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本周运势 本周运势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比拟_被褐饮飘终不改生肖

tamoadmin 2024-07-15 人已围观

简介1.成语大全2.了什么安于四字成语大全3.我想知道中国文字”仁”深刻的意义4.描写酒泉的诗句5.对孔子仁与礼的质疑6.关于酒泉的佳句7.跟从容有关的成语1. 关于酒泉的诗句 关于酒泉的诗句 1. 描写酒泉的诗句 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1.成语大全

2.了什么安于四字成语大全

3.我想知道中国文字”仁”深刻的意义

4.描写酒泉的诗句

5.对孔子仁与礼的质疑

6.关于酒泉的佳句

7.跟从容有关的成语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比拟_被褐饮飘终不改生肖

1. 关于酒泉的诗句

关于酒泉的诗句 1. 描写酒泉的诗句

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 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闷。

陇西行

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火断无烟。

《寄王质夫》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忆始识君时,爱君世缘薄。

我亦吏王畿,不为名利著。

春寻仙游洞,秋上云居阁。

楼观水潺潺,龙潭花漠漠。

吟诗石上坐,引酒泉边酌。

因话出处心,心期老岩壑。

忽从风雨别,遂被簪缨缚。

君作出山云,我为入笼鹤。

笼深鹤残悴,山远云飘泊。

去处虽不同,同负平生约。

今来各何在?老去随所托。

我守巴南城,君佐征西幕。

年颜渐衰飒,生计仍萧索。

方含去国愁,且羡从军乐。

旧游疑是梦,往事思如昨。

相忆春又深,故山花正落。

《江夏赠韦南陵冰》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塞上》

年代: 唐 作者: 郭震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赠酒泉韩太守》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俸钱尽供客,家计常清贫。

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辞君走马归长安,

忆君倏忽令人老。

《赠康老人洽》

年代: 唐 作者: 戴叔伦

酒泉布衣旧才子,少小知名帝城里。一篇飞入九重门,

乐府喧喧闻至尊。宫中美人皆唱得,七贵因之尽相识。

南邻北里日经过,处处淹留乐事多。不脱弊裘轻锦绮,

长吟佳句掩笙歌。贤王贵主於我厚,骏马苍头如己有。

暗将心事隔风尘,尽掷年光逐杯酒。青门几度见春归,

折柳寻花送落晖。杜陵往往逢秋暮,望月临风攀古树。

繁霜入鬓何足论,旧国连天不知处。尔来倏忽五十年,

却忆当时思眇然。多识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没桑田。

百人会中一身在,被褐饮瓢终不改。陌头车马共营营,

不解如君任此生。

《定风波令/定风波》

年代: 宋 作者: 张先

浴殿词臣亦议兵。禁中颇牧党羌平。诏卷促归难自缓。溪馆。彩花千数酒泉情。

春草未青秋叶暮。一家行色万家情。可恨黄莺相识晚。望断。湖边亭上不闻声。

2. 描写酒泉的诗词有哪些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 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闷。

出处:江夏赠韦南陵冰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3. 赞美“酒泉”的诗句有哪些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诗人: 岑参 朝代: 唐代 体裁: 无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过酒泉,忆杜陵别业》诗人: 岑参 朝代: 唐代 体裁: 无昨夜宿祁连,今朝过酒泉。

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

阳关万里梦,知处杜陵田。《赠酒泉韩太守》诗人: 岑参 朝代: 唐代 体裁: 杂言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

俸钱尽供客,家计常清贫。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

辞君走马归长安,忆君倏忽令人老。《酒泉子》诗人: 晏殊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

最愁人。长安多少利名身。

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且留春。

《酒泉子》诗人: 韦庄 朝代: 唐代 体裁: 词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绿云倾,金枕腻,画屏深。

子规啼破相思梦,曙色东方才动。柳烟轻,花露重,思难任。

《酒泉子》诗人: 王灼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锦水花林,前度刘郎行乐处,当时桃李卧莓苔。又重来。

今年菊蕊为君开。赖有诗情浑似旧,西风斜日上高台。

醉千回。《酒泉子》诗人: 王寂 朝代: 元代 体裁: 词禊饮连宵。

帘卷晓风香鸭喷,儿孙罗拜捧金荷。沸笙歌。

赤霜袍软髻嵯峨。名在仙班应不老,人间岁月尽飞梭。

柰君和。《酒泉子》诗人: 曹勋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爱景催暄。

初向晴梢舒玉点,修筠霭霭隔婵娟。更清妍。

东风欲到冷霜天。常记孤山残雪路,一枝流水小桥边。

卧疏烟。《酒泉子》诗人: 管鉴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春色十分。

付与海棠枝上满。清尊我亦十分倾。

未忘情。阳春一曲唤愁醒。

可惜无人歌此曲,须君别院恼春酲。绕梁声。

《酒泉子》诗人: 晏殊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春色初来,遍拆红芳千万树,流莺粉蝶斗翻飞。恋香枝。

劝君莫惜缕金衣。把酒看花须强饮,明朝后日渐离披。

惜芳时。

4. 描写酒泉的诗词有哪些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 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闷。 出处:江夏赠韦南陵冰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5. 描写酒泉的古诗有题目有诗人有朝代

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 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闷。

陇西行

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火断无烟。

成语大全

被褐的引证解释是:⒈穿着粗布短袄。谓处境贫困。引《墨子·尚贤中》:“傅_被褐带索,庸筑乎傅_。”汉徐干《中论·治学》:“夫听黄_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明方孝孺《沧州趣为台城赵生孝礼题》诗:“俯首蓬屋中,被褐勘六经。”黄人《<清文汇>序》:“被褐而来,弃_而去。”⒉用以指不慕荣利,安于贫贱的高人隐士。引《文选·张协<七命>》:“林无被褐,山无韦带。”李周翰注:“被褐之衣,逸人服也。”。

被褐的引证解释是:⒈穿着粗布短袄。谓处境贫困。引《墨子·尚贤中》:“傅_被褐带索,庸筑乎傅_。”汉徐干《中论·治学》:“夫听黄_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明方孝孺《沧州趣为台城赵生孝礼题》诗:“俯首蓬屋中,被褐勘六经。”黄人《<清文汇>序》:“被褐而来,弃_而去。”⒉用以指不慕荣利,安于贫贱的高人隐士。引《文选·张协<七命>》:“林无被褐,山无韦带。”李周翰注:“被褐之衣,逸人服也。”。拼音是:pīhè。结构是:被(左右结构)褐(左右结构)。注音是:ㄆ一ㄏㄜ_。

被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穿着粗布短袄。谓处境贫困。用以指不慕荣利,安于贫贱的高人隐士。

二、国语词典

穿粗布衣服,指贫贱的人。

三、网络解释

被褐被褐是汉语词汇,读音pīhè,解释为处境贫困。

关于被褐的诗词

《得水苍佩·被褐磊落怀》《被褐守山东》《八咏诗被褐守山东》

关于被褐的诗句

被褐饮瓢终不改今为被褐贤被褐欣自得

关于被褐的成语

被褐怀宝被褐胚玉被褐藏辉_褐瓢箪被褐怀珠褐衣蔬食短褐不完短褐穿结褐衣不完被褐怀玉

关于被褐的词语

披褐怀金褐衣蔬食被褐藏辉_褐不完_褐瓢箪被褐怀珠褐衣不完短褐不全短褐穿结被褐怀玉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被褐的详细信息

了什么安于四字成语大全

安常处顺 安常履顺 安车蒲轮 安常守分 安常守故

安常习故 安堵乐业 安堵如故 安分守己 安分守已

安份守己 安富恤贫 安富恤穷 安富尊荣 安分知足

安国富民 安国宁家 安故重迁 安魂定魄 安家落户

安家立业 安居乐业 安家乐业 安良除暴 安老怀少

安乐窝 安眉带眼 安民告示 安内攘外 安贫乐道

安贫乐贱 安贫守道 安如磐石 安如盘石 安然如故

安如泰山 安如太山 安若泰山 安忍无亲 安然无事

安然无恙 安时处顺 安神定魄 安生服业 安室利处

安身立命 安身乐业 安生乐业 安适如常 安身为乐

安身之处 安身之地 安土乐业 安土重旧 安土重居

安土重迁 安危相易 安危与共 安心定志 安心乐业

安心乐意 安心落意 安闲自得 安闲自在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安于盘石 安于现状 安营下寨 安于一隅 安营扎寨

安坐待毙 安枕而卧 安之若命 安之若素 安宅正路

不安其室 不安于室 不安于位 保国安民 变危为安

长安道上 长安居大不易 长安棋局 长安少年 除暴安良

踧踖不安 床上安床 存亡安危 床下安床 长治久安

动荡不安 定国安邦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迩安远至 富国安民

安贫乐道 安贫守道 岸然道貌 卑卑不足道 卑不足道

背道而驰 倍道而进 倍道而行 霸道横行 倍道兼进

倍道兼行 伯道无儿 北道主人 班荆道故 班荆道旧

不近道理 不可胜道 暴虐无道 悲声载道 兵行诡道

不足为外人道 长安道上 拆白道字 蚕丛鸟道 传道受业

称孤道寡 豺狼当道 豺狼横道 拆牌道字 称奇道绝

惨无人道 称兄道弟 称雨道晴 道不掇遗 道不举遗

道边苦李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相谋

道傍筑室 道傍之筑 道长论短 道存目击 道长争短

道弟称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 道大莫容 道东说西

道德文章 东道主 东道主人 东道之谊 道而不径

道寡称孤 道高德重 道高魔重 道高望重 道骨仙风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道合志同 打家截道 道尽涂殚

道尽途殚 道尽途穷 道尽涂穷 道殣相属 道殣相望

道殣相枕 道路以目 道貌岸然 道貌凛然 道貌俨然

大逆不道 大逆无道 道旁苦李 道傍苦李 道山学海

道听耳食 道头会尾 道同契合 道听途说 道听涂说

道同义合 道同志合 道头知尾 道微德薄 道无拾遗

独行其道 道西说东 道学先生 道远日暮 盗亦有道

道义之交 道远知骥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道在人为 道在屎溺

安老怀少 抱宝怀珍 不怀好意 抱椠怀铅 骋怀游目

触景伤怀 触目伤怀 触物兴怀 蜂虿作于怀袖 感恩怀德

耿耿于怀 关怀备至 感今怀昔 怀宝迷邦 怀璧其罪

怀才抱器 怀材抱器 怀才不遇 怀敌附远 怀道迷邦

怀觚握椠 怀黄佩紫 怀黄握白 海怀霞想 怀恨在心

怀金垂紫 怀金拖紫 怀瑾握瑜 怀铅提椠 怀铅握椠

含仁怀义 怀柔天下 闳识孤怀 怀山襄陵 怀土之情

怀冤抱屈 怀银纡紫 怀真抱素 怀珠抱玉 怀质抱真

怀着鬼胎 怀珠韫玉 襟怀磊落 久怀慕蔺 襟怀洒落

襟怀坦白 宽大为怀 开怀畅饮 宽怀大度 免怀之岁

暮夜怀金 明月入怀 匹夫怀璧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被褐怀玉

被褐怀珠 佩紫怀黄 穷鸟入怀 柔远怀迩 柔远怀来

日月入怀 柔远绥怀 身怀六甲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托物感怀

握素怀铅 畏威怀德 握瑜怀瑾 握瑜怀玉 胸怀大志

心怀鬼胎 胸怀磊落 心怀叵测 虚怀若谷 心怀忐忑

远怀近集 游目骋怀 有女怀春 遗寝载怀 玉燕投怀

纡朱怀金 坐怀不乱 褚小怀大 正中己怀 正中下怀

安国宁家 本固邦宁 不遑宁处 不遑宁息 不宁唯是

不自由,毋宁死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福寿康宁 管宁割席

国无宁日 鸡犬不宁 戒奢宁俭 礼奢宁俭 宁可清贫,不作浊富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宁缺毋滥 宁缺勿滥 宁死不屈 宁死不辱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折不弯

深根宁极 食甘寝宁 睡卧不宁 树欲静而风不宁 天道宁论

心神不宁 息事宁人 永无宁日 坐卧不宁

剥极必复 剥极将复 剥极则复 不知纪极 词穷理极

登峰造极 殚精极虑 殚思极虑 单忧极瘁 犯颜极谏

高官极品 贵极人臣 感极涕零 钩深极奥 挥斥八极

河汉无极 昊天罔极 极本穷源 极恶不赦 极恶穷凶

极而言之 跻峰造极 极古穷今 静极思动 极口项斯

极乐世界 极目迥望 极目远眺 极目远望 极情尽致

计穷力极 计穷虑极 计穷智极 极情纵欲 极寿无疆

极深研几 极深研几 极天际地 帡天极地 尽态极妍

极天蟠地 极天罔地 极武穷兵 极往知来 极则必反

极重不反 极重难返 极智穷思 开阶立极 亢极之悔

乐不极盘 乐不可极 乐极哀来 乐极悲来 乐极悲生

乐极生哀 乐极生悲 乐极则悲 乐极则忧 否极泰回

否极泰来 否极阳回 穷极思变 穷极无聊 穷极要妙

强弩之极 穷奢极侈 穷奢极欲 穷天极地 穷凶极恶

穷幽极微 人极计生 深根宁极 四荒八极 盛极一时

泰极而否 泰来否极 物极必反 物极必返 物极将返

位极人臣 罔极之恩 物极则反 无所不用其极 无所不尽其极

消极怠工 罪大恶极 造极登峰 众星拱极 众星环极

直言极谏

别创一格 百孔千创 标新创异 草创未就 创巨痛仍

创钜痛仍 创巨痛深 创钜痛深 创剧痛深 创业垂统

创业维艰 创意造言 革命创制 艰苦创业 开基创业

痛自创艾

彼倡此和 彼唱此和 白雪难和 此唱彼和 倡而不和

春风和气 春和景明 趁水和泥 地利人和 鼎鼐调和

风和日丽 风和日美 风和日暖 风和日暄 凤协鸾和

更唱迭和 更唱叠和 割地求和 鼓腹含和 和蔼近人

和蔼可亲 和璧隋珠 狐唱枭和 画荻和丸 和而不唱

和而不同 惠风和畅 和风丽日 和风细雨 和光同尘

和睦相处 和盘托出 和气生财 和气致祥 和如琴瑟

和容悦色 浑俗和光 混俗和光 和衣而卧 和颜悦色

和颜说色 和衷共济 鸾凤和鸣 两头和番 民和年丰

民和年稔 你唱我和 内峻外和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

曲高和寡 秋高气和 琴瑟和好 琴瑟调和 情投意和

日和风暖 日丽风和 日暖风和 时和年丰 时和岁丰

时和岁稔 上和下睦 随声附和 随声趋和 隋珠和璧

随珠和璧 隋珠和玉 调和鼎鼐 调和阴阳 天时地利人和

雄唱雌和 埙篪相和 响和景从 心平气和 一倡百和

一唱百和 一唱一和 一倡一和 言归和好 言和意顺

远来和尚好看经 鱼水和谐 一团和气 一迎一和 丈二和尚

政清人和 政通人和

我想知道中国文字”仁”深刻的意义

1. 什么安什么洗四字成语大全

没有与“安 洗”相关的成语!

安安分分 为人规矩老实,做事不敢越轨

安安合适 刚刚适合,恰好相合

安安静静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安稳稳 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安安心心 保持心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安安逸逸 安闲舒适,自由自在

不安其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不安于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不安于位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长安道上 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旧喻名利场所。

长安居大不易 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长安棋局 比喻动荡不定的政局。

长安少年 旧指都城里豪奢轻狂的贵家子弟。

迩安远至 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指政治清明。

各安生业 各自安于赖以生活的职业。生业:谋生之业。

苟安一隅 苟安:暂且偷生;一隅:一个角落。指一个小地方。暂且在一个小地方偷安。指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进行抵抗。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

久安长治 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居安虑危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同“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 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

居安资深 形容安心学习,造诣很深。

2.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安常处顺 安常履顺 安车蒲轮 安常守分 安常守故 安常习故 安堵乐业 安堵如故 安分守己 安分守已 安份守己 安富恤贫 安富恤穷 安富尊荣 安分知足 安国富民 安国宁家 安故重迁 安魂定魄 安家落户 安家立业 安居乐业 安家乐业 安良除暴 安老怀少 安乐窝 安眉带眼 安民告示 安内攘外 安贫乐道 安贫乐贱 安贫守道 安如磐石 安如盘石 安然如故 安如泰山 安如太山 安若泰山 安忍无亲 安然无事 安然无恙 安时处顺 安神定魄 安生服业 安室利处 安身立命 安身乐业 安生乐业 安适如常 安身为乐 安身之处 安身之地 安土乐业 安土重旧 安土重居 安土重迁 安危相易 安危与共 安心定志 安心乐业 安心乐意 安心落意 安闲自得 安闲自在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安于盘石 安于现状 安营下寨 安于一隅 安营扎寨 安坐待毙 安枕而卧 安之若命 安之若素 安宅正路 不安其室 不安于室 不安于位 保国安民 变危为安 长安道上 长安居大不易 长安棋局 长安少年 除暴安良 踧踖不安 床上安床 存亡安危 床下安床 长治久安 动荡不安 定国安邦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迩安远至 富国安民 安贫乐道 安贫守道 岸然道貌 卑卑不足道 卑不足道 背道而驰 倍道而进 倍道而行 霸道横行 倍道兼进 倍道兼行 伯道无儿 北道主人 班荆道故 班荆道旧 不近道理 不可胜道 暴虐无道 悲声载道 兵行诡道 不足为外人道 长安道上 拆白道字 蚕丛鸟道 传道受业 称孤道寡 豺狼当道 豺狼横道 拆牌道字 称奇道绝 惨无人道 称兄道弟 称雨道晴 道不掇遗 道不举遗 道边苦李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相谋 道傍筑室 道傍之筑 道长论短 道存目击 道长争短 道弟称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 道大莫容 道东说西 道德文章 东道主 东道主人 东道之谊 道而不径 道寡称孤 道高德重 道高魔重 道高望重 道骨仙风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道合志同 打家截道 道尽涂殚 道尽途殚 道尽途穷 道尽涂穷 道殣相属 道殣相望 道殣相枕 道路以目 道貌岸然 道貌凛然 道貌俨然 大逆不道 大逆无道 道旁苦李 道傍苦李 道山学海 道听耳食 道头会尾 道同契合 道听途说 道听涂说 道同义合 道同志合 道头知尾 道微德薄 道无拾遗 独行其道 道西说东 道学先生 道远日暮 盗亦有道 道义之交 道远知骥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道在人为 道在屎溺 安老怀少 抱宝怀珍 不怀好意 抱椠怀铅 骋怀游目 触景伤怀 触目伤怀 触物兴怀 蜂虿作于怀袖 感恩怀德 耿耿于怀 关怀备至 感今怀昔 怀宝迷邦 怀璧其罪 怀才抱器 怀材抱器 怀才不遇 怀敌附远 怀道迷邦 怀觚握椠 怀黄佩紫 怀黄握白 海怀霞想 怀恨在心 怀金垂紫 怀金拖紫 怀瑾握瑜 怀铅提椠 怀铅握椠 含仁怀义 怀柔天下 闳识孤怀 怀山襄陵 怀土之情 怀冤抱屈 怀银纡紫 怀真抱素 怀珠抱玉 怀质抱真 怀着鬼胎 怀珠韫玉 襟怀磊落 久怀慕蔺 襟怀洒落 襟怀坦白 宽大为怀 开怀畅饮 宽怀大度 免怀之岁 暮夜怀金 明月入怀 匹夫怀璧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被褐怀玉 被褐怀珠 佩紫怀黄 穷鸟入怀 柔远怀迩 柔远怀来 日月入怀 柔远绥怀 身怀六甲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托物感怀 握素怀铅 畏威怀德 握瑜怀瑾 握瑜怀玉 胸怀大志 心怀鬼胎 胸怀磊落 心怀叵测 虚怀若谷 心怀忐忑 远怀近集 游目骋怀 有女怀春 遗寝载怀 玉燕投怀 纡朱怀金 坐怀不乱 褚小怀大 正中己怀 正中下怀 安国宁家 本固邦宁 不遑宁处 不遑宁息 不宁唯是 不自由,毋宁死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福寿康宁 管宁割席 国无宁日 鸡犬不宁 戒奢宁俭 礼奢宁俭 宁可清贫,不作浊富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宁缺毋滥 宁缺勿滥 宁死不屈 宁死不辱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折不弯 深根宁极 食甘寝宁 睡卧不宁 树欲静而风不宁 天道宁论 心神不宁 息事宁人 永无宁日 坐卧不宁 剥极必复 剥极将复 剥极则复 不知纪极 词穷理极 登峰造极 殚精极虑 殚思极虑 单忧极瘁 犯颜极谏 高官极品 贵极人臣 感极涕零 钩深极奥 挥斥八极 河汉无极 昊天罔极 极本穷源 极恶不赦 极恶穷凶 极而言之 跻峰造极 极古穷今 静极思动 极口项斯 极乐世界 极目迥望 极目远眺 极目远望 极情尽致 计穷力极 计穷虑极 计穷智极 极情纵欲 极寿无疆 极深研几 极深研几 极天际地 帡天极地 尽态极妍 极天蟠地 极天罔地 极武穷兵 极往知来 极则必反 极重不反 极重难返 极智穷思 开阶立极 亢极之悔 乐不极盘 乐不可极 乐极哀来 乐极悲来 乐极悲生 乐极生哀 乐极生悲 乐极则悲 乐极则忧 否极泰回 否极泰来 否极阳回 穷极思变 穷极无聊 穷极要妙 强弩之极 穷奢极侈 穷奢极欲 穷天极地 穷凶极恶 穷幽极微 人极计生 深根宁极 四荒八极 盛极一时 泰极而否 泰来否极 物极必反 物极必返 物极将返 位极人臣 罔极之恩 物极则反 无所不用其极 无所不尽其极 消极怠工 罪大恶极 造极登峰 众星拱极 众星环极 直言极谏 别创一格 百孔千创 标新创异 草创未就 创巨痛仍 创钜痛仍 创巨痛深 创钜痛深 创剧痛深 创业垂统 创业维艰 创意造言 革命创制 艰苦创业 开基创业 痛自创艾 彼倡此和 彼唱此和 白雪难和 此唱彼和 倡而不和 春风和气 春和景明 趁水和泥 地利人和 鼎鼐调和 风和日丽 风和日美 风和日暖 风和日暄 凤协鸾和 更唱迭和 更唱叠和 割地求和 鼓腹含和 和蔼近人 和蔼可亲 和璧隋珠 狐唱枭和 画荻和丸 和而不唱。

3. 重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语重心长、

郑重其事、

重见天日、

卷土重来、

久别重逢、

德高望重、

重于泰山、

如释重负、

拈轻怕重、

重蹈覆辙、

罪孽深重、

重峦叠嶂、

安土重迁、

山重水复、

老成持重、

重整旗鼓、

尊师重道、

避重就轻、

重修旧好、

重男轻女、

举足轻重、

破镜重圆、

重操旧业、

顾虑重重、

恩重如山、

旧地重游、

重温旧梦、

轻重缓急、

任重道远、

忍辱负重

4.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三尺一丈

傲睨一世 安于一隅 百不失一 百不一存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背城借一 背城一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敢越雷池一步

步调一致 别具一格 不拘一格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堪一击

不可一世 表里如一 百里挑一 不名一钱 不能赞一辞

毕其功于一役 不识一丁 背水一战 别树一帜 百闻不如一见

百无一能 百无一失 百无一是 并为一谈 百无一用

百星不如一月 不屑一顾 不一而足 彼一时,此一时 不以一眚掩大德

不易一字 八字没一撇 不赞一词 不值一顾 不值一钱

尝鼎一脔 春风一度 沧海一粟 猖獗一时 聪明一世

5. 四字成语大全第二个字带苦,第四个字带乐的成语是什

及时行乐: 不失时机,寻欢作乐。

苦中作乐: 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闷闷不乐: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天伦之乐: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喜怒哀乐: 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寻欢作乐: 寻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

郁郁不乐: 郁郁:心里苦闷。闷闷不乐。

知足常乐: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助人为乐: 帮助人就是快乐。

自得其乐: 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暗中作乐: 暗中:背后,偷偷地。暗地里寻找快乐

安身为乐: 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不改其乐: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惨然不乐: 表情凄楚的样子。

吃喝玩乐: 指过恣意享乐的生活。

逢场作乐: 犹言逢场作戏。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

忽忽不乐: 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钧天广乐: 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之中央;广乐:优美而雄壮的音乐。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具食与乐:

靡靡之乐: 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愀然无乐: 愀然:忧愁的样子。脸上忧愁严肃,心中不愉快。

愀然不乐: 愀然:忧愁的样子。脸上忧愁严肃,心中不愉快。

先忧后乐: 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于飞之乐: 于飞:比翼齐飞。比喻夫妻间亲密和谐。

悒悒不乐: 悒悒:忧愁不安的样子。心里郁闷,感到不快。

衣冠礼乐: 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鞅鞅不乐: 因不满意而很不快乐。鞅,通“怏”。

与民同乐: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怏怏不乐: 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6. 苦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苦”字开头的成语: 苦不堪言 苦不可言 苦大仇深 苦海茫茫 苦海无边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苦尽甘来 苦尽甜来 苦口良药 苦口逆耳 苦口婆心 苦乐不均 苦难深重 苦身焦思 苦思冥想 苦心孤诣 苦心积虑 苦心经营 苦雨凄风 苦中作乐

第二个字是“苦”的成语:吃苦耐劳 [g] 孤苦仃俜 孤苦伶仃 孤苦零丁 攻苦茹酸 攻苦食啖 攻苦食淡 攻苦食俭 甘苦与共 [j] 叫苦不迭 艰苦创业 艰苦奋斗 救苦救难 济苦怜贫 叫苦连天 救苦弭灾 艰苦朴素 艰苦卓绝 坚苦卓绝 [k] 刻苦耐劳 [l] 劳苦功高 [r] 茹苦含辛 忍苦耐劳 [w] 万苦千辛 [y] 忆苦思甜 咽苦吐甘 咽苦吞甘

第三个字是“苦”的成语:[c] 愁眉苦脸 愁眉苦眼 [d] 道边苦李 道旁苦李 道傍苦李 [f] 犯颜苦谏 [g] 甘瓜苦蒂 [j] 焦眉苦脸 焦思苦虑 [l] 良工苦心 乐嗟苦咄 劳筋苦骨 劳心苦思 劳形苦心 良药苦口 [m] 芒芒苦海 茫茫苦海 冥思苦索 冥思苦想 瞑思苦想 埋头苦干 [p] 飘风苦雨 [q] 凄风苦雨 勤学苦练 [r] 热心苦口 [s] 煞费苦心 深思苦索 酸甜苦辣 酸咸苦辣 [t] 甜酸苦辣 [y] 研精苦思 [z] 攒眉苦脸 自讨苦吃

“苦”字结尾的成语: [a] 爱别离苦 [b] 备尝艰苦 不辞劳苦 备尝辛苦 不胜其苦 不知甘苦 [d] 倒悬之苦 [f] 分甘共苦 分甘同苦 访贫问苦 [h] 含辛忍苦 含辛茹苦 [j] 艰难困苦 济贫拔苦 [l] 伶仃孤苦 零丁孤苦 良工心苦 [q] 千难万苦 千辛万苦 [t] 同甘共苦 停辛伫苦 停辛贮苦 [y] 亿辛万苦 [z] 志坚行苦 嘴甜心苦

描写酒泉的诗句

仁”是什么?过去有几种解释法。最有名的是“博爱之谓仁”,许多人谈到仁的意义,都会这样答复,而且以肯定的语气说,这是孔子的意思。其实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也不是孟子说的。孔家店的两大股东——孔、孟都没说过,这是孔家店的伙计——唐朝的韩愈讲的。在唐代大家也讨论什么是“仁”的问题,而韩愈下的定义:博爱叫做仁。后世以讹传讹,就认为这是儒家思想了。这也是有问题的。

其次,汉代以来一直到唐代,对仁的解释,漫无限制。古代书上不管说什么,都“仁呀!仁呀!”的大谈仁义之道。孔子讲仁,孟子讲义,最后连起来就是仁义;仁义即孔孟,孔孟即仁义。如果我们作八股文就这样大作文章了:“仁义者,孔孟之说也,孔孟之说者,仁义之道也……”这篇文章通了。实际说了半天,如果以逻辑来批评,只有八个字:“陈言颠倒,不知所云。”

到了宋代的理学家,自认为继孔孟之心传。孔子传心法与曾子,作了《大学》这篇书,曾子传心法与子思,子思写了《中庸》。子思传心法与孟子,孟子以后失传了。宋代理学家自认为又得了这个心传秘诀。中间事隔千把年,不知道宋代理学家们在哪里拿到这个秘诀的。其实他们把佛家、道家的东西挖了来,然后还要骂佛家、道家,所以宋代理学家的学问态度很有点不对劲,这种作法实在不大高明。其次,他们拿心性——哲学的道理解释“仁”说:“仁者核之心也。”如核桃的仁、杏仁。同时他们又加上佛家的思想,认为万物的果实,都是阴阳两瓣,中间空心的,所以仁便是道体的心空境界。

宋儒另一个解释,他们说医书上麻木就叫不仁,可见仁是讲心的知觉性的,他们这样一来,暴露了身份了,这完全是佛家的话,不过硬将光头的和尚,拉来戴上孔子的帽子。在唐代以后讲孔孟的心法,而传承孔孟之心法者,就是这些宋儒——理学家。

汉唐之学讲仁,到底讲什么?我们勉强可以说他们讲用。宋儒讲的仁,则扯到哲学里面讲体。我们讲了他们的缺点,也该说他们的好处,宋代及汉唐的儒家,各有所长,汉唐以来的儒家,了解孔子心法“仁”的用,宋儒借用佛道两家之学,了解孔子心法“仁”的体。他们都有划时代的创见,但每家都是不同的孔子。

汉唐儒者对于仁都讲用,而孔子当时讲仁,也多半是针对那个时代讲用。宋儒扯到哲学里讲仁的体,从现象来探究体,不能说在见解上没有一点进步,但可惜的也只是各执一端,闭户称王而已。

了解这些资料以后,再回转看这个“仁”。“仁”是什么?中国古代“仁”字就是这样写:人两足走路旁加个二,为什么不就旁加个“一”?“二人”是两个人,就是人与人之间,有我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一个人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这是文字上的解释。

现在归纳起来。

第一,里仁。自处于仁,里仁象征了学问的中心在如何自处。自心是“体”,处于人之间就是“相”和“用”了。相就是人的行为,用则是发挥的作用。所谓自处就是自立,所谓处人就是立人。佛家的所谓“菩萨”之道,自立立人就是菩萨,这是梵文“菩堤萨埵”的译音,译成中文简称菩萨,等于中文的圣贤,名称不同而已。自处处人,就是仁的体用。

第二,孔子讲到“吾道一以贯之”,换句话说,就是体用一贯,有体有用。所以说仁只是行为,只讲用不讲体,不讲内心修养,也错了。如果像另一派的宋儒所说,仁就是在那里静坐,养性谈心为仁,不讲究用,不能救世救人,不能立己立人,也错了,应该体用一贯。

第三,在第篇《述而》里有“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四点是孔子讲学问的中心纲要。这也是他“一贯”的道理。但在《颜渊》篇中却提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彻底语。这些资料,我们要先了解,以后再研究这篇的本身,最后把结论沟通起来,大家就可以豁然贯通了。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使没有达到仁的境界,不仁的人,不可以久处约,约不是订一个契约,约的意思和俭一样。就是说没有达到仁的境界的人,不能长处在简朴的环境中。所以人的学问修养,到了仁的境界,才能像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可以不改其乐,不失其节。换句话说,不能安处困境,也不能长处于乐境。没有真正修养的人,不但失意忘形,得意也会忘形。到了功名富贵快乐的时候忘形了,这就是没有仁,没有中心思想。如到了贫穷困苦的环境就忘了形,也是没有

真正达到仁的境界。安贫乐道与富贵不*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说:“知者利仁”。如真有智慧、修养到达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就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的。

所谓“仁者安仁”相当于仁的体,“知者利仁”相当于仁的用。我们研究孔子学说,他的主要精神是“仁”。对于仁的道理,我们最好不要拿自己的意见来作注解,要把有体有用的道理把握住。前面提到唐代韩愈拿自己的意见作了注解,说“博爱之谓仁”。我们现在不用自己的意见作注解,拿接近孔子的,或拿孔子本身的意见作注解。孔子对于仁的注解全部都在《里仁》这一篇中,本篇里都是谈“仁”;谈它的用,比谈它的体来得多,正如孔子在《易·系传》中所说的:“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是仁的体用并讲。孔子说真正有“仁”的修养的人,真能喜爱别人,也真能够讨厌别人。“好”就是爱好的“好”。“恶”字读去声,照现在的国语读法是读作第四声,就是厌恶的意思。我们读历史,有“善善恶恶”的话,上面的“恶”是厌恶,可恶的恶;下面是恶的本字,很坏的意思。过去的古文以及许多奏议中,有“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的话,等于说喜欢这个有才干的部下,但又不能提拔他、奖励他;讨厌那个坏的部下,而又不能去掉他。

对孔子仁与礼的质疑

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 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闷。

陇西行

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火断无烟。

《寄王质夫》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忆始识君时,爱君世缘薄。

我亦吏王畿,不为名利著。

春寻仙游洞,秋上云居阁。

楼观水潺潺,龙潭花漠漠。

吟诗石上坐,引酒泉边酌。

因话出处心,心期老岩壑。

忽从风雨别,遂被簪缨缚。

君作出山云,我为入笼鹤。

笼深鹤残悴,山远云飘泊。

去处虽不同,同负平生约。

今来各何在?老去随所托。

我守巴南城,君佐征西幕。

年颜渐衰飒,生计仍萧索。

方含去国愁,且羡从军乐。

旧游疑是梦,往事思如昨。

相忆春又深,故山花正落。

《江夏赠韦南陵冰》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塞上》

年代: 唐 作者: 郭震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赠酒泉韩太守》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俸钱尽供客,家计常清贫。

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辞君走马归长安,

忆君倏忽令人老。

《赠康老人洽》

年代: 唐 作者: 戴叔伦

酒泉布衣旧才子,少小知名帝城里。一篇飞入九重门,

乐府喧喧闻至尊。宫中美人皆唱得,七贵因之尽相识。

南邻北里日经过,处处淹留乐事多。不脱弊裘轻锦绮,

长吟佳句掩笙歌。贤王贵主於我厚,骏马苍头如己有。

暗将心事隔风尘,尽掷年光逐杯酒。青门几度见春归,

折柳寻花送落晖。杜陵往往逢秋暮,望月临风攀古树。

繁霜入鬓何足论,旧国连天不知处。尔来倏忽五十年,

却忆当时思眇然。多识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没桑田。

百人会中一身在,被褐饮瓢终不改。陌头车马共营营,

不解如君任此生。

《定风波令/定风波》

年代: 宋 作者: 张先

浴殿词臣亦议兵。禁中颇牧党羌平。诏卷促归难自缓。溪馆。彩花千数酒泉情。

春草未青秋叶暮。一家行色万家情。可恨黄莺相识晚。望断。湖边亭上不闻声。

关于酒泉的佳句

在中国思想的历史遗产中,孔子的思想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历代对孔子思想的评价,或将孔子思想经学化而当作“玄圣”“教主” ,或将其虚无化而斥为与现代性思想尖锐对立的封建“孔家店” ,或坚持对儒道差异加以形而上学二元对立,使孔子与老子成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极端,或否定孔子儒学思想的现代意义。这些绝对化的言述,值得学术界再检讨。应该说,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 孔子在“礼”与“道”、“乐”与“仁”、“君子”境界与理想人格上的思想言说,对现代个体存在尺度和社会存在秩序有着新的阐释意义,并在新世纪的中国思想重建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启迪作用。

一 原始儒家思想的中心范式问题

中国哲学精神的开放性,使得中国思想文化精神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具有宇宙论、生死论、功利观、意义论的精神价值整体。

在中国精神同西方精神(“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的对比中,学者们大多是提出“道中心主义”(Tao-centrism)进行言述。 事实上,中国精神的来源和内涵相当复杂,除了人们一般习惯说的“外儒内道”或“外道内儒”的“道中心主义”观念外,还存在着“礼中心主义”、“仁中心主义”、“经中心主义”等话语。 因而,仅仅用“道”中心来囊括中国哲学精神是不够的。

在思想历史长河的汰变中,儒家逐渐取得了正统的地位。儒家中心地位使得“仁中心”或“经中心”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成为主导性话语,道家则作为这一中心的补充系数存在和发展着。这里,在讨论原典儒家的孔子思想之前,有必要对儒道之间关系的几个重要的前提性问题略加澄清。

一,“道”之多层内涵与孔子论“道”。

有的学者将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两种思想流派——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核心范畴,上升到整个中国思想的根本代表的高度,大抵认为中国思想的根本表征是“道”,或强调儒家思想体系的中心是“经”。 前一种说法尚值得进一步推敲,而后一种说法,在我看来则是颇有新意的,补充了“道中心主义”论述的不足。

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界有一种相对固定的看法,即老子重“道”,而孔子重“礼”,似乎“道”成为了老子的专利。事实上,中国思想家对“道”一词的应用相当广泛,“道”的含义十分丰富。就一般意义而言,不仅指古代道家思想流派,还引申为宗教义理的“学道”“得道”,以及“言说”“言道”等。

而且,在思想史中,不仅老子论“道”,孔子也论“道”。“道”在《论语》出现60次,用作孔子的术语44次,是一个极重要的术语。其主要意义可分为三个方面:其一为具体形态的路途、行走、治理等。其中表示路途、途径的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中道而废” 等;表示行走或做的有:“君子道者三” 等;表示治理的有:“道千乘之国” 等。其二为抽象的方法、技艺、言说等。如方法:“不以其道得之” 等;技巧:“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等;行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等;言说:“夫子自道也” 等,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 等;诱导,引导:“道之以政”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等。其三,是超越性方面,如真理、思想等:“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本立而道生” 等。

因此,将“道”仅仅作为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子思想的代称,于事实有所不符,于学理有所不通,宜细察之。

二,“礼”中心与孔子思想阐释的极端化。

孔子思想核心范畴的厘定,在学界争论较大,最具代表性的是认为“礼”中心。 其负面性表现一方面在于,将孔子思想体系定为“礼”,将孔子思想政治制度化,从而否定其思想中的多维价值。另一方面,则将孔子思想化约化为“吃人的礼教”而彻底否定。“五四”时期,由于当时政治文化运动的需要,孔子被作为封建礼教和旧文化的象征,遭受到尖锐的批判。在西化思潮影响下,知识分子所看到的主要是“礼教”的孔子,即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 “礼”,因此,清理“封建礼教”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的首要工作,“打倒孔家店”之类极端的非学理的态度竟成为当时知识界的共识。其后,这种将孔子思想宗教化或化的观点在学界占据了主要地位,甚至成为学界的中心话语。 据此,高力克在《五四革命与儒家德性传统》中认为:“在激烈反孔的五四时期,儒家‘仁’的道德理想亦未曾在知识份子的意义世界中失去影响。这样,五四革命就呈现出一幅矛盾的思想图景:在社会公共领域,作为启蒙者的新文化人,倡言个人本位的、以“利”(权利、功利)为基础的现代市民;在个体精神领域,作为知识精英的新文化人,信奉的则是人伦本位的、以“仁”为基础的传统君子道德。这种立基于欲望的市民与植根于德性的君子理想的价值张力,表征着五四启蒙时期中西人文传统的激荡和冲突。” 无疑,这一问题在今天有重新阐释的必要。

三,“乐”(快乐)中心论与孔子思想。

“乐”(快乐)中心论的主要代表是当代中国哲学家李泽厚,认为:“‘乐’在中国哲学中实际具有本体的意义,它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成果和表现。”“从而得到最大快乐的人生极致。可见这个极致并非宗教性的而毋宁是审美性的。这也许就是中国乐感文化(以身心与宇宙自然合一为依归)与西方罪感文化(以灵魂归依上帝)的不同所在吧?” 李泽厚将中国文化看成与西方“罪感文化”相对立的“乐感文化”的归纳,有其宏观的比较文化哲学视野,但是在学理探究上,似乎又有些简单化。

在我看来,《论语》一书确乎有相当多的论“乐”的字句,共计“乐”字出现了46次,其中音乐的“乐”(yue)22次,如:“子语鲁太师乐曰” 等; 快乐的“乐”(1e)15次,诸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人而不仁,如乐何?”,“乐而不*”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另外,意思为“嗜好”共9次,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等。但是,是否可以说,快乐之乐成为了孔子的中心范畴,甚至成为《论语》的核心,仍然需要论据的支持。

近来,李天庆在《新孔子论》中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乐”:“人同时兼有饮食之性与仁义之性,因此二者赖以统一的更高概念是乐。乐的本体是人的全部本性的总和。孔子以‘仁’释‘礼’,将作为外在规范的‘礼’解释为‘仁’的内在要求,而‘仁’又基于人的心理感情之‘乐’,因而‘乐’高于‘仁’ 更高于‘礼’”。上述这种说法,我以为存在着不小的阐释误差,尤其是将孔子的乐(乐le),看成是“人对于生活、事业、道德、法制、信仰、超越等的需要,其满足产生乐,其不满足则产生苦,一苦一乐,即苦即乐,此即乐的本体的运动形式。……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现本体体证与天人合一,是当今哲学所面临的课题,它呼唤着新的理论阐释;实际上,这也正是我们用乐的本体取代仁的本体的根本目的。随着本体概念的这种转换,道德本体修养对于寡欲清心的要求的局限也就不存在了。”这种论述问题的方式,已经将孔子现代化了。

其实,细加体认孔子对“乐”的看法,不难看到孔子对“乐”的看法是与其君子之仁的观念紧密相连的,乐的对象,乐的依据,乐的人格显现,决非一个简单问题,更非只图避苦趋乐的世俗之乐。孔子从未将“乐”看作是高于“仁”的东西,相反,他提出“人而不仁,如乐何?”的本体论问题,要求人们理解“贫而乐”、“箪食瓢饮之乐”、“发愤忘忧之乐”的含义,并将仁者(君子)之乐与智者之乐加以区分,强调乐的对象是“礼乐、善、贤”(益者三乐),乐的依据是至善至美(闻韶而乐不知肉味)。乐的人格显现是——中道中庸的君子人格呈现(乐而不*,陋巷之乐)。应该说,“乐”是生命之仁的体现,“仁” 是乐的本体论依据。将孔子体系简单地看作“乐”,并且在具体论述中,将乐与道德自律以及孔子欣赏的人格之“乐”,看成与“苦”相对立的,甚至将对欲望的必要控制也称为“局限”,那么,孔子的“贫而乐”就成为不可理喻的,“陋巷之乐”的人格光彩和“乐而不*”的自我约束就成为自找苦吃了。或许新孔子论之 “新”,就在于用一种“乐本体论”取代“仁本体论”。

在我看来,在孔子思想中,“仁”是道德本体论和体系本体论,“礼”是政治本体论,“乐”是审美本体论,这一切均以“仁”学思想为基础。仁与经,仁与礼,仁与乐,仁与道,仁与内圣,仁与外王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结构,否定这种结构的多维性,将其还原为一种单一的说法,将会使孔子简单化和化。

四,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新动向。

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学者(包括海外华裔学者)将传统文化研究同“现代性”问题联系起来,对孔子所代表的儒学思想的研究有了新的推进。如杜维明在“文化中国”的倡议中,将儒家的价值观看成可以同西方的基督教价值观相等立的体系,张扬儒家精神。认为:“如果儒家传统不能对其作出创建性的回应,乃至开出一些类似的崭新价值,那么连健康的传统价值都可能因异化而变质,更不会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事实上,杜维明将中国儒学的创新与对西方文化的体认结合起来,使中国文化中所缺乏的发展因素能够得到全面补充,将儒学儒教化实体化,而不再是一味地空想超越而难以落到制度和实处。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对杜维明的“文化中国”中过分明显的宗教情绪提出了质疑。同样,香港的刘桂标从另一个方面将孔子同佛陀、基督联系了起来。在《孔子与中国圣诞》中认为:儒家不但是世界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而且也可说是一种宗教。“儒家同时亦讲天道,此天道虽不同于具人格神意义的基督,亦不同于具神通能力的佛陀,但它却亦是形而上的而非经验的,是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生安顿的基础,因此,它同时具有超越的性格。在这个意义下,儒家亦可说一宗教,她是一既超越而又内在的宗教。”

这种将孔子思想宗教化的研究动向,不乏填补精神价值空白的意义,但是我的疑问仍然存在。而且问题还在于,我们是否还需注意问题的另一方面,即:既不可能超越历史鸿沟而将孔子重新形而上学化或宗教化,也不可能同西方的超验神学相比类而坚持其外在超越的宗教性。儒学的血缘宗法制?仁蛊浔苊饬嘶?浇涛拿魉?诤?纳袢顺逋唬?币蚕?帕松裱?叛龅钠毡樾浴SΩ每吹剑?谥泄?睦?沸宰?凸?讨校?匙试从绕涫窃?既寮宜枷胨?钩傻闹泄?幕? 睦斫峁梗?抟墒怪泄?纳缁嶙?途哂懈?冉〉牟阶樱?且灿锌赡苁拐庵肿?统晌?恢质?渲械耐耸亍?蛞晃斗⒐胖?乃迹?蚨源?彻?置阑?蚪?鬃拥娜寮宜枷胱诮袒?庑┒蓟岫缘贝?侍饧右哉诒危?踔脸晌?托灾泄?幕?壑抵亟ǖ睦碚稀?

在我看来,如果说用道家的“道”思想代表中国思想,有其偏颇之处,那么,用“礼”“乐”代表儒家思想,也存在再讨论的余地。孔子的思想不宜用一个核心范畴加以囊括,而应看成是一个互相联系的范畴圈。 而且,进一步看,孔子思想同老子思想还存在着被遮蔽的深层关系,值得深加清理。

二 儒道思想的内在历史关联性

在漫长的中国思想史长河中,人们大多只看到儒道思想范式的对立和思想体系的差异。其实,二者之间的绝对差异没有人们想象那么大。就思想源头而言,道家与儒家等还有非同一般的关系。顾荩臣认为:“道家的学术,兼括诸家。且其来源,较诸家为最早者,并不是专指老子之时而说的。盖诸子之学都起于春秋战国之时,道家之学,则远在春秋战国以前,而发源于有史之初的。……大概自黄帝以后,老子以前,上下二千年中,只有道家之学,扶舆磅礴,而无他家立足于其间。换句话说,在那个时候,除道家以外,几无其它学术之可言了”。“儒家之学,其渊源似乎亦得之于道家。大概道家之言,虽然涉于玄虚,而其学却征之于实际。……儒家以践实为本,以身体力行为归,其意即本于道家。况孔子曾问礼于老聃,奉聃为严师,是儒家脱胎于道家,更无可讳言。” 这种看法,虽然稍微武断了些,但是却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看法。起码,可以促使我们更深一层地思考这个问题。

一,儒道思想的相通相契层面。

在我看来,儒家和道家存在着思想体系上的差别,但是也有诸多思想相通相契之处。在典籍的阅读中,我发现不少这类问题,撮其要者如次:

其一,不仅孔子问礼于老子,而且,《论语》等儒家书籍中所记载的巢父、许由、务光等人,都是敝屣天下,自由快乐,默传道家之遗风。而长沮,桀溺、接舆、荷莜、楚狂、石门等,大抵是道家之徒(孔子称为贤人),逍遥自在避世于山野之中。

其二,内圣外王说,最早见于《庄子》:“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一般认为,“内圣外王”是道家的理想人格,指内有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但是后世儒家以此作为自己的思想纲领。《宋史·邵雍传》:“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议论终日,退而叹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而现代新儒家的主要问题同样大多集中在“于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命题上,并将这一命题看成是儒家现代转型的重要内容。

其三,关于“心斋”“坐忘”。这本是《庄子》记载孔子的言论,但众多的哲学史思想史以及美学史著作一般都将其看作庄子的思想而加以论列,其理由在于《庄子》中寓言七八,所说的事情大多并非真实,因而将这些话看成是庄子的思想。但是,庄子中所记载的其它史实,诸如盗跖之类,却似乎鲜有人否定与孔子有关系。因而那种过分人为地认定庄子之言不可信的做法难以服人。所以,我以为,从这种话语权的归属问题,似可见其二者的某种精神相通性。

其四,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代表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成熟。《荀子》一书攻击先秦时代很多人,但是对老子却几乎没有微言。 而且,在《荀子·天论》中还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已经颇具老子的“天道无为”思想色彩了。

其五,儒家的核心范畴“中和”“中道”“中庸”等,与三玄中的《周易》和《老子》有不可忽略的关系。可以说,老子的守中尚中思想,强调心境的中和平衡,与儒家的中庸思想(不偏不倚)有颇多可相比较之处。具体地说,老子强调“守中”“守柔”,“反者道之动”,使事物延缓向相反方面转化。而孔子不仅注意到事情的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将转向反面,而且强调,如果事情转到不好的方面时,有可能向相反的方面发展。从而使“中庸”成为人们立身处世准则中的最高境界——“至德”,即“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其六,孔子对“水”的看法,与老子颇相契合。《论语·雍也》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以山水的不同形态喻仁者智者的人格襟抱。《论语·子罕》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是用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赋予其丰富的哲学含义。《大戴礼记·劝学》载:“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偏与之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所不及者死,似仁;其流行庳下,倨句皆循其理,似义;其赴百仞之溪不疑,似勇;浅者流行,深渊不测,似智;弱约危通,似察;受恶不让,似贞;苞裹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必出,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厉;折必以东西,似意,是以见大川必观焉。’” 同样,老子对水的看法也十分独特,“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功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七十八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三十二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六十六章)可见,孔子和老子都相当重视水处柔处下处平而似道的本性,只是孔子论水更具有比德和积极进取的意义,而老子论水则重视处下不争而利万物的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水的文化”,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老子思想的多元性及其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在我看来,《论语》中的老子身影,是无可避讳的。《论语》中有起码六处,可以看出孔子或许受到老子的影响:

《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老彭”大体上说指老子和彭祖,当不会大错,尽管有人坚持仅仅指彭祖,但细察其说于语义未周。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老子》六十三章中有“报怨以德”的说法可证。

《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公已正南面而已矣。”而《老子》一书的总纲,就是“自然无为”思想。

《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以哉。”似有指涉老子的“无为”思想实行起来很艰难的意思。

《八佾》“君子无所争”,《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的说法,不难在《老子》“夫唯不争,故无尤”(八章)和“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二十二章)中,找到相通相似之处。

《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同样可以耳熟能详地在《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中获得学理回响。

以上的具体性差异和联系,存在着进一步考察儒道两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精神互通性和互补性的必要。我认为,道家是在更为形而上学的层面上,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哲学本体论,而儒家则是在实践理性层面上,以“仁”为最高理想的生命哲学论。而两种思想体系都以“经”的形式传播, 正是在这一关键性范式趋同上,又显现出两家思想延伸的不同轨迹,以及关注问题的不同着眼点。

我不能同意那种所谓儒家和道家充满根本冲突的说法,甚至认为老子绝对反儒家的基本立场,必然也反儒家的概念和思想,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思想问题很多。其实《老子》一书,圣人、君子、仁义等概念出现频率很高,计:圣人32次,君子2次,仁8次,义5次。 尤其是参照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和郭店楚简《老子》,更有诸多证据可以说明老子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某种程度上的融摄沟通。

老子不仅论“天道”,也论“人道”,尤其是“人道”的最高代表——“圣人”。请看下引: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二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三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五章)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七章)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十二章)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二十二章)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二十七章)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泰。(二十九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四十七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四十九章)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四十九章)圣人皆孩之。(四十九章)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五十七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五十八章)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六十三章)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六十三章)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六十四章)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六十六章)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七十章)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七十章)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七十二章)是以圣人犹难之。(七十三章)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七十七章)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则于人。(七十九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于人己愈多。(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

可以看出,老子对“圣人”的评价是正面性的,即具有高贵的精神和正直的品格,“不争”、“不积”的廉洁,“被褐怀玉”的高尚——这是一种理想式的人物,亦是老子所期望出现的“大道之人”。而被孔子称为重要理想人物的“君子”在《老子》中仅仅出现了2次。 其含义处于?仁ト说偷娜烁袼?缴希?荒芡?硐氲氖ト讼嗵岵⒙邸?

与老子相反,孔子重“君子”而不过分重“圣人”。所以《论语》中“圣人”或“圣”出现频率不高,共计有8次:其中“圣”4次,意思为具有最高道德标准的人;名词2次 ;区别词和叙述词2次 ;“圣人”4次,意即具有最高道德标准的人。具体语句如下:《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誓,可谓仁之方也已。”《述而》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静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述而》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子罕》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 “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子张》“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尽管后世尊孔子为“圣人”,但是孔子对“圣人”的理解是不一般的。他认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已经很难见到圣人,能够见到“君子”就颇不容易了。可见,孔子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的核心范畴不是“圣人”而是“君子”。“君子”在《论语》出现105次。其论君子的思想,成为孔子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三,对老子反“仁义”说法的再质疑。

至于老子对“仁”“义”“仁义”“礼乐”的看法,学界已经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即同儒家完全相对——反对“仁义”,这种看法事实上是有问题的,需要加以认真审理。

《老子》论“仁”8次,论“义”5次,俱载以下五章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五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仁,言善信。(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十八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十九章)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三十八章)

这几章是《老子》通行本中攻击“仁义”最为厉害的。但问题在于,根据最新出土的几种本子——《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和“乙本”,以及《郭店楚墓竹简本》,同通行本加以对照,其中的问题竟然十分严重。因为,各本语义解释存在相当的差异,甚至意思决然相反。

先看第五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里的“仁”,是慈爱的意思,不仁就是没有慈爱心。细玩此处语意,老子没有明显的贬义,只是要求听任百姓自然而然地生活,社会就会和平安宁。因此而坚持“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第八章的“予善仁”——施为万物善于行仁慈(也有一种理解是老子自认为自己善仁),这当是对“仁”的称赞。

问题出在十八章、十九章和三十八章。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十八章所引的通行本,与迄今为止最早的抄本——汉墓帛书本和郭店竹简本有根本的差异:

帛书甲本:“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快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畜兹;邦家闷乱,案有贞臣”。

帛书乙本:“故大道废,安有仁义;知慧出,安有□□;六亲不和,安有孝兹;国家闷乱,安有贞臣”。

郭店甲组本:“大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有正臣”。

这里的“安”“案”作为疑问词,使得整个句子的意思产生了根本的变化。 如果说,通行本的逻辑是:“大‘道’废除以后,于是有了‘仁义’,产生了智慧后,就有了伪诈,六亲不和睦,才有了孝子慈父,国家昏乱,于是有了忠臣。”意即仁义与大道是相反的东西,或是低于大道的人为之物。那么,在帛书本和郭店本中,这层意思却完全翻转过来:“大道丧失了,哪里还有仁义呢?智慧出来后,哪里还能见到大伪呢?六亲不合,还谈什么孝慈呢?……”。这样,“大道”与“仁义”不是矛盾的对立面,而统一在一起——大道废除后,仁义也没有了。说明老子仍然是将“仁义”纳入“大道”之中的,因而大道废弃,则仁义难存。所谓老子反“仁义”之说,看来起码有些动摇了。

十九章存在同样的问题,郭店本《老子》甲组本文字与通行本不同,而是:“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意思很清楚,这里没有“绝仁弃义”,而是“绝伪弃诈”。这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澄清了老子的反“仁义”的问题。不妨说,“绝仁弃义”的看法,大约主要是受到庄子后学影响而形成的道家观点。

跟从容有关的成语

1.描写酒泉的诗句

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 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闷。

陇西行

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火断无烟。

《寄王质夫》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忆始识君时,爱君世缘薄。

我亦吏王畿,不为名利著。

春寻仙游洞,秋上云居阁。

楼观水潺潺,龙潭花漠漠。

吟诗石上坐,引酒泉边酌。

因话出处心,心期老岩壑。

忽从风雨别,遂被簪缨缚。

君作出山云,我为入笼鹤。

笼深鹤残悴,山远云飘泊。

去处虽不同,同负平生约。

今来各何在?老去随所托。

我守巴南城,君佐征西幕。

年颜渐衰飒,生计仍萧索。

方含去国愁,且羡从军乐。

旧游疑是梦,往事思如昨。

相忆春又深,故山花正落。

《江夏赠韦南陵冰》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塞上》

年代: 唐 作者: 郭震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赠酒泉韩太守》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俸钱尽供客,家计常清贫。

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辞君走马归长安,

忆君倏忽令人老。

《赠康老人洽》

年代: 唐 作者: 戴叔伦

酒泉布衣旧才子,少小知名帝城里。一篇飞入九重门,

乐府喧喧闻至尊。宫中美人皆唱得,七贵因之尽相识。

南邻北里日经过,处处淹留乐事多。不脱弊裘轻锦绮,

长吟佳句掩笙歌。贤王贵主於我厚,骏马苍头如己有。

暗将心事隔风尘,尽掷年光逐杯酒。青门几度见春归,

折柳寻花送落晖。杜陵往往逢秋暮,望月临风攀古树。

繁霜入鬓何足论,旧国连天不知处。尔来倏忽五十年,

却忆当时思眇然。多识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没桑田。

百人会中一身在,被褐饮瓢终不改。陌头车马共营营,

不解如君任此生。

《定风波令/定风波》

年代: 宋 作者: 张先

浴殿词臣亦议兵。禁中颇牧党羌平。诏卷促归难自缓。溪馆。彩花千数酒泉情。

春草未青秋叶暮。一家行色万家情。可恨黄莺相识晚。望断。湖边亭上不闻声。

2.描写酒泉的诗句

江夏赠韦南陵冰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长句。昨日绣衣倾绿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赖遇南平豁方寸, 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闷。陇西行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 烽火断无烟。

《寄王质夫》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忆始识君时,爱君世缘薄。我亦吏王畿,不为名利著。

春寻仙游洞,秋上云居阁。楼观水潺潺,龙潭花漠漠。

吟诗石上坐,引酒泉边酌。因话出处心,心期老岩壑。

忽从风雨别,遂被簪缨缚。君作出山云,我为入笼鹤。

笼深鹤残悴,山远云飘泊。去处虽不同,同负平生约。

今来各何在?老去随所托。我守巴南城,君佐征西幕。

年颜渐衰飒,生计仍萧索。方含去国愁,且羡从军乐。

旧游疑是梦,往事思如昨。相忆春又深,故山花正落。

《江夏赠韦南陵冰》年代: 唐 作者: 李白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塞上》年代: 唐 作者: 郭震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

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赠酒泉韩太守》年代: 唐 作者: 岑参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

俸钱尽供客,家计常清贫。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

辞君走马归长安,忆君倏忽令人老。《赠康老人洽》年代: 唐 作者: 戴叔伦酒泉布衣旧才子,少小知名帝城里。

一篇飞入九重门,乐府喧喧闻至尊。宫中美人皆唱得,七贵因之尽相识。

南邻北里日经过,处处淹留乐事多。不脱弊裘轻锦绮,长吟佳句掩笙歌。

贤王贵主於我厚,骏马苍头如己有。暗将心事隔风尘,尽掷年光逐杯酒。

青门几度见春归,折柳寻花送落晖。杜陵往往逢秋暮,望月临风攀古树。

繁霜入鬓何足论,旧国连天不知处。尔来倏忽五十年,却忆当时思眇然。

多识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没桑田。百人会中一身在,被褐饮瓢终不改。

陌头车马共营营,不解如君任此生。《定风波令/定风波》年代: 宋 作者: 张先浴殿词臣亦议兵。

禁中颇牧党羌平。诏卷促归难自缓。

溪馆。彩花千数酒泉情。

春草未青秋叶暮。一家行色万家情。

可恨黄莺相识晚。望断。

湖边亭上不闻声。

3.描写“酒泉”的诗句有哪些

1.唐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长句。昨日绣衣倾绿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赖遇南平豁方寸, 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闷。2.唐 王维《陇西行》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 烽火断无烟。

3.唐 郭震《塞上》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4.唐 岑参《赠酒泉韩太守》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俸钱尽供客,家计常清贫。

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辞君走马归长安,忆君倏忽令人老。

5.宋 张先《定风波令/定风波》浴殿词臣亦议兵。禁中颇牧党羌平。

诏卷促归难自缓。溪馆。

彩花千数酒泉情。 春草未青秋叶暮。

一家行色万家情。可恨黄莺相识晚。

望断。湖边亭上不闻声。

4.赞美“酒泉”的诗句有哪些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诗人: 岑参 朝代: 唐代 体裁: 无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过酒泉,忆杜陵别业》 诗人: 岑参 朝代: 唐代 体裁: 无 昨夜宿祁连,今朝过酒泉。

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

阳关万里梦,知处杜陵田。《赠酒泉韩太守》 诗人: 岑参 朝代: 唐代 体裁: 杂言 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

俸钱尽供客,家计常清贫。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

辞君走马归长安,忆君倏忽令人老。《酒泉子》 诗人: 晏殊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 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

最愁人。长安多少利名身。

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且留春。

《酒泉子》 诗人: 韦庄 朝代: 唐代 体裁: 词 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绿云倾,金枕腻,画屏深。

子规啼破相思梦,曙色东方才动。柳烟轻,花露重,思难任。

《酒泉子》 诗人: 王灼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 锦水花林,前度刘郎行乐处,当时桃李卧莓苔。又重来。

今年菊蕊为君开。赖有诗情浑似旧,西风斜日上高台。

醉千回。《酒泉子》 诗人: 王寂 朝代: 元代 体裁: 词 禊饮连宵。

帘卷晓风香鸭喷,儿孙罗拜捧金荷。沸笙歌。

赤霜袍软髻嵯峨。名在仙班应不老,人间岁月尽飞梭。

柰君和。《酒泉子》 诗人: 曹勋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 爱景催暄。

初向晴梢舒玉点,修筠霭霭隔婵娟。更清妍。

东风欲到冷霜天。常记孤山残雪路,一枝流水小桥边。

卧疏烟。《酒泉子》 诗人: 管鉴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 春色十分。

付与海棠枝上满。清尊我亦十分倾。

未忘情。阳春一曲唤愁醒。

可惜无人歌此曲,须君别院恼春酲。绕梁声。

《酒泉子》 诗人: 晏殊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 春色初来,遍拆红芳千万树,流莺粉蝶斗翻飞。恋香枝。

劝君莫惜缕金衣。把酒看花须强饮,明朝后日渐离披。

惜芳时。

安步当车 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昂昂自若 昂昂:气概昂扬,大模大样;自若:象平常一样。形容无所顾虑,从容自如。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三士带剑立于殿下,昂昂自若。”

避难就易 就:凑近,靠近。躲开难的,去找容易的做。也指做事情先从容易的做起。

出处:《元史·文宗本纪》四:“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幸巧宦避难就易。”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不紧不慢 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紧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

不徐不疾 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长辔远御 ①放长缰绳,驾马远行。比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②比喻驾驭创作手段从容达到写作的理想境界。

出处: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长辔远御,妙略潜授。”

踌躇满志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出处:《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处之泰然 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绰绰有裕 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裕:宽绰,宽缓。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出处:《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绰有余裕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从容不迫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从容就义 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宋·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从容应对 从容:舒缓,悠然。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

出处:明·李贽《焚书·杂述·豫约》:“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从容自如 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出处: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

从容自若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样。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措置裕如 措置:处理,安排;裕如:从容不迫,很有办法的样子。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常用来称赞人有办事的才能和经验。

出处:清·刘坤一《提督因疾出缺请旨简放折》:“前署苏松、福山等镇篆务措置裕如,堪以很令署理。”

谠论侃侃 谠论:公正、正直的言论。对上敢于直言,谈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出处:宋·苏舜钦《祭滕子京文》:“往往谏列,谠论侃侃;屡触权要,卒就贬窜。”

方寸不乱 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出处: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徇日,方寸不乱。”

拱揖指挥 指从容安舒,指挥若定。同“拱挹指麾”。

拱揖指麾 指从容安舒,指挥若定。同“拱挹指麾”。

拱挹指麾 指从容安舒,指挥若定。

好整以暇 整:严整;暇:不急迫。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出处:《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

家道从容 指家庭生活条件充裕。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常说有个旧仆金荣,乃是信义的人,现居镇江吕城,以耕种为业,家道从容。”

进退裕如 指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

举棋若定 下棋子好像有预断。比喻行事沉着果断。

出处: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侃侃谔谔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说话正直,理直气壮。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史记·商君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侃侃而谈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侃侃而言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侃侃訚訚 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处: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款款而谈 款:诚恳。诚恳而从容的谈话。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又兼看着九公有个师徒分际,褚大娘子有个姐妹情肠,才得这样款款而谈。”

纶巾羽扇 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扪虱而谈 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

出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面不改色 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轻裘缓带 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衣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出处:《晋书·羊祜传》:“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

轻裘缓辔 犹言轻裘缓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如无其事 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统领听不见,庄大老爷也听不见,就作为如无其事,不去提他了。”

若无其事 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王柬芝若无其事地闩上门,又叫她点着灯,他那双眼睛四处巡视着。”

姗姗来迟 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出处:《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神色不惊 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神色自若 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神意自若 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同“神色自若”。

事宽即圆 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四回:“只怕事大难回,所以踌躇延捱……事宽即圆,支得他去,再可商量。”

事宽则圆 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闻达暗想道:“此人本是一勇之夫,不难取他,只是攻击得紧,他必死命相拒。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事款则圆 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事款则圆,你且住啼哭,休得叫骂。”又第二十五回:“你老人家不要著急,这可是急不来的事,事款则圆。”

泰然处之 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处:处理,对待。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泰然自若 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出处:华而实《汉衣冠》三:“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泰然自若地摇头。”

退食从容 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

出处: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

逶迤退食 从容谦退,公正廉洁。

出处:《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言笑自如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出处:清·方苞《通议大夫江南布政使陈介墓志铭》:“群夷纵火,牛街镇去城三十馀里,火光烛天。公言笑自如,日夜为守战计,贼不敢逼。”

一字一板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出处:老舍《二马》:“温都太太把房钱,吃饭的时间,晚上锁门的时候,和一切的规矩,都当着伊牧师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一字一句 形容人说话清楚从容。

出处:林兰《红棉袄》:“三婶子一点一点撕着那发了黑的棉花,一字一句地说:‘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语不进的,写不上,算不上,工作团咋派上他这个老实疙瘩。’”

夷然自若 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出处:《魏书·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意气自如 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意气自若 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出处:《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应付裕如 应付:对付,处置。裕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从容对付,毫不费劲。

出处:邹韬奋《经历·英文的学习》:“你在上课前仅仅查了生字,读了一两遍是不够的,必须完全了然全课的情节,才能胸有成竹,应付裕如。”

应付自如 应付:对付,处置。自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

出处:茅盾《子夜》五:“这样才能应付自如,所向必利。”

雍荣华贵 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雍荣闲雅 雍荣:态度大方,从容不迫;闲雅:文雅。形容态度从容,举止文雅。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荣闲雅甚都。”

雍荣雅步 形容态度从容大方,举止不俗。

出处:《魏书·世祖纪》:“古之君子,德成业就,才为世使。或雍荣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栖栖遑遑,负鼎而自达。”

雍容不迫 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

出处:《元史·刘敏中传》:“敏中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救,援据今古,雍容不迫。”

雍容大雅 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同“雍容闲雅”。

出处: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快走,那白白的鞋底与颤动的腿带,会显出轻灵飘洒;慢走,又显出雍容大雅。”

雍容华贵 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雍容闲雅 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雍容雅步 指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优柔厌饫 比喻为学之从容求索,深入体味。同“优柔餍饫”

出处:明·宋濂《故东吴先生吴公墓碣铭》:“遐尔学徒,争奔走其门,先生随其资器,孳孳训迪,必使优柔厌饫而后已。”

优柔餍饫 比喻为学之从容求索,深入体味。亦作“优柔厌饫”。

出处:语出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

涵泳 指从容求索,深入体会。

自如 ①悠闲适意,无拘无束。②犹言从容不迫。

出处:明·彭时《彭文宪笔记》:“然职清务简,自如,世谓之玉堂仙。”

自若 从容不迫,不变常态。

出处:清·陆以湉《冷庐识·彭文勤公》:“凡置卷数百,二仆待侧,左展卷,右收卷,循环不息。待者告疲,公自若也。”

羽扇纶巾 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榆灰飞烟灭。”

稳坐钓鱼船 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出处:俗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喜怒不形于色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出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文章标签: # 酒泉 # 孔子 # 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