙无忌,字辅机,是唐朝初期政治家。长孙无忌生性聪慧,勤奋好学且精通文史。

 长孙无忌少年时丧父,他被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隋朝末年,李渊称帝建唐,长孙无忌投奔大唐,辅助秦王李世民,后担任比部郎中。武德九年,长孙无忌等人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成功诛杀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登基后,长孙无忌先后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赵州刺史,改封赵国公等,并列为凌烟阁24功臣之首。唐太宗病逝后,长孙无忌辅助李治登基,后担任宰相,主持朝政。显庆四年,长孙无忌遭人诬告谋反,削官流放到黔州,不久被逼自缢,葬于昭陵。长孙无忌为李唐谋划一生,更是为大唐繁荣昌盛立下汗马功劳。

长孙无忌简介2

 早年经历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

 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唐高祖渡河时,长孙无忌便谒见,拜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秦王李世民。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成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员。

 参与兵变

 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着,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李建成勾结齐王李元吉,数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僚都非常忧惧。房玄龄对长孙无忌道:“如今两方已经结怨,一旦祸患暗发,不只是秦王府难以收拾,便是国家存亡都成问题。不如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安定家国。”长孙无忌道:“我早就有这想法了,只是一直不敢说,你的话正和我的心意。”于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一同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

 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向李渊进谗,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李世民的心腹幕僚只剩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坚决支持房玄龄政变的动议,与舅父高士廉和秦王府部将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人日夜劝说李世民,让他诛杀太子与齐王。李世民仍犹豫不决。这时,李建成以反击突厥侵犯为名,推荐李元吉督军北征,又抽调秦王府精兵猛将,并计划在饯行时伏杀李世民。李世民得知,遂决定发动兵变,命长孙无忌将房玄龄、杜如晦秘密召回,一同谋划。

 同年六月,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埋伏在玄武门,成功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不久,唐高祖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左庶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册封妻子长孙氏为皇后,以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后来,罗艺在幽州反叛,长孙无忌担任行军总管,征讨罗艺。

 担任宰相

 贞观元年(627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他既是勋臣,又是国戚,深受太宗礼遇,能够出入太宗卧室。同年七月,唐太宗又拜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当时,有人进密表劝谏,认为长孙无忌权宠过盛。唐太宗将密表出示给长孙无忌,以表明君臣无猜,又召集群臣,表示对无忌的信任。但长孙无忌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一再恳请辞去相位,长孙皇后也为之极力劝说。唐太宗无奈,只得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贞观七年(633年),唐太宗册拜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上表推辞,被驳回后,又通过高士廉再次提出请求,认为以外戚担任三公,会招致“圣主私亲”的非议。唐太宗仍旧不许,表示授官是以才德为标准。长孙无忌又亲自上表辞让,唐太宗批复道:“我为秦王时,你就是我的`得力心腹,在你的辅佐下,我才得以廓清宇内,君临天下。以你的功绩、才干、声望,完全能胜任三公之职,你就不要再推辞了。”他特意撰写一篇《威凤赋》,赏赐给长孙无忌,追思自己创业之艰与无忌的佐命之功。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十四位功臣为世袭刺史。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州刺史,改封赵国公。他认为实行分封有害无益,便上表反对,并道:“臣等披荆斩棘的侍奉陛下,如今四海一统,陛下却让我们世代治理外地州郡,这跟流放有何不同?”唐太宗叹道:“分封功臣,是要让你们的后代世代扞卫王室。你们却把我这山河般庄重的誓言看得淡薄,反而心有怨言,我又怎能勉强诸位到封地去。”分封之事因此作罢。贞观十六年(642年),长孙无忌进拜司徒。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长孙无忌则位列第一。同年四月,唐太宗命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萧瑀、李积,会合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一同审讯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不久,唐太宗改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长孙无忌与岑文本、杨师道一同随军出征,并代理侍中之职。在围攻安市城的战役中,长孙无忌率一万一千精兵埋伏在山北峡谷中,作为奇兵冲击敌后,并拆毁所有桥梁,断绝高句丽援军归路,迫降敌军主帅高延寿、高惠真。

 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师长孙无忌与太傅房玄龄、太保萧瑀一同辞去三师官职。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长孙无忌遥领扬州大都督。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中书令马周病逝。唐太宗任命长孙无忌为检校中书令,并主持尚书省、门下省事务。

 辅佐高宗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太子李治悲痛欲绝,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长孙无忌请李治处理政事以安内外,李治仍哀哭不止。无忌道:“陛下将宗庙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知哭泣?”他秘不发丧,并让李治迅速赶回长安。六月,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长孙无忌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任扬州都督,主持朝政。当时,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辅政,每有进言,唐高宗都优先采纳。[26]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立即下令将其处斩。

 永徽四年(653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审理房遗爱谋反案。吴王李恪名望素高,拜司空,因为储位之争与长孙无忌有旧怨。长孙无忌欲借机诛杀李恪,以绝众望,便诬称李恪也参与谋反。二月,房遗爱等人被处斩。李恪也被赐死,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因与长孙无忌不和,也被流放岭南。

 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他担心大臣不从,便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饮宴,赏赐金宝缯锦十车,又任命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并以皇后无子来暗示无忌。长孙无忌却假装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顾左右而言他。高宗怏怏而归。后来,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加以劝说,但都被无忌正色拒绝。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决定废后,召长孙无忌、李积、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商议。李积称病未去,于志宁噤不敢言,褚遂良则激烈反对。长孙无忌虽未明言反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褚遂良。但唐高宗最终还是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因长孙无忌接受赏赐却不肯支持自己,对他怀恨在心。

 被贬遇害

 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许敬宗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我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唐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让李积、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命其孙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将他陪葬昭陵。

武则天属相

武则天属相这个问题并不难,可以根据她的出生日期确定。在武则天的老家清楚记载这位千古女帝生辰为唐武德七年正月二十三日。唐武德七年就是公元624年,根据中国历史纪念表推算,公元624年对应的岁次是甲申,也就是猴年。武则天属相应为鼠。

范冰冰版武则天剧照

由于武则天在登位后反复修改纪元,有研究者认为她的生辰并不是在公元624年。曾经有一副贞观二年的礼佛图,是武则天的父亲带着妻女到庙礼佛。图中有四个女性形象,武夫人,侍女,年幼的长女,以及一个襁褓中的婴孩。有人将这个婴孩认为是武则天,还举了个佐证证明武则天是贞观二年出生。贞观二年是鼠年,生肖相冲,武则天终其一生都不喜欢猫,也有了萧淑妃在临死前愿来世为猫,武则天为鼠的诅咒。

可是说武则天是贞观二年出生的,与她的生日又有了矛盾,民间传说武则天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三日。可是她的父亲在贞观一年十一月才到利州任职,根据唐代金轮感孕的诗句确切知道武则天是在利州才被怀上。那么武则天不可能在贞观二年正月出生,有人得出结论武则天的出生年是贞观三年的正月。

贞观三年是牛年,难道武则天属牛吗?武则天在登位时,改唐为周,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武则天把十一月变成了正月,其实她的出生月应该是十一月。综上,武则天是在贞观二年十一月出生,属相应为鼠。

可是这个结论没有得到普遍的承认,武则天的属相依旧不明,鼠派、牛派、猴派甚至羊派依旧各执一词,互不妥协。

武则天八字

?纵观武则天一生,一代女皇掌管一代王朝,最后留下一块无字碑任后人评论,人们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为了更好的使人们了解武则天,更有不少人将武则天的八字进行探索,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人们对武则天的八字评析如何吧。

殷桃饰演的武则天剧照

因武则天距今时代太过久远,因此关于她的八字版本各一,据齐炳权老师推敲,武则天的八字应为公元624年公历2月17日戌时所生,而关于她的八字分析如下:

齐炳权老师认为武则天八字带“三甲”,且从其八字命盘中来看她的起始方位可得出气势磅礴之象,寓意着她是为人中龙凤,且从武则天最终所下葬的墓地方向也证实了其命盘所处之位。

武则天属相为猴,虽为女儿身但却能担丈夫事,天生聪明机智工于心计,具有男性阳刚不屈的气节,从其八字来看起命中有英雄之气,能夺夫权,且其夫有软弱可欺之象。且可看出武则天何时富贵,何时丧子丧夫,是为命中克子女的命运,从武则天的孩子们的结局便可印证这点。

武则天晚年得势,得以代替高宗掌管朝政,又垂帘听政最后甚至篡夺皇朝,改为大周自立为武周皇帝,这一切都是从武则天40岁之后发生的,且其十分长寿,最终享年82岁。关于武则天的传说实在难以只凭借这八字的只言片语的分析便可以言明,这些只是人们对武则天从另一方面剖析。

武则天的一生

?武则天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也是一个杰出统治者,执政期间,开创文人殿试,不论地位善用人才,提倡佛教,重视农业发展,发展了社会经济。不论是从政治改革还是国家治理来说武则天均很有作为,值得受人赞叹。

范冰冰饰演的武则天海报

公元624年,武则天诞生,其母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Φ男℃杨氏。幼年的武则天生性活泼,好才学,随着年岁增长出落得愈加动人。

公元638年,武则天貌美有才的名声被唐太宗好知晓,遂纳入宫中,后为才人。

公元643年,武则天与此时被封为太子的李治互生情愫。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逝,李治为唐高宗,武则天依唐例削发为尼。

公元650年,唐高宗入寺与武则天重逢,次年得以入宫,且有身孕,生下儿子李弘,得封昭仪。

公元655年,武则天计划并实施一系列手段成功使自己登上皇后之位。

公元660年,唐高宗病重,武则天开始代理朝政。

公元667年,武则天辅佐太子李弘监国。太子于公元675年逝世,死因不明,有传说是武则天为夺权而谋害亲生儿子。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太子李显继位,次年被贬,武则天拥李旦为帝,全面掌握朝政。

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人才,在政治改革上很有作为。但重视酷吏,恩宠面首,致使小人当道。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被李显起兵被迫让位,同年病逝。

武则天是谁的老婆

?武则天为一代女皇,其所作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在那个极端崇尚男权的社会,武则天能够有这样的作为实属不易,除了凭借她残忍的手段和不凡的统治能力,其中还依靠着男人的力量,这便是武则天的老公们,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介绍些武则天是谁的老婆吧。

武则天画像

武则天一生有两个老公,他的老公们是父子关系,一个是奠定了盛唐基础的杰出政治家,是为唐朝的第二位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位则是善良无大志的唐朝帝王唐高宗李治。若从关系上来说,武则天应为唐高宗的继母,一国之中天子最大,虽有众臣的反对,但却无人能阻挡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妃。

且说武则天为唐太宗的才人时便和唐高宗互生情愫,当年才14岁的武则天因貌美有才得以进宫服侍皇上唐太宗,也因其机灵聪慧深得唐太宗的宠爱,被封为“武媚娘”。说来也怪,武则天服侍唐太宗近十年,却未有身孕。

武则天在伺候唐太宗期间结识为太子的唐高宗李治,两人年龄相仿便产生爱慕之情,但因身份的障碍不能在一起,在武则天为尼的时候因祭拜先帝,两人得以重逢,从此开始相伴长达三十年的时光,她便成为李治极其宠爱的老婆。

武则天还在寺庙中未回到宫中时便和唐高祖联络密切,得以怀有身孕,进宫后不久便诞下一子,得封昭仪。后经由她的不择手段,成为大唐皇后。

武则天的墓在哪里

?武则天在公元705年病逝,享年82岁,在病逝前她的身份为大周皇帝,后被迫让出帝位,最后是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入葬唐高宗陵墓乾陵,为其附葬墓,其中乾陵规模十分宏伟壮观,是唐朝陵墓中规模较大的一座。

乾陵全景

乾陵所处位置为陕西省咸阳市的乾县地区,其中乾陵是依山而建,其确切的位置是位于乾县的城北的梁山上,梁山是圆锥形的山体,其中有三座山峰,其中北峰是这三座山峰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岁乾陵便建于此处,武则天的墓也便在此。

且说关于唐高宗陵墓乾陵的选址有一个传说,历任皇帝登基初便要选定陵墓,唐高宗也是如此,便派长孙无忌和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前去选址。他们来到梁山上,见梁山的三座山峰海拔高耸,直冲天际,且与乌水相望,与岐山相连,甚是壮观雄伟,遂认为是为龙脉圣地。

他们回来禀报唐高宗,且有袁天罡反对,认为此地不宜为帝王陵寝,若百姓选此处则兴盛三代,但帝王选此处则危及三代,且这三座山峰较矮的两座似女乳状,帝王若选此处,恐会为女人所控云云。

因此唐高宗为此犹豫不决,武则天听闻此事,加上之前为袁天罡所言能为女帝之说,十分心动,便于唐高宗耳边赞叹长孙无忌,贬低袁天罡,致使最终决定选陵寝为此处,遂袁天罡怕日后受牵连,离官而去。

文章标签: # 长孙 # 唐太宗 # 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