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本周运势 本周运势

对大根深是什么生肖_大根啥意思

tamoadmin 2024-06-24 人已围观

简介问题一:请问:佛教用语中人在大定时是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楼主你好,这不是佛教用语。请指明出处。 《佛学大词典》-------定 令心专注于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精神作用,或即指其凝然寂静之状态。反之,心散乱不止之状态,则称为散,二者合称定散。定原为梵语sama^dhi(三摩地、三昧)之意译,俱舍宗及唯识宗以之为心所之一;俱舍宗以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则以之为五别境之一。 令心不散乱

对大根深是什么生肖_大根啥意思

问题一:请问:佛教用语中人在大定时是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楼主你好,这不是佛教用语。请指明出处。

《佛学大词典》-------定

令心专注于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精神作用,或即指其凝然寂静之状态。反之,心散乱不止之状态,则称为散,二者合称定散。定原为梵语sama^dhi(三摩地、三昧)之意译,俱舍宗及唯识宗以之为心所之一;俱舍宗以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则以之为五别境之一。

令心不散乱之修行,及由此而有之特殊精神状态,通称为定,其进境有层次等差。又因止、观,均行、不均行,有心、无心等之不同,而生四禅、四无色、二无心定等之差别,或为禅定之总称,或以心一境性之义而称三摩地,或称三昧。定与戒、慧同为三学之一,乃佛教实践方法之大纲。又八圣道中之正定,为五根、五力之一,故亦称定根、定力;六波罗蜜(六度)之一,即禅定(梵dhya^na ,禅那、静虑)。

定之17意义有种种异说。据大智度论卷二十八载,禅定、四禅二者皆称定、三昧。据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一载,禅指四禅,定指四无色定、四无量心等。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五本列举定之异名,共有七种:(一)三摩涠啵梵语sama^hita,译为等引。等,即远离心之浮(掉举)、沈(干颍┒保持平衡,乃身心俱安之状态;引,乃由自力引起(发生功德)之意,能修此定,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妙功德。等引通于有心、无心二定,但不通于散位。(二)三摩地、三昧,梵语sama^dhi,译为等持,又作正心行处。能修此定,心则端直,安住一境而不动,即心平等摄持之意。通于定、散,但仅限于有心位,而不通于无心,为定之本体。(三)攻摩钵底,梵语sama^patti,译为等至。谓能修此定,正受现前,大发光明,庆快殊胜,处染不染,无有退转,即已至身心平等之意。仅通于有心、无心二定,不通于散位,为定之自相。(四)驮那演那,梵语dhya^na,译为静虑,或以音略译作禅。谓澄神审虑,专思寂想,即镇静念虑(分别)之意,通于有心、无心、有漏、无漏,但限于 *** 之定,不通于无色定。(五)质多翳迦阿羯罗多,梵语cittaika^grata^,译为心一境性。谓摄心一境,策励正勤而修习,即将心集中于一对象之意,为定之自性。(六)奢摩他,梵语s/amatha,译为止、正受。谓止息诸根恶不善法,能灭一切散乱烦恼,即离邪乱之想念,止心寂静之意,仅限于有心之净定。(七)现法乐住,梵语dr!s!t!a-dharma-sukha-viha^ra。谓修习禅定,离一切妄想,身心寂灭,现受法喜之乐而安住不动,即于现在世经由净定、无漏定等享受定之法乐,限于 *** 之四根本定。

定有生得定、修得定二种:(一)生得定,谓生于 *** 、无 *** (俱为定地),为依前世善业之力,自然所得之定地。(二)修得定,谓生于欲界(散地),以后天努力修行所获得者。上记二定,于 *** 定中,即称为生静虑、定静虑;于无色定中,则称为生无色、定无色。

依定之内容及其修行之阶段,可将定分为多种。俱舍宗将其大别为有心定与无心定等二定。有心定包括四静虑(四禅、四 *** 定)与四无色定,合为八定(八等至)。四静虑,即:(一)初静虑,(二)第二静虑,(三)第三静虑,(四)第四静虑。于初静虑得灭除语言,第二静虑 以 上 灭除寻、伺,而四静虑顺次灭除忧、苦、喜、乐等诸受。又初静虑无鼻、舌二识,第二静虑以上五识皆无。四无色定,即:(一)空无边处定,得灭除与眼识和合之可见有对之色想、与耳鼻舌身四识和合之不可见有对之色想、与意识和合之不可见无对(无表色)之色想,而入无边之虚空想。(二)识无边处定,舍外空缘,唯缘内心识,入于无边之识行。(三)无所有处定,厌离识处广缘之苦,灭除识想,作无所......>>

问题二:佛家打坐是什么意思 佛家的打坐

打坐:我国古代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

打坐又叫“盘坐”“ *** ”。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

并不是非要学佛了才可以打坐的,普通人也可以。而且有利于腿部经脉的疏通和血液流通。

习武静功的修习方法,即闭着眼睛盘足而坐。这也是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打坐的基本内容有三:不动心,数息,破生死关。这些也是学习正宗武术的三个基本条件,否则,武功再好,亦只能算野狐禅。人之一身,由心主之。心如君王,手足为臣足。君有乾纲独断之明,臣民则效指挥如意之势。儒家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便是这个意思。有些人练习技击,平时一切本极从容,一旦仓猝应变,立感受气息上浮,手忙脚乱,虽技击工深,终难收效于顷刻。此即心动气散之相。倘能出生入死心不为动,技击自达神化之境。数息本是道家修养法,佛门亦然。初学技击者,必先使气脉沉静,直达气海,抛却万念,静听气息之出入,默记其数,由一至五、至十,但不可记数太多,以免神昏心乱。比数息进一步的是听息。一掌既出,好似有气自肩腋而来,直贯掌缘五指之尖,静心听之,臂弯指掌间似有膨胀伸张之意。数息和听息练到一定火候,则无论如何跳跃,气亦不致辞喘促,下实则上轻。生死之关,为众生之大关键。武功经绝是与克敌制胜联系在一起的,质而言之,即曰“之术”。故而生死之念,不可不先破,如能早早勘破生死关,则临敌时毫无畏怯,即使敌人筋力胜过自己,也能静以待之,乘虚而入,如操胜券。

佛家的打坐方法

心地法门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候,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钟10至12次。念的时候,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地去念,要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咒音,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将妄念摄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慧成道。因此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眼睛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隔着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象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叫“流注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法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了,有念头了?”

不是。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里稍微静下来后,就看见念头在动了。这怎么办呢?怎么将妄念息下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耳根来摄意根。持咒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

问题三:请教:佛教中的“三称”是什么意思 就是称三次,例如“三称佛名”,就是称佛名三次,将佛名念三次的意思。

问题四:佛教守护神的代表什么 八大守护神又叫“本命佛”,是佛教密宗通过天干地支、十二因缘、“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相生,推出了有八位佛和菩萨保佑十二个生肖,故称为“本命佛”,也叫八大守护神!佛教密宗本命佛是千年以来人们所供奉的护法善神,能使众生逢凶化吉、事业顺利、健康平安、家庭如意。人的运气本有盛衰之别,人们在面对不可知的命数时,往往显得茫然无助。一直以来人们都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误区,但您可知道据佛经记载,每个人从先天一生下来就有位菩萨或佛在守护您,所生之日与有缘之佛结缘,被称为“本命佛”!

属相不同本命佛也不同,属相不同性格也不同,性格是决定运势的关键。本命佛主要是命里面缺少什么补什么,佩戴者能够济财护身保平安,尤其本命年、逢九年时能打通流年关节,疏通流年运势,逢凶化吉,离苦得乐。

生肖为“鼠”的人本命佛是千手观音菩萨。

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是我国民间信仰的四大菩萨之一。千手观音是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千手观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

千手观音为观音部果德之尊。“千”为无量及圆满之义,以“千手”表示大慈悲的无量广大,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圆满无碍。根据《陀罗尼经》云:千手千眼观世音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随众生之机,相应五部五种法,而满足一切愿求。

千手观音是大慈悲的象征,当您佩戴时她能够默默的保佑您度过各种难关、消除各种病痛,当您运气旺时,能使您更加辉煌,当运气低落时,能够消除各种障碍,化解各种灾难,使您顺利度过关口,达到一生幸福、平安吉祥。

因此鼠年生人,若能虔诚佩戴或供奉千手观音菩萨之本命佛法像,必使事事顺心,心想事成。

千手观音生日:农历二月十九.

生肖为“牛”和“虎”的人本命佛是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名号的梵音是AKASAGARBHA,他的密号:库藏金刚。虚空藏菩萨为三世诸佛第一辅臣,功德浩荡遍满虚空,智慧无边恒沙难喻,忍辱心如金刚,精进猛如疾风,具足一切三昧。为一切众生无上福田,一切人天所应供养。

当知一切佛子学佛无不由戒入门,而戒律之考为虚空藏菩萨所专司。大抵六尘不染,日间尚易,梦中难免。而梦中犯戒即为菩萨考试。时至梦中无犯,戒斯成矣。持诵虚空藏咒,能助大定,加强忆力,促进心诵。

虚空藏菩萨具有赐予利乐的力量。“藏”表示无限福德智慧,“虚空”表广大,《大方等大集经》指出:虚空藏如同富翁,相应困苦众生,只要到她面前,即会施予救济。因此,虚空藏菩萨是以济度众生为乐的菩萨。

虚空藏菩萨是诚实、富有的象征。不虚不空是佛界的财神,当您佩戴时能够使您避开破财、败财的灾难,使您财路畅通无阻,且能生财聚财,得八方贵人相助,远离小人,人财俱旺。

因此牛年、虎年生人,若能虔诚佩戴或供奉虚空藏菩萨之本命佛法像,可财源广进,不虞匮乏。

生肖为“兔”的人本命佛是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名号的梵音是Manjusri,旧称文殊师利。古译:妙德,妙首,普首,濡首,敬首。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意,师利或室利是德或吉祥之意,简称为文殊。文殊菩萨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他和释迦牟尼、普贤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智能、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是象征佛陀智能的菩萨,称“大智”。

文殊菩萨又称法王子,为智慧之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右手持金刚宝剑(表示智能之利),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

问题五:佛学怎样解释好风水能给人带来好处 您好,我不是大德

佛学并不讲风水的,讲善神卫护的。

为什么会被鬼神所扰?

地藏论坛上的很多同修有被鬼神、一些异常现象所困扰的问题,比如鬼压身、梦噩。那么这个原因在哪里,如何解决呢?

《长阿含经》讲:佛告比丘。设有外道梵志问言。诸贤。若一切男女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守护。其欲死时。彼守护鬼神摄其精气。其人则死者。今人何故有为鬼神所触娆者。有不为鬼神所触娆者。

(世尊说:如果有外道梵志来问:一切男女出生的时候,都有鬼神随身守护。当命终的时候,守护的鬼神摄取其精气,其人则死。那么为什么现在有被鬼神所扰,有不被鬼神所扰的呢?)

设有此问汝等应答彼言。世人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护耳。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有一神护耳。

(如果有这样的问题,应该这样回答:世间人如果行为不好,邪见颠倒。行十恶业。这样的人,百千个才有一位天神守护。如同一人放牧百千牛羊。道理一样,如果行十恶业、邪见颠倒,那么这样的人百千个才会有一位天神守护。)

若有人修行善法。见正信行。具十善业。梗是一人有百千神护。譬如国王。国王.大臣有百千人卫护一人。彼亦如是。修行善法。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以是缘故。世人有为鬼神所触娆者。有不为鬼神所触娆者.

(如果有人修行善法、正见信心具足。奉持十善业。那么一个人就会有百千天神守护。如同国王,有百千大臣护卫。所以修行十善业的人有百千天神卫护。而修行十恶业的人,则少有守护。故此才会出现有的为鬼神所扰,有的却不被鬼神所扰。转地藏论坛

世尊在这里说明,我们平时可能会被鬼神所缠扰困阻的原因,不在风水、时辰、不在我们犯了什么忌讳,这都不是什么原因。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奉行五戒十善。如果能够具足正见信心,奉行善业。那么自有卫护,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相反,如果我们不能奉行十善业的话,用什么方法解决,想要奏效也困难的很。)

问题六:请问一下佛教的教中经典是什么? 一下是在佛教流传比较广的 《涅经》一部七百四十八卷,《菩萨经》一部一千二十一卷,《虚空藏经》一部四百卷,《首楞严经》一部一百一十卷,《恩意经大集》一部五十卷,《决定经》一部一百四十卷,《宝藏经》一部四十五卷,《华严经》一部五百卷,《礼真如经》一部九十卷,《大般若经》一部九百一十六卷,《大光明经》一部三百卷,《未曾有经》一部一千一百一十卷,《维摩经》一部一百七十卷,《三论别经》一部二百七十卷,《金刚经》一部一百卷,《正法论经》一部一百二十卷,《佛本行经》一部八百卷,《五龙经》一部三十二卷,《菩萨戒经》一部一百一十六卷,《大集经》一部一百三十卷,《摩竭经》一部三百五十卷,《法华经》一部一百卷,《瑜伽经》一部一百卷,《宝常经》一部二百二十卷,《西天论经》一部一百三十卷,《僧祗经》一部一百五十七卷,《佛国杂经》一部一千九百五十卷,《起信论经》一部一千卷,《大智度经》一部一千八十卷,《宝威经》一部一干二百八十卷,《本阁经》一部八百五十卷,《正律文经》一部二百卷,《大孔雀经》一部二百二十卷,《维识论经》一部一百卷,《具舍论经》一部二百卷。

问题七:那伽大定是几禅的定 四禅八定

四禅(梵catva^ri -dhya^na^ni ),又作四静虑、 *** 定。即 *** 天之四禅。 *** 天之四禅与无 *** 天之四无色定,合之而成八定,故知八定包含四禅。四与八并举者,盖 *** 与无 *** 相对,则在 *** 为‘禅’,在无 *** 为‘定’;若以 *** 、无 *** 相对于欲界之‘散’,则色及无色二界,皆称为‘定’。故合 *** 之四禅定与无 *** 之四无色定,而称之为八定。又若区别 *** 及无 *** 之禅定,则 *** 之禅定‘定、慧均等’,无 *** 之禅定,其相微细而‘定多慧少’。〔瑜伽师地论卷十一、摩诃止观卷九〕(参阅‘四无色定’1772、‘四禅’1843)

[佛学大词典]

八定

定,收摄散乱之心而归于凝然不动之状态。 *** 、无 *** 各有四定,故称为八定。即:(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称为初禅天定。(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澄静,觉观即灭。乃发胜定之喜,如人从暗室中出见日月光明,朗然洞彻,称为二禅天定。(三)三禅天定,谓既得二禅天定已,而又厌二禅。喜心涌动,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心发。乐法增长,遍满身中,于世间乐最为第一,称为三禅天定。(四)四禅天定,谓既得三禅天定已,又觉三禅乐法扰心,令心不清净,遂生厌离,加功不止。即得安隐,出入息断,空明寂静,如明镜离垢,净水无波,湛然而照,万象皆现,绝诸妄想,正念坚固,称为四禅天定。(五)空处天定,空,即虚空。既得四禅天定已,犹厌身心系缚,不得自在,乃转加功力,观察己身犹如罗e,内外通彻,一心念空,唯见虚空,无诸色相,其心明净,无碍自在,如飞鸟出笼,自由自在,称为空处天定。(六)识处天定,识,即心之意。谓既得空处天定已,即以识心遍缘虚空;而虚空无边,以无边故,定心复散,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与识相应,心定不动,现在过去未来之识悉现定中,与定相应,心不分散。此定安隐,清净寂静,称为识处天定。(七)无所有处天定,谓离上空处识处,故称无所有处。得识处天定已,以心缘现在过去未来三世之识,无量无边,能坏于定,惟有无心识处,心无依倚,乃为安隐。于是即舍识处,专系心于无所有处,精勤不懈,一心内净,怡然寂静,诸想不起,称为无所有处天定。(八)非想非非想处天定,谓前识处为有想,无所有处为无想。至此,则舍前有想,名非想;舍前无想,名非非想。盖此天既得无所有处天定已,又知此处如痴如醉,如眠如暗,以无明覆蔽,无所觉了,无可爱乐,于是一心专精,即于非有非无,常念不舍,则无所有处定,便自谢灭,加功不已,忽然真实定发,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清净无为,三界定相,无有过者,称为非想非非想处天定。〔俱舍论卷二十八、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七〕

问题八:佛学或道家上什么才叫成功,我很反感现在定义的很大的成功,也不是很喜欢成功学了, 佛曰:勘破 放下 自在。 佛亦有怒目金刚。 道有太上之怒,亦有清净无为,洒脱自然。 其实不一而同。 首先照顾好自己,若度一切苦厄,必先度己。 但是最终追求的还是度己。 你自己过好了身边的人也就跟着过好了不要太有心理负担、

问题九:请问佛教方面的问题,请问什么是方广神通首楞严定,楞严定超过四禅定吗,如何进入楞严大定啊 楞严大定,又称首楞严大定。此定乃是佛定总名。我们都知道有很多的定,如外道的四禅八定,声闻的灭尽定,乃至大乘佛教如法华三昧、海印三昧、念佛三昧……等等,那么佛究竟是住于何定呢?

《楞严经》阿难请问佛陀佛的定,佛告诉阿难说: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

此楞严大定,是佛之大定,此定犹如国王,其他定犹如臣子,王若到,臣必到。此定若得成就,一切诸定全部成就。是故佛说此定名为:一切究竟坚固。

岂能是外道之四禅八定可所比拟的,此是佛定总名啊。

想要进入首楞严大定,首先,如果是在家居士除非你是大根器,否则很困难。

既然成就如此之大,既然此是佛定总名,既然此定是一切定之王,可见,要修、要成此定绝非轻易。

譬如禅宗的明心见性,难不难?好难好难啊,六祖大师的心地法门你悟了以后,也就是开悟后,才是修楞严大定的第一步而已。因为真正的修,是悟后起修。

在楞严经中如来开示首楞严法门的基本作法之后,即详述整个修行过程:亦即[四种清净明诲](此为前方便),以及大乘菩萨[六十位修证]的真菩提路。

[六十位]为:

1、 三渐次――除其助因、刳其正性、违其现业(3)

2、 干慧地(1)

3、 十信位(10)

4、 十住位(10)

5、 十行位(10)

6、 十回向(10)

7、 四加行位――暖、顶、忍、世第一(4)

8、 十地(10)

9、 等觉、妙觉(2)

一般通教大乘为五十二阶位,本经为令易于实修,于开始时加上了[三渐次]及[干慧地],俾入菩萨正位(信位)。其次于十回向后、入地之前,加[四加行位],因为[地前]为贤位,[十地]为圣位,是为摩诃萨手位,为令速入菩萨圣位,即精修加行,易得成就。

具体有分为:

1、悟本体(先行)

本性即是真如本性,即如来藏性。[悟]有三种:1解悟2行悟3证悟。

2、持心戒(初行)

持心戒者,即是持佛戒。如佛在本经中说:[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一般的戒,都是指身口戒,不是心戒;而[佛戒]是心戒,故说:[摄心为戒],以摄心、摄念,令恶心、恶念不起,名为心戒,是为如来戒。因为既要修[佛定],而不能光持凡夫、小乘[身、口]之戒――持此戒者,于其持犯,即不能说要具多少缘,且其事成就――如[前人命断](杀生)、[离本处](偷盗)、[入胡麻许](邪*)、[前人领解](妄语)、[咽咽得罪](饮酒)等――方结罪,只要起心动念有恶念,恶心生起,即是有犯,是故名为心戒。故欲修佛定者,须持佛心戒,持心令无杀心、无盗心、无*心、无妄语心,才有资格修习佛定。至于持佛心戒,于本经中则包含两大单元:

A、四种清净明诲(详见经文卷六)

其心不杀――不起杀心

其心不盗――不起盗心

其心不*――不起*心

其心不妄语――不起妄语心

B、三种渐次(详见经文卷七)

除其助因――除五辛

刳其正性――断除酒肉、*欲(包括正*)

违其现业――不缘六尘,旋元自归

如是持佛戒,身语意三业清净,资粮具足,堪修大定。

3、修大定(正行)

此即所谓[全体起修]。所言[体]者,真如本体也,以悟得本体故,故得依此本体为耿本修因](即[如来密因]),而进修首楞严大定。其次弟为:

1) 具信解――信解正法、无上法,尤其是真如法;如前说。

2) 持净戒――除在家者五戒、八戒,出家者沙弥戒、比丘、比丘尼戒之外,尚须依循四种清净明诲、三种渐次,此则僧俗共遵者,......>>

文章标签: # 一部 # 菩萨 # 虚空