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本周运势 本周运势
处世安然猜一生肖_处处安然身手捷是啥生肖
tamoadmin 2024-06-26 人已围观
简介1.梁羽生的江湖三女侠第33回中间差一段2.方世玉和洪熙官是什么关系?3.简要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4.《在云上》读后感5.?《碟中谍4》:如何用心理学转移注意力? 提起阳历1933年1月属相,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公历:1993年1月8日 属相是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1933年1月7日出生人的属相,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阳历1930年1月23日的生肖是什么,怎么算的,下面就一起来
1.梁羽生的江湖三女侠第33回中间差一段
2.方世玉和洪熙官是什么关系?
3.简要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
4.《在云上》读后感
5.?《碟中谍4》:如何用心理学转移注意力?
提起阳历1933年1月属相,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公历:1993年1月8日 属相是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1933年1月7日出生人的属相,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阳历1930年1月23日的生肖是什么,怎么算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年1月24公历属相,星座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阳历1933年1月属相公元年01月22日农历12月(大)02日星期二水瓶座干支甲子年、生肖属鼠、丁丑月、辛酉日
年出生的人属相是啥?
阳历年1月出生属相是什么?
23日及以前出生的属龙,24日及以后出生的属蛇。
阳历年1月21日属相是什么
应该是属猴。
属相一般都是以农历为主,每年以农历的正月初一早上0点为新的一年更新属相。除旧迎新。
年属什么生肖
阳历1930年1月23日的生肖是什么,怎么算的根据分析,您的生肖为“鸡”
①精力充沛,善于言谈。
②调查研究,讲究效率。
③果断、敏锐、好表现自己。
④勇往直前,心强好胜,总想一鸣惊人。
弱点:脾气古怪,爱争善辩,固执已见,稍微自私。
阳历年1月属相:公历:年1月8日 属相是什么?
问一下这个生日的提问者是男生还是女生是女生的话回复我一下?
公历是猴
年1月22日(阳历)出生的人属什么
属于猴的,确定。如果你想要八字的话,把时间也说出来,几点几分的。
不同的年份对应不同的属相,阳历年1月出生是什么属相?
阳历年1月历(农历)的十一月份,所以阳历年1月出生的属相是鼠。属相这种独特的文化是我国的一种特有文化。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被很多人的文化,虽然说这其中有一些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说法,但是属相的这种说法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至今人在很多人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按照属相的说法,属相和生辰八字会决定人一生的命运,属相还是男女之间婚配嫁娶的必须考虑的因素。
鼠年出生的人一般都很聪明,尤其擅长和人交往,在社交方面能力出众。所以人缘很好,总是有很多的朋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出手相助。属鼠的人比较有耐心,而且忍耐心也极强,不管遇到什么难事都会装在心中,不会轻易吐来,但是属鼠的比较散漫和懒惰,总是想投机取巧,耍小聪明走捷径,利欲心强,这是他们不好的一方面。
属鼠的人最相配的属相是龙、猴、牛。属鼠的人和这三个属相的结合是最好的结合。属鼠的人和属龙的人性格相近,志向相同是很般配的一对;属鼠的人和属猴的人是比较完美的一对,两个人能够互相理解和包容,婚姻会很幸福;属鼠的人和属牛的人八字相合,是天生的一对,两个人能够很好地互补,感情生活也非常。
属鼠的人在年在事业上整体上来看是很顺利的,虽然也会遇到一些麻烦和挫折,但是有贵人相扶,会安然无恙的度过艰难险阻。如果想要进一步的需求发展,最根本的还是提高自己的实力,寻求机会,发现机会才能取得一番成就。
你认为属鼠的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以上就是与年1月24公历属相,星座是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公历:1993年1月8日 属相是什么?的分享。看完阳历1933年1月属相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梁羽生的江湖三女侠第33回中间差一段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方世玉和洪熙官是什么关系?
三十三回全输进来字数超了 从你问的地方开始吧
打伤张廷玉儿子的正是冯瑛。她最初动手时,只道是普通富家的轻薄子弟,下手不重。打了之后,知道是山东巡抚的儿子,想道:“早知如此,我该把他的两只腿都打折了。”当晚便离开济南。
过了几天,她在路上听途人谈讲,知道鱼壳到济南晤见张廷玉要接收山东。冯瑛心想:“素闻鱼壳藏宝甚多,也许他会有能解唐叔叔毒伤之药。”冯瑛初闯江湖,想法天真,胆子又大,竟然再折回济南。
这一日她在官道上走,忽见前面尘头大起,一大队官兵护送许多车辆,远远走来。官道倚山面河,冯瑛避上山上,跳上一株大树,眺望下来,忽见中间一辆大车,挂着一对灯笼,车上结着彩绸,车的前面,还有一对虎头牌,看不清上面的字迹。那辆车分成两节,前面这节敞开,端坐着一个青衣妇人,手中提着一柄长剑。冯瑛认出这正是在杨仲英家中,和自己交过手的妇人,后来听杨仲英说她便是什么灵山名宿韩重山的妻子,名叫叶横波的。冯瑛不禁大奇,想道:“咦,她怎么又干起保镖来了?看她这个样子,可真神气。”冯瑛不知,叶横波乃是李明珠的师傅,她这回却是护送徒弟来成亲的。
过了许久,那队官兵方才过尽。冯瑛又等了一会,看那队官兵已走过了前面山坳,看不见了,这才下来。正想走下山去,忽然又闻得脚步之声。冯瑛再跃上树梢,只见一个中年书生,在林中唉声叹气,引领外望,面色沉郁。
冯瑛一见,心道:“怎么今日尽是碰着熟人,这又是一个和我交过手的。待我想想他叫做什么名字?是了,他叫做路民瞻。唐叔叔说,他是江南七侠之一。咦,他在这里叹气做什么?”
冯瑛以前上邙山探访吕四娘,路民瞻与李源把她当成冯琳,因而交手。路李二人被她杀得大败,后来和唐晓澜说起,冯瑛才知又是一场误会,心中甚是不安。这时,见路民瞻唉声叹气,想道:“不知他遇到了什么为难之事?”只听得路民瞻叹道:“明珠啊明珠,我枉为江南七侠中人,却毫无办法救你。”冯瑛想跳下来道:“我帮你救人。”可是又不好意思。路民瞻又叹道:“路民瞻啊路民瞻,你胆子也太小了,为什么不去和官军拼呢?咳,有那青衣妖妇看守,我去也是白白送命。送命也好,总胜于现在连见她一面也不能够。”冯瑛听了一怔,心道:“哦,原来他是想念情人,这,我可帮不了忙了。不,不,帮得了忙。他说什么青衣妖妇,莫非就是指那叶横波吗?他的意中人是被叶横波看守着么?叶横波的本领我见识过,我不怕她。”
路民瞻听得消息,从浙西赶来,但因官军警备森严,他千里追随,只能远远的跟在官军尾后,一直不敢下手。这时离济南已近,焦急无计,是以唉声叹气。
冯瑛在树梢上向下望,目光及远,忽见一个和尚,头戴羊角帽,身披黑袈裟,提着一把长剑,悄悄的掩入林来,这和尚目光凶恶,看看就走到路民瞻背后,路民瞻仍是丝毫不觉。冯瑛折下一枝树枝,双指一弹,其疾如矢,骤的从路民瞻头顶射过,路民瞻吃了一惊,回头一看,骂道:“呸,不要脸的秃驴,敢施暗算!”那和尚一愕,随即笑道:“哼,路民瞻,佛爷要取你的小命,易如反掌,何须暗算?”
路民瞻拔出腰刀,叫道:“报上名来!”那和尚又哈哈大笑道:“人说江南七侠见多识广,你连海云大师的名字也未听说过吗?你一路跟随**的香车,似耗子似的不敢露头,你当我们不知道吗?我们只因为是办喜事,所以不愿大开杀戒:你却不知进退,跟到这里。佛爷纵有慈悲之念,也要替你超度了。”
原来海云和尚因几次失利,不为雍正所重,将他调到浙江,听李卫差遣。李卫这次嫁女,他也是护送人员之一。
路民瞻勃然大怒,手中刀一提一翻,一招樵夫问路,当胸便扎,海云和尚一个转身,大喝一声:“小辈看剑!”呼的一股劲风,横扫过来!路民瞻不敢硬接,唰的将刀掣回,刀锋一转,又取中盘。路民瞻武功虽然比不上甘凤池等同门,所得的八卦紫金刀法,也颇精妙。只见他遮拦击刺,一口刀夭矫飞舞,居然挡了三五十招。
可是海云和尚的剑法曾独霸南天,更有精到之处。三五十招一过,但见海云和尚一剑紧似一剑,势如长江大河,滚滚而来,路民瞻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刀之力。
斗到分际,海云和尚喝道:“着!”剑把一翻,向外一挥,一招“金雕展翅”,疾如电掣,路民瞻拼力一架,腰刀竟给震飞,看看右臂就要给他硬生生切断!
就在此性命呼吸、生死俄顷之际,路民瞻忽觉眼睛一亮,人影一晃,随即听得“当”的一声,所受的压力忽松,但见一个白衣少女,手挥短剑,把海云和尚的长剑封出外门,再一看时,不觉呆了。冯瑛道:“路大侠,不必害怕,待我将这秃驴打跑之后,再向你赔罪。”
冯瑛突然从树上跃下,海云和尚不觉愕然。当日海云在嵩山吃了李治大亏,几乎丧命,至今犹自胆寒。他把冯瑛当成是当日和李治同在一起的冯琳,心头一震,被冯瑛一连几剑,杀得手忙脚乱。
到看清楚只是冯瑛一人,海云惊魂方定,可是冯瑛的追风剑法何等迅捷,一得上风,连绵不断。海云又是一惊:怎么连这小丫头的剑法也精进如斯?
路民瞻拾起腰刀,在旁看两人斗剑,心中怀疑之极,不知冯瑛何以会突如其来,帮自己这个大忙?
海云和尚究是成名的剑师,功力火候,非同凡响,一招一式,全蕴藏着惊人的内劲。可是冯瑛的天山剑法精妙之极,稍沾即走,不与海云和尚硬碰,剑尖所指,全是穴道要害,数十招过后,渐渐主客势易,杀得海云和尚只有招架之功。可是路民瞻却看不出来。
他见冯瑛剑法虽然精妙,所采的却是乘虚捣隙、缠身游斗的战术,只道冯瑛功力不如敌人,久战必然落败。心道:“这小丫头不知是何等样人?但她今日总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岂能让她毁在凶僧之手?”当下不假思索,提刀便上,一披一斩,从侧翼进攻。
海云和尚正感不敌,见路民瞻杀到,心生一计,长剑一点,喝声:“看拳!”一记“愚公移山”,骤向冯瑛香肩打去,这招只是移开冯瑛的剑势,并非实招,他右手剑一点一压,就在这刹那间将路民瞻迫到冯瑛下首,令两人身体接近,招数施展不开,冯瑛经验尚浅,冷不防着了海云和尚的道儿,正拟反手刺出,海云和尚乘机窜到她的背后,猛喝声:“着!”长剑一颤,剑锋刺到冯瑛身上!
路民瞻一声惊呼,就在这刹那间,猛见冯瑛反手一剑,其疾如风,海云和尚惨叫一声,肩头鲜血喷出,落荒便走。冯瑛抛剑坐在地上,闭目不语。
原来冯瑛身上穿有金丝软甲,刀剑不入,海云和尚的剑尖给反弹开来,因而措手不及,反给冯瑛刺伤。可是海云这一剑劲道十足,虽然伤不了冯瑛,也令她受了震荡。冯瑛怕受内伤,是以盘膝静坐,闭目调神。
路民瞻甚为惊恐,过了一阵,冯瑛一跃而起,路民瞻道:“怎么?”冯瑛笑道:“这秃驴怎伤得我?”路民瞻明明见她中了一剑,如今却是若无其事,只道她的武功已练到深不可测之境,不禁大骇,心里十分佩服!
冯瑛道:“路大侠,那日在邙山冒犯你了。”路民瞻惊疑不定,问道:“你和了因不是一路的么?”冯瑛道:“什么了因?我不知道。”路民瞻诧道:“那么用飞刀伤我的李源六哥的难道不是你么?”冯瑛哈哈笑道:“我从来不用飞刀。你看错了。那是另一个和我极为相似的人所干的事。晓澜叔叔早就对我说了。”路民瞻愕在当场,想道:天下那有如此相似的人?
忽听得林外一声大笑,甘凤池走了进来。路民瞻跳将起来道:“七哥,你也来了?”甘凤池说道:“我跟了你半天,你不知道么?”路民瞻暗暗叫声“惭愧”,问道:“那么我们刚才和秃驴厮拼,你也看到了?”甘凤池笑道:“连你们所说的话,我也听到了。瑛姑娘,你的剑法真好啊!”甘凤池早从唐晓澜口中知道冯瑛来历,听她说话,立刻知道她的身份,顿然得了一个主意。
冯瑛愕然道:“这位是——”甘凤池笑道:“你的唐叔叔没对你说过么?我是甘——”冯瑛没待他说完,大喜叫道:“你是江南大侠甘凤池。”甘凤池笑道:“不敢。那是江湖上的朋友替我捧场胡乱叫的。”冯瑛想起一事,忽道:“刚才你为什么不出来打那秃驴?”甘凤池道:“我还要留他一条狗命替我干一桩事哩。”冯瑛道:“他能替你干什么事?”甘凤池道:“我叫他替我送个口信。我刚才守在林外,你把他打跑之后,我又把他打了一拳。”冯瑛笑道:“你打了他,他还会替你送信么?”甘凤池忽道:“喂,你也替我干一桩事情好不好?”冯瑛道:“只要我干得了,但凭吩咐。”甘凤池道:“干得了,你一定干得了。这是一桩非常有趣的事情,你附耳过来。”冯瑛好奇心起,果然附耳过去,一面听一面格格的笑。
叶横波和李明珠同一辆车,海云和尚去找路民瞻,她也是事后才知。知道之后,颇为不悦。黄昏时分,送亲车队在离济南五十里外的小镇驻扎。海云和尚气急败坏,一拐一拐的跑回来见叶横波。叶横波怒道:“送亲的事,由我主持,你怎么不听号令,私自离开?好呀,你现在吃了亏,才来找我!”海云和尚与叶横波本来是同辈的人,忍着一肚气回道:“路民瞻这不知死活的小子老跟在车队后面,你难道不知道么?”叶横波冷笑说道:“我还用你提醒么?路民瞻这小子武艺平平,干不了什么大事,何必理他?千里送亲,侥幸平安渡过,你却要分心去对付一个傻小子,万一给人乘机捣乱,有所疏失,那时我问你还有何面目再见皇上?你被贬到浙江,还不好好争气,前程坏了不打紧,你不怕江湖上笑话吗?哈,看你这个样子,你是不是给路民瞻这小子打伤了,要老娘替你出气?”海云和尚怒道:“打伤我的人也正在找你晦气呢,我看你也未必对付得了!”叶横波怒道:“谁?”海云和尚道:“甘凤池!他今晚便要来拜访你,他问你敢不敢和他单打独斗?”其实海云和尚是先给冯瑛刺伤然后才给甘凤池打了一拳的。他怕说出是给一个小姑娘打伤更伤体面,所以完全推到甘凤池身上。
叶横波冷笑说道:“甘凤池又怎么样,老娘还能怕他?不过咱们现在送亲要紧,甘凤池诡计多端,可不要着了他的道儿。你去叫各营统带小心防卫。待我把**送到山东抚衙,那时甘凤池若还未送命,我再和他单打独斗让你开开眼界。”海云和尚恨她骄傲,不发一言,便行退出。
是夜,叶横波督饬官军,小心防卫,过了三更,尚无动静。叶横波暗笑道:“甘凤池又不是三头六臂,他单身怎敢探营,想来只是扰乱军心之计罢了。”
浙江巡抚李卫为护送女儿,派出精兵一千,车辆三十多乘,安营之时,车辆围在四周,纵有大股盗匪也难进攻。叶横波甚觉安心,不料过了三更,突报粮车起火。叶横波一惊,心中狐疑:难道是有了奸细?急忙传令下去,叫海云和尚抽调出一小队官兵扑灭火头,其他各营不准乱动。偏偏那夜刮西北风,粮草易燃,火势竟然越来越大。
叶横波大为恼怒,正想亲自查看,忽见一个官军统带如飞跑来,叶横波喝道:“你不守在汛地,乱跑做什么?”话犹未了,那名统带忽然哈哈笑道:“贼婆娘,你看我是谁?”呼的一掌,横胸劈到。
叶横波喝道:“甘凤池,你好大胆!”身形一闪,掌风掠面而过,辣辣作痛。但她也在这一闪之间,抽出剑来,一招“神龙掉尾”,反手疾刺。甘凤池暗道:“这婆娘果然身手矫捷,名不虚传,怪不得李卫将女儿付托给她。”跨上一步,手指一拂,向她右腋击去,叶横波侧身一剑,仍然没有刺着。甘凤池身形一矮,左掌一穿,施展擒拿手的恶招,硬抢她的宝剑,右手一个印掌,掌风飒然,飘动胸衣。叶横波大怒,侧身斜退,大怒喝道:“甘凤池,你好无礼,胆敢戏侮老娘。”刷刷两剑,连环反击,甘凤池哈哈大笑,纵身一跳,跃上一辆大车,横肘一撞,将车顶了望的一名清兵撞下车去,大笑道:“贼婆娘,你敢和我见个高下么?”
两人这一动手,大呼小叫,官军全都惊起,叶横波喝道:“乱箭射他!”官军原是各依车辆,结成三十多个小队,阵形布置十分严密,这一来顿时大乱,矢箭纷飞,甘凤池脱下号衣,随手一挥,矢箭四处飞射,却无一箭伤得了他。叶横波大怒,想道:若然叫他这样安然逃出,我颜面何存?提剑追去,甘凤池一跳,又跳上西首一辆大车,好像故意和她捉迷藏似的。叶横波怒火攻心,一面挥手发箭,一面扑去追赶。
李明珠本来不愿嫁张廷玉的儿子,她爹娘哄她是调职山东,骗她上车,叫她先行。上了车后,她看出势头不对,可是叶横波看得甚严,莫说逃跑,连寻死也不可能。李明珠也是个精灵的姑娘,寻思,我到了山东抚衙,再想法逃脱也不迟。但她虽然如此打算,心中到底惶恐不安。
是夜,李明珠正在凝思默想,忽闻得外面厮杀之声,心中一动,想道:“如果我能趁混乱之中逃出,岂不甚妙?”揭开帐幕一角,但见各队官兵,依车集结,阵势不乱。叶横波呼喝追逐,似乎正在与人拼斗。李明珠想道:“刁斗森严,阵形未乱,我却如何逃得出去?”黯然叹息,对镜一照,镜中少女宝气珠光,容光艳发,又不禁哑然失笑:如此衣着,如此打扮,只要一窜出去,立刻便要受人注视,军中定会哗然惊呼。这时,叶横波正被甘凤池激得燃起怒火,指挥士兵放箭。李明珠听外面声响,官军阵脚已动,心中跃跃欲试,可是几次思量,仍然不敢逃走。
忽地一股风来,帐帘一卷,外面突然走进一个少年兵士,李明珠吃了一惊,正想喝问,那少年兵士把号衣一脱,再扯下军帽,李明珠叫道:“咦,你不是琳姑娘吗?”冯琳以前在浙江抚衙住过,常和李明珠荡舟西湖,所以李明珠错将冯瑛当作冯琳。
冯瑛微微一笑,这等误会之事,如今她已司空见惯,也不以为怪了。李明珠道:“琳妹妹你怎么来的?是我师傅叫你来的么?”冯瑛道:“你休多问,快换上我的衣服,趁外面混乱,私逃出去。”将那身号衣向她面前一掷。李明珠心道:“咦,她怎么知道我的心事?”时机紧迫,无暇细问,急急换衣,珠宝首饰,抛弃满地。冯瑛一一拾起,穿戴起来,李明珠改了服装,她也改了服装。李明珠道:“你做什么?”冯瑛笑道:“我替你出嫁呀!你舍不得这身华服和珠宝吗?”
这正是甘凤池定下的计策,他先借海云和尚之口,声明今晚独探军营,令叶横彼全神贯注,对他防备,这样就放松了对李明珠的看管。送亲的官军中,有浙江“海阳帮”的弟兄,甘凤池与他们相熟,悄悄混入营中,和冯瑛都换了官军的服饰。
冯瑛见李明珠换好衣裳,一面和她开玩笑,一面催她快走。李明珠向她一揖,道:“我有一个心腹婢女,叫做杏花,明日你只要她服待便是,多谢你了。”揭开帐幕便走。冯瑛笑道:“步子跨大一点,对了,这才像个男儿。”冯瑛扮过男子,对这些微细之处,比李明珠精明得多。
叶横波追逐甘凤池,甘凤池在大车上跳来跳去,挥衣扑箭,偷空还放暗器,过了一阵,官军中不知是谁吹了几声口哨,甘凤池哈哈笑道:“你倚多为胜,我懒得和你缠了。”身形一落,随手抓起两名统带,旋风急舞,直冲出去,叶横波紧追不舍,官军们却投鼠忌器,不敢阻拦,霎时冲出营地。叶横波用透骨钉打甘凤池脚踝,连发三枚都没打着。甘凤池喝道:“臭婆娘,你中了我调虎离山之计,今晚来的,你以为只是我一人么?”叶横波一惊,心里想道:“对呀,可不要中了他的暗算。”甘凤池趁她一怔,蓦然大喝一声,将两名人质向她抛去。叶横波闪身一让,腿弯突然一阵剧痛。
叶横波咬牙一拔,却是一柄五寸多长的匕首,幸好所伤之处,并非要害,叶横波的丈夫是暗器名家,治暗器的金创药她也随身携有,眼看甘凤池身影已渺,恨恨说道:“老娘终日打雁,今日叫雁叮了眼睛。”那两名统带被甘凤池掷得头破血流,刚刚爬起,又被叶横波各扫一记耳光,骂道:“都是你这两个脓包,不是为了怕误伤你们,老娘也不至于中了那厮的暗器。”把金创药敷裹伤口,一拐一拐的回到营内,这时粮车之火已被扑灭,也未再发现敌踪,叶横波拐回李明珠的帐幕,揭帘一看,见“李明珠”侧身向里,睡得正酣。心道:“这小妮子倒不管外面翻天覆地哩。”甘凤池的匕首虽然无毒,但因劲力甚大,匕首几乎透过腿弯的筋骨,疼痛不止。叶横波心道:“莫不要被它弄碎筋骨,变成残废,就麻烦了。”急忙叫人弄来两只公鸡,准备用公鸡血接合骨头的碎裂部分,自回帐幕治疗,也无心再把“李明珠”叫醒了。
唐晓澜在山东抚衙内躲藏,等了两天,仍不见甘凤池回来。鱼壳还是被困在飞翠楼和他们相持。唐晓澜甚为心急。第三日忽报浙抚李卫已派人将女儿送到,抚衙内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张廷玉给儿子安排婚期之时,未料到有鱼壳之事,今日李家将女儿送到,欢喜之中也有几分戒惧。中午时分,香车到门。张廷玉命令打开中堂,叫儿子亲自迎接。
礼堂内外,人头簇拥,雍正派来致贺的钦使也已到达,真是热闹非常。韩重山听得妻子到来,将指挥火箭手之责,交给了天叶散人,也出来迎接。叶横波道:“昨晚我中了甘凤池的暗算,你替我用暗器报仇。”韩重山诧道:“甘凤池这厮曾在这里大闹,我正寻他,不想他又去和你捣乱。吕四娘有没有出现?”叶横波道:“只他一人。”韩重山道:“只他一人还易对付。”说话之间,只听得三声礼炮,张廷玉的儿子已打开车门,将新娘接出。
冯瑛的身材和李明珠相若,又是披着头纱,大家都看不出来。唐晓澜用了易容丹变换面貌,也挤在人丛之中观礼,忽觉这新娘子背影好熟,看了一阵,心道:这一定是她,她怎么这样淘气啊?
除了天叶散人之外,京城派来的好手和山东巡抚的教头,都齐集警卫,目不转睛的看着这对新人缓缓的走上堂来。叶横波和丈夫说了几句,便走进去,准备以师傅的资格,受新人磕头。
一对新人缓缓走入礼堂,叶横波忽地一惊:李明珠的走路姿态和平日甚不相似。在大堂广众之中,不敢作声。外面又是三声礼炮。赞礼唱道:“新人上堂,五世其昌。新人叩拜祖先,叩——”还未唱完,新娘子把头纱一扯,嗖的一声拔出短剑,冷笑道:“谁是你们的新娘!”张廷玉的儿子本来扶着她的手,给她用力一捏,顿时杀猪般的大叫起来。正是:
喜筵腾杀气,玉女闹华堂。
欲知后事,请看下回。
简要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
方世玉和洪熙官是同门,两人都是少林弟子,并且两人都位列“少林十虎”,黄飞鸿和二人没有关系。
1、方世玉
方世玉,乾隆年间人,祖籍广东肇庆鼎湖罗隐方家村,父亲方德是丝绸商人,其为方德与第二个妻子苗翠花所生。其上有两个哥哥分别为方孝玉、方美玉,为方德与第一个早逝的妻子李氏所生。
据史料记载,方世玉性情刚烈,自幼就横行乡里,喜欢与其他孩子们打斗。十几岁时,方世玉被父亲方德送到少林派学艺,虽然身形矮胖,但仗着一身不怕打的功夫,每次斗殴时都冲锋在前,两位兄长在打斗中都难免受伤,却只有方世玉安然无恙。
在少林十虎排名中,洪熙官排名第一,其中方世玉名列第二位,不单是因为武功高强,而且本性好勇斗狠。
2、洪熙官
洪熙官,籍贯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自幼习武的洪熙官在亲戚的引荐下拜蔡九仪为师学习少林武功。后来被称做“少林十虎”。
3、黄飞鸿
黄飞鸿(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生于佛山市南海县,原籍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
三岁起随父亲学武,七八岁时,开始跟随父亲闯荡江湖,卖艺为生。1869年(同治八年),开始随林福成学习 “铁线拳”及 “飞铊”等绝技。
1872年(同治十一年),移居广州,在第七甫水脚开设武馆。1874年(同治十三年),被广州三栏行聘为武术教练。约1877年(光绪三年),设馆于广州西关廻澜桥附近教徒授艺兼医刀伤跌打。
1882年(光绪八年),黄飞鸿受聘广州水师武术教练。1885年,记名提督吴全美聘黄飞鸿为军中技击教练。
1886年(光绪十二年),辞去了军中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仁安街设跌打医馆“宝芝林”。1911年(宣统三年)8月,任广东民团总教练。
1925年(民国十四年)4月17日,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终年69岁。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1、方世玉
方世玉在近代武林中享有盛名,尤为老一辈拳师们所津津乐道。连史书类的《乾隆游江南》也有关于他的描写。方世玉为何能有这么大的名气,其原因有:
一,本人武艺高强,拳勇过人。
二,爱憎分明,好打抱不平。
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在擂台上打死恶霸雷老虎,大快人心。
四,也是最能说明其功夫惊人的例子——虽然方世玉年纪很小,但却是少林的杰出人物,是“少林十虎”之一。
“少林十虎”按即洪熙官、方世玉、刘裕德、胡惠乾、童千斤、李锦纶、谢亚福、梁亚松、方孝玉和方美玉(两人均为方世玉的哥哥)。
2、洪熙官
洪熙官凭借少林武功绝学,横空挥拳出击,杀出重重包围,从此隐姓埋名,浪迹山野,吸百家武功精华,再将少林武功融会贯通,自创洪拳,游走四方,秘密传授。
时至今日洪拳自成体系,拳法凌厉多异,招势浑厚有力,在全国广大武术爱好者中具有广泛影响。传说,洪熙官活到九十三岁,在毫无防备之下,给一名少女以凤眼拳暗算致死。除精拳脚外,复擅少林棍法。
另传说洪熙官曾在肇庆将武艺传给李同宽,其后并创出另一系的洪佛拳,洪熙官有子名文定,洪熙官所传下的洪家拳有二龙争珠,夜虎出林,五形拳,十形拳,虎鹤双形等拳法。
3、黄飞鸿
黄飞鸿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师。黄飞鸿的洪拳,一方面由陆阿采、黄泰、黄麒英所传,一方面由铁桥三、林福成所传。黄飞鸿对洪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集各家之精华融会贯通而创立了虎鹤双形拳。
套路中既取虎的“劲”(如虎之猛)和“形”(如虎爪),又取鹤的“象”(如鹤嘴啄食)和“意”(如鹤的灵秀飘逸)。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龙腾虎跃之势;
鹤形练精与神,身手灵捷、动作迅速、有气静神闲之妙,故称虎鹤双形拳。整套动作既吸取佛家拳的凌厉攻势,又吸取洪家拳的严密守势,拳势威武,刚柔并用,长短兼施,为黄飞鸿一门之代表拳法。
此外,黄飞鸿还以飞铊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无影脚等绝技闻名,对洪拳的普及和振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百度百科——方世玉
百度百科——洪熙官
百度百科——黄飞鸿
《在云上》读后感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招贤镇)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
司马懿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仰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司军钧,字叔平。司军钧生豫章太守司军量,字公度。司军生颍川太守司军俊,字元异。司军俊生京兆尹司军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上述内容均取自《晋书·宣帝纪》)。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晋书·礼志》)。
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晋书·宣帝纪》)。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晋书·宣帝纪》)。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之;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晋书·宣帝纪》)。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椽。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为丞相以后,始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惧之,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晋书·宣帝纪》)!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219),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说:“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司马懿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晋书·宣帝纪》)。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深忌,而荀彧、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对曹氏代汉有异议而不得善终。大概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对他由猜忌逐渐转为信任。
曹操进封魏王后,升任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晋书·宣帝纪》),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所以关系一直很好。司马懿还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此后,司马懿更是常谋国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马懿转为丞相军司马。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
同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乘此机会,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围魏将曹仁,水淹于樊七军,斩庞德。时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曹仁决心奋勇抵御。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此时,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当时都城在许昌,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胁,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及时劝阻:“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宣帝纪》)。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江陵,关羽被其俘杀。
此战的胜利,曹操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外交谋略,坐收渔利,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也使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
徐晃击退关羽后,曹操嫌恶荆州及附近百姓,想把他们都迁走。司马懿认为:“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今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晋书·宣帝纪》)。曹操从之,没有移民。藏窜逃亡者果然都复出归化。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
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时孙权率军向西。朝臣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不能抵御吴军,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司马懿则认为不该放弃二城:“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曹丕未依其言,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后来孙权果然没有入侵。曹丕悔之不及。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由于司马懿为曹丕“篡汉”出了大力,所以登基后,曹丕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候。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辞让,曹丕说:“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晋书·宣帝纪》)。
同年,曹丕又大兴水军攻吴,仍命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晋书·宣帝纪》)。临行,下诏书给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晋书·宣帝纪》)!后曹丕由广陵回师洛阳,又下诏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晋书·宣帝纪》)。于是司马懿留镇许昌。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曹丕对太子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晋书·宣帝纪》)。明帝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西南)。孙权一路为魏军所败,遂撤兵而走。而诸葛瑾则被司马懿击败,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当初蜀将孟达降魏时,魏朝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不可信任。但皇帝不听,任命孟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魏文帝死后,孟达失宠,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图谋叛魏。诸葛亮恐他言行反覆无常,想促他速叛,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有意泄露其事。孟达闻此泄露,准备马上起兵。
申仪将此事密告司马懿后,司马懿怕他突然发难,给他去信,详为慰解,信中说:“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晋书·宣帝纪》)。
孟达得信大喜,犹豫不决。司马懿则暗中率军进讨,诸将见孟达与吴蜀交接,劝司马懿先观而后动。司马懿说:“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晋书·宣帝纪》)。司马懿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八天后抵达新城城下。吴、蜀派出援兵解救孟达,被司马懿部拦阻于西城的安桥、木兰塞等地。此前,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紧防范,不要上当,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认为:“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晋书·宣帝纪》)。等到兵临城下,孟达又写信给诸葛亮,惊叹:“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晋书·宣帝纪》)!
上庸城三面环水,孟达在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司马懿挥师渡水,毁其木栅,直逼城下。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攻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魏军入城,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司马懿回军,仍驻宛城,奖劝农桑,禁止浮费。南方吏民心悦诚服。
前初,申仪久在魏兴郡,专威弄权,擅自借皇帝名义刻制印信,私相授予。孟达被杀之后,申仪自生疑虑。当时各郡郡守见司马懿克敌制胜,纷纷奉礼祝贺。司马懿听之任之,并让人向申仪暗示。申仪只好前来祝贺。司马仪乘机将他收捕,送往京师。
司马懿又将孟达余众七千余家迁往幽州。不久蜀将姚静、郑他等率其部属七千余人来降。
当时边郡新附,户口不实。朝廷想加以核实,请司马懿进京,征询他的意见。司马懿认为:“贼以密网束下,故下弃之。宜弘以大纲,则自然安乐”(《晋书·宣帝纪》)。明帝又部他吴蜀都该讨伐,应该先从何处着手?司马懿回答说:“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摏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坠,破之必矣”(《晋书·宣帝纪》)。明帝同意他的看法,命他仍旧驻扎宛城。
太和二年(228年)五月,吴鄱阳太守周鲂派人送亲笔信给曹休,谎称受到吴王责难,打算弃吴降魏,请求派兵接应。曹休未辨真伪,即率步、骑兵10万人,去皖城(今安徽潜山)接应。明帝也(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命司马懿率军向江陵(今湖北江陵),与曹休相策应。八月,曹休为吴军大败,残部幸得贾逵接应,方得生还。
太和三年(227年),蜀丞相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并占据武都、阴平二郡。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魏明帝命曹真率主力由长安入子午谷,左将军张郃出斜谷,司马懿自荆州溯汉水出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将兵分三路会攻汉中。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直达朐腮,攻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四出进攻魏,包围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贾嗣、魏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明帝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晋书·宣帝纪》),派他西驻长安,都督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御蜀军。司马懿留部将费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今甘肃天水),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张郃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两地,以作大军后镇。司马懿不同意,他说:“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于是挺进喻麋。
诸葛亮闻魏大军将至,亦分兵一部继攻祁山,自率主力迎击司马懿。郭淮及费曜等部袭击蜀军,被诸葛亮击破。便亲率蜀军乘势抢先收割熟麦,获得军粮。
至此,史书上对今后的作战却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晋书·宣帝纪》记载如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今甘肃天水南),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记载如下:……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懿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门(今甘肃天水西南),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
可以看出,前者说司马懿大胜,后者则说司马懿大败。而《三国志》中诸葛亮、张郃、郭淮等人的传记中,对此都一带而过。而且前者对司马懿让张郃去追击蜀之避而不谈。相对而言,还是后者可信度高些。现在的军事工具书也都以后者记载为准。
蜀军退军后,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估计诸葛亮明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趁冬天调运粮草,解决陇右粮少问题。司马懿认为:“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晋书·宣帝纪》)。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四月,诸葛亮至郿县(今陕西眉县北),进驻渭水之南。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晋书·宣帝纪》)。遂渡渭背水扎营。司马懿分析形势后,对诸将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则诸军无事矣”(《晋书·宣帝纪》)。
诸葛亮果然上五丈原。魏诸将皆喜,唯独雍州刺史郭淮深以为忧,他说:“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诸将多不以为然。郭淮说:“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三国志·魏书·郭淮传》)。司马懿这才意识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堑垒尚未成,蜀军果至,攻而未克,两军遂成对峙状态。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诸葛亮东进的道路受阻于司马懿,从渭水前进,又有郭淮阻挡,乃移军攻取散关,陇城等地,然后回师进攻司马懿。
八月,司马懿遵照明帝“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欲待蜀军粮尽,相机反攻。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巾帼妇人之饰”(《晋书·宣帝纪》)羞辱之,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装怒,上表请战。明帝不许,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辛毗到时,蜀将姜维就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诸葛亮则说:“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晋书·宣帝纪》)!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长久屯驻之准备。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晋书·宣帝纪》)。
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问使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使者说:“三四升。”然后对问政事,使者说:“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说:“诸葛孔明其能久乎”(《晋书·宣帝纪》)!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
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据此断定诸葛亮已死,并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晋书·宣帝纪》)。
辛毗认为诸葛亮死否尚不可知,司马懿说:“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晋书·宣帝纪》)。于是,率兵急追。关中地多蒺藜,司马懿派三千士兵脚穿软材料做成的平底木屐,在大军前行走,蒺藜都刺在木屐上,然后大军马步并进。一直追到赤岸,这才得到诸葛亮的确切死讯。当时人有谚语说:“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笑着说:“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晋书·宣帝纪》)。
历时七年的诸葛亮攻魏之战至此结束。诸葛亮不顾战略上的失策,以一州之地强攻中原之魏,纵使竭忠尽智,终因实力悬殊而难以实现其战略目的。而魏国则在司马懿等人的人正确指挥下,以优势兵力采取防御战略,最终不战不退蜀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蜀将杨仪、魏延在撤军后争权,杨仪杀死魏延。司马懿想乘机攻蜀,明帝没批准,作罢。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政权虚与委蛇,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景初元年(237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今辽宁辽阳)。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司马懿回京,命他率兵讨伐。明帝说:“此不足以劳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烦耳。君度其行何计?”司马懿说:“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距大军,次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明帝又问:“其计将安出?”司马懿回答:“惟明者能深度彼己,豫有所弃,此非其所及也。今悬军远征,将谓不能持久,必先距辽水而后守,此中下计也。”明帝问:“往还几时?”司马懿说:“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晋书·宣帝纪》)。
当时朝廷大修宫室,加上军用物资,以至百姓饥弊。司马懿出征前,劝阻明帝说:“昔周公营洛邑,萧何造未央,今宫室未备,臣之责也。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势不并兴,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晋书·宣帝纪》)。
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从京师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六月,进至辽水。公孙渊果然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
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营。接着,不攻敌营,却挥师直取公孙渊根据地襄平(辽东郡治所,今辽宁辽阳)。部将不解其意,说:“不攻贼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司马懿解释说:“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兵也。攻之,正入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贼大众在此,则巢窟虚矣。我直指襄平,则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晋书·宣帝纪》)。遂迫使敌军放弃围堑回军救援襄平。司马懿督军回首山(今辽宁辽阳西南),迎战敌援军,并对诸将说:“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晋书·宣帝纪》)。魏军迎击,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当初公孙渊闻魏军来攻,求救于孙权,孙权也出兵为其声援,并给公孙渊写信:“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之”(《晋书·宣帝纪》)。
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不予采纳。司马陈圭曰问司马懿:“昔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司马懿说:“帝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半解,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晋书·宣帝纪》)。
接着,司马懿还将计就计,故意示弱。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明帝却说:“司马公临危制变,计日擒之矣”(《晋书·宣帝纪》)。
月余,雨停,水渐退去。魏军完成对襄平的包围,起土山、挖地道、造楼车、钩梯等攻城器具,昼夜强攻。城内粮尽,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时偶有流星自城西南向东北划过,坠落在梁水附近,城中愈发震恐。公孙渊也很惊惧,八月,派他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求解围,然后面缚(两手反绑于背而面朝前)归降。司马懿斩杀使者,发布檄文严责:“昔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而迎之。孤为王人,位则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楚郑之谓邪!二人老耄,必传言失旨,已相为斩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晋书·宣帝纪》)。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来请求定日期送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军事大耍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晋书·宣帝纪》)。
公孙渊欲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公孙渊战死在梁水(今太子河)边上星落之地。入城后,司马懿屠戮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京观是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体,封土而成的高冢。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
当时司马懿军中有的士兵衣单寒冷,向他乞要襦衣,司马懿不给。有人说:“幸多故襦,可以赐之。”司马懿说:“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晋书·宣帝纪》)。于是上奏朝廷,把一千多名六十岁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遣送回乡。然后,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内,胜利班师。
明帝派使者到蓟去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昆阳县,前后共二县。
本来朝廷让他便道往镇关中。但当到达白屋时,有诏书召他火速回京,三日之间,诏书五至。明帝手书说:“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晋书·宣帝纪》)。
据说,司马懿在襄平时,曾梦见明帝枕在他膝上,说:“视吾面。”他俯视,见明帝面有异色。如今一见诏书此语,大惊,乘追锋车昼夜兼行,从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至则径人嘉福殿内御床旁边,满眼流泪,指问疾病。明帝拉着他的手,目视太子齐王,说:“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晋书·宣帝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为“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当天,明帝去世。时为景初三年(239年)正月。
齐王曹芳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像汉代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吴帝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决芍陂(今安徽寿县南)之水,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前将军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樊),大将军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蛮河流域)。
五月,吴将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孙伦围攻樊城,诸葛瑾、步骘侵掠柤中,司马懿自请出兵往讨。朝臣认为,敌兵远来攻坚,当待其自破,司马懿则说:“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场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晋书·宣帝纪》)。
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司马懿知南方暑热低湿,大军不宜持久在此,先派轻骑挑战,朱然不敢动。于是,便休养土卒。检选精锐,招募勇士,发布号令,摆出攻城的架势。吴军惊惧,连夜撤退。在三州口(荆、豫、扬三州之接合处),为魏军追及,吴军被歼万余人,船舰物资损失甚多。而进攻六安、柤中的吴军亦无功而还。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此前,吴国派诸葛恪屯驻宛城,边人深以为苦。司马懿要率兵攻之,议者以为诸葛恪占据坚城,广有粮谷,孤军远攻,救兵必至,那时进退失据,未见其便。司马懿说:“贼之所长者水也,今攻其城,以观其变。若用其所长,弃城奔走,此为庙胜也。若敢固守,湖水冬浅,船不得行,势必弃水相救,由其所短,亦吾利也”(《晋书·宣帝纪》)。于是,司马懿在正始四年(243年)九月,率军出征。军队到达舒城,诸葛恪果然焚烧积聚,弃城而走。
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于天下,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从之。结果为蜀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所败,魏军被阻于兴势,后方也军粮供应不上,牛马骡驴大量死亡,蜀涪县及费祎援军亦相继到达。
?《碟中谍4》:如何用心理学转移注意力?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在云上》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云上》读后感1最近,同事向我推荐了林清玄的书,赶紧找了一本《在云上》一睹为快。非常优美的文字,看他的书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欢喜,慈悲,感动,感恩,在每时每刻。
林清玄从小喜欢爬高,身手矫捷,曾为了看风景,从树上、塔上、山顶上摔落,伤痕累累,幸得老天爱护,平安长大。林清玄好读书,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一定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段好文章,才肯睡觉。与动物、植物特别相亲,中学时代,读到苏东坡诗句:“钩帘归乳燕,开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感动得痛哭流涕。
为了寻找更高的境界,曾追随上百位法师、禅师、宗师,对大乘八宗都有深入的体会与了解,不时有悟境。一日,攀天心峰,过永乐禅寺,见老法师在廊下分茶。问道:“师父为何分茶?”老法师说:“分出青芽与黄叶,黄叶自己饮用,青芽供养众生。”大受感动,发愿将生命中美好的青芽供养众生,苦涩的黄叶自烹自饮。
林清玄的散文和席慕蓉、三毛一起,开创了文坛的一股清新之气,没有了现实的喧嚣,只是他们这帮文人内心世界的文字表达,若是老大粗的人,自然对这种细腻略摆弄深沉的心灵书籍嗤之以鼻,认为干大事的看这些看似空虚的散文有何实用价值。说起席慕蓉可能有人会知道一点,而林清玄是比较陌生的。他的文字我认为比席慕蓉仿佛更深一层,更加深了对哲理的思考。
在他笔下,生活永远是快乐美好的,而这种坦然的态度不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吗?其实在生命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若是缺少了这一点,他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有人会问,这不是和常规中完美定义背道而驰吗?其实不然,所谓完美的人,不是他的事业有多么辉煌,因为事业、金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失,唯独精神可以永久传代,流芳百世。完美,指的就是心灵完美。
如果在繁忙的同时,能多抽出空来,看看这种对心灵有帮助的哲理书,我想我们的精神世界一定会因此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在云上》读后感2林清玄,台湾作家,17岁开始写作,30岁前获遍了台湾各类文学大奖,20年来出版了百余部作品,在华人阅读圈尤其是青少年中赢得了“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他的文章将东方散文美学智慧融入宗教哲学情怀之中,清而不玄,淡而有味,为人们传递着智慧超越的人生理念,营造出喜乐逍遥的生命境界。
起初我是从一篇课文才知道他的,那是一篇叫《桃花心木》的文章,作者主要写在乡下老家屋旁的空地上种着许多桃花心木苗,种树人给树浇水不是定时定量的,而是模仿老天下雨,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长成百年大树。并通过这一件事,告诉读者“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经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也是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从那看似行云流水的文字中,感受一种不同的人生哲思。于是我开始寻找他不同的文章来读。就找到了这本《在云上》。
当我看到《在云上》这本书的时候,被封面那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所感动:“有一些鸟,总在雨中歌唱;有一些花,总在月光下开放;有一些鱼,总在优雅中遨游;有一种心境,总在繁忙中逍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生活态度,面对世间的困境,我们犹如一个盲人在黑夜中潜行,于是我们困惑,我们无奈,我们追求,我们放弃,然后又重新开始新的追求。心像一个永远不会停歇的休止符,在人生的路上不停地跋涉奔波,而林清玄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金翅鸟。面对人世的困境,只要有无边的想象,不凡的心象,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淡中,创造高峰。只要有正向的信念,就有正向的未来;只要打开感觉的开关,就能契入生命的美好。
读他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只要你细细地品味,都会从那文字的背后感受到不同的智慧,如一缕阳光,如一滴清泉,如那淡淡的花香,幽幽地沁入人的心中。从那些清新隽永、恬淡自然而又蕴涵禅意的文字中,忽然间某一句,某一段,好像自己在人生的某一个十字路口,经历过但却又说不来这种感受,而林清玄却替我们表达淋漓尽致。
正如他在文章中写道:“不要只爱青翠的树枝,树枝使会断落的',要爱整棵树,这样就会,爱青翠的树枝,甚至飘落的叶,凋零的花……”或是对生活抒发感慨“生命的许多事不能不舍,甚至去看似珍贵的事物。我们能舍、会舍、懂得舍、那是因为始终有这样的信心;那些因舍而空出的,必有更好的东西来填补;那些舍去的并未消失,是为了生发更好的而存在。”他认为每个人内心都种着一棵属于自己生命的大树:“生命的树一旦真正长大,风雨就会变成掌声。生命的树一旦真正确立,冰雪就会成为衬景。生命的树一旦真正成熟,开花结果,只在弹指。”只有深情地拥抱它、仰视它、感受它,才能体会到树的不凡,看见树的坚强。抱紧生命之树,敢于与命运抗争,人生才不会暗淡。
生活是一张巨大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一些束缚,多少人在平凡的生活无法找到生活的乐趣,无法体会生活的美好,林清玄却用一种智慧的角度让我从那看似简单的文字中找到我所需要的生活的态度。当你读着这些清新的文字,一切忽然都豁然开朗了,心渐渐地放松,慢慢地饱满,好像来到了一个纯真而广大的世界,满眼的欢喜,满心的光明。
《在云上》一共收有作者的五十二篇散文,打开它,生命的感动滚滚而来。他让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在他笔下,生活永远是快乐美好的,他赋予我们更平和的身心状态,其实在生命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这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时候把那些繁杂事情都沉淀了,才能让自己更加愉悦。当你遭遇很多个是否的时候,在你一筹莫展时,在林清玄的文字里,或许你会找到一个答案,或是出口。
《在云上》读后感3这两个月来,陈老师一直要求我们读林清玄散文。我读的这本是《在云上》。这本书大致分为金翅鸟首部曲和金翅鸟二部曲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每一篇开头都是一首小诗。经过我反复的读,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感觉思想在不断翻滚,挺有意思的。不过里面有些文章有些深奥,看不懂……
《在云上》这本书,我认为是林清玄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金翅鸟。有无边的想象,不凡的想象,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能在平淡中,创造绚烂。只要有正向的信念,就有正向的未来;只要打开感觉的开关,就能进入生命的美好。
例如,我阅读了《在云上》里面的这么一段:“有一些鸟,总在雨中歌唱;有一些花,总在月光下开放;有一些鱼,总在优雅中遨游;有一种心境,总在繁忙中逍遥。守着不能回去的过去,不如相忘于江湖,自由自在。我在红尘滚动中寻找属于我的云,追随着风的足迹,遨游九天之上。绝境中还要飞行,逆境中还要穿云。”读时,总想写点什么;读后,也动起笔来写过,但总是不能成文。心中焦急,但又坦然。毕竟,像我这样胡乱遐想的人,怎能一如林清玄般站在云上看世界呢,又怎能描摹出他心中的尽美世界呢?我只是怀着欣喜之情,赏读每一篇文章,心中的波澜起起伏伏。这每一篇散文,在我看来,都流畅清新,我渴望能做一个站在云上看人间的人。欢喜,自在,平安,感恩,在云上,什么都能看见。
我还喜欢读《在云上》里面的这么一段:“我对自己说,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我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而我果然,就不会被寒冬与剪枝击败,虽然有时静夜想想,也会黯然流下眼泪,但那些泪在一个新的春天来临时,往往成为最好的肥料。”是啊,我们人生总是在不断的遭遇挫折,但只要有一个发芽的心情,即使被深埋于泥土中,只要积蓄足够的能量,只要保持一颗等待春天的心情,就一定会有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其中还有一篇《四十岁学用左手》我也很感兴趣。这篇散文主要是说作者有一次因为右手积劳过度而不能使用右手,没办法只好重新审视日常生活,用左手慢慢地去试着做一些事情。从而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当发展到某一个关键点上,试着改变想法、做法都是可能的。
这篇散文告诉我们:左脑指挥右手,右脑指挥的却是左手。左脑的数学及论理功能比较强,右脑的直观和洞察功能比较强。但一般人都习惯用右手,其实我们有时候还是应该努力地学用左手,虽然开始会做得生疏,但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并且用心一些,从容一些,最后总也能把事情做好。
《在云上》读后感4厌倦了尘世,遁山闭关。三年后,化为象征“珍藏理想之梦境”的金翅鸟,在云上,俯瞰人生。
对精神的追求,对死亡的感悟,对人生的参想,在迷雾中摸索出尘世的方向。
“生命的实质是空无的,串起这空无的,是一个个有感有悟的刹那,那刹那就是生命的本身。”生命是一场情感的旅行,在的每分每秒都是结果。生命是从晶莹的泪光中来的,又从此离去,生与死皆为生命,死,也许是另一种生。既然选择在生命中流浪,那就安然接受同行人的离去,人类受到了诅咒,死不复生,人类受到了祝福,死能复生。
坚持自己,就是坚持梦想,“有人欣赏,我能站到最热闹的街头,与人心心相印;无人欣赏,我也能站在最孤寂的荒地,与天地精神相照。”想起小路边盛开的喇叭花,淡淡雅雅的紫色,像撒落的点点繁星,人们路过的风里,一直都有它的消息。清晨披着露珠,向世界呼喊着快乐,静默开,安然闭。不见千年来,有多少文豪为之挥墨,但千年来,它依然独自开落。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落魄,千年后,仍面对太阳欢笑,绽放自己的快乐。
纯心走天下,纯心,又是一颗怎样圣洁的心?在这个时代,单纯的生活已不敢奢求,但我们仍可拥有一颗单纯的心。“人生的知识需要的是加法,但人生智慧需要的是减法。”道多则忧,也不难理解老子所说:“绝学无忧。”了,思绪一多。思维必要时单纯些,赤脚行天下,行李少,则路长。纯心是自然,单纯与尚俭。
读《在云上》也不难发现作者一直对精神超然的追求。再超脱的精神下,去享受生活,感悟生活。平凡的生活中会有丰盛,平淡会变成聪慧。有了这种精神,就创造了生机、欢笑与未来。
在繁杂中生活久了,忘记回家的路了,且战到云上,俯瞰世间,其实也不难发下,家在云上,最高的山头。
寻找自己内心那无边的想象、心象与开阔,寻找那只金翅鸟,飞向云上。
影片《碟中谍4》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美国特工坐的汽车沉入河里,河边有一群武装分子用机枪对水中射击。美国特工用萤光棒和移动的尸体吸引住了火力,从而逃生。 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上, 运动的物体的确更能吸引人的注意,而且眼睛对危险的感知要优先于大脑信息加工。
还记不记得童年时总有几个这样的同学,或者你就是这样的,每当有人从门外进来,他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抬头看;如果窗外有什么鸟儿或者飞机飞过,他们也通常最先向外看;角落里发出声响,他们的脑袋也会第一时间转向声源地。为此,他们没少被老师批评。其实,这些看似调皮的行为背后可能有着深层的进化意义,童年时的捣蛋鬼,可能是千百万年前的优秀猎手。
运动的东西更好吃
运动的物体有可能是食物,因此对运动的物体更敏感可以使得捕猎行为更加高效,因此被进化选择出来。青蛙就有着强大的运动视觉能力。它们视网膜由光感受细胞层、中间联系细胞层与神经节细胞层三层组成,外界的光 *** 由光感受细胞层进行光-电信号转换,经中间联系细胞层传递至神经节细胞层,而神经节细胞层中的边缘检测器,凸边检测器,反差检测器和变暗检测器则可以精确地提取,辨认目标的特性(是安静的还是运动的?是动物还是植物?能吃的还是不能吃的?),因此能够准确地对运动着的,并且是符合自己胃口的昆虫进行捕捉,而对静止的动物和植物都没有反应。
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其视知觉感受器虽然没有进化得那么极端,但也保留了对运动的物体更敏感的特性。可以试想一下,在原始森林中,兔子、羚羊、麋鹿等动物相比树木、花草、蘑菇等植物更可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蛋白质、脂肪等人类生存必须的能量。而兔子、羚羊它们无一不是身手矫捷、反应灵敏、奔跑迅速。人们在野外埋伏狩猎的时候,身边的风吹草动很可能是猎物在靠近或者躲避,如果能及时感受并做出适切的反应,那么将有更大的几率捕捉到这些赖以生存的动物,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都有重要的意义。
运动的东西更危险
虽然运动的物体可能是好吃的食物,但也可能是潜伏的危机。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书荣课题组的研究发现,鸽子的中脑上丘有三类神经元能够计算迫近目标与动物的碰撞时间。鸽子大脑一类细胞在碰撞前恒定时间开始反应,另两类神经元开始反应的时间与迫近目标的大小和速度有关。他们推测,这个可能是预警神经元,用于将迫近目标的运动信息传给大脑和运动系统,以便及时躲避危险或截获目标。同时,丘脑神经元通过计算得知与物体碰撞的距离,以确保安然躲避障碍并安全降落。
对于人类来说,运动的物体相比静止的物体确实更有可能携带有危险信号。森林中的猛兽、毒蛇、飞禽等在迫近或者发起进攻的时候都会引起周围空气气流的变化(风吹)以及物理环境的变化(草动),因此一簇晃动的草丛可能比一朵静止的野花更有可能藏匿一个野兽。所以,人类的视觉也同样进化出更加关注运动物体的能力。男人比女人对运动的物体更加敏感,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一特性很可能由多项野外活动进化而来,因为男性比女性更多从事打猎活动,更多地需要捕捉运动的动物和躲避危险动物的袭击。不过,即使抛开这些说法不论,一个能更敏锐感知到老板脚步声的同事,也比那些钝感的少吃不少苦头吧……
眼快于脑
不需要大脑,眼睛就能警告我们有物体靠近,进而指引我们逃离危险情境。在哺乳动物的视网膜中,已经发现了能够感知水平和垂直运动的神经元,而对物体的靠近敏感的细胞仅在大脑中发现过。博通德?罗斯卡同他的同事发现,在被测试的小白鼠眼细胞中,有一种细胞通常都会对运动产生反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只有物体靠近时,这种视网膜细胞才会被激活。罗斯卡说:“这是一种被尽量安排在人体最前端的预警系统,因为如果让大脑去反应的话恐怕会来不及。”这可能也是《碟中谍4》中美国特工胜利的原因,他们巧妙地将人类本能的优势变成弱势,消灭了那些不走脑子的家伙。(果壳网:心事鉴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